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粮间作条件下的作物产量与生物量 被引量:23
1
作者 袁玉欣 裴保华 +5 位作者 王文全 贾渝斌 刘振廷 张振江 赵惠民 邵吉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4-30,共7页
通过3a对杨粮间作的农作物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初步确定农作物与幼林(2~4a生)间作,随着幼林的生长其产量是递增的,幅度为5.0%~8.0%,同时,间作地产量也比对照提高5.0%以上;与成林(8~10a生)间... 通过3a对杨粮间作的农作物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初步确定农作物与幼林(2~4a生)间作,随着幼林的生长其产量是递增的,幅度为5.0%~8.0%,同时,间作地产量也比对照提高5.0%以上;与成林(8~10a生)间作时,随着林木生长其产量是逐年下降的,同时在行距7~30m范围内,农作物产量随行距减少而下降。当行距为30m时,与对照相比,其小麦产量保证75%以上,玉米或花生65%以上。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幼林间作采取小株距(3~4m)大行距(10~15m)的间作方式并且当杨树成林时,行距不应小于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间作模式 混农林业 产量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设施黄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玉彦 吴凤芝 周新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8-13,共6页
采用小麦、大豆、燕麦为伴生作物与黄瓜间作,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间作处理均使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显著提高;整个生育期内各间作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盐分积累,生育后期黄瓜—小麦处理的土壤E... 采用小麦、大豆、燕麦为伴生作物与黄瓜间作,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间作处理均使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显著提高;整个生育期内各间作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盐分积累,生育后期黄瓜—小麦处理的土壤EC值下降幅度最大,比对照下降38.96%;黄瓜—小麦和黄瓜—燕麦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各间作处理明显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传病菌数量降低,以黄瓜—小麦处理最明显,尖孢镰刀菌3个时期的平均数量比对照下降了69.44%;各间作处理明显促进了黄瓜生长和产量的提高。黄瓜—小麦间作的综合效果最好,达到了缓解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模式 黄瓜 土壤微生物 PH EC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和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腾飞 董明辉 +3 位作者 张丽 顾俊荣 张国芹 钱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7-76,共10页
为了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及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苏州洞庭东、西山地区代表性的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对其土壤和茶叶主要营养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茶间作可以有效提高矿物质含量,改... 为了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及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苏州洞庭东、西山地区代表性的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对其土壤和茶叶主要营养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茶间作可以有效提高矿物质含量,改善表层(0~25 cm)土壤营养状况,以枇杷-茶和杨梅-茶间作模式作用效果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状况受土壤的营养成分、矿物质含量和土壤酸碱性3个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果茶间作茶园土壤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洞庭西山杨梅-茶间作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最好,依次为西山纯茶园、东山杨梅-茶间作茶园、东山纯茶园、东山枇杷-茶间作茶园。茶鲜叶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产区及不同果茶间作模式对茶鲜叶营养品质成分的影响不同,在东山茶区,果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略大于纯茶园,但儿茶素含量均略小于纯茶园,咖啡碱含量则显著小于纯茶园,而在西山茶区,除游离氨基酸外,杨梅-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均低于纯茶园。根据土壤性状和养分与茶叶营养品质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土壤中铁和锌呈现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碱性氮、有机质和锌元素呈现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含量与电导率、全氮量、有效磷、碱性氮、钙、铁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进行果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具有重要作用,结果为不同洞庭碧螺春茶产区改良土壤,从而提升茶叶营养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模式 茶园土壤 茶叶 营养品质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茶树光合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尧渝 张厅 +2 位作者 马伟伟 李兰英 李春华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470-473,共4页
以单作茶园为对照,以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的杉树间作茶园、梨树间作茶园和桂花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对各茶园土壤养分含量、茶树光合生理指标和茶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了杉树间作茶园的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梨树间作茶... 以单作茶园为对照,以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的杉树间作茶园、梨树间作茶园和桂花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对各茶园土壤养分含量、茶树光合生理指标和茶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了杉树间作茶园的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梨树间作茶园的全钾含量低于单作茶园外,其余指标均为间作茶园高于单作茶园。梨树间作茶园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高,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分别比单作茶园高25%和36%;其他茶园与单作茶园差异不显著。各间作茶园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儿茶素总量均高于单作茶园,而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均低于单作茶园。说明间作能提高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和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茶树的光合生理指标,从而改善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模式 茶园 光合生理指标 茶叶品质
