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爬壁机器人的电极吸附阵列模型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过金超 崔光照 +1 位作者 陈旭 高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1-57,共7页
针对爬壁机器人现有吸附方式的不足,提出一种电极吸附的新方法。对电极吸附技术的吸附机理进行分析,并根据爬壁机器人的应用特点,提出电极阵列式吸附结构——共面梳状交叉电极阵列。针对该阵列结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吸附力输出模... 针对爬壁机器人现有吸附方式的不足,提出一种电极吸附的新方法。对电极吸附技术的吸附机理进行分析,并根据爬壁机器人的应用特点,提出电极阵列式吸附结构——共面梳状交叉电极阵列。针对该阵列结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吸附力输出模型,并结合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以电极吸附阵列吸附力输出的最大化为目标,对电极阵列布局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在对电极阵列吸附力分布特性、击穿特性等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电极阵列结构优化设计方案,并采用MEMS技术,设计出了试验样版。为了验证电极吸附方法的有效性和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分别基于不同的材料基底(水泥墙、玻璃和木材),进行吸附力测试试验,并基于电极吸附技术,设计单履带式攀爬机器人。试验数据及攀爬机器人的实际运行效果表明了电极吸附技术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壁机器人 电极吸附 交叉电极 有限元分析 模型构建
下载PDF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对悬臂结构的作动行为研究
2
作者 张博 谢华珂 +1 位作者 丁虎 陈立群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9-1447,共9页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MFC)是由美国NASA研发的综合性能优秀的新型压电材料,掌握MFC的力学行为有利于将其投入结构变形控制、减振降噪和健康监测等领域.目前对MFC宏观力学行为的研究中缺乏对作动力与驱动电压直接关...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MFC)是由美国NASA研发的综合性能优秀的新型压电材料,掌握MFC的力学行为有利于将其投入结构变形控制、减振降噪和健康监测等领域.目前对MFC宏观力学行为的研究中缺乏对作动力与驱动电压直接关系的研究,现有的以MFC为作动器的应用中所使用力电关系的精度有限,不利于将MFC投入更精密的使用场景.针对此问题,文章采用经典板理论,考虑了MFC与受控结构的相对尺寸,推导了MFC对悬臂结构的作动力方程.为兼顾计算的准确性和便利性,建立了考虑MFC叉指电极真实电场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开展压电静力仿真,给出将MFC叉指电极的弯曲电场简化为匀强电场的修正系数.搭建MFC-悬臂梁结构的实验装置,对有限元模型和作动力公式加以验证.精细模型与简化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总体误差较小,验证了模型和修正系数的可靠性.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对比,误差在1%以内,表明所得作动力预测公式在较大的宽度比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精度.建立的MFC作动力模型对MFC应用于悬臂结构的变形控制和振动抑制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作动方程 叉指电极 压电静力实验
下载PDF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元模拟及其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丹丹 陈勇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40,共7页
考虑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压电陶瓷纤维层和指间交叉电极设计,假定压电陶瓷纤维极化方向相同,设置递进的电压边界条件,建立MFC均匀压电层等效有限元模型,借助ANSYS-APDL软件进行结构-压电耦合场仿真,模拟其工作的真实变形;同时进行自... 考虑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压电陶瓷纤维层和指间交叉电极设计,假定压电陶瓷纤维极化方向相同,设置递进的电压边界条件,建立MFC均匀压电层等效有限元模型,借助ANSYS-APDL软件进行结构-压电耦合场仿真,模拟其工作的真实变形;同时进行自由应变和阻滞力的数值测试,数值上验证了有限元模型,修正纤维纵向压电应变常数d_(33)。对含有MFC驱动器的铝合金悬臂梁进行数值和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细观尺度上的MFC有限元模型相比,该有限元模型节约了计算成本,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结果表明,MFC激励法用于振动特性分析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信噪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驱动器 指间交叉电极 有限元建模 模态分析 静位移
下载PDF
SnO_(2)-Au-PANI复合材料改性商用NH_(3)传感墨水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李彦谋 郑佳辉 +3 位作者 彭媛 谭宏鑫 汪秋宁 张洪艳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6-46,共11页
