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汽车空调系统匹配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兵 赵宇 +2 位作者 徐博 祁照岗 陈江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7,共4页
建立了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模型,重点分析了中间换热器长度和节流机构流通面积对系统制冷量和COP的影响。从部件与系统匹配的角度,得到了系统匹配最佳时最优中间换热器长度和最优节流面积。分析结果表明,中间换热器长度为1000 mm,节流... 建立了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模型,重点分析了中间换热器长度和节流机构流通面积对系统制冷量和COP的影响。从部件与系统匹配的角度,得到了系统匹配最佳时最优中间换热器长度和最优节流面积。分析结果表明,中间换热器长度为1000 mm,节流面积为0.7 mm2时,本系统性能最优。最后对最优匹配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制冷量和COP分别比仿真结果小18.2%和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汽车空调 系统匹配 中间换热器
下载PDF
超高温气冷堆中间换热器用Haynes 230合金的热拉伸行为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高佩 程晓农 罗锐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3-91,共9页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Haynes 230合金在应变速率为1 s^-1,温度为1000~1250℃时的热拉伸行为。结果表明:在1050~1225℃时拉伸试样断面收缩率≥61.68%,合金具有较好的塑性,在1200℃时塑性最佳;Haynes 230合金在1000~1225℃...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Haynes 230合金在应变速率为1 s^-1,温度为1000~1250℃时的热拉伸行为。结果表明:在1050~1225℃时拉伸试样断面收缩率≥61.68%,合金具有较好的塑性,在1200℃时塑性最佳;Haynes 230合金在1000~1225℃时的拉伸试样断口均有不同程度的颈缩,随着温度的增加,断口韧窝数量增多、变深,塑性也随之增加。当温度达到1200℃时,塑性最佳,温度继续增加,韧窝数量开始缓慢减少;温度升到1250℃时,为沿晶韧窝断口,塑性急剧下降。合金在1000及1050℃时均未发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温度升到1100℃时发生了局部动态再结晶,且动态再结晶百分比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温度达到1175℃时,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温度继续增加,再结晶晶粒不断长大;当温度达到1250℃时,动态再结晶晶粒异常长大。Haynes 230合金在应变速率为1 s^-1时最佳的热加工温度为1175~1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气冷堆 中间换热器 Haynes 230合金 热拉伸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一种带中间换热器的双热源高温热泵系统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卫卫 曹兴起 +1 位作者 何雅玲 周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0-74,80,共6页
为了提高工业高温热泵系统的热力性能,实现对工业低温余热的高效综合回收,提出了一种带中间换热器的双热源高温热泵系统。第一级热泵以CO2为工质、以空气为热源,在超临界状态下将冷水加热到中间温度。第二级热泵以R152a(二氟乙烷)作为工... 为了提高工业高温热泵系统的热力性能,实现对工业低温余热的高效综合回收,提出了一种带中间换热器的双热源高温热泵系统。第一级热泵以CO2为工质、以空气为热源,在超临界状态下将冷水加热到中间温度。第二级热泵以R152a(二氟乙烷)作为工质,从工业余热源吸收热量,将用水加热到所需的高温,并且在中间换热器中将CO2加热到过热状态。对该双热源热泵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发现给定R152a在中间换热器温降的情况下,CO2存在最大的过热度,使得整个系统达到最佳运行工况。以回收50℃废水余热为例与单热源热泵进行比较,平均供水量是后者的两倍多,单位质量热水的耗功量减少43.2%,性能系数和火用效率分别平均提高41.9%和2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双热源 中间换热器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HTR-10蒸汽发生器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厉日竹 傅激扬 李笑天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51-54,共4页
描述了HTR10 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 热工水力学特性, 材料选择和力学分析等。作为反应堆一回路和二回路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关键设备, HTR10 蒸汽发生器采用了独特的管束设计,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蒸汽发生器 结构设计 热工水力学
下载PDF
示范快堆中间热交换器材料316H钢钠中老化行为研究
5
