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育采伐对山杨次生林植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任立忠 罗菊春 李新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17,共4页
研究森林经营措施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动态是当前森林经营实践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也是建立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与关键 .通过对冀北山地次生山杨中龄林不同强度抚育后 1 ,2 ,5a的山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调查研究 ,... 研究森林经营措施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动态是当前森林经营实践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也是建立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与关键 .通过对冀北山地次生山杨中龄林不同强度抚育后 1 ,2 ,5a的山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弱度、中度抚育提高了群落物种多样性 ,强度抚育降低了群落物种多样性 ;传统的抚育方式需要改进 .合理保留非目的树种可提高乔木层的多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山杨次生林 物种多样性 冀北山地
下载PDF
干扰对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文陇英 李仲芳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87-91,共5页
群落中的干扰不同于灾难,经常出现适度的干扰,不但不会对群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还会促使物种进化.中度干扰假说是物种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理论,干扰对群落内物种的共存具有重要作用,干扰理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群落中的干扰不同于灾难,经常出现适度的干扰,不但不会对群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还会促使物种进化.中度干扰假说是物种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理论,干扰对群落内物种的共存具有重要作用,干扰理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实例说明,适度的干扰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能够增加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群落 中度干扰 物种多样性 自然资源
下载PDF
北京发现尖膀胱螺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云海 王承民 +1 位作者 罗静 何宏轩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尖膀胱螺(Physa acuta)为世界性广布淡水螺类,系多种重要寄生虫如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is cantonensis)和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的中间宿主。在20世纪70年代淡水贝类调查中,北京地区未曾发现该螺的分布。2007年笔者... 尖膀胱螺(Physa acuta)为世界性广布淡水螺类,系多种重要寄生虫如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is cantonensis)和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的中间宿主。在20世纪70年代淡水贝类调查中,北京地区未曾发现该螺的分布。2007年笔者在北京地区开展主要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在朝阳公园、玉渊潭、圆明园及奥运村附近河流中相继发现该螺,此螺入侵北京地区并大量孳生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膀胱螺 中间宿主 生物入侵 北京
下载PDF
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改造效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冯文贵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296-6297,6303,共3页
柏木低效林是四川盆地丘陵区一种典型的低效林类型。对四川省阆中市哑口乡低效柏木人工林设计了4种间伐强度(对照、21.6%的弱度间伐、49.4%的强度间伐和71.3%的极强度间伐)的低改试验。于5年后对试验地进行了林分生长量调查,并采用Shann... 柏木低效林是四川盆地丘陵区一种典型的低效林类型。对四川省阆中市哑口乡低效柏木人工林设计了4种间伐强度(对照、21.6%的弱度间伐、49.4%的强度间伐和71.3%的极强度间伐)的低改试验。于5年后对试验地进行了林分生长量调查,并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对低改后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影响显著(P<0.01),其生长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强而增加,但保留密度2 490和1 560株/hm2的2个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林分低改后,增加了林下植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减低了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因此,作为水土保持林,可对柏林低效林进行50%的抚育间伐,即保留密度在2 500株/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低效林 抚育采伐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斯氏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华南溪蟹属(Huananpotamon)两新种记述(十足目:溪蟹科) 被引量:7
5