采用点胶印刷技术,以商用墨水(kz-sense-103)在棉布基底上考察电极指间距和电极对数对氨气(NH_(3))传感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指间距为1 mm、传感器性能最佳的6对叉指电极。研究了以SnO_(2)-Au-PANI复合物改性商用墨水获得的改性墨水的传感... 采用点胶印刷技术,以商用墨水(kz-sense-103)在棉布基底上考察电极指间距和电极对数对氨气(NH_(3))传感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指间距为1 mm、传感器性能最佳的6对叉指电极。研究了以SnO_(2)-Au-PANI复合物改性商用墨水获得的改性墨水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经改性墨水制备的传感器实际检测限可达到5×10^(-6)的NH_(3),性能远远优于商用墨水,且具有优异的时间、温度和湿度稳定性,并能够从H_(2)、CO、SO_(2)和NH_(3)中区分出NH_(3),表明该传感器墨水适合在日常及工业环境中对NH_(3)的监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传感器 改性墨水 叉指电极 SnO_(2)-Au-PANI复合物
下载PDF
切割-填充法制备粗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驱动器 被引量:4
5
作者 温凯 裘进浩 +1 位作者 季宏丽 朱孔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6,共5页
采用切割-填充法制备了一种粗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驱动器,该驱动器由叉指电极电路板、环氧树脂黏结层和粗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层三部分组成。理论计算了粗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能,并采用TF Analyzer 2000铁电分析仪和基于LabV... 采用切割-填充法制备了一种粗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驱动器,该驱动器由叉指电极电路板、环氧树脂黏结层和粗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层三部分组成。理论计算了粗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能,并采用TF Analyzer 2000铁电分析仪和基于LabVIEW的动态应变采集系统测试了该驱动器的P-E回线和应变性能。结果表明:粗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理论压电常数d33和剩余极化强度Pr分别为634pC·N-1和31.4μC·cm-2。且在±1,000V正弦交变电压作用下,驱动器可以产生纵向和横向应变分别为30με和20με,即纵向和横向伸缩分别可达0.63μm和0.3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驱动器 切割-填充法 压电陶瓷纤维 叉指电极 压电复合材料
下载PDF
氧化锌纳米棒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商世广 蒋建朋 +1 位作者 杜玉环 张永超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58-62,共5页
应用磁控溅射技术、光刻技术和水热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锌(ZnO)光电导型紫外探测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测试仪器对ZnO光电导型紫外探测器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ZnO薄膜紫外探测器和ZnO纳米棒紫... 应用磁控溅射技术、光刻技术和水热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锌(ZnO)光电导型紫外探测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测试仪器对ZnO光电导型紫外探测器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ZnO薄膜紫外探测器和ZnO纳米棒紫外探测器光电流分别为5.78mA和6.48mA;相比ZnO薄膜光电导型紫外探测器,ZnO纳米棒光电导型紫外探测器响应度提高了12.9%、灵敏度提高了14.5%,响应时间缩短了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氧化锌纳米棒 叉指电极 紫外探测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吸附鸟嘌呤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秋锦 赵元黎 +2 位作者 苏楠 朱双美 梁二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8-30,共3页
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在叉指电极上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膜,对碳纳米管吸附鸟嘌呤的电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对碳纳米管吸附鸟嘌呤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碳纳米管膜在吸附鸟嘌呤后电阻明显增大,用混酸修饰过的碳纳米管膜更敏感。其敏感率随着鸟嘌... 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在叉指电极上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膜,对碳纳米管吸附鸟嘌呤的电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对碳纳米管吸附鸟嘌呤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碳纳米管膜在吸附鸟嘌呤后电阻明显增大,用混酸修饰过的碳纳米管膜更敏感。其敏感率随着鸟嘌呤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该膜在不同电流范围下性能基本稳定。这说明碳纳米管有望作为DNA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碳纳米管 鸟嘌呤 DNA 叉指电极
下载PDF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叉指微电极细胞传感器仿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雨秋 崔传金 +2 位作者 何宁 张学超 李洋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叉指微电极阻抗传感器具有快速、准确检测生物非均匀体系中细胞含量的优势。针对牛奶中体细胞含量准确检测难的问题,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AC/DC模块下的电流接口中构建了以石英玻璃为衬底,指厚100 nm,指长1 mm,指宽分别为10、2... 叉指微电极阻抗传感器具有快速、准确检测生物非均匀体系中细胞含量的优势。针对牛奶中体细胞含量准确检测难的问题,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AC/DC模块下的电流接口中构建了以石英玻璃为衬底,指厚100 nm,指长1 mm,指宽分别为10、20、30、40、50μm的A、B、C、D、E 5个三维金叉指微电极模型。对传感器进行了电场的仿真研究,比较了5个不同电极尺寸结构下的电场分布情况,并在频域信号下对5种尺寸的传感器加入不同细胞含量的牛奶样品后进行了仿真检测研究。结果表明,50μm的传感器结构最优,为实际的生物传感器的加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指微电极 电极结构 3D建模 仿真检测
