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tu formed three-dimensional (3D) lithium-boron(Li-B) alloy as a potential anode for next-generation lithium batteries 被引量:13
1
作者 Hai-Feng Huang Yi-Na Gui +4 位作者 Fu Sun Zhi-Jian Liu Hui-Long Ning Chen Wu Li-Bao Che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494-3500,共7页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lithium anode in lithium metal batteries(LMBs) has been hindered by the uncontrollable growth of lithium dendrite and the high volumetric change during cycling. Herein, the in situ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lithium anode in lithium metal batteries(LMBs) has been hindered by the uncontrollable growth of lithium dendrite and the high volumetric change during cycling. Herein, the in situ formed three-dimensional(3D) lithium-boron(Li-B) alloy is suggested as an excellent alternative to the Li metal, in which the 3D Li B skeleton can mitigate the growth of Li dendrites and volumetric change. In this study, the Li-B alloy anodes with different B contents were manufactured by high-temperature melt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boron conten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Li-B alloy. The Li-B alloy with the least B content(10 wt%, 10LiB) demonstrated the lowest overpotential of 0.0852 V after 300 h and the lowest interface resistance. However, the full cell with 15LiB as the anode displayed the best cycling performance of 115 m Ah·g^(-1) after 100 cycles with a columbic efficiency greater than 97%. The obtained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 situ formed three-dimensional Li-B alloy anode can be an excellent alternative to the Li anode via tuning B contents for next-generation high energy density L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 alloy 3D skeleton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 ANODE Lithium metal battery
原文传递
Smart materials for safe lithium-ion batteries against thermal runaway
2
作者 Yu Ou Pan Zhou +5 位作者 Wenhui Hou Xiao Ma Xuan Song Shuaishuai Yan Yang Lu Kai Li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360-392,共33页
In recent years,the new energy storage system,such as 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industrial progress for longer cycle life,higher energy density and cost ef... In recent years,the new energy storage system,such as 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industrial progress for longer cycle life,higher energy density and cost efficiency,a quantity of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LIBs.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satisfying safety and cycling performance simultaneously.There may be thermal runaway(TR),external impact,overcharge and overdischarge in the process of battery abuse,which makes the safety problem of LIBs more prominent.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mart safety materials design towards the goal of preventing TR of LIBs reversibly from different abuse conditions.Benefiting from smart responsive materials and novel structural design,the safety of LIBs can be improved a lot.We expect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nd safe lithium-based battery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 Thermal runaway(TR) Smart materials Safe batteries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丹 梁风 姚耀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77-1483,共7页
解决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相容性的关键是形成稳定且Li+可导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因此,对优质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成为锂离子电池研发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膜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具体介绍了各类负极... 解决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相容性的关键是形成稳定且Li+可导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因此,对优质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成为锂离子电池研发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膜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具体介绍了各类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现状,从成膜反应机理和理论计算方面详述了近几年来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快速地挑选出更适宜、更高效的成膜添加剂,并指出了成膜添加剂未来的发展趋势为:1研究各添加剂与电解液的反应机理,着重开发对锂离子电池副反应小的负极成膜添加剂;2通过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添加剂的协同作用,以弥补一种添加剂的不足;3提高无机成膜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质 成膜添加剂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