作者 程由注 李莉莎 +6 位作者 林陈鑫 李友松 方彦炎 江典伟 黄春英 周安平 张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85-889,共5页
目的对福建省北部的松溪与邵武两地斯氏并殖吸虫疫源地蟹类宿主调查。方法现场采集溪蟹,进行分类鉴定,除留模式标本及"国家自然资源平台"标本外,其他的均作并殖吸虫囊蚴检查,模式标木存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果发现华南... 目的对福建省北部的松溪与邵武两地斯氏并殖吸虫疫源地蟹类宿主调查。方法现场采集溪蟹,进行分类鉴定,除留模式标本及"国家自然资源平台"标本外,其他的均作并殖吸虫囊蚴检查,模式标木存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果发现华南溪蟹属Huananpotamon两新种,即林氏华南溪蟹和沈氏华南溪蟹。林氏华南溪蟹体型相对较大,雄性第一腹肢末端超越腹锁突附近,未抵达第四五胸甲缝,末第二节约当末节长的1.3倍,末节内末角不显突出,呈圆钝的方形,外末角呈牛角状,末部弯曲,指向腹外方等形态特征可与近似种南城华南溪、中型华南溪蟹和崇仁华南溪蟹鉴别。沈氏华南溪蟹雄性第一腹肢未节较窄小,末端尖细,第一腹肢末端超越腹锁突,抵达第四五胸甲缝,末节内末角呈圆钝形,内末角低平而不显突出,外末角呈长角状。末第二节为末节长的1.9倍,末节与末第二节相接处显著膨隆,为末节中段宽的1.8倍等形态特征,可与近似种贵溪华南溪、黎川华南溪蟹和弋阳华南溪蟹鉴别。两地新种蟹体内分别检出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8.75%(3/16)和21.43%(3/14)。结论福建省北部的松溪与邵武两地斯氏并殖吸虫疫源地发现华南溪蟹属两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并殖吸虫 宿主 华南溪蟹属 新种
下载PDF
动力学分析法研究生物反应活性中间体及其相关反应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珂 蔡汝秀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397-1402,共6页
评述了动力学分析法研究生物反应活性中间体的意义,存在的困难,研究方法及近年来这一多学科交叉与渗透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动力学分析 停液技术 自由基 中间体 生物反应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郭云海 张仪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2年第4期185-190,196,共7页
本文回顾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及其感染情况的相关调查研究,全球共记述49科199种,其中淡水螺类11科87种,陆生螺类共38科112种。我国报道10科33种,其中淡水螺类2科11种,陆生螺类8科22种。尽管近年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报告数... 本文回顾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及其感染情况的相关调查研究,全球共记述49科199种,其中淡水螺类11科87种,陆生螺类共38科112种。我国报道10科33种,其中淡水螺类2科11种,陆生螺类8科22种。尽管近年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报告数在逐渐下降,但随着福寿螺的不断扩散,自然疫源地不断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加强相关中间宿主螺类调查对流行病学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中间宿主 螺类 种类 感染 进展
下载PDF
Tree species as hosts for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nd dark septate endophyte fungi 被引量:3
8
作者 E.Uma K.Sathiyadash +1 位作者 J.Loganathan T.Muthukumar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41-649,共9页
A survey of 35 tree species (belonging to 28 genera in 19 families) in Aliyar, South India was carried out to ascertain their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and dark septate endophyte (DSE) fungal status. All the t... A survey of 35 tree species (belonging to 28 genera in 19 families) in Aliyar, South India was carried out to ascertain their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and dark septate endophyte (DSE) fungal status. All the tree species examined had AM association. AM and DSE coloni- zation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 and 14 species respectively. Co- occurrence of AM and DSE was observed in 14 (40%) tree species. The extent of DSE colonization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extent of AM fungal colonization. Six tree species had Arum-type, 18 had intermediate- type and 11 had typical Paris-type AM morphology. AM fungal spore morphotypes belonging to 11 species in two gener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 AM fungal spore numbers were not related to the ex- tent of AM colonization and Glomus dominated spore diversity. AM association individually and along with DSE were found respectively in the 63% and 44% of th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ree species. The occur- rence of AM and DSE fungal association i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indigenous tree species indicates the possibility of exploiting this asso- ciation in future conservation programmes of thes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species AM fungi Arum- Paris- intermediate- type dark septate endophyte (DSE)
