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的建立及干扰素-γ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晓红 辛德莉 +5 位作者 侯安存 魏田力 叶慧初 李靖 张长淮 陈光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 探索小鼠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程及干扰素 γ的变化规律。方法 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 ,在0、1、2d滴鼻感染肺炎支原体菌液 ,在 0~ 2 1d分批宰杀 ,并分批设立滴注培养基的对照组 ,以 0~ 2 6分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来确定肺部... 目的 探索小鼠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程及干扰素 γ的变化规律。方法 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 ,在0、1、2d滴鼻感染肺炎支原体菌液 ,在 0~ 2 1d分批宰杀 ,并分批设立滴注培养基的对照组 ,以 0~ 2 6分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来确定肺部的炎症反应程度 ,所有实验组动物的病原学诊断均作了肺匀浆支原体培养或 /和肺匀浆的支原体PCR鉴定 ,于感染1、3、4、6、8、14天以ELISA方法检测了血清干扰素 -γ的含量。结果 经接种菌液于感染后第一天每 1例小鼠肺部均出现炎症反应 ,组织病理学评分平均为 6 32分 ,于第 3、4天达到最重 ,为 11 6 0和 9 5 8分 ,以后逐渐减轻 ,于第 2 1天炎症基本消失。本实验组中动物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为 0~ 19分。培养基对照组未出现肺部炎症反应。感染后 1、2、3、4d肺组织培养和PCR检测均有肺炎支原体生长 ,检出率为 10 0 %。在 6、8、14、2 1d大部分未检测出支原体 ;随着肺炎的出现 ,在病程第 3、4天有γ -干扰素的显著降低 ,于第 6天逐渐恢复接近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经 3天滴鼻感染肺炎支原体菌液 ,经组织病理学和肺组织培养和PCR检测证实可使小鼠出现明显的肺炎 ,并有不同程度的干扰素 -γ的降低。小鼠的mp肺炎的动物模型已经建立 ,组织病理学评分方法可以区分肺炎的严重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肺炎支原体 肺炎模型 建立 干扰素-Γ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IFN-γ、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叶芳 崔倪 +2 位作者 诸葛远莉 程皓 张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2期6271-6274,共4页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采用...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控制喘憋和抗病原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各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IL-4、IFN-γ、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0);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心率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血清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高于对照组,CD8^+、血清IL-4、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炎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毛细支气管炎 疗效 白介素-4(IL-4) γ干扰素(ifn-γ) 儿童
原文传递
IL-18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黄雨晴 廖品琥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5期503-507,共5页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室常见的危重症,其病死率高,预后差,诊疗困难。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多效促炎性细胞因子,在脓毒症患者中呈高表达,并可通过炎症级联反应,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该文就IL-18的结构、生物学特性、基因多态性和其在...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室常见的危重症,其病死率高,预后差,诊疗困难。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多效促炎性细胞因子,在脓毒症患者中呈高表达,并可通过炎症级联反应,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该文就IL-18的结构、生物学特性、基因多态性和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脓毒症 γ干扰素(ifn-γ)
下载PDF
化浊清解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安桂叶 宋艳琦 +3 位作者 谢卜超 侯姿蕾 刘昊 霍永利 《四川中医》 2020年第6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化浊清解愈溃方对浊毒内蕴型UC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化浊清解愈溃方低、中、高剂量组,美沙拉嗪组,每组大鼠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 目的:观察化浊清解愈溃方对浊毒内蕴型UC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化浊清解愈溃方低、中、高剂量组,美沙拉嗪组,每组大鼠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制备大鼠UC模型,给药14天后观察各组的大鼠一般情况、DAI评分、结肠组织大体及镜下改变,CMDI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IL-22和IFN-γ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22、IFN-γ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IL-22、IFN-γ含量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高剂量组IL-22、IFN-γ含量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与美沙拉嗪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2、IFN-γ含量低于中药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清解愈溃方能有效改善UC大鼠的一般情况及结肠黏膜病理状态,其中中药高剂量组疗效最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炎因子IL-22、IFN-γ的水平下降有关,促炎因子水平的降低可抑制细胞的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的病理形态以治疗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清解愈溃方 美沙拉嗪 白细胞介素-22 γ-干扰素(ifn-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