下载PDF
电解液组成对锂离子电池碳负极SEI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中直 周震涛 李伟善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综述了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电解液组成包括电解质盐、溶剂特别是电解液添加剂对碳负极SEI膜性能的影响,还叙述了改进电极/溶液界面反应的电极表面预成膜方法等。对影响SEI膜的机理作了分析。
关键词 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 碳负极 sei 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负极成膜添加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蔡宗平 许梦清 +2 位作者 李伟善 左晓希 周代营 《电池工业》 CAS 2008年第1期68-71,共4页
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电解液功能组分的加入是有效改善电解液性能的重要手段。负极成膜添加剂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不可或缺的功能组分。从成膜反应机理和理论计算方面介绍了近几年来负极成... 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电解液功能组分的加入是有效改善电解液性能的重要手段。负极成膜添加剂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不可或缺的功能组分。从成膜反应机理和理论计算方面介绍了近几年来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sei 成膜添加剂 理论计算
下载PDF
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气胀原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丽 金明钢 +1 位作者 尤金跨 林祖赓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163-165,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电池在化成阶段和储存阶段产生的气体进行了分析,初步讨论了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在化成阶段产生气体和储存阶段发生气胀的原因。结果表明,电池在化成阶段产生气体的主要原因是在负极形成固体电解质膜(SEI层)的过程中,...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电池在化成阶段和储存阶段产生的气体进行了分析,初步讨论了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在化成阶段产生气体和储存阶段发生气胀的原因。结果表明,电池在化成阶段产生气体的主要原因是在负极形成固体电解质膜(SEI层)的过程中,电解液溶剂体系发生了分解;而在储存阶段少数电池出现气胀,其原因可能为:(1)由于电池密封性能不好,外界的水分和空气的渗入,导致气体中的CO2显著增加,且同时出现相当量的O2和N2,同时水分的渗入还会破坏SEI层;(2)若首次化成形成的SEI层不稳定,在诸存阶段SEI层被破坏,为了修复SEI层,复又释放出以烃类为主的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 气相色谱方法 气胀 固体电解质膜 电解液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EI膜形成机理及化成工艺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杜强 张一鸣 +2 位作者 田爽 刘兆平 张治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22-1926,共5页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是锂离子电池在化成工艺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物质,它的形成以及性能优劣对锂离子电池的最终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锂离子电池生产中的化成工艺直接影响SEI膜的性质优劣。综述了电池负极上SEI膜的形成概况、化成工...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是锂离子电池在化成工艺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物质,它的形成以及性能优劣对锂离子电池的最终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锂离子电池生产中的化成工艺直接影响SEI膜的性质优劣。综述了电池负极上SEI膜的形成概况、化成工艺的参数控制对SEI膜形成过程和性质的作用,以及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Si基负极材料是未来负极材料的重点发展方向,分析了针对Si基负极材料的SEI膜形成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Si基负极的化成工艺参数控制是改进电池生产的必要手段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ei 化成工艺 硅基负极材料 电池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覆型天然石墨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建军 万春荣 +2 位作者 姜长印 何向明 何培炯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70,共4页
合成并研究了一种包覆一层氢氧化铁的天然石墨材料 ,它可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当所用电解质为 1m ol/L L i PF6 (EC与 DEC的体积比为 3:7)以 0 .2 5 5 m A.cm- 2充放电时 ,其可逆比容量可超过 35 0... 合成并研究了一种包覆一层氢氧化铁的天然石墨材料 ,它可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当所用电解质为 1m ol/L L i PF6 (EC与 DEC的体积比为 3:7)以 0 .2 5 5 m A.cm- 2充放电时 ,其可逆比容量可超过 35 0 m Ah.g- 1 ,并且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对这种材料进行了 X光衍射分析 (XRD) ,扫描电镜测量 (SEM) ,差重 -热重分析 (DTA- TGA)。从材料的结构、充放电特性和可逆性等方面 ,对锂在该包覆型碳材料中的嵌入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材料的结构分析表明所包覆的氢氧化铁分布较为均匀 ,特别是在天然石墨的端面上包覆的氢氧化铁及其在第一次充放电期间与锂反应生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 (SEI)膜 ,能够固定石墨片 ,防止其发生滑移和剥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天然石墨 包覆 氢氧化铁 负极材料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原文传递
Empowering the Future: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9
作者 Dan Tshiswaka Dan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CAS 2024年第2期84-111,共28页