下载PDF
亚硫酰氯在铂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现场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尤金跨 钟文龙 林祖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1377-1380,共4页
设计出适用于亚硫酰氯(SOCl2)电化学还原现场红外测试的电解池。采用具有时间分辨的电化学现场FT—IR差谱法研究SOCl2在铂电极上电化学还原过程,检测出SO2Cl2、SO·SOCl2、(SO)x、Cl3Al(... 设计出适用于亚硫酰氯(SOCl2)电化学还原现场红外测试的电解池。采用具有时间分辨的电化学现场FT—IR差谱法研究SOCl2在铂电极上电化学还原过程,检测出SO2Cl2、SO·SOCl2、(SO)x、Cl3Al(←OSCl2)等中间物种。结果表明这些物种是不稳定的.SO2Cl2进一步电还原是全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酰氯 电化学还原 红外光谱
下载PDF
Boosting Efficient Ammonia Synthesis over Atomically Dispersed Co-Based Catalyst via the Modulation of Geometr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被引量:1
10
作者 Yanliang Zhou Congying Wang +7 位作者 Xuanbei Peng Tianhua Zhang Xiuyun Wang Yafei Jiang Haifeng Qi Lirong Zheng Jianxin Lin Lilong Jiang 《CCS Chemistry》 CAS 2022年第5期1758-1769,共12页
Ammonia(NH_(3))synthesis at mild condit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while the significant bottleneck of this process is the activation of N_(2) to realize the desired NH_(3) synthesis performance,which requires deep ... Ammonia(NH_(3))synthesis at mild condit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while the significant bottleneck of this process is the activation of N_(2) to realize the desired NH_(3) synthesis performance,which requires deep insight and rational design of active sites at the atomic level.Here,were synthesized atomically dispersed Co-based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o-N coordination numbers(CNs)to explore the coordination-sensitive NH_(3) synthesis reaction for the first time.Our studies showed that Co-based catalysts increased the NH_(3) synthesis rate gradually with a decrease in CN.The Co-N_(2) catalyst exhibited the highest NH_(3) synthesis rate of 85.3 mmol gCo^(−1) h^(−1) at 300℃ and 1 MPa,which outperformed most of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Co-based catalysts.Various characterization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demonstrated that atomically dispersed Co catalyst with low CN could generate more unoccupied Co 3d charges and tetrahedral cobalt(Ⅱ)sites.The unoccupied Co 3d charge,in turn,promoted the electron donation from the Co active center to the antibonding π-orbital(π*)of N_(2) and expedites N_(2) hydrogenation.Furthermore,the Co-N_(2) catalyst with more tetrahedral cobalt(II)sites could effectively facilitate the desorption of N-containing intermediate species(such as*NH_(3) and*N_(2)H_(4))to obtain a high NH_(3) synthesis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synthesis coordination number electron transfer geometric structure intermediate species
原文传递