下载PDF
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洪敏 罗美玲 +4 位作者 杨雪梅 王玮 杨彬 李家华 赵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663,共7页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核桃树间作年限为6、10、15、30a的茶树-核桃间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取距核桃树主干1、2、3 m处的0~20 cm表土层和20~4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和相对应的单作茶园土壤为供试样,测定了土壤的pH、有机...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核桃树间作年限为6、10、15、30a的茶树-核桃间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取距核桃树主干1、2、3 m处的0~20 cm表土层和20~4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和相对应的单作茶园土壤为供试样,测定了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核桃树种植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pH呈增加的趋势,核桃树种植年限为30 a的土壤pH接近或大于7.0;核桃树间作年限为30 a的间作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均显著小于单作茶园中的含量;随着核桃树间作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中的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树对茶树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会导致茶树不能较好生长和茶叶品质下降。因此,不宜将二者相间种植或将核桃树作为茶树的遮荫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核桃树 间作模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雁 石瑶 +4 位作者 田浩 杨天梅 左智天 袁理春 金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以云南林药复合种植滇龙胆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积累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滇龙胆根茎部位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7种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中... 【目的】以云南林药复合种植滇龙胆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积累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滇龙胆根茎部位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7种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平均值为67.95mg/g,当药苷含量的平均值为1.85mg/g,獐牙菜苦苷含量的平均值为9.69mg/g,马钱苷酸含量的平均值为7.19mg/g。其中滇龙胆-尼泊尔桤木复合种植龙胆苦苷含量最高,为(85.99±9.58)mg/g;滇龙胆-杉木复合种植当药苷含量最高,为(2.05±0.23)mg/g;滇龙胆-核桃复合种植獐牙菜苦苷含量最高,为(10.10±0.95)mg/g;滇龙胆-核桃复合种植马钱苷酸含量最高,为(9.74±1.94)mg/g。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5,P<0.01),当药苷分别与马钱苷酸和獐牙菜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P<0.01;R=0.41,P<0.01)。【结论】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下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可能与其生长的小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林药复合种植模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效成分
下载PDF
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杜人杰 曲跃军 +7 位作者 金虎 殷霈瑶 姜海波 洪庆 郭劲鹏 周冬跃 付静 时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7867-7868,共2页
在对森林进行抚育的同时,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挥林下经济植物的生产作用,建立林下食用菌、林下山野菜、林下药材的栽植模式,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该研究初步探讨了林下经济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种套种模式... 在对森林进行抚育的同时,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挥林下经济植物的生产作用,建立林下食用菌、林下山野菜、林下药材的栽植模式,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该研究初步探讨了林下经济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种套种模式,为发展林下经济探索一条可借鉴的复合经营栽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 经济作物 套种模式
下载PDF
桉树-甘蔗间作模式及配套管理技术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宁 余雪标 +1 位作者 林培群 谢玉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2-34,共3页
结合我国目前农林复合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桉树-甘蔗间作模式的田间布局(包括作物品种选择和田间布局)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指出该种植模式能使桉树与甘蔗优势互补,协调生长,对实现林农双赢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桉树 甘蔗 间作模式 配套技术
下载PDF
间作模式对幼龄菠萝蜜果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颜彩缤 赵亚 +2 位作者 肖敏 李少卡 范鸿雁 《中国果树》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幼龄菠萝蜜园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规律,选取菠萝蜜单作和菠萝蜜间作南瓜、平托花生、硬皮豆4种种植模式下的根际土壤样本,测定土壤养分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16S rRNA V4-V5区检测,并与试验区间作前... 为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幼龄菠萝蜜园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规律,选取菠萝蜜单作和菠萝蜜间作南瓜、平托花生、硬皮豆4种种植模式下的根际土壤样本,测定土壤养分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16S rRNA V4-V5区检测,并与试验区间作前的基础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较间作前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全钾含量,较单作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速效氮和全钾含量,土壤pH值均高于单作模式,间作硬皮豆效果最佳;4种种植模式的细菌优势门类群分别是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等,间作均提高了根瘤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相对丰度;酸杆菌门与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门与速效氮、全钾、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菠萝蜜株高增长情况表现为菠萝蜜间作硬皮豆>菠萝蜜间作南瓜>菠萝蜜间作平托花生>菠萝蜜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间作模式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3种南药-橡胶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对胶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媛 孟磊 +4 位作者 庞玉新 潘凤娥 阮孙兰 周苗 胡云飞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0期91-96,共6页