下载PDF
共面插指电极结构电光聚合物薄膜器件的电光系数测量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强 王暄 李志远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0-294,共5页
分析了改进后的共面插指电极在高场强下的电场分布,验证了插指电极结构用于制作电光聚合物薄膜器件的可行性。基于插指电极薄膜器件在极化过程中电场分布的不均匀性,建立了关于电极间距、聚合物厚度、电场分布的三维模型,得到了不同极... 分析了改进后的共面插指电极在高场强下的电场分布,验证了插指电极结构用于制作电光聚合物薄膜器件的可行性。基于插指电极薄膜器件在极化过程中电场分布的不均匀性,建立了关于电极间距、聚合物厚度、电场分布的三维模型,得到了不同极化电压下的平均场强。为了测试插指电极薄膜器件的电光系数,对三明治结构器件的椭偏透射测量电光系数方法做了改进。在相同电场下,对比了共面插指电极薄膜器件与三明治结构薄膜器件的电光系数,结果表明薄膜器件结构的变化不会引起薄膜本身电光系数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光学器件 电光聚合物 插指电极 电光系数 椭偏透射
原文传递
用于细胞检测的微叉指电极阻抗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宁 崔传金 +3 位作者 龚瑞昆 赵雨秋 陈宏硕 田景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404-1410,共7页
生物传感器作为交叉学科的新型检测工具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微叉指电极因其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检出限低、成本适中、携带方便等优点被用来制作成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和医疗卫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影响微叉指... 生物传感器作为交叉学科的新型检测工具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微叉指电极因其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检出限低、成本适中、携带方便等优点被用来制作成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和医疗卫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影响微叉指电极传感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电极结构,对近几年微叉指电极的材料、结构仿真、结构实验和修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微叉指电极的结构仿真、实验分析和表面修饰对传感器检测性能的影响,分析总结了微叉指电极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微叉指电极 电极结构 细胞检测
下载PDF
紫外传感贴片的叉指结构仿真优化
11
作者 文丹丹 陈一鑫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1-457,共7页
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建立了含叉指电极结构的紫外传感贴片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电特性研究。为降低传感器初始电阻,便于后端电路的测量开发,利用控制变量法,基于叉指指宽、间距、厚度等结构参数设置了多个不同的仿真... 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建立了含叉指电极结构的紫外传感贴片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电特性研究。为降低传感器初始电阻,便于后端电路的测量开发,利用控制变量法,基于叉指指宽、间距、厚度等结构参数设置了多个不同的仿真模型。在AC/DC模块下的电流物理场接口下,选择稳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结构参数将对电极和传感器的电场分布和初始电阻产生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叉指电极的指宽为0.6 mm,间距为0.4 mm,厚度为5μm时,初始电阻最小。此外,还设计了新型环状叉指电极结构,初步探究了其相关电学特性。研究发现该结构的初始电阻值与优化后的矩形叉指处于同一量级,对相关实验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SOL 电极结构 叉指电极 初始电阻 紫外传感器
下载PDF
连续THz波双频偶极天线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英 洪治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4-738,共5页
为了提高无线通信应用中THz天线的性能,在微波段双频偶极天线基础上设计适用于THz频段的双频偶极天线.该天线通过结合交叉电极结构来提高天线的激光耦合效率以及所能承受的激光功率,采用双层衬底材料来改善天线的电学辐射特性.仿真结果... 为了提高无线通信应用中THz天线的性能,在微波段双频偶极天线基础上设计适用于THz频段的双频偶极天线.该天线通过结合交叉电极结构来提高天线的激光耦合效率以及所能承受的激光功率,采用双层衬底材料来改善天线的电学辐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以反射损耗和辐射阻抗等作为目标对天线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当天线工作谐振频率点分别为0.2和0.65THz时天线的反射损耗均小于-25dB,且辐射阻抗达到局部极大值.对天线的结构参数研究表明,改变天线的电极间隙能够使天线工作在需要的高频谐振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太赫兹波 偶极天线 双频 双层衬底 交叉电极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水质检测的叉指电极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昕 金庆辉 +1 位作者 邹杰 简家文 《无线通信技术》 2020年第3期56-61,共6页
