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磁同步电机单位功率因数控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文良 张国政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7,共5页
为了实现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高性能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磁场定向的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方法。在对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得到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的电机功角表达式。设定定子电流矢量与... 为了实现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高性能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磁场定向的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方法。在对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得到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的电机功角表达式。设定定子电流矢量与定子电压矢量相位相同,通过计算得到的功角和转子位置角进行坐标变换,保证电机按照单位功率因数运行。稳态分析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效率高,动态性能好等特点。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 定子磁场定向 单位功率因数控制
下载PDF
凸极转矩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明 王巍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4,共4页
转矩波动是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主要缺点之一,而凸极转矩在转矩波动中占有一定比例。首先给出了包含凸极转矩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波动计算公式;其次,通过有限元法计算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不同转子结构情况下空载反电动势谐波... 转矩波动是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主要缺点之一,而凸极转矩在转矩波动中占有一定比例。首先给出了包含凸极转矩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波动计算公式;其次,通过有限元法计算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不同转子结构情况下空载反电动势谐波畸变率(THD)与电机电磁转矩波动的关系,揭示两者不成比例;最后利用保存磁导率法和傅里叶分解法将永磁转矩与磁阻转矩进行分离并进行了对比,得出两者在电磁转矩中所占的比例,同时计算了纹波转矩和凸极转矩的波动情况,得到永磁转矩产生的纹波转矩与EMF的THD有关,而磁阻转矩产生的凸极转矩与EMF的THD无关,为降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波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矩波动 凸极转矩 反电动势谐波畸变率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下载PDF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加装工艺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平 段小丽 郭英桂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3-85,共3页
根据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的结构特点和永磁体材料的温度特性,研究转子铸铝的特殊加工工艺,解决转子铸铝时铝液易渗入转子磁体槽的问题。设计钕铁硼永磁体的压力装配工装模具,实现转子中的永磁体由机械压装替代传统的手工装配,在内... 根据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的结构特点和永磁体材料的温度特性,研究转子铸铝的特殊加工工艺,解决转子铸铝时铝液易渗入转子磁体槽的问题。设计钕铁硼永磁体的压力装配工装模具,实现转子中的永磁体由机械压装替代传统的手工装配,在内置式FYT300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批量生产中,验证了工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了转子磁体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体 模具 铸铝 工艺工装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
下载PDF
一种新的直接转矩控制的定子磁链幅值给定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伟 范永坤 熊皑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0,共5页
针对插入式或内装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并推导出了定子磁链幅值参考给定的条件。其中详细分析了定子磁链幅值波动对电磁转矩波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精确的定子磁链幅值给定计算方案,使得定子磁链幅值给... 针对插入式或内装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并推导出了定子磁链幅值参考给定的条件。其中详细分析了定子磁链幅值波动对电磁转矩波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精确的定子磁链幅值给定计算方案,使得定子磁链幅值给定有规律可循,而且采用这种改进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可以获得理想的转矩-负载角曲线。Matlab仿真表明,采用这种改进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能获得更快的电磁转矩动态响应,减弱定子磁链幅值波动对电磁转矩的波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直接转矩控制 定子磁链幅值给定 负载角
下载PDF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优化设计 被引量:9
5
作者 叶小奔 吴帮超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4,51,共4页
为降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提出一种新的转子开槽设计方法。首先给出了齿槽转矩解析式,从解析式上分析了转子开槽降低齿槽转矩的有效性。然后,以12槽10极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结合有限元软件对转子开槽半径与角度进行了扫描... 为降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提出一种新的转子开槽设计方法。首先给出了齿槽转矩解析式,从解析式上分析了转子开槽降低齿槽转矩的有效性。然后,以12槽10极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结合有限元软件对转子开槽半径与角度进行了扫描仿真,给出了最优齿槽转矩下对应的开槽半径和角度。最后,分析了转子开槽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对转子开槽设计可大幅降低电机齿槽转矩,同时保证其它性能参数在较优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永磁同步电机 齿槽转矩 优化设计 转子开槽 有限元
下载PDF
磁极偏移法抑制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齿槽转矩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郭有权 司纪凯 +2 位作者 司高杰 许孝卓 封海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81-2189,共9页