为研究南药-橡胶林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对胶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作用,筛选最优的南药-橡胶复合种植模式奠定数据基础。采用土壤理化分析法,对海南省儋州市3种南药-橡胶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益智-橡胶、葛根-橡胶和砂仁-橡胶)的土壤含水量、p... 为研究南药-橡胶林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对胶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作用,筛选最优的南药-橡胶复合种植模式奠定数据基础。采用土壤理化分析法,对海南省儋州市3种南药-橡胶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益智-橡胶、葛根-橡胶和砂仁-橡胶)的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总N、碱解N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南药-橡胶林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对7个胶林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PCA分析还表明,砂仁-橡胶和葛根-橡胶是较优的南药-橡胶林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其明显改善了胶林土壤的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药-橡胶 立体复合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秃杉幼林不同间作模式的林木生长和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蒙跃环 覃祚玉 +4 位作者 何斌 廖倩苑 李远航 舒凡 卢万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4种秃杉幼林间作模式(秃杉-旱谷、秃杉-小米、秃杉-玉米和秃杉纯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与秃杉纯林相比,秃杉幼林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木生长,且增长作用随林龄增加而增大;... 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4种秃杉幼林间作模式(秃杉-旱谷、秃杉-小米、秃杉-玉米和秃杉纯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与秃杉纯林相比,秃杉幼林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木生长,且增长作用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但间作模式对秃杉幼林造林成活及保存率影响不大。(2)各间作模式较纯林相比均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不同间作模式2年内纯收益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秃杉-玉米>秃杉-旱谷>秃杉-小米。因此,在秃杉幼林地间种农作物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促进秃杉幼林生长,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幼林 农作物 间作模式 生长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华北平原粮田替代型复合种植模式生态经济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伟 陈源泉 +2 位作者 隋鹏 高旺盛 刘海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41-245,共5页
通过定位试验,从生态经济角度对不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替代型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间作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因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间作季节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 通过定位试验,从生态经济角度对不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替代型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间作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因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间作季节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单作季节产量明显增加。(2)禾豆间作不仅通过直接影响当季作物的产量形成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通过对后作作物产量的积极影响来提高后作作物的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复合种植模式整体的土地利用率。研究得出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全年提高了4.0%~7.0%。(3)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在间作季及全年的农机械、农药、化肥的经济投入量减少,农机械、农药等措施的减少,降低了对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等的外来干扰,这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来说意义重大。(4)间作复合种植模式提高了各季及全年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产投比。全年经济效益最高可达25067.7元/hm2,比对照提高了18.97%。综合以上结果,从改善农田生态、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与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整体评价,禾豆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麦玉连作的替代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生产力 土地当量比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 of Maize (<i>Zea mays</i>L.) and Soybean (<i>Glycine max</i>(L.) Merrill) Intercropping in Resource Consumption on Fodder Yield, and Silage Quality 被引量:3
13
