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5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散连接接头金属间化合物新相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34
1
作者 何鹏 冯吉才 +1 位作者 钱乙余 张九海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扩散连接接头中界面区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接头性能的恶化 ,因此研究并建立接头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生成和成长行为的数学模型对扩散连接过程控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扩散理论 ,指出界面处生成相的... 扩散连接接头中界面区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接头性能的恶化 ,因此研究并建立接头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生成和成长行为的数学模型对扩散连接过程控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扩散理论 ,指出界面处生成相的动力学驱动力取决于扩散偶中组元自身的特性 ,生成相的组元及比例应按原子扩散通量比优先生成。本文从动力学及热力学角度出发 ,提出了多组元扩散偶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相原则 :通量 -能量原则 ;并以钛 镍 钢扩散连接接头为例 ,证明钛 镍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生成规律为Ni TiNi3 TiNi Ti2 Ni Ti。提出 ,通量 -能量能力相当的两种或多种金属间化合物有可能同时形核长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连接 金属间化合物 焊接接头 原子扩散通量
下载PDF
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金山 张铁邦 +2 位作者 常辉 寇宏超 周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系统地总结了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对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组织控制与性能研究、冶金熔炼、成形加工等进行了归纳,结合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与应用研究取得的新进展,预... 系统地总结了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对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组织控制与性能研究、冶金熔炼、成形加工等进行了归纳,结合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与应用研究取得的新进展,预测了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轻质结构材料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 金属间化合物 冶金 超塑性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Sn-3.5Ag/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于大全 段莉蕾 +2 位作者 赵杰 王来 C.M.L.Wu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研究了Sn-3.5Ag无铅钎料和Cu基体在钎焊和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由于钎料中存在着Cu的溶解度,界面处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存在着分解现象.因此Sn-3.5Ag/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与化合物层... 研究了Sn-3.5Ag无铅钎料和Cu基体在钎焊和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由于钎料中存在着Cu的溶解度,界面处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存在着分解现象.因此Sn-3.5Ag/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与化合物层的分解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吸附作用,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形成了纳米级的Ag3Sn颗粒.当钎焊接头在70,125,170℃时效时,钎焊时形成的扇贝状金属间化合物转变为层状.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厚度与时效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其生长受扩散机制控制.整个金属间化合物层和Cu6Sn5层的生长激活能分别为75.16 kJ/mol,58.59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SN-3.5AG 金属间化合物 钎焊 时效
下载PDF
Laves相铬化物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曲选辉 何定玉 黄伯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12期27-30,共4页
综述了有关新型高温结构材料Laves相铬化物的相变与变形、特征及其机制和晶体缺陷等研究结果,并讨论了Laves相铬化物材料的增韧方法及其机理。
关键词 Lavees相 铬化物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al constituent and its crystallographic morphology of permanent-mould-cast Mg-Zn-Al alloys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静 李忠盛 +1 位作者 GUO Zheng-xiao 潘复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6年第2期452-458,共7页
The microstructural constituents and the crystallographic morphology of the primary intermetallic phases in permanent-mould-cast Mg-Zn-Al alloys with typical compositions within high zinc castable domain were investig... The microstructural constituents and the crystallographic morphology of the primary intermetallic phases in permanent-mould-cast Mg-Zn-Al alloys with typical compositions within high zinc castable domain were investigated. Three kinds of primary compounds with distinct morphology were identified as Mg32(Al,Zn)49(τ), MgZn(ε), and a ternary icosahedral quasi-crystalline compound (denoted with Q). The constituent is found to change with Zn and Al content and their concentration ratio. Alloys with middle mass ratio of Zn to Al and Al