本文对叉指电极在溶液测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对叉指电极在溶液环境中的电场进行仿真研究,比较了不同尺寸下的电场分布情况,并计算其在溶液中的阻抗。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AC/DC模块下的电流接口,构建了以二氧化硅为衬底... 本文对叉指电极在溶液测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对叉指电极在溶液环境中的电场进行仿真研究,比较了不同尺寸下的电场分布情况,并计算其在溶液中的阻抗。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AC/DC模块下的电流接口,构建了以二氧化硅为衬底,指长4mm,指宽和指间距分别为1mm,5mm,10mm,20mm,30mm的不同参数的叉指电极模型进行仿真测试,同时设计了叉指电极与二电极的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叉指电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改变间距、线宽、指厚均对测量有影响。以上结论,可以为用于溶液测量的叉指电极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指电极 溶液测量 电极结构 仿真测试
下载PDF
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静电场优化
14
作者 刘永刚 沈星 +1 位作者 赵东标 裘进浩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8-41,共4页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外电压作用于交叉指形电极(IDE)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时的静电场分布,讨论了静电场对元件极化和动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电极区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和厚度尺寸及其IDE分支电极宽度和电极中心距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静电场的影响...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外电压作用于交叉指形电极(IDE)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时的静电场分布,讨论了静电场对元件极化和动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电极区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和厚度尺寸及其IDE分支电极宽度和电极中心距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静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电极区聚合物的导电性或减小电极区聚合物的厚度,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静电场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元件横向应变可以提高108倍,横向应力可以提高43倍;IDE参数对电场的均匀区域大小和电场强度大小影响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 有限元法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交叉指形电极
下载PDF
三明治式介电泳细胞富集芯片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磊 曾一笑 +3 位作者 吴菲 白国花 谭秋林 孙东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67,共6页
以优化芯片结构、提高细胞富集效率为目的,基于常见的二维叉指电极,设计了三明治式叉指微流控芯片结构;使用COMSOL软件仿真对比了二维与三明治式芯片内部的电场强度和介电泳力,从而优化了三明治式芯片的尺寸;通过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 以优化芯片结构、提高细胞富集效率为目的,基于常见的二维叉指电极,设计了三明治式叉指微流控芯片结构;使用COMSOL软件仿真对比了二维与三明治式芯片内部的电场强度和介电泳力,从而优化了三明治式芯片的尺寸;通过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制作三明治式叉指微流控芯片后,利用酵母菌细胞进行介电泳实验,对比了二维叉指芯片与三明治式叉指芯片对细胞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三明治式微流控芯片结构不仅可以避免三维电极复杂的制作工艺,使电极结构更加灵活多样,而且可以克服二维微流控芯片电场强度在通道高度方向的衰减,提高芯片富集效率,且通道高度越低衰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指电极 三明治式芯片 电场仿真 微机电系统(MEMS) 介电泳
下载PDF
叉指形电极管状压电元件电极制备与极化研究
16
作者 曾奥柯 刘永刚 +1 位作者 闫鹏飞 张树良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0-895,共6页
该文制备了PZT-52压电陶瓷柱,采用丝网印刷法在压电陶瓷基体表面附着电极,研究了管状陶瓷表面电极的印刷工艺流程。利用油浴热极化法对元件进行极化实验,通过对元件自由位移的检测,研究了极化时间对压电驱动器位移的影响,分析了极化时... 该文制备了PZT-52压电陶瓷柱,采用丝网印刷法在压电陶瓷基体表面附着电极,研究了管状陶瓷表面电极的印刷工艺流程。利用油浴热极化法对元件进行极化实验,通过对元件自由位移的检测,研究了极化时间对压电驱动器位移的影响,分析了极化时间对电畴转向和银电极成型质量的影响原理。结果表明,随着极化时间的增加轴向驱动位移逐渐增强,在极化电压为500 V,极化温度为110℃,极化时间为60 min时,叉指形电极管状压电元件最大轴向位移为0.3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指形电极 管状压电驱动器 电极制备 极化时间 轴向位移
下载PDF
电泳沉积法制备高能量密度的非对称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
17
