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筋混凝土界面剪力传递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伟 苏小卒 赵勇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3-81,共9页
以受剪钢筋配筋率、界面特性、加载方式及加载偏心为试验参数,对12个钢筋混凝土推剪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与刚度退化特性,研究各试验参数对界面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反复加载试件发生典... 以受剪钢筋配筋率、界面特性、加载方式及加载偏心为试验参数,对12个钢筋混凝土推剪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与刚度退化特性,研究各试验参数对界面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反复加载试件发生典型的剪切破坏;在文中试验参数下,影响界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界面特性、受剪钢筋配筋率、加载方式及加载偏心;循环反复荷载将引起界面受剪承载力降低,对整浇界面受剪承载力降低影响较小,而对新旧混凝土界面受剪承载力降低影响较大。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对钢筋混凝土界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提出建议。通过与试验值及已有公式计算结果比较可知,建议计算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界面剪切 拟静力试验 剪力传递 摩擦受剪 受剪承载力
原文传递
拉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荷载传递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丁瑜 王全才 何思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9-603,共5页
预应力锚索是岩土锚固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使用的锚索类型越来越多。锚索锚固段的荷载传递是控制锚索性能和工程设计的关键,应用剪滞理论分析了锚固段的受力和荷载传递机制,并对拉力分散型锚索的锚固机制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拉力... 预应力锚索是岩土锚固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使用的锚索类型越来越多。锚索锚固段的荷载传递是控制锚索性能和工程设计的关键,应用剪滞理论分析了锚固段的受力和荷载传递机制,并对拉力分散型锚索的锚固机制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拉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剪应力在软化段逐渐增加至峰值剪应力,随后减小,其分布模式与现场试验结果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锚固 拉力分散型锚索 界面剪应力 传递机制
下载PDF
Study on the interfacial shear behavior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members with stud connectors after fire 被引量:2
3
作者 Zihua ZHANG Junhua LI Lei ZHANG Kai YU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CSCD 2014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Statically push-out tests of 20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SRCSC) with stud connectors on the surface of shape steel after fire and two SRCSC under ambient temperature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stu... Statically push-out tests of 20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SRCSC) with stud connectors on the surface of shape steel after fire and two SRCSC under ambient temperature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study the failure mode, load-slip relationship and the interfacial shear transfer of SRC members after fir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ypical failure modes and load-slip curves of SRCSC after fire are almost the same as the case under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interfacial shear transfer of SRCSC declines exponentially not on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eak temperature the specimen experienced but also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eak temperature duration. The interfacial shear transfer of the specimens with studs arranged at the steel web i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with studs arranged at the steel flange. Empirical formulas of SRCSC interfacial shear transfer after fire are proposed,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generally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short column stud connector afcer fire interfacial shear transfer
原文传递
栓钉连接件、锚固及降温方式对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剪力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宗平 戴上秦 +1 位作者 王成 周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2-371,共10页