content, consist of α-Mg and τ phase, while alloys with high mass ratio of Zn to Al and low Al are composed of α-Mg, ε and a small amount of τ, those with low ratio of Zn to Al and high Al consist of α-Mg with Q. Solid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were proposed. The solidification ranges and liquidus temperature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Zn and Al content for τ-and Q-type alloys, whereas ε-type alloy shows reverse tendency. The second phase transformation moves to higher temperature range when Al content increases and ratio of Zn to Al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显微结构 结晶形态 Mg-Zn-Al 铸造
下载PDF
高温材料研究进展及其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巧沐 黄顺洲 +3 位作者 刘佳 张乘齐 房人麟 裴会平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6,共6页
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提高,急需发展集轻质、高强韧、耐高温、长时间、抗烧蚀于一体的高温结构材料,如TiAl系和N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Cf/C复合材料、陶瓷、CMC-SiC复合材料等,以满足航空发动机愈加苛刻的工作环境。简要介绍了适用于... 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提高,急需发展集轻质、高强韧、耐高温、长时间、抗烧蚀于一体的高温结构材料,如TiAl系和N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Cf/C复合材料、陶瓷、CMC-SiC复合材料等,以满足航空发动机愈加苛刻的工作环境。简要介绍了适用于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成果、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了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用高温结构材料是今后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金属间化合物 碳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 高温材料
下载PDF
车用铝合金与镀锌钢光纤激光搭接焊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明军 陈根余 +2 位作者 李时春 梅丽芳 张正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139,共6页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6016车用铝合金与DC56D镀锌钢搭接接头进行了激光焊接试验研究。研究了焊接速度对铝/钢搭接接头熔深、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和强度的影响,以及单焊缝与双焊缝两种焊缝布置形式的接头强度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6016车用铝合金与DC56D镀锌钢搭接接头进行了激光焊接试验研究。研究了焊接速度对铝/钢搭接接头熔深、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和强度的影响,以及单焊缝与双焊缝两种焊缝布置形式的接头强度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焊接接头显微结构、金属间化合物成分以及拉伸断裂试样的断口进行了观察测试。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焊接速度,控制熔深在合适范围内时,可获得较高强度的焊接接头。接头界面处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主要有Fe2Al5,FeAl2和FeAl33种。采用双焊缝布置形式可有效提高焊接接头强度,接头最大拉剪强度可达155 N/mm,约为铝合金母材抗拉强度的84%,相对单焊缝布置接头提高了26%;拉伸试样断裂在铝合金热影响区处,断裂属于韧窝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强度 双焊缝搭接焊 金属间化合物 车用铝合金 镀锌钢
原文传递
钢/铝异种金属双熔池TIG熔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树海 马柯 +3 位作者 黄继华 夏军 张华 赵兴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76-3081,共6页
采用电弧加热镀锌钢板,通过热传导使铝合金熔化,形成两个互不接触的熔池,实现钢/铝异种金属搭接熔钎焊;利用扫描电镜(SEM)与能谱(EDS)对连接界面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连接界面形成两种金属间化合物,一种为接近铝合金... 采用电弧加热镀锌钢板,通过热传导使铝合金熔化,形成两个互不接触的熔池,实现钢/铝异种金属搭接熔钎焊;利用扫描电镜(SEM)与能谱(EDS)对连接界面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连接界面形成两种金属间化合物,一种为接近铝合金母材呈针状或絮状的FeAl3,另一种为接近钢呈舌状或条状的Fe2Al5;反应层FeAl3的厚度在连接界面上的分布大致均匀;而反应层Fe2Al5的厚度从焊缝中心向两侧逐渐变薄;随着焊接线能量的升高,接头的承载能力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最高承载能力可达177.2 N/mm,为铝合金母材强度的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熔钎焊 钢/铝异种金属 金属间化合物 原子扩散
下载PDF
铝/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Al-Fe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及其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黄健康 何翠翠 +1 位作者 石玗 樊丁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7-1041,共5页
对铝/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进行了XRD和EDS分析,结果表明:在Al-Fe界面上主要生成Fe2Al5和FeAl3两种金属间化合物,以热力学基本定律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相图的Al-Fe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了各Al-Fe... 对铝/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进行了XRD和EDS分析,结果表明:在Al-Fe界面上主要生成Fe2Al5和FeAl3两种金属间化合物,以热力学基本定律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相图的Al-Fe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了各Al-Fe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成Fe2Al5的吉布斯标准自由能比生成FeAl3的低,所以在铝/镀锌钢板的焊接过程中,Fe2Al5要比FeAl3优先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钢焊接 金属间化合物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铝/钢异种金属电弧熔钎焊焊接接头的腐蚀性能 被引量:21