针对所提出的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SIHPMSM)结构特点,建立不同充磁方式下SIHPMSM的齿槽转矩解析模型。分析SIHPMSM磁极偏移状态下整体和单个磁极的齿槽转矩解析公式,得到磁极整体偏移和磁极分组偏移的齿槽转矩优化方法。采用有... 针对所提出的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SIHPMSM)结构特点,建立不同充磁方式下SIHPMSM的齿槽转矩解析模型。分析SIHPMSM磁极偏移状态下整体和单个磁极的齿槽转矩解析公式,得到磁极整体偏移和磁极分组偏移的齿槽转矩优化方法。采用有限元法计算SIHPMSM在不同充磁方式下磁极偏移时的齿槽转矩,与实验样机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最优的齿槽转矩优化方案。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电机反电势、电磁转矩、转矩波动、效率等性能参数,验证了所采用优化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 齿槽转矩 磁极偏移 反电势 电磁转矩
下载PDF
内置“一”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削弱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帮超 黄开胜 +2 位作者 赖文海 方超 黄光建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0,共4页
为降低内置"一"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提出了永磁体不均匀分块的方法。首先列出了齿槽转矩解析式,由解析式与永磁体剩磁密度分布的傅里叶展开式,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磁极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磁极合理分块后的齿槽转矩比... 为降低内置"一"型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提出了永磁体不均匀分块的方法。首先列出了齿槽转矩解析式,由解析式与永磁体剩磁密度分布的傅里叶展开式,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磁极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磁极合理分块后的齿槽转矩比磁极不分块时小。然后,以8极36槽永磁同步电机为例,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分析3个永磁块不同宽度分配对齿槽转矩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永磁体分块对电机反电势和输出转矩的影响。经过有限元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合理的永磁体非均匀分块能大幅降低齿槽转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一”型永磁同步电机 齿槽转矩 磁极分块 有限元
下载PDF
对称转子辅助槽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申合彪 赵朝会 +1 位作者 陆海玲 段利聪 《微电机》 2021年第7期50-54,共5页
为减小内置式双层永磁体结构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研究了关于转子开辅助槽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齿槽转矩的产生机理,指出了转子开辅助槽降低齿槽转矩的可行性。然后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8极48槽内置式V一型永磁同步电机... 为减小内置式双层永磁体结构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研究了关于转子开辅助槽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齿槽转矩的产生机理,指出了转子开辅助槽降低齿槽转矩的可行性。然后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8极48槽内置式V一型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并在转子表面关于永磁体中心线开设对称半圆形辅助槽,分析了辅助槽位置、半径,及单变量参数化顺序对齿槽转矩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开槽前后电机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合理开设转子辅助槽可有效地降低齿槽转矩并保证电机其他性能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永磁体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对称辅助槽 齿槽转矩 有限元
下载PDF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小奔 钟成堡 +4 位作者 陈飞龙 谢芳 刘娜 张闯 杨文德 《日用电器》 2019年第4期51-54,59,共5页
电感是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重要的性能参数,其数值结果直接影响系统控制算法的实现及性能优劣。本文首先结合坐标变换给出了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最值法测定电感的原理。然后,以12槽10极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采用最值法对... 电感是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重要的性能参数,其数值结果直接影响系统控制算法的实现及性能优劣。本文首先结合坐标变换给出了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最值法测定电感的原理。然后,以12槽10极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采用最值法对其d、q轴电感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实际样机生产中定子内圆圆度对电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值法电感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在4%以内,定子内圆圆度主要影响d轴电感,对q轴电感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d轴电感 q轴电感 坐标变化 最值法
下载PDF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系统模态分析
10
作者 钟成堡 陈飞龙 +2 位作者 谢芳 张闯 叶小奔 《日用电器》 2018年第8期83-86,共4页
转子系统是永磁同步电机重要的组成部件和执行机构,其振动特性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及其寿命。在模态分析理论基础上,对所设计的10极内置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系统进行了常规模态及预应力模态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态下转子系统振动特性。... 转子系统是永磁同步电机重要的组成部件和执行机构,其振动特性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及其寿命。在模态分析理论基础上,对所设计的10极内置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系统进行了常规模态及预应力模态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态下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结果表明,现有设计下转子系统不会发生共振,离心力导致的预应力对系统第三阶及之后的模态频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转子系统 模态分析 预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