为研究降温方式、锚固长度、栓钉连接件(焊接栓钉)及其位置对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剪力传递的影响,设计了12个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试件和2个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试件进行推出试验。试验过程中观察了型钢再生混凝土试件的... 为研究降温方式、锚固长度、栓钉连接件(焊接栓钉)及其位置对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剪力传递的影响,设计了12个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试件和2个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试件进行推出试验。试验过程中观察了型钢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推出过程及破坏形态,获取了各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其特征点参数,分析了变化参数对其特征点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喷水后带栓钉型钢再生混凝土破坏后会在栓钉所在处产生横向裂缝,其加载端与自由端荷载滑移曲线的差异也很大;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和弹性黏结抗剪刚度均随历经最高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历经最高温度为400℃时,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和弹性黏结抗剪刚度低于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la=250 mm的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黏结强度和弹性黏结抗剪刚度也低于la=400 mm的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历经最高温度为600℃时则反之;栓钉连接件对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剪力传递性能的提高显著,特别是将其设置在型钢腹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喷水 型钢再生混凝土 栓钉连接件 锚固长度 降温方式 界面剪力传递
下载PDF
切应力作用下的层流饱和蒸发降膜流动和传热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叶学民 阎维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4,共4页
处于切应力作用下的层流饱和蒸发降膜流动,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基于力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在同向或反向切应力作用下层流饱和蒸发液膜传热特性的物理模型,推导出无量纲液膜厚度和表面传热系数与流动长度、... 处于切应力作用下的层流饱和蒸发降膜流动,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基于力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在同向或反向切应力作用下层流饱和蒸发液膜传热特性的物理模型,推导出无量纲液膜厚度和表面传热系数与流动长度、界面切应力、界面对流换热强度、雷诺数间的非线性关系式,为从理论上揭示层流饱和蒸发液膜的传热机理提供了一种可供分析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降膜 层流 切应力 流动 传热
下载PDF
拉力型锚索破坏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永卫 陈从新 +2 位作者 刘秀敏 王群伟 李群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4-97,共4页
当锚索、注浆体和围岩体的强度确定并满足设计要求时,拉力型锚索承载力的发挥主要受控于锚固段锚杆体与注浆体界面及注浆体与围岩体界面上的抗剪强度。根据西江特大桥两岸边坡现场锚索的极限抗拔试验确定锚索的破坏荷载,通过计算分析认... 当锚索、注浆体和围岩体的强度确定并满足设计要求时,拉力型锚索承载力的发挥主要受控于锚固段锚杆体与注浆体界面及注浆体与围岩体界面上的抗剪强度。根据西江特大桥两岸边坡现场锚索的极限抗拔试验确定锚索的破坏荷载,通过计算分析认为注浆体与围岩体界面上的抗剪强度不足是导致锚索失效的原因。研究认为,注浆体与围岩体界面抗剪强度与浆体的抗剪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注浆压力成正比,与注浆材料的水灰比成反比。拉力型锚索在施工时,浆体配制、钻孔、注浆等每一工艺都应该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 锚固力 界面剪应力 传递机制
下载PDF
切应力作用下层流降膜传热特性的数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常青 朱冬生 赵强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2,共4页
利用合流超几何函数求解了切应力作用下降膜过程的能量方程,其中液膜内速度分布由气液界面切应力决定,并解得努塞尔数的计算表达式,分析了液膜温度和努塞尔数的变化趋势,讨论了同向与反向切应力、贝克来数对层流降膜传热特性的影响。分... 利用合流超几何函数求解了切应力作用下降膜过程的能量方程,其中液膜内速度分布由气液界面切应力决定,并解得努塞尔数的计算表达式,分析了液膜温度和努塞尔数的变化趋势,讨论了同向与反向切应力、贝克来数对层流降膜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同向切应力作用下液膜最大速度恒位于气液界面处,对液膜具有拉薄效应,因此换热效果优于反向切应力作用,且努塞尔数随着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反向切应力则相反;同时努塞尔数在发展段随贝克来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充分发展阶段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 层流 切应力 传热 合流超几何函数
下载PDF
液氮薄膜在切应力作用下的降膜流动和传热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谢英柏 赵成 +1 位作者 汤建成 麦英铖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0,共3页
以钎焊板式换热器当中液氮薄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在切应力作用下层流饱和蒸发液氮薄膜的传热特性的物理模型,推导出了无量纲液膜厚度和表面传热系数与气液界面切应力、界面对流换热强度、初始雷诺数和流动长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式。
关键词 液氮薄膜 层流 切应力 传热模型
下载PDF
切应力作用下层流饱和蒸发降膜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叶学民 阎维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8-72,共5页