10
作者 顾玉芬 李杰 +2 位作者 石玗 黄健康 樊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8-765,共8页
采用脉冲旁路耦合电弧MIG熔钎焊方法用4043铝合金焊丝对1060铝合金/镀锌钢异种金属进行搭接焊;350℃下对铝/钢焊接接头进行退火处理,通过面扫描对退火前后焊接接头焊缝中合金元素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法对退火前后焊接... 采用脉冲旁路耦合电弧MIG熔钎焊方法用4043铝合金焊丝对1060铝合金/镀锌钢异种金属进行搭接焊;350℃下对铝/钢焊接接头进行退火处理,通过面扫描对退火前后焊接接头焊缝中合金元素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法对退火前后焊接接头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腐蚀行为及退火热处理对焊接接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接头退火热处理后,其焊缝中的合金元素Si发生均匀化扩散,同时,富锌区界面反应层的金属间化合物Fe_2Al_5Zn_(0.4)明显变厚;腐蚀试验表明铝/钢熔钎焊焊接接头发生电偶腐蚀,其钢侧被严重腐蚀,而焊缝侧仅发生轻微的腐蚀,界面反应层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对接头的腐蚀性能是不利的;除此之外还发现焊接接头富锌区的腐蚀电位较低,最易发生腐蚀;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扫描对富锌区的腐蚀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熔钎焊 电偶腐蚀 金属间化合物 富锌区
下载PDF
5056铝合金/镀锌钢预置涂粉激光熔钎焊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余淑荣 蒋锴 樊丁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3-88,共6页
针对铝/钢焊接的技术难点,采用预置金属粉末的方法,对5056铝合金与ST04Z镀锌钢板进行CO2激光搭接熔钎焊,分析熔钎焊接头成形、接头连接界面的显微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涂粉后能够实现铝合金与镀锌钢的优质连... 针对铝/钢焊接的技术难点,采用预置金属粉末的方法,对5056铝合金与ST04Z镀锌钢板进行CO2激光搭接熔钎焊,分析熔钎焊接头成形、接头连接界面的显微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涂粉后能够实现铝合金与镀锌钢的优质连接;熔钎焊接头没有明显的针状Al-Fe金属间化合物向熔化区析出,且过渡层最大厚度小于10μm,在熔化区边缘和熔化区与铝合金结合处熔钎焊根部出现两个富Zn区,Si、Zn、Mn、Mg等元素与Fe和Al或直接形成化合物,或形成固溶物,抑制了Al与Fe直接接触形成脆硬的金属间化合物;接头拉伸试样断裂形式有母材热影响区断裂和焊缝处断裂两种,焊缝处断裂面在铝熔化区一侧,接头平均机械抗力达190 N/mm,约为母材的85.2%。采用此方法可减小铝/钢熔钎接界面过渡层厚度,获得力学性能良好的熔钎焊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熔钎焊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贵金属与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Ⅳ)Pt-RE系 被引量:20
12
作者 宁远涛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48,共6页
根据现有的相图与中间相资料 ,绘制了Pt-RE系相图简并示意图 ,讨论了Pt与RE间相互固溶度、共晶反应与包晶反应 ,评述了主要中间相的结构特征及相稳定性。
关键词 稀土金属 合金化 固溶液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国平 王渠东 蒋海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5-122,共8页
双金属复合材料能综合各基体金属的优异性能,弥补单一金属的不足,具有性价比高、成本低等特点,是目前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双金属复合材料,综合利用铜的高导电、高导热,以及铝的质轻、易焊接、低成本... 双金属复合材料能综合各基体金属的优异性能,弥补单一金属的不足,具有性价比高、成本低等特点,是目前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双金属复合材料,综合利用铜的高导电、高导热,以及铝的质轻、易焊接、低成本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热传输、汽车等领域,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制备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的主要难点包括:(1)铜、铝两种材料均易氧化,且形成的氧化膜难以去除;(2)界面易形成硬脆的金属间化合物,危害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完善现有工艺和开发新工艺,对界面形成机理、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调控、组元金属之间的尺寸与性能的匹配、变形与热处理协调、性能表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工艺参数、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控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提高界面结合强度;采用原位表征手段观察界面的相演变,探究界面结合机理;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开展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变形、热处理和缺陷预测等方面研究,指导实际生产;综合评价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和耐腐蚀等性能,不断挖掘其应用潜力。本文归纳了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重点评析了组合复合工艺在制备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综述了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在界面组成、原位观察界面相的演变、界面性能评价和界面结合性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并预测了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复合 界面 金属间化合物 热性能 结合性能
下载PDF
铜/铝层状复合材料结合机理与界面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鸿金 王达 +1 位作者 秦镜 张迎晖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4-87,共4页
对铜/铝层状复合材料的固相结合机理及扩散退火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生长规律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提出该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铜/铝双金属 轧制复合 界面反应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贵金属与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Ⅰ)Au-RE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宁远涛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51,共10页