原位拉曼光谱研究电催化反应过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尧林 王耀辉 +1 位作者 董金超 李剑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198,共16页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开发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以电催化为代表的电化学能源转换技术由于高效且无污染,近些年获得快速发展。然而,固/液界面电催化反应涉及多种反应物种,使得其机理解释非常困难,限...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开发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以电催化为代表的电化学能源转换技术由于高效且无污染,近些年获得快速发展。然而,固/液界面电催化反应涉及多种反应物种,使得其机理解释非常困难,限制了高效电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和开发。电化学原位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指纹识别的优点,可以从分子原子水平揭示电催化反应过程。本文综述电化学原位增强拉曼光谱在一些重要电催化反应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氧还原反应、氢氧化反应、氧析出反应、氢析出反应、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过程等。最后,总结原位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电催化反应研究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增强拉曼光谱 电催化 反应机理 中间物种
下载PDF
组分变化对甲烷氧化特性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玮琳 庞历瑶 +2 位作者 张世杰 谢凡 曾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4,共10页
在射流搅拌反应器实验平台上针对温度范围850~1 300 K、常压条件下的甲烷氧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仪测量了变组分条件下(当量比范围0.2~2、氧气体积分数2%~8%、二氧化碳体积分数0~20%、水蒸气体积分数0~20%)主要反应物(... 在射流搅拌反应器实验平台上针对温度范围850~1 300 K、常压条件下的甲烷氧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仪测量了变组分条件下(当量比范围0.2~2、氧气体积分数2%~8%、二氧化碳体积分数0~20%、水蒸气体积分数0~20%)主要反应物(CH4、O_(2))、主要中间组分(C2H6、C2H4、C2H2、H2)和主要污染物(CO、CO_(2))的摩尔分数,并分析了主要反应物、中间组分以及污染物生成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当量比和含氧量的增加,主要中间组分的摩尔分数升高;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对中间产物的生成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却使得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加;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导致氢气生成量显著增加,同时促进一氧化碳的生成,而对二氧化碳的生成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组分变化 中间产物 污染物生成 射流搅拌反应器
原文传递
微生物降解PET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宏阳 巩继贤 +3 位作者 李辉芹 李政 李秋瑾 张健飞 《针织工业》 2016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研究微生物对高聚物底物的生物降解反应过程,以对苯二甲酸高效降解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为出发菌,分别以聚酯及其与对苯二甲酸的混合物、聚酯降解中间产物为碳源,通过检测菌株生物量变化、发酵液中产物种类与浓度变化,研究菌株对聚酯... 为研究微生物对高聚物底物的生物降解反应过程,以对苯二甲酸高效降解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为出发菌,分别以聚酯及其与对苯二甲酸的混合物、聚酯降解中间产物为碳源,通过检测菌株生物量变化、发酵液中产物种类与浓度变化,研究菌株对聚酯高聚物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高效降解菌能够对聚酯产生一定的降解作用,分解过程产生多种中间物质;对于苯甲酸、双(2-羟基乙基)对苯二甲酸酯、对苯二甲酸这3种中间产物碳源,菌株均能利用其进行生长;降解聚酯的过程中,微生物产生不同的酶作用于聚酯,酯键的断裂和苯环的开环构成整个催化反应的基本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聚酯 降解 对苯二甲酸 中间产物
下载PDF
Bird communities’responses to human-modified landscapes in the southern Anhui Mountainous Area
14
作者 Xue Wang Guang Zhu +5 位作者 Haohao Ma Yi Wu Wenwen Zhang Yong Zhang Chunlin Li Willem F.deBoer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49-56,共8页
Convers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s to human-modified landscapes is continuing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exerting fundamental influences on global biodiversity.Understanding how wildlife communities respond to landscape... Convers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s to human-modified landscapes is continuing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exerting fundamental influences on global biodiversity.Understanding how wildlife communities respond to landscape modifications is critical to improv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human-dominated landscapes.In this study,we surveyed bird communities in three common habitats(i.e.,farmland,village,and forest)in the southern