Lithium element has attracted remarkable attraction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Lithium is a light element and exhibits the low atomic number 3, just after hydrogen and helium in the periodic t... Lithium element has attracted remarkable attraction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Lithium is a light element and exhibits the low atomic number 3, just after hydrogen and helium in the periodic table. The lithium atom has a strong tendency to release one electron and constitute a positive charge, as Li<sup> </sup>. Initially, lithium metal was employed as a negative electrode, which released electrons. However, it was observed that its structure changed after the repetition of charge-discharge cycles. To remedy this, the cathode mainly consisted of layer metal oxide and olive, e.g., cobalt oxide, LiFePO<sub>4</sub>, etc., along with some contents of lithium, while the anode was assembled by graphite and silicon, etc. Moreover, the electrolyte was prepared using the lithium salt in a suitable solvent to attain a greater concentration of lithium ions. Owing to the lithium ions’ role, the battery’s name was mentioned as a lithium-ion battery. Herein, the presented work describes the working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lithium-ion battery. Further, the lithium-ion batteries’ general view and future prospects have also been elab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ies Battery Construction Battery Characteristics Energy Storage Electrochemical Cells Anode Materials Cathode Materials State of Charge (SOC) Depth of Discharge (DOD)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sei)
下载PDF
SEI膜形貌与结构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梁宏成 赵冬妮 +2 位作者 权银 李敬妮 胡欣怡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49-5062,共14页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是电解液与电极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后,覆盖在电极表面的钝化层,其通常形成于电池的化成阶段,具有传导离子、隔绝电子的特征。优良的SEI膜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的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是电解液与电极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后,覆盖在电极表面的钝化层,其通常形成于电池的化成阶段,具有传导离子、隔绝电子的特征。优良的SEI膜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的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电解液体系形成的SEI膜形貌和结构各不相同,对LIBs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SEI膜形貌和结构与电池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很重要。本文首先综述了影响SEI膜结构和性质的因素;然后阐述了原位/非原位表征SEI膜形貌和结构的主要方法,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阻抗表征技术;最后总结了SEI膜结构对LIBs离子传输、锂沉积和界面脱溶剂化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总结SEI膜的结构与LIBs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期靶向调控SEI膜结构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界面(sei) 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
下载PDF
氧化锂基复合正极补锂材料的制备及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谢宇 曾林勇 +1 位作者 傅焰鹏 施志聪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其负极表面形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会消耗部分正极材料的活性锂,导致不可逆的容量损失,降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为解决此问题,选用氧化锂作为牺牲锂盐以补偿锂离子电池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提高电... 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其负极表面形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会消耗部分正极材料的活性锂,导致不可逆的容量损失,降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为解决此问题,选用氧化锂作为牺牲锂盐以补偿锂离子电池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提高电池容量和循环性能。通过将催化剂LiMnO_(2)、Li_(2)O和导电炭黑(SP)按一定质量比研磨混合,制备了Li_(2)O基正极补锂材料LiMnO_(2)/Li_(2)O/SP。为研究其补锂性能,选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石墨作为负极,TCGG-Si作为电解液,组装了2032扣式全电池,通过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正极补锂材料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iMnO_(2)/Li_(2)O/S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45%和5%时,在1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充电至4.3 V,LiMnO_(2)/Li_(2)O/SP复合材料的首次充电比容量可达526.5 m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14.63%,其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分解释放活性锂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并在第4次后完全丧失容量,说明Li_(2)O/LiMnO_(2)/SP复合材料可以作为补锂材料添加到正极材料中。将质量分数为3.6%的Li_(2)O/LiMnO_(2)/SP复合材料加入到磷酸铁锂半电池中,半电池的首次充电比容量为186.5 mAh·g^(-1),相较LiFePO_(4)比容量(166.8 mAh·g^(-1))提高了19.7 mAh·g^(-1),说明补锂剂已发挥作用,该部分多余的容量可用于形成石墨SEI膜。将Li_(2)O/LiMnO_(2)/SP添加到磷酸铁锂-石墨全电池体系中作为正极补锂剂,不仅可补偿石墨负极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还可提高全电池的循环性能。全电池的首次可逆容量为158.2 mAh·g^(-1),循环100次的可逆比容量为108.0 mAh·g^(-1);相较于未添加情况,全电池首次充电比容量增加了12.9 mAh·g^(-1),可逆比容量提高了11.6 mAh·g^(-1),经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提升了1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补锂 亚锰酸锂 氧化锂 锂离子电池 导电炭黑 电化学性能 固态电解质界面(sei) 充放电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化结构对SEI的影响