作者 刘红彬 赵方方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1-176,共6页
首先采用光刻、蒸镀金的方法制备叉指电极,随后把合成的具有赝电容特性的二维Mn O2和Ti3C2纳米片分别电泳沉积到叉指电极上,构建了非对称平面超级电容器。其中Mn O2为正极,Ti3C2为负极,滴涂凝胶为电解质,并利用透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 首先采用光刻、蒸镀金的方法制备叉指电极,随后把合成的具有赝电容特性的二维Mn O2和Ti3C2纳米片分别电泳沉积到叉指电极上,构建了非对称平面超级电容器。其中Mn O2为正极,Ti3C2为负极,滴涂凝胶为电解质,并利用透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封装成器件。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等手段证明了电泳沉积后材料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以及叉指电极的成功制备,也说明了电泳沉积后材料的形貌为薄膜结构。最后通过二电极系统测试了器件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该器件具有高倍率性能和高能量密度,同时保持着高功率密度和优异的机械柔韧性,其容量在各种弯曲角度下基本没有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碳化钛 电泳沉积 赝电容 二维材料 叉指电极 非对称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具有叉指式电极的1-3型压电复合材料层合板力电耦合行为的三维精确分析
18
作者 张红艳 沈亚鹏 《固体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5-240,共6页
基于三维弹性理论和压电理论,导出了含有1-3型压电复合材料层的有限长矩形层合简支板的静力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给出了该层合板在叉指式电极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力电耦合特性的三维精确解.数值算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解进行了对比,取得了... 基于三维弹性理论和压电理论,导出了含有1-3型压电复合材料层的有限长矩形层合简支板的静力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给出了该层合板在叉指式电极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力电耦合特性的三维精确解.数值算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解进行了对比,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研究了压电矩阵各向异性和刚度矩阵各向异性以及电势等因素对其挠曲面扭率最大值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层合板扭率最大值的绝对值随压电矩阵各向异性系数Rd的增大而增大并随刚度矩阵各向异性系数Rc的减小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精确解 1-3型压电复合材料 叉指式电极 简支层合板
下载PDF
具有双电光分子的聚合物型太赫兹波探测器件
19
作者 王暄 史利龙 +1 位作者 张颖 蒋强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4-88,共5页
与传统的无机晶体材料相比,电光聚合物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光系数,并且没有声子吸收问题,由此构成的太赫兹波探测器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带宽。但是侧基型和主客体型的电光聚合物具有电光系数偏低和相分离问题,这些缺点限制了这类材料的应用... 与传统的无机晶体材料相比,电光聚合物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光系数,并且没有声子吸收问题,由此构成的太赫兹波探测器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带宽。但是侧基型和主客体型的电光聚合物具有电光系数偏低和相分离问题,这些缺点限制了这类材料的应用。具有双电光分子的聚合物材料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利用这种材料构成共面插指结构的太赫兹波探测器件效率可提高80%,带宽可扩展到9THz,并且器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电光聚合物 插指电极 探测效率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三维纳米银修饰电极的硝酸根微型传感芯片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敬芳 孙楫舟 +3 位作者 边超 佟建华 李洋 夏善红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研制一种基于金叉指微电极阵列(IDA)的电流型硝酸根离子(NO-3)微传感电极芯片.基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工艺制备金IDA微电极,通过电化学沉积技术在IDA微电极表面修饰三维枝状结构纳米银敏感膜,利用敏感... 研制一种基于金叉指微电极阵列(IDA)的电流型硝酸根离子(NO-3)微传感电极芯片.基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工艺制备金IDA微电极,通过电化学沉积技术在IDA微电极表面修饰三维枝状结构纳米银敏感膜,利用敏感膜对硝酸根离子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性能,采用脉冲方波伏安(SWV)电化学测量方法,实现对硝酸根离子在25~1000μmol/L浓度范围内的快速检测,灵敏度达9.5 nA/(μmol/L),线性度为99.98%,检测下限为10μmol/L.考察水体中常见的NO-2,F-,3PO 4-,SO 42-,2CO3-,NH+4,Na+和K+等离子对该传感芯片的干扰性能,传感芯片表现出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制备的三维枝状结构纳米银修饰IDA微电极可实现水环境(pH 5.0~9.0)中NO-3的电化学检测,对应用于自然水环境中硝酸根离子的现场检测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枝状纳米结构敏感膜 叉指微电极阵列 自然水环境 硝酸根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