作者 纪琤 张金权 +1 位作者 阮章顺 和雅洁 《科技资讯》 202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316H钢是中国示范快堆中间热交换器的主要材料,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其老化效应不断累积。为探索316H钢在示范快堆中间热交换器运行工况下的老化行为,此研究分别在353℃和535℃静态钠条件下对316H钢管材和板材试样进行了1000~8000 h的相... 316H钢是中国示范快堆中间热交换器的主要材料,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其老化效应不断累积。为探索316H钢在示范快堆中间热交换器运行工况下的老化行为,此研究分别在353℃和535℃静态钠条件下对316H钢管材和板材试样进行了1000~8000 h的相容性试验,并对试验后的样品开展微观表征、腐蚀速率测量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结果显示:353℃条件下试样几乎不发生腐蚀现象,而在535℃条件下,高温加速了扩散使得材料的老化行为显著,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材料在钠中的腐蚀转为稳态阶段。研究表明:316H钢在钠中的老化行为受到钠的温度、浸泡时间以及材料制造工艺等因素影响,在低氧低碳的低温钠环境中有较好的抗老化能力,在温度相对较高、时间较长的钠环境中存在老化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H钢 钠冷快堆 中间热交换器 老化 腐蚀速率
下载PDF
氧化铝厂中间降温设备配置方案分析及应用
6
作者 李俊福 孙江波 +2 位作者 范超 王超 张旭 《云南冶金》 2024年第3期240-247,共8页
通过换热器的换热计算,对Ⅰ、Ⅱ、Ⅲ组分解系统换热器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Ⅰ、Ⅱ系列宜选用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使用寿命可达3 a;Ⅲ系列宜选用立式宽流道板式,通过优化配置后分解系统换热器运行情况统计表可知,其换热量可达4... 通过换热器的换热计算,对Ⅰ、Ⅱ、Ⅲ组分解系统换热器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Ⅰ、Ⅱ系列宜选用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使用寿命可达3 a;Ⅲ系列宜选用立式宽流道板式,通过优化配置后分解系统换热器运行情况统计表可知,其换热量可达4600 kW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分解槽 中间降温 换热器
下载PDF
中间热交换器二次侧流量分配及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宋广懂 姜林 +2 位作者 邱斌斌 刘昱宁 邢帅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中间热交换器是液态金属钠冷反应堆堆芯和蒸汽发生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重要设备。由于管束众多,理论计算难以得到准确的流量分配情况及阻力特性参数。针对上述问题,以某型中间热交换器为原型,在1∶1模型上开展了流量分配及阻力特性试验,... 中间热交换器是液态金属钠冷反应堆堆芯和蒸汽发生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重要设备。由于管束众多,理论计算难以得到准确的流量分配情况及阻力特性参数。针对上述问题,以某型中间热交换器为原型,在1∶1模型上开展了流量分配及阻力特性试验,获得了不同流量分配结构的流量分配因子以及二次侧中心下降段、换热管段等局部结构的阻力系数。结果表明,锥形盘和无流量分配结构会导致外层流量明显偏高;而孔板结构会降低外层流量分配因子,使流量分配更均匀。二次侧中心下降段、换热管段的阻力系数随雷诺数(Re)的增加而略微降低。二次侧下封头的阻力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锥形盘、孔板2、孔板1、无流量分配结构,总阻力系数的变化也满足这一规律。研究结果为中间热交换器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钠冷反应堆 中间热交换器 流量分配特性 流动阻力特性
原文传递
超高温气冷堆中间换热器用Inconel 617B合金传热管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高佩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6,共5页
采用真空感应(VIM)+真空自耗(VAR)+热挤压工艺制造出Inconel 617B合金荒管,经过多道次冷轧及热处理研发出19 mm×2 mm的传热管,对其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组织及性能等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Inconel 617B合金传热管表面... 采用真空感应(VIM)+真空自耗(VAR)+热挤压工艺制造出Inconel 617B合金荒管,经过多道次冷轧及热处理研发出19 mm×2 mm的传热管,对其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组织及性能等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Inconel 617B合金传热管表面质量良好,尺寸精度高;合金中各元素含量适中,传热管基体为奥氏体等轴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73. 41μm,晶粒度约4. 3级,晶内存在富Cr、Mo的碳化物,晶界存在富Cr、Ni的碳化物;传热管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耐晶间腐蚀性能优良。研发出的Inconel 617B合金传热管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组织及性能等均满足其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气冷堆 中间换热器 INCONEL 617B合金传热管 组织及性能
原文传递