Anhui Mountainous Area during summer(August 2019)and winter(December 2020).The diversity metrics and species compositions of the avian communitie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habitats,and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omposition in these habitats were tested.During the field surveys,we recorded 7599 birds of 120 species along 45 line transects of 1km in length.The land use compositions differed among habitats,and land use diversity was the highest in villages and lowest in forests.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bird abundance in the two human-dominated habitats(i.e.,farmland and village)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forest in both seasons.Bird species composition also differed across habitat types in both seasons.Bird species feeding on vertebrates,fish and carrion,and species feeding on plants and seeds were mainly found in habitats with less construction lands and lower land use diversity,while omnivorous species and species feeding on fruits and nectar or on invertebrates were less affected by these two variables.The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 showed that most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forest feed on invertebrates,while species feeding on plants and seeds were more correlated with farmland and villag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natural habitats to human-dominated landscapes has pronounced impacts on bird communities in the study area.Human-dominated habitats harboured more avian species that deserve conservation attention.Meanwhile,bird conservations should not be relaxed in forests because there were more than 20 species that had a high specificity for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composition Habitat changes Human interference 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species diversity
下载PDF
不同间伐强度对日本落叶松复层林下针叶树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锦波 殷鸣放 +1 位作者 王立成 刘德栋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4-169,共6页
对本溪市实验林场内的日本落叶松人工中龄林、近熟林进行不同间伐强度的更新试验,采取4种抚育强度的间伐措施:伐1行留3行(Ⅰ型)、伐2行留2行(Ⅱ型)、伐3行留1行(Ⅲ型),皆伐后迹地更新(Ⅳ型)。选取4种针叶树种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 对本溪市实验林场内的日本落叶松人工中龄林、近熟林进行不同间伐强度的更新试验,采取4种抚育强度的间伐措施:伐1行留3行(Ⅰ型)、伐2行留2行(Ⅱ型)、伐3行留1行(Ⅲ型),皆伐后迹地更新(Ⅳ型)。选取4种针叶树种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作为更新树种,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复层林下层更新幼苗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上层林分抚育强度的增大,下层林分的苗高、地径、叶长、主根长、侧根长和侧根数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更新幼苗根、茎、叶和总生物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复层林中上层林木抚育强度大小决定了下层更新树种的生长效果,但红松与云杉在幼龄林生长期内的适当庇荫才能达到最优的生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复层林 针叶树种 生长 日本落叶松 人工林
下载PDF
酯酶酶带籼粳分类法及稻种籼粳分类体系的讨论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尧忠 徐宁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8-93,共6页
回顾了近10年来作者对酯酶酶带籼粳分类法及籼粳分类体系的研究结果。对于稻种酯酶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了籼稻、粳稻、普通野生稻、非洲稻的标志酶带,以程氏分类法为基础,建立了酯酶酶带分类法,实现了形态分类... 回顾了近10年来作者对酯酶酶带籼粳分类法及籼粳分类体系的研究结果。对于稻种酯酶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了籼稻、粳稻、普通野生稻、非洲稻的标志酶带,以程氏分类法为基础,建立了酯酶酶带分类法,实现了形态分类向实验分类的转化。在处理难分类的品种时,酶带分类和形态分类结果出入10%左右,处理普通品种时,出入5%左右。从典型籼到典型粳,各种分类性状都是连续变异的;在连续变异的某个环节上,应该有籼粳中间型,具体表现为某些品种很难精确分为籼稻或粳稻。建议籼粳中间型与籼、粳并列,为第三个亚种。普通野生稻一向被认为是独立于栽培稻之外的一个种。普通野生稻和籼或粳杂交,后代纯合可育,没有生殖隔离;14A仅仅反映了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在生理或调控方面的差异;用测交结实率和形态分类来分析,普通野生稻难分籼或粳。普通野生稻是籼粳中间型。认为可由普通野生稻和某些原始的栽培品种组成籼粳中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 籼粳分类 酯酶酶带