处于切应力作用下的层流饱和蒸发降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气液流动形式,其热质传递过程与目前多数文献研究的冷凝液膜明显不同。基于力平衡和能量平衡分析,从理论上建立了在同向或反向切应力作用下层流饱和蒸发液膜传热特性的物理模型,推导... 处于切应力作用下的层流饱和蒸发降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气液流动形式,其热质传递过程与目前多数文献研究的冷凝液膜明显不同。基于力平衡和能量平衡分析,从理论上建立了在同向或反向切应力作用下层流饱和蒸发液膜传热特性的物理模型,推导出液膜厚度和传热系数与流动长度、界面切应力、界面对流换热强度、雷诺数间的非线性关系式。研究表明:随初始雷诺数的增大,液膜厚度增加,传热系数减小;同向切应力具有减薄液膜厚度和增大传热系数的作用;反向切应力则起相反的作用,而且切应力的影响在反向情形下相对显著;界面对流换热强度的增强使得液膜厚度增加,传热系数减小,但与切应力相比,其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降膜 层流 切应力 液膜厚度 传热系数
下载PDF
石墨烯/柔性基底复合结构双向界面切应力传递问题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家豪 郭建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153,共13页
界面力学性能是影响石墨烯/柔性基底复合结构整体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对该结构界面切应力传递机理的研究十分必要.考虑了石墨烯和基底泊松效应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二维非线性剪滞模型.对于基底泊松比相比石墨烯较大的情况,利用该模型... 界面力学性能是影响石墨烯/柔性基底复合结构整体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对该结构界面切应力传递机理的研究十分必要.考虑了石墨烯和基底泊松效应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二维非线性剪滞模型.对于基底泊松比相比石墨烯较大的情况,利用该模型理论研究了受单轴拉伸石墨烯/柔性基底结构的双向界面切应力传递问题.在弹性粘结阶段,导出了石墨烯双向正应变和双向界面切应力的半解析表达式,分析了不同位置处石墨烯正应变和界面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导出了石墨烯/柔性基底结构发生界面滑移的临界应变,结果表明该临界应变低于利用经典一维非线性剪滞模型得到的滑移临界应变,并且明显受到石墨烯宽度尺寸以及基底泊松比大小的影响.基于二维非线性剪滞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FEM),研究了界面滑移阶段石墨烯双向正应变和双向界面切应力的分布规律.与一维非线性剪滞模型的结果对比表明,当石墨烯宽度较大时,二维模型和一维模型对石墨烯正应变、界面切应力以及滑移临界应变的计算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别,但石墨烯宽度很小时,二维模型可近似被一维模型代替.最后,通过与拉曼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二维非线性剪滞模型的可靠性,并得到了石墨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结构的界面刚度(100 TPa/m)和界面剪切强度(0.29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柔性基底结构 泊松比 界面切应力传递 二维非线性剪滞模型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桁架弦杆界面传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宝俊 张之恒 +1 位作者 程高 王鹏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7-962,共6页
文章采用有限元建模方法分析钢管与混凝土的界面传力特性,以揭示钢管混凝土桁架弦杆工作机理;将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状态分为绑定(即界面抗剪刚度无穷大)、光滑(即界面抗剪刚度无穷小)和黏性接触(即界面抗剪刚度有限),分析钢管混凝土桁架... 文章采用有限元建模方法分析钢管与混凝土的界面传力特性,以揭示钢管混凝土桁架弦杆工作机理;将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状态分为绑定(即界面抗剪刚度无穷大)、光滑(即界面抗剪刚度无穷小)和黏性接触(即界面抗剪刚度有限),分析钢管混凝土桁架节间内受压上弦杆、受拉下弦杆钢管与混凝土的轴向应力、界面剪切应力及剪力传递长度。结果表明:不同界面状态下钢管轴向应力、界面剪切应力差异较大;黏性接触最接近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真实工作状态,弹性工作状态下,剪力传递长度保持为常数,与轴力无关;剪力传递长度范围内钢管和混凝土轴向应力、界面剪切应力沿桁架节间长度方向呈指数函数分布,剪力传递长度范围外钢管、混凝土轴向应力保持不变。研究结果可为钢管混凝土桁架桥强度、刚度计算及节点构造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桥 钢管混凝土 组合作用 界面传力特性 剪力传递长度
下载PDF
基于桁梁实桥试验的钢管混凝土界面传力机制
12
作者 程高 张之恒 +1 位作者 谢亮 姬子田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168,共11页
为分析钢管混凝土桁梁桥的承载性能和钢-混凝土组合作用机理,进行了桁梁上、下弦钢管混凝土界面传力行为实桥试验和全桥板壳-实体有限元参数分析;以主跨71 m的简支半穿式钢桁梁桥为依托,沿其上、下弦杆节间长度范围内共布设102个应变测... 为分析钢管混凝土桁梁桥的承载性能和钢-混凝土组合作用机理,进行了桁梁上、下弦钢管混凝土界面传力行为实桥试验和全桥板壳-实体有限元参数分析;以主跨71 m的简支半穿式钢桁梁桥为依托,沿其上、下弦杆节间长度范围内共布设102个应变测点,测试并分析了加载车作用下钢管轴向应变分布和钢-混凝土界面传力特征;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试验桥板壳-实体有限元模型,经实测挠度与应变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后,进行了界面连接状态、界面抗剪刚度、钢管厚度、管内混凝土强度等对钢管混凝土界面传力性能的参数影响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管轴向应变分布规律可反映钢管混凝土界面传力的基本特征;钢管混凝土桁架上、下弦杆节点区域均出现界面剪力不均匀分布现象,钢-混凝土界面有效传力范围内钢管轴向应变呈负指数函数分布,其他区域钢管轴向应变保持不变;完全脱黏的钢管混凝土桁架弦杆的钢管轴向应变在节点一定范围内呈二次抛物线函数分布;钢管轴向应变因界面连接状态所表现出的不同应变分布规律和剪力传递长度可用于评价钢管混凝土组合作用强弱和界面工作状态;桁架弦杆的剪力传递长度随钢管厚度和管内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钢管厚度的影响更显著;在钢管混凝土桁架弦杆内设置抗剪连接件可缩短剪力传递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管混凝土桁梁桥 钢-混凝土组合作用 界面传力机制 剪力传递长度 实桥试验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