考虑中间换热器的能量集成精馏序列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海鸥 叶方俊 +2 位作者 张硕 罗祎青 袁希钢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6-806,共11页
针对考虑中间换热器(IHE)的精馏序列合成问题,提出基于随机优化策略的能量集成非清晰精馏序列(IHE-HIDSs)合成方法。通过对精馏序列分离任务合并处引入二元0/1变量表示是否存在IHE,以精馏序列的年总成本(TAC)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该合成问... 针对考虑中间换热器(IHE)的精馏序列合成问题,提出基于随机优化策略的能量集成非清晰精馏序列(IHE-HIDSs)合成方法。通过对精馏序列分离任务合并处引入二元0/1变量表示是否存在IHE,以精馏序列的年总成本(TAC)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该合成问题的隐式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MINLP),通过模拟退火和粒子群优化(SA-PSO)混合随机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为验证在精馏序列合成中同时考虑IHE的必要性以及所提出合成方法的有效性,对五组分醇类混合物和五组分烷烃类混合物两个算例的精馏序列合成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同时考虑热耦合和能量集成的精馏序列,IHE-HIDS具有更低的TAC。此外,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在合理的计算时间内以高概率获得多个分离序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蒸馏 算法 中间换热器 能量集成 序列合成
下载PDF
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最优排气压力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迪 王定标 +2 位作者 杨雨燊 刘鑫鑫 向飒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9,共7页
为探究各操作变量对系统最优排气压力的影响,基于MATLAB平台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特定工况下,在有、无中间换热器的情况下,系统各变量对系统COP(制热性能系数)的影响,确定了影响系统最优排气压力的主要因素,并拟合了相应的关联式... 为探究各操作变量对系统最优排气压力的影响,基于MATLAB平台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特定工况下,在有、无中间换热器的情况下,系统各变量对系统COP(制热性能系数)的影响,确定了影响系统最优排气压力的主要因素,并拟合了相应的关联式。同时利用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实验台,在不同蒸发温度与气冷器出口温度条件下研究了排气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不同工况对应的最优排气压力值,并与最优排气压力仿真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存在最优排气压力,使得系统COP在此压力下达到最大值;加入中间换热器以后,系统COP有所增加,但最优排气压力几乎不变;高的干度、过热度对系统COP的影响很小,系统COP随着气冷器出口温度的升高急剧下降,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优排气压力主要与气冷器出口温度和蒸发温度有关;实验得到的系统最优排气压力值与仿真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仿真拟合的最优排气压力关联式与实际运行过程匹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换热器 跨临界CO_(2) MATLAB 最优排气压力 关联式
下载PDF
CEFR中间热交换器一次侧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预恒 王一新 +2 位作者 赵勇 周志伟 杨红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2-1175,共4页
应用CFX程序对中国实验快堆(CEFR)一回路中间热交换器(IHX)一次侧的1/6进行三维稳态模拟。计算获得IHX一次侧速度场、换热管束的温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间热交换器满足设计要求,能保证主热传输系统的正常工作。计算结果可为快... 应用CFX程序对中国实验快堆(CEFR)一回路中间热交换器(IHX)一次侧的1/6进行三维稳态模拟。计算获得IHX一次侧速度场、换热管束的温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间热交换器满足设计要求,能保证主热传输系统的正常工作。计算结果可为快堆调试及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实验快堆 CFX 中间热交换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中间换热器异型管强化换热研究
12
作者 胡庆祥 彭威 +1 位作者 高跃 王捷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35-1942,共8页
本文对用于高温气冷堆中间换热器的两种异型管(横纹管和螺纹管)强化传热性能及其机理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无量纲波纹高度(e/d)和无量纲波纹间距(p/d)相同时,横纹管具有更好的强化换热性能,努塞尔数最高提升了85%;而螺... 本文对用于高温气冷堆中间换热器的两种异型管(横纹管和螺纹管)强化传热性能及其机理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无量纲波纹高度(e/d)和无量纲波纹间距(p/d)相同时,横纹管具有更好的强化换热性能,努塞尔数最高提升了85%;而螺纹管则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PEC最高可达1.08。两种异型管的强化换热机理在于波纹增强了管内流体的湍流脉动,且横纹管对流体湍流脉动的增强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中间换热器 异型管 强化换热