评述了Au与全部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与合金化行为。随着RE原子序数增大 ,RE在Au中固溶度增大 ,当RE与Au之间原子尺寸差小于 2 5%和电负性差低于 0 7时 ,RE在Au中固溶度可大于 1 0at% ;讨论了影响固溶度的因素。在Au -RE系中出现有 1∶6,... 评述了Au与全部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与合金化行为。随着RE原子序数增大 ,RE在Au中固溶度增大 ,当RE与Au之间原子尺寸差小于 2 5%和电负性差低于 0 7时 ,RE在Au中固溶度可大于 1 0at% ;讨论了影响固溶度的因素。在Au -RE系中出现有 1∶6,1∶5,1∶4 ,…… 2∶1,7∶3 (RE∶Au) 13种化学计量化合物和约 2 0种晶体结构 ;中间相的简约转变温度与其平均原子体积收缩成反比趋势 ,且中间相原子体积收缩越大 ,其稳定性越高。Au-RE系中存在 4个共晶系 9种共晶反应 ,简约共晶温度与RE原子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判据 :简约共晶温度随RE原子半径增大呈线性下降 ,但当RE原子半径达到约 0 175nm (即与Au相对尺寸差 2 1% )时 ,更大原子尺寸差不再影响液相线和共晶温度下降 ,简约共晶温度保持常数。以简约温度图讨论了平衡相的演变规律并可借以预测未知相的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固溶度 金属间化合物 共晶反应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IC10合金的本构关系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宏建 温卫东 +1 位作者 崔海涛 陶永昌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9-504,共6页
利用材料试验机(MTS809)测得IC10合金在很宽的温度范围(25-800℃)和不同应变率(10^-5-10^-2s^-1)内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IC10合金的流变行为对应变率不太敏感;相同应变率(10^-4s^-1)下,流变行为对温度较敏感;... 利用材料试验机(MTS809)测得IC10合金在很宽的温度范围(25-800℃)和不同应变率(10^-5-10^-2s^-1)内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IC10合金的流变行为对应变率不太敏感;相同应变率(10^-4s^-1)下,流变行为对温度较敏感;在不同应变率、25-800℃温度范围内,IC10合金的屈服应力变化很小。基于试验数据,修正并拟合了Johnson-Cook方程,并利用该方程对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率下IC10合金的流变应力进行预测。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修正后的Johnson-Cook方程能较好地描述IC10合金在不同的温度和应变率条件下的流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方程 修正的Johnson-Cook方程 应力-应变曲线 金属间化合物 IC10合金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 被引量:17
17
作者 仲增墉 《材料科学进展》 CSCD 1990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本文简要叙述了金属间化合物研究和发展工作进展,讨论了有序合金的特性,特别是关键的脆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高温合金 结构材料
原文传递
钛/钢复合板爆炸焊接试验及结合界面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鹏 陆明 +1 位作者 田涛 余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0-33,共4页
为探讨造成钛/钢爆炸焊接复合板结合质量差、末端易出现不同程度开裂区域的原因,进行了钛/钢复合板的爆炸焊接试验,并对结合界面进行了光学金相分析(OM)、电镜扫描(SEM)及能谱线扫描(EDS)。结果表明,平行于结合界面的剪应力是结合界面... 为探讨造成钛/钢爆炸焊接复合板结合质量差、末端易出现不同程度开裂区域的原因,进行了钛/钢复合板的爆炸焊接试验,并对结合界面进行了光学金相分析(OM)、电镜扫描(SEM)及能谱线扫描(EDS)。结果表明,平行于结合界面的剪应力是结合界面的主要受力状态;复合板末端处平行于结合界面的剪应力过大、沿部分已焊接界面和Fe基体一侧撕裂,是造成复合板末端开裂的主要原因;优化装药工艺可减小结合界面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减缓末端的开裂程度,并显著提高焊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TA2/Q235 结合界面 开裂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NiAl-28Cr-5Mo-1Hf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徐春梅 郭建亭 杨福宝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57-860,共4页
研究了 NiAl-28Cr—5Mo—1Hf合金在 1000—1200℃空气中的氧化行为 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氧化膜主要由α -Al2O3构成,并含有Cr2O3和少量HfO2.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氧化产物的微观组织... 研究了 NiAl-28Cr—5Mo—1Hf合金在 1000—1200℃空气中的氧化行为 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氧化膜主要由α -Al2O3构成,并含有Cr2O3和少量HfO2.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氧化产物的微观组织及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高温氧化 镍基高温合金
下载PDF
ER4043焊丝Mg/Al异种金属冷金属过渡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17
20
作者 尚晶 王克鸿 +3 位作者 周琦 张德库 黄俊 李广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37-1341,共5页
模板采用冷金属过渡(CMT)焊接工艺,以ER4043铝硅焊丝作为焊缝填充金属对AZ31镁合金和6061铝合金进行对接,焊接过程稳定,焊缝成型良好。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方法,对接头的组织、成分和相组成等进行了分析。... 模板采用冷金属过渡(CMT)焊接工艺,以ER4043铝硅焊丝作为焊缝填充金属对AZ31镁合金和6061铝合金进行对接,焊接过程稳定,焊缝成型良好。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方法,对接头的组织、成分和相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填充金属与铝母材界面结合良好,与镁母材联生结晶,晶粒长大形成均匀分布的柱状晶,为α镁基固溶体和γ(Mg17Al12)的共晶组织,镁侧熔合区生成了Mg17Al12、Mg2Al3、Mg2Si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镁侧熔合区的显微硬度值较高, 该处生成了脆硬的金属间化合物;断裂均发生在镁侧熔合区,属于脆性断裂。断裂的主要原因是镁侧熔合区生成了大量的Mg2Si、Mg17Al12和Mg2Al3金属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金属过渡焊接 Mg Al异种金属连接 金属间化合物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