作者 Maw Ni Soe Htet Rab Nawaz Soomro Haijiang Bo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4期666-679,共14页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field units of the north campus experimental areas in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Province, P. R. China.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summer...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field units of the north campus experimental areas in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Province, P. R. China.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summer season (June to Septemb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f maize and soybean intercropping in resource consumption on fodder yield and silage quality. The main treatments were one sole crop of maize (SM) and four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patterns (1 row maize to 1 row soybean (1M1S), 1 row maize to 2 rows soybean (1M2S), 1 rows maize to 3 rows soybean (1M3S) and 2 rows maize to 1 row soybean (2M1S),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was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and plot size of 12 m by 5 m. The crops were harvested when the maize reached at milk stage and soybean at R7 stage. The result indicat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resh biomass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of maize fodder alone as compared to maize intercropped with soybean fodder. It was correlated with a higher consump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such as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and soil moisture by intercropping. After 45 days of ensiling period, silage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pH, organic acids (Lactic, acetic, and butyric), dry matter (DM), crude protein (CP), ether extract (EE), neutral detergent fibre (NDF), acid detergent fibre (ADF), calcium (Ca), sodium (Na), phosphorus (P), magnesium (Mg), and potassium (K).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 all intercropped silages, crude protein (CP) values were higher (1M1S, 12.1%;1M2S, 12.2%;1M3S, 12.4%;2M1S, 12.1%) than the monocrop maize (SM, 8.7%) silage. Higher organic acids (p < 0.05) were produced in the 1M3S silages as compared to others silages.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among all intercropped silages, the 1M3S (1 row maize to 3 rows soybean) was preferable according to nutrient composition than other intercropped sil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ropping patterns Maize-Soybean Resource Consumption FODDER Silage Quality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张雪 王一帆 +3 位作者 高玉红 崔政军 王海娣 王瑛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7-94,105,共9页
【目的】阐明不同间作模式下胡麻的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半干旱旱作区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胡麻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单作胡麻(F)为对照,探... 【目的】阐明不同间作模式下胡麻的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半干旱旱作区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胡麻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单作胡麻(F)为对照,探讨了胡麻间作玉米、胡麻间作大豆2种间作系统中4∶2、6∶3和8∶4带型对胡麻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6种间作模式均可提高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其中,8行胡麻与4行玉米(F8间作M4)间作模式在盛花期至成熟期较其他间作模式提高了17.1%~22.7%。胡麻间作玉米(F∶M)系统中,8∶4带型下胡麻成熟期蒴果的干物质分配量较4∶2带型增加26.2%。籽粒产量、蒴果数、果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胡麻间作玉米(F∶M)较胡麻间作大豆(F∶S)分别提高了18.4%、27.1%、5.9%和10.3%;且F∶M系统中8∶4带型较4∶2带型分别提高27.6%、22.0%、7.4%和6.7%,较单作分别提高50.1%、58.5%、17.6%和20.5%。互作效应分析表明,间作作物与带型配置对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量,蒴果数、果粒数、千粒质量及籽粒产量的互作效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增加胡麻和玉米间作系统中作物种植行数可提高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蒴果的分配量,进而提高胡麻产量。【结论】8行胡麻与4行玉米间作可作为试区胡麻高产比较适宜的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胡麻 间作模式 带型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下半夏产量及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杭烨 罗夫来 +3 位作者 赵致 唐成林 陈松树 林洁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32-140,共9页
以半夏、魔芋、大豆及辣椒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研究单作半夏及半夏间作魔芋(半夏‖魔芋)、半夏间作辣椒(半夏‖辣椒)、半夏间作大豆(半夏‖大豆)3种间作处理对半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方面,与大豆间作半夏... 以半夏、魔芋、大豆及辣椒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研究单作半夏及半夏间作魔芋(半夏‖魔芋)、半夏间作辣椒(半夏‖辣椒)、半夏间作大豆(半夏‖大豆)3种间作处理对半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方面,与大豆间作半夏总产量最高,与辣椒间作半夏一级种产量最高,一级种与四级种呈此消彼长的态势,再加之变异系数较大,所以通过间作提高半夏一级种产出是提高半夏产量的有效途径;在品质方面,与魔芋间作半夏的可溶性蛋白质及浸出物含量最高,与辣椒间作半夏的可溶性糖、还原糖、琥珀酸及鸟苷含量最高,与大豆间作半夏的生物碱含量最高,但品质方面变异系数较小。通过主成分对产量及品质分析综合评分得出半夏‖大豆最高,半夏‖辣椒次之,可作为半夏高产优质栽培的理想间作搭配,为半夏产业化种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间作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套种大豆对油桐幼苗光合特性及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盼 刘芸 +6 位作者 黄小辉 熊兴政 彭丽媛 欧阳 袁孝谦 周恺 孟祥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33,共8页