原文传递
铅铋快堆-超临界CO_(2)循环系统中铅铋/超临界CO_(2)换热研究综述
13
作者 倪依柯 李红智 +3 位作者 张一帆 杨玉 吴帅帅 姚明宇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3年第6期471-483,共13页
铅铋快堆(lead-bismuth fast reactor,LFR)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O_(2),S-CO_(2))循环耦合系统是提升核能利用效率,优化核能应用现状的突破性技术。为了准确把握该系统中耦合换热这一关键问题的发展动态与现状,从中间换热器... 铅铋快堆(lead-bismuth fast reactor,LFR)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O_(2),S-CO_(2))循环耦合系统是提升核能利用效率,优化核能应用现状的突破性技术。为了准确把握该系统中耦合换热这一关键问题的发展动态与现状,从中间换热器技术开发、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rinted circuit board heat exchanger,PCHE)流道优化、液态铅铋合金(liquid lead bismuth eutectic,LBE)及S-CO_(2)流动传热机理研究、LBE及S-CO_(2)耦合对流换热机理研究等角度出发,全面归纳总结了相关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成果。研究结果表明,Z型PCHE加工难度适中,换热性能优秀,弯折处加入直道或弯弧可在传热速率略微下降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换热器内压降,明确该型换热器是目前主流选择,并给出了PCHE的结构优化设计思路;液态LBE流动传热实验研究存在边界条件范围窄的问题,对比已有的传热预测关联式,对棒束、圆管等不同条件给出相应的传热预测关联式;对比分析适用于液态LBE的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可靠的利用雷诺时均方法的湍流模型与湍流普朗特数模型,阐释了利用四方程模型数值模拟的原理与优势;系统总结了应用于PCHE中的S-CO_(2)传热关联式,LBE与S-CO_(2)耦合换热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目前LBE与S-CO_(2)直接耦合换热的研究成果较缺乏,仍无成熟结论明确哪种换热器结构最合适,哪种数值模型有最优的可靠性与最小的偏差值,仍需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具体考虑。本文明晰了铅铋-超临界二氧化碳耦合换热应用研究的方向与困难所在,对其他类似的新型多工质耦合换热系统的开发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中间换热器 流动换热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液态铅铋合金耦合换热模型与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大伟 宋磊 林继铭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7,共9页
铅冷快堆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因其高的热效率、紧凑式设计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发电系统之一。液态铅铋合金(Pb/Bi)和S-CO_(2)在中间换热器耦合换热,然而2种流体的湍流输运特性与耦合传热行为相较于常规流体差异巨大,常... 铅冷快堆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因其高的热效率、紧凑式设计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发电系统之一。液态铅铋合金(Pb/Bi)和S-CO_(2)在中间换热器耦合换热,然而2种流体的湍流输运特性与耦合传热行为相较于常规流体差异巨大,常规湍流模型无法准确预测其耦合换热性能。为获得两者间耦合传热的准确预测模型、掌握耦合传热规律,首先针对管内液态Pb/Bi和S-CO_(2)的湍流普朗特数(Prt)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冷、热侧分别选择Tang、Cheng和Tak提出的Prt模型可获得准确结果;对两者的耦合换热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校验,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全面探讨了雷诺数、工质温度对2种特殊流体耦合传热能力的影响,发现套管式换热器热阻主要存在于S-CO_(2)侧,提升S-CO_(2)侧参数可以迅速提高传热性能,且当S-CO_(2)工质温度处于拟临界区时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将大幅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中间换热器 耦合换热
下载PDF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of Ni Base Alloy for Very High Temperature Reactor 被引量:3
15
作者 Dong-Jin Kim Gyeong-Geun Lee +1 位作者 Dae Jong Kim Su Jin Jeo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84-1190,共7页