下载PDF
基于LES-FGM方法的部分预混湍流燃烧中间组分模拟
17
作者 张玮杰 王金华 +3 位作者 胡光亚 李德立 王子淇 黄佐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1-1041,共11页
基于FGM建表燃烧模型对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MRB部分预混湍流火焰开展大涡模拟,并对比研究了预混和部分预混FGM建表方法对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建表方法对MRB火焰结构、速度分布和主要组分分布等影响较小,但部分预混建表能显著... 基于FGM建表燃烧模型对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MRB部分预混湍流火焰开展大涡模拟,并对比研究了预混和部分预混FGM建表方法对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建表方法对MRB火焰结构、速度分布和主要组分分布等影响较小,但部分预混建表能显著提升中间组分CO和H_(2)的模拟可靠性.其根本原因是部分预混建表使用了对冲火焰模型,能够充分引入燃空混合过程对中间组分的影响.通过添加额外的组分输运方程可提升预混火焰建表对中间组分模拟的可靠性,且前人提出的拉伸作用在该火焰中影响较小.该研究为基于建表方法的部分预混湍流燃烧准确模拟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燃烧 部分预混 LES-FGM 燃烧中间组分 燃空混合
下载PDF
紫外-高铁酸钾联合氧化处理水中双酚A的研究
18
作者 程燕慧 袁向娟 +1 位作者 邓惠元 夏东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2-1688,共7页
采用254 nm紫外光活化高铁酸钾[UV/Fe(Ⅵ)],探究其对水溶液中双酚A(BPA)的降解效能,对体系中主要的活性组分进行了鉴定,提出了BPA可能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UV/Fe(Ⅵ)协同降解BPA符合二级动力学,其降解速率比UV和Fe(Ⅵ)分别提升了98.94%... 采用254 nm紫外光活化高铁酸钾[UV/Fe(Ⅵ)],探究其对水溶液中双酚A(BPA)的降解效能,对体系中主要的活性组分进行了鉴定,提出了BPA可能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UV/Fe(Ⅵ)协同降解BPA符合二级动力学,其降解速率比UV和Fe(Ⅵ)分别提升了98.94%和67.17%。当BPA浓度为220μmol/L,Fe(Ⅵ)浓度为50μmol/L,体系温度25℃,pH 6时,BPA的去除率达到了91.46%。温度和pH的升高、腐殖酸和CO_(3)^(2-)的存在,可以提升BPA的降解速率。UV/Fe(VI)体系起主导作用的活性组分为Fe(V)、Fe(IV)、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去甲基化、羟基化和开环反应是BPA的主要降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UV 双酚A 降解路径 中间铁物种
下载PDF
Co-ZSM-5催化剂上烃类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志慧 牛金海 刘世华 《工业催化》 CAS 2006年第7期52-56,共5页
烃类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能是富氧条件下脱除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有效途径。以Co-ZSM-5催化剂为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Co-ZSM-5催化剂及其在富氧条件下烃类选择还原氮氧化物的机理研究,并将烃类选择还原氮氧化物的过程概括为以... 烃类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能是富氧条件下脱除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有效途径。以Co-ZSM-5催化剂为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Co-ZSM-5催化剂及其在富氧条件下烃类选择还原氮氧化物的机理研究,并将烃类选择还原氮氧化物的过程概括为以下三个步骤:(1)(NO)ad+(O2)ad(NOy)ad(y≥2);(2)(NOy)ad+(CxHy)ad……(NCaObHc)ad;(3)(NCaObHc)ad+NO+O2……N2+CO2+CO+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Co-ZSM-5 表面中间物种 烃类分子 汽车尾气净化
下载PDF
Fe(Ⅵ)/Fenton联合体系氧化降解菲的路径及机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亚男 王乐心 +5 位作者 杨帆 张国凯 饶竹 张继红 陈梦洁 冯卓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75-3184,共10页
Fe(Ⅵ)/Fenton联合体系降解多环芳烃的效果良好,但其机理及降解路径仍需进一步被探究.采用荧光及GC-MS技术,考察弱酸条件下Fe(Ⅵ)降解菲的效果,并对比中性及碱性条件研究其氧化机理,进而分析Fe(Ⅵ)/Fenton联合体系对菲的作用机理及菲的... Fe(Ⅵ)/Fenton联合体系降解多环芳烃的效果良好,但其机理及降解路径仍需进一步被探究.采用荧光及GC-MS技术,考察弱酸条件下Fe(Ⅵ)降解菲的效果,并对比中性及碱性条件研究其氧化机理,进而分析Fe(Ⅵ)/Fenton联合体系对菲的作用机理及菲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弱酸条件下Fe(Ⅵ)氧化菲时,·OH参与反应较少,起氧化作用的可能为中间高价态铁.在该条件下,Fe(Ⅵ)对菲的降解效果稍差于中性及碱性,但此时Fe(Ⅵ)的高氧化性能可提高菲的矿化效果.联合氧化体系中,菲逐步被氧化、羟基化、脱碳、加氢而最终转化为CO_(2)和H_(2)O,主要的中间产物为邻苯二甲酸酯衍生物和9-芴甲醛衍生物.联合氧化体系可合理利用Fe(Ⅵ)氧化过程中产生的Fe(II),并发挥高价态铁与·OH在氧化性能上的优势,实现对菲及产物的降解与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Ⅵ)/Fenton体系 降解路径 中间高价态铁 羟基自由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