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副热带急流年代际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33
1
作者 孙凤华 张耀存 郭兰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8-1315,共8页
利用中国738个台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降水和200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北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7... 利用中国738个台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降水和200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北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7、8月)降水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少)雨,华北及华南地区少(多)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这种异常分布型发生转折的时间。与此同时,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轴位置从70年代末开始逐渐偏南,急流轴位置的变动将引起对流层低层水汽辐合区和高层散度分布以及垂直环流相应的变化,进而引起降水区域的变化。相关分析发现,当急流位置偏南时,25°~35°N西风增强,42°~50°N西风减弱,华北夏季降水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增多;反之,当急流位置偏北时,华北夏季降水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减少。与70年代末开始的我国东部地区急流轴位置逐渐南移相对应,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呈现逐渐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呈现逐渐增多的变化趋势。分析低层水汽通量和高层的散度分布以及垂直环流的差异发现,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减弱,水汽供应减少,垂直上升运动减弱,造成了华北夏季降水减少,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通量辐合增加,水汽供应增多,垂直上升运动增强,导致该地区降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降水 夏季 东亚西风急流 年代际异常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丽平 周林 俞子闲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利用1981—2013年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及NOAA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华南前汛期降水在1992前后发生由异常偏少转为偏多的显著年代际转折,最显著... 利用1981—2013年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及NOAA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华南前汛期降水在1992前后发生由异常偏少转为偏多的显著年代际转折,最显著异常中心位于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2)1990年代初发生的对流层高层南冷北暖(40°N附近为界)、对流层下暖上冷的年代际转折,使得高低层环流场均出现了有利于北方干、湿冷空气和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暖湿水汽在华南区域交汇并辐合上升的形势,造成华南前汛期降水发生偏少转偏多的显著年代际转折。年代际转折的前后两个时段中,位于热带的孟加拉湾槽、东亚沿岸EAP遥相关型波列中的西太平洋副高、阿拉斯加湾附近的脊,以及中纬度贝加尔湖以西以南脊的强度或位置均具有显著差异,故这些环流系统的年代际异常是华南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异常的重要原因。3)南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在1990年代初开始呈现增暖趋势,在偏暖(偏冷)时期,华南低空受异常气旋(异常反气旋)环流控制,对流层上层西风急流偏弱偏南(偏强偏北),造成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降水 年代际异常 东亚大气环流 南太平洋海温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的年代际异常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丽平 袁爱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1-378,共8页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GODAS逐月海平面高度资料、NCEP/NCAR 850 h Pa逐月风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年代际异常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夏季热带太平洋SSH...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GODAS逐月海平面高度资料、NCEP/NCAR 850 h Pa逐月风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年代际异常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夏季热带太平洋SSH、850 h Pa风场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从秋到冬,热带太平洋SSH年代际异常主要空间形态向类"ENSO"型异常发展,从春到夏,类"ENSO"型异常逐渐减弱直到消失。1996前后热带太平洋SSH发生一次显著年代际转折,转折之后热带太平洋SSH呈东低西高特征,不同季节有所差异。2)1990年前后夏季热带太平洋SSH发生的一次弱波动,持续影响夏季大气环流,使得1992年前后东亚夏季风出现减弱趋势,造成中国东部黄河以南地区,特别是华南夏季降水显著异常偏多,四川盆地和东北大部降水异常偏少;1996年SSH的实质性转折加剧了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异常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海平面高度 东亚夏季风 夏季降水 年代际异常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代际异常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章开美 李丽平 陈胜东 《干旱气象》 2016年第1期64-74,共11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华南89个代表站1969-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850 hPa月平均再分析风场及NOAA重构延长的逐月海表温度(SST)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代际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太平洋海温、850 ...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华南89个代表站1969-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850 hPa月平均再分析风场及NOAA重构延长的逐月海表温度(SST)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代际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太平洋海温、850 hPa风场及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三者之间年代际异常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1977-1997年左右海表温度为"类El NiNo"型,华南前汛期大部地区极端强降水偏少,1997-2010年左右海表温度转为"类La NiNa"型,华南前汛期大部地区极端强降水偏多;(2)年代际尺度上,前汛期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呈"类La NiNa"型时,整个中高纬北太平洋存在一个强大的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其西端的偏南气流有利于南海的暖湿气流向华南地区输送,同时,其南端的偏东气流有利于将中纬度西太平洋上的湿空气输向华南地区,2股水汽在30°N以南附近交汇,极大地增强了华南地区的水汽输送,有利于华南前汛期发生极端强降水,而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呈"类El NiNo"型时,则不利于华南前汛期极端强降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年代际异常 影响因子 前汛期
下载PDF
中国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的年代际变化及成因分析
5