The genera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electricity and the production of massive hydrogen are possible using a very high temperature reactor (VHTR) among generation IV nuclear power plants. The structural material for a... The genera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electricity and the production of massive hydrogen are possible using a very high temperature reactor (VHTR) among generation IV nuclear power plants. The structural material for an intermediate heat exchanger (IHX) among numerous components should be endurable at high temperature of up to 950 °C during long-term operation. Impurities inevitably introduced in helium as a coolant facilitate the material degradation by corrosion at high temperature.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urface reactions available under controlled impure helium at 950 °C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thermodynamics and the corros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850-950 °C during 10-250 h for commercial Alloy 617 as a candidate material for an IHX. Moreov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microstructure for nickel-based alloys fabricated in laboratory were evalua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such as hot rolling and heat treatment conditions. From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obtained from an impure helium control system for a material evaluation, it was predicted that the outer oxide layer thickness, internal oxide depth, and carbide- depleted zone depth reach about 116, 600 and 1000 μm, respectively when Alloy 617 is exposed to an impure helium environment at 950 ~C for 20 years. For Ni-Cr-Co-Mo alloy, subsequent annealing and a combination of cold working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 following solution annealing caused increases in the grain boundary carbide coverage and size.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grain boundary as well as the carbide distribution was also changed leading to a consequent improvement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at 950 °C in 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kel base alloy intermediate heat exchanger High temperature reactor CORROSION Mechanical property
原文传递
R134a汽车空调及整车降温性能仿真优化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超 苏为 付永宏 《制冷与空调》 2020年第3期18-22,共5页
本文通过KULI仿真软件搭建整车降温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中间换热器(又称同轴管,IHX)、后出风吹面装置以及乘员舱衣帽架对乘员舱降温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其单一装置及其组合方案对整车降温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当取消单一功能配置时,衣... 本文通过KULI仿真软件搭建整车降温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中间换热器(又称同轴管,IHX)、后出风吹面装置以及乘员舱衣帽架对乘员舱降温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其单一装置及其组合方案对整车降温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当取消单一功能配置时,衣帽架对乘员舱降温性能影响较大,平均温度升高2.2~2.4℃;后吹面装置次之,平均温度升高0.6~0.8℃;同轴管的影响最小,平均温度升高0.2~0.4℃。而且衣帽架单一装置对乘员舱降温性能的影响大于同轴管和后出风吹面装置组合对乘员舱降温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为整车及后续车辆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及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计算 汽车空调 中间换热器 优化 KULI