12
作者 周钰祥 沈海林 陈小卉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在钠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是关键组成部分,其内部的溶剂化结构对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和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并直接影响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文章探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溶剂化结构对SEI性质和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总结高浓度电解液... 在钠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是关键组成部分,其内部的溶剂化结构对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和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并直接影响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文章探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溶剂化结构对SEI性质和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总结高浓度电解液溶剂化结构研究的相关成果,探讨溶剂浓度、种类及溶剂化结构对SEI的影响,阐述了电解液中阴阳离子、溶剂分子间作用与钠离子电池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水系电解液 有机类电解液 固体电解质界面
下载PDF
金属锂负极表面构建稳定SEI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珊珊 俞成丙 +1 位作者 周旭峰 刘兆平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1-1394,共4页
以金属锂为负极材料的锂金属二次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电池。然而,由于金属锂与电解液之间自发反应生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加剧了锂枝晶生长、库仑效率降低和容量衰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 以金属锂为负极材料的锂金属二次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电池。然而,由于金属锂与电解液之间自发反应生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加剧了锂枝晶生长、库仑效率降低和容量衰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限制了锂金属二次电池的商业应用,因此提高SEI的稳定性是锂金属二次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总结了近年来对SEI组分与结构进行调控以改善其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金属锂表面SEI设计与构建的研究趋势,为金属锂负极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负极 固态电解质界面(sei) 电解质添加剂 人造sei
下载PDF
极耳侧加热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晓明 袁秋奇 +1 位作者 张扬军 胡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88-396,共9页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在局部高温下的热失控特征,在COMSOL软件中,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化学耦合模型。该模型包含5种副反应: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分解反应、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电解液分解反应、...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在局部高温下的热失控特征,在COMSOL软件中,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化学耦合模型。该模型包含5种副反应: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分解反应、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电解液分解反应、粘接剂分解反应。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局部高温对锂离子电池各副反应的产热情况和隔膜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仅对单个极耳加热时,不会引起电池内部的热失控;当对锂离子电池两端极耳同时加热时,5种副反应均产生热量,这导致触发电池热失控现象;热失控在锂离子电池内部先沿水平方向传播,然后沿垂直方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 极耳 热失控 局部加热 副反应 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
下载PDF
15-冠醚-5用作电解液低温添加剂的综述
15
作者 方黎锋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向电解液加入低温添加剂可改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当温度降低(如-20℃以下)导致电解液大量凝固或锂盐析出时,电池的阻抗会急剧上升。综述15-冠醚-5作低温添加剂改进低温性能的因素:与Li+的特定溶剂化,有利于形成光滑致密的固体电解... 向电解液加入低温添加剂可改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当温度降低(如-20℃以下)导致电解液大量凝固或锂盐析出时,电池的阻抗会急剧上升。综述15-冠醚-5作低温添加剂改进低温性能的因素:与Li+的特定溶剂化,有利于形成光滑致密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可提高锂盐在低温下的溶解度和电离度;熔点为-40℃,可降低电解液的凝固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冠醚-5 低温添加剂 电解液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 相容性
下载PDF
LiNi_(0.8)Co_(0.15)Al_(0.05)O_(2)/石墨锂离子电池高荷电存储老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勇 白海军 +4 位作者 赵奇志 杨金戈 李宇杰 郑春满 谢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80,共6页