作者 周晶 孙燕 齐雅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1961—2020年中国553站逐日最低气温、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我国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可能成因。结果表明,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整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型,并且高频次中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 利用1961—2020年中国553站逐日最低气温、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我国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可能成因。结果表明,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整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型,并且高频次中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年平均超过了5 d。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近60年呈现减少趋势,在1990年代末期出现了由多转少的全国范围的年代际突变,并以我国东南部季风区的减少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北方至白令海峡地区的异常气旋性环流和我国东南侧西北太平洋上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是引起年代际突变的两个关键环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 年代际异常 环流背景
下载PDF
大气热源年代际异常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灵玲 谢倩 杨修群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3-671,共9页
利用1958—2001年ERA-40再分析资料计算大气热源,统计分析了亚洲季风区及其邻近海域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异的典型模态;利用线性斜压干模式,模拟了夏季大气对大气热源年代际异常的响应,揭示了大气热源年代际异常与1970s末期东亚夏季风年代... 利用1958—2001年ERA-40再分析资料计算大气热源,统计分析了亚洲季风区及其邻近海域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异的典型模态;利用线性斜压干模式,模拟了夏季大气对大气热源年代际异常的响应,揭示了大气热源年代际异常与1970s末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来亚洲及其邻近海域夏季整层大气热源变异主要表现为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年代际位相转换发生在1970s中后期,这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时间一致;菲律宾附近海域和中国西南地区是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有直接联系的两个热源异常关键区;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最直接地表现为这两个关键区热源异常的共同作用,而赤道中东太平洋、赤道印度洋大气热源增强则通过大气遥响应机制影响菲律宾附近海域低层大气环流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变异起相反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大气热源 年代际变异
下载PDF
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异常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丽平 成丽萍 +1 位作者 靳莉莉 许冠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8,共9页
利用GODAS逐月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MLD多年平均气候及异常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太平洋30~40°N之间混合层最深,冬、春季明... 利用GODAS逐月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MLD多年平均气候及异常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太平洋30~40°N之间混合层最深,冬、春季明显大于夏、秋季。2)日期线附近的北太平洋中部海域是各季MLD年际异常共同最显著区域;仅夏季MLD年际异常与ENSO存在一定关系;秋、冬和春季MLD还存在明显年代际异常特征。3)当前冬北太平洋西部及中部MLD加深时,次年黄河下游部分地区、黄淮、江淮及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广西南部除外)降水将偏少;河套地区、内蒙东部及东北大部降水可能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深度 中国夏季降水 年际和年代际异常 北太平洋
下载PDF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IES OF AIR AND SEA AND THEIR RELATIONS OVER THE PACIFIC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丽平 王盘兴 李泓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4年第2期227-244,共18页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of th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Pacific are addressed in terms of period analysis an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method.Result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of th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Pacific are addressed in terms of period analysis an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method.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decadal anomalies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North Pacific (NP) than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TP),and the interannual anomalies in the TP than in the NP in the variance of air-sea anomalies:the interdecadally variational character of a surface (shallow) layer sea and air is unanimous in the same season and region,and the transition of a high mode to a low one both occurred at the end of 1970s and the beginning of 1980s,with an exception for July in the NP,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atification of sub-surface layer sea temperature:the interannual scale air-sea anomalies are associated with ENSO,which is most typical for January,then July in the TP,followed by January in the NP,and there is no visible relationships for July in the 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ific region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anomalies regional differences
原文传递
热带和热带外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丽平 王盘兴 李泓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5,共7页
比较分析了热带和热带外太平洋海气系统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在海气系统异常的方差构成中,北太平洋区域以年代际异常为主,热带太平洋区域年际和年代际异常相当;表(浅)层海洋与大气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同一季节、区域是一致的,且20世纪7... 比较分析了热带和热带外太平洋海气系统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在海气系统异常的方差构成中,北太平洋区域以年代际异常为主,热带太平洋区域年际和年代际异常相当;表(浅)层海洋与大气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同一季节、区域是一致的,且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均发生由低模态向高模态的转变;北太平洋区域的7月与此不同,这与该季节近表层海温层结稳定有关;年际尺度的海、气异常与ENSO有关,且以热带太平洋区域1月最典型,7月次之,北太平洋区域1月再次之,7月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海气相互作用 年际和年代际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