下载PDF
CEFR中间热交换器管束结构形式对热应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添翼 张振兴 +1 位作者 胡丽娜 徐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151,共4页
中国实验快堆(CEFR)中间热交换器各层换热管和内套筒存在沿径向方向的温度梯度分布,导致不同层管束之间存在不同的轴向载荷。CEFR中间热交换器的换热管束采取增加空间补偿弯管段的设计方案,以降低设备的热应力。本文对不同管束结构(直... 中国实验快堆(CEFR)中间热交换器各层换热管和内套筒存在沿径向方向的温度梯度分布,导致不同层管束之间存在不同的轴向载荷。CEFR中间热交换器的换热管束采取增加空间补偿弯管段的设计方案,以降低设备的热应力。本文对不同管束结构(直管方案与弯管方案)的热应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出现在上管板区域,弯管模型的应力大于直管模型。经过分析换热管束的受力情况,补偿弯管段可以很好地平衡各层管束之间的轴向应力,但是因为补偿弯管段的切向位移较大,所以对于管板区会造成较大的切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热交换器 管板 热应力 有限元
原文传递
两级压缩式热泵空调与冰箱复合系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业凤 刘华凯 +1 位作者 赵奎文 马福一 《制冷与空调》 2009年第1期93-96,共4页
根据两级压缩式制冷原理和热泵空调与冰箱制冷系统运行工况的不同,提出一种新型两级压缩式热泵空调与冰箱复合系统,介绍其原理及不同工况模式下的实现方式。该系统将热泵空调系统与冰箱系统冷热量相互有效利用,具有节能效果。对一个应... 根据两级压缩式制冷原理和热泵空调与冰箱制冷系统运行工况的不同,提出一种新型两级压缩式热泵空调与冰箱复合系统,介绍其原理及不同工况模式下的实现方式。该系统将热泵空调系统与冰箱系统冷热量相互有效利用,具有节能效果。对一个应用实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复合系统能耗与常规的各自独立系统的总耗能相比,冬季节能约9%,夏季节能约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压缩 热泵空调 冰箱 中间换热器 复合系统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中间换热器层流边界层的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彦楠 董玉杰 原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65-1570,共6页
为提高高温气冷堆中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中间换热器单元流道的层流流动边界层及热边界层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拟分析。利用幂次多项式速度分布的方法,对流道内的层流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三次式的速度分布更为接近Bla... 为提高高温气冷堆中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中间换热器单元流道的层流流动边界层及热边界层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拟分析。利用幂次多项式速度分布的方法,对流道内的层流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三次式的速度分布更为接近Blasius精确解,也更为符合数值模拟的结果。同时,结合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可发现上、下边界层的相遇会使流动进入泊肃叶的抛物线形式,边界层理论继而不再适用。通过模拟还发现,氦气的进口温度和出口压力对于层流边界层的换热基本无影响;恒定热流密度下,壁面温度的变化分为明显的边界层区和泊肃叶区,在这两个区域壁面温度呈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 边界层 传热特性 中间换热器
下载PDF
气体压缩机中冷器的节能节材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赫 谭祥辉 +1 位作者 曾力丁 朱冬生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2年第3期223-227,233,共6页
中冷器的主要功能是排除气体被压缩过程产生的热量,是提高压缩机效率的重要设备。从传热阻力看,壳程空气的热阻占总热组的80%以上,壳程气体阻力大,风机或压缩机能耗较大。要提高中冷器的传热性能,关键是强化壳程空气的对流传热和减小壳... 中冷器的主要功能是排除气体被压缩过程产生的热量,是提高压缩机效率的重要设备。从传热阻力看,壳程空气的热阻占总热组的80%以上,壳程气体阻力大,风机或压缩机能耗较大。要提高中冷器的传热性能,关键是强化壳程空气的对流传热和减小壳程空气的流动阻力。着重介绍气冷侧强化传热技术产生的节能效益,建立扭曲管中冷器和传统弓形折流板中冷器并行对比实验测试平台,通过改变壳程空气质量流量、管内循环水温度和流量等参数以测试其热力性能和压降损失,实验结果表明,扭曲管中冷器的壳程气体压降小,综合传热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弓形折流板中冷器35%-87%,低Re数条件下尤为显著。对压缩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冷器 扭曲管 换热器 强化传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