高荷电存储寿命对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相关研究却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高温加速实验,研究了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石墨锂离子电池在55℃下的存储寿命,分析了正负极材料在电池寿命终点时的电化学性... 高荷电存储寿命对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相关研究却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高温加速实验,研究了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石墨锂离子电池在55℃下的存储寿命,分析了正负极材料在电池寿命终点时的电化学性能和界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55℃、高荷电状态下NCA/石墨锂离子电池的存储寿命约为90 d。在寿命终点时,正负极活性材料的容量有一定下降,但不是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界面分析表明,存储后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增长明显,而正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PEI)膜无明显变化。SEI膜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电解液溶剂和锂反应,造成石墨内锂损失,使电池内可循环锂减少,这是NCA/石墨电池在存储过程中容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NCA/石墨 存储老化 容量损失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研究进展
17
作者 郭玉玥 翟笑影 张宁博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9-1101,共13页
随着能源革命的高涨,二次电池作为新型储能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且在资源储备、成本低廉、低温、倍率及安全性能方面具有极大优势。钠离子电池体系中,电解液作为衔接正负极材料体系的中间桥梁,... 随着能源革命的高涨,二次电池作为新型储能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且在资源储备、成本低廉、低温、倍率及安全性能方面具有极大优势。钠离子电池体系中,电解液作为衔接正负极材料体系的中间桥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添加少量的功能性分子可以使电池整体性能实现显著提升。本工作围绕电解液添加剂进行介绍,综述了近年来不饱和碳酸酯、含硫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硅化合物、无机钠盐及其他类型组分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机理。最后从科学理念和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电解液添加剂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要点:(1)介绍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背景和趋势。(2)总结了不同类型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应用及相关成膜机理。(3)指出现有电解液添加剂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局限性。(4)对未来电解液添加剂配方优化和电池整体性能改善等,提出了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成膜 固体电解质界面
原文传递
二草酸硼酸锂对钛酸锂负极电池高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东海 刘建生 周邵云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3,共4页
研究二草酸硼酸锂(LiBOB)作为成膜添加剂对钛酸锂(Li4Ti5O12)/LiNi1/4Co1/2Mn1/4O2电池高温性能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扫描、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考察LiBOB在Li4Ti5O12负极上的成膜情况,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考察膜的热稳定性。添加剂LiBO... 研究二草酸硼酸锂(LiBOB)作为成膜添加剂对钛酸锂(Li4Ti5O12)/LiNi1/4Co1/2Mn1/4O2电池高温性能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扫描、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考察LiBOB在Li4Ti5O12负极上的成膜情况,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考察膜的热稳定性。添加剂LiBOB在钛酸锂负极的还原电位为1.75 V(vs.Li/Li+),优先于电解液在负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形成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该膜可降低电池的电荷转移阻抗,有利于提高电池的高温循环和高温储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草酸硼酸锂(LiBOB) 钛酸锂(Li4Ti5O12)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
下载PDF
VC和FEC在硅负极界面的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甘朝伦 袁杰 陈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硅负极在不含添加剂和含2%氟代碳酸乙烯酯(FEC)、2%碳酸亚乙烯酯(VC)的1 mol/L Li PF6/EC+DMC+EMC(体积比1∶1∶1) 3种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及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硅负极在不含添加剂和含2%氟代碳酸乙烯酯(FEC)、2%碳酸亚乙烯酯(VC)的1 mol/L Li PF6/EC+DMC+EMC(体积比1∶1∶1) 3种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及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的组成。在含2%FEC的电解液中,硅负极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最高,为77. 9%;阻抗最小,因为电极表面形成了Li F和碳酸锂组成的稳定SEI膜;在含2%VC的电解液中,硅负极的比容量最低,为525. 09 mAg/g;阻抗最高,为电极表面形成较厚的含碳酸锂、微量LiF及LixPFyOz的SEI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负极 添加剂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新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梦雅 宗成星 +6 位作者 艾淑娟 付凤至 王琪 刘靖 孙冬兰 郭艳玲 郭也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57-1863,共7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苯环和环状碳酸酯的有机分子双(2,3-环碳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采用倍率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等手...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苯环和环状碳酸酯的有机分子双(2,3-环碳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2,3-环碳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采用倍率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这些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循环20周前后球化石墨电极形貌的对比,发现含均苯四甲酸酯和均苯三甲酸酯的电解液球化石墨电极表面相对于空白电解液可形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SEI),从而优化电极-电解液的界面性能,且电池电阻增加较小;在测试电池的倍率性能时发现,均苯四甲酸酯的加入可以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而对苯二甲酸酯的加入则未能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添加剂 环碳酸甘油酯衍生物 锂离子电池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