以一年生油桐幼苗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设置油桐林套种大豆(T)和纯林(CK)两种处理,测定两种生境下油桐幼苗的光合及生长指标,并采用非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和光合-CO2体积分数响应曲线,探讨套种大豆对油桐幼苗光合特性... 以一年生油桐幼苗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设置油桐林套种大豆(T)和纯林(CK)两种处理,测定两种生境下油桐幼苗的光合及生长指标,并采用非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和光合-CO2体积分数响应曲线,探讨套种大豆对油桐幼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套种大豆的油桐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均低于纯林,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分利用率(WUE)显著高于油桐纯林(p<0.05);套种大豆降低了油桐幼苗的光饱和点(LCP)、光补偿点(LSP)和CO2补偿点(CCP),这说明套种大豆降低了油桐幼苗的光合能力,但有利于减少油桐幼苗水分的散失,使其以高水分利用率抵御干旱胁迫.两种栽培条件下油桐苗Pn-PAR响应曲线拟合度>0.97,光合-CO2体积分数响应曲线拟合度>0.99,表明两者拟合度均良好;套种大豆并未对油桐幼苗生长量造成影响,这说明套种大豆有利于提高油桐幼苗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且有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可见,在油桐幼苗中以适当密度套种大豆具有可行性,虽然降低了油桐幼苗期净光合能力,但可以改善其光合性能,提高抗旱能力,对油桐在幼苗期抵御重庆夏季的高温伏旱天气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种模式 油桐 光合特性 拟合模型
下载PDF
核桃林下间作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璐 王庆伟 +2 位作者 柴方 范国辉 王艺伟 《北方果树》 2012年第6期20-22,共3页
作者从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减少林地荒芜、缩短收获等待期、提高种植效益的角度出发,选定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立体间作模式。阐述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的生活习性、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介绍了该间作模式的营造技术,分析了其经济、社... 作者从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减少林地荒芜、缩短收获等待期、提高种植效益的角度出发,选定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立体间作模式。阐述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的生活习性、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介绍了该间作模式的营造技术,分析了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模式适合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实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具有较高的效益,是发展林下经济的较好的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芍药 夏枯草 间作模式 营造技术
下载PDF
玉米与穿山龙间作的产量与效益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运生 奚广生 罗新兰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3,共2页
玉米与穿山龙不同间作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穿山龙产量略有下降,间作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清种玉米;玉米株间作穿山龙较玉米垄间作穿山龙更有利。
关键词 玉米 穿山龙 间作方式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不同油桐套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洋文 邓先珍 +1 位作者 曾祥福 向相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5-989,共5页
通过在油桐幼林中开展套种玉米、红薯和黄豆试验,并以纯油桐幼林为对照,研究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套种模式对土壤的容重、比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和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 H值等化学性质的影... 通过在油桐幼林中开展套种玉米、红薯和黄豆试验,并以纯油桐幼林为对照,研究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套种模式对土壤的容重、比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和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 H值等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套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也能显著提高油桐幼林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7.03%、40.50%、51.97%、57.03%、149.72%、109.34%和41.67%,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优于油桐+玉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套种模式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油茶幼林间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仁飞 周树良 +1 位作者 徐佑明 阳文浩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78-81,共4页
对3年生油茶幼林进行了6种不同模式间种试验,分析了不同模式对油茶幼林树体生长的影响,并对间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间种的油茶幼林树体的地径、树高及冠幅生长量均高于对照,说明间种对油茶幼林生长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不同... 对3年生油茶幼林进行了6种不同模式间种试验,分析了不同模式对油茶幼林树体生长的影响,并对间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间种的油茶幼林树体的地径、树高及冠幅生长量均高于对照,说明间种对油茶幼林生长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不同间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存在明显差异,最高的为玉竹间种模式,而大豆间种模式最低。对各生长指标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最佳间种模式为玉竹间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幼林 间种模式 生长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