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人感应与灾异天谴:传统中国自然与政治的逻辑关联及历史面相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首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61,共15页
传统中国的天人感应与灾异天谴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自然与政治的逻辑关联。自然与政治的神学想象肇始于五帝时代,成熟于先秦社会,先秦社会的政治祭祀与自然变化相互对应。自从"天"的"自然"意义被发现和确立以后,先... 传统中国的天人感应与灾异天谴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自然与政治的逻辑关联。自然与政治的神学想象肇始于五帝时代,成熟于先秦社会,先秦社会的政治祭祀与自然变化相互对应。自从"天"的"自然"意义被发现和确立以后,先秦儒家(孔、孟、荀)、道家(老、庄)分别以"以人合天"、"以天合人"为根据对自然与政治的关系进行逻辑塑造。到了汉代,汉儒董仲舒集"四权"于一体,建构出试图使人君"戒惧"的"天人感应与灾异天谴"理论。这一理论的神性色彩虽然没有以前浓郁,但一直沉浸在传统中国的历史记忆之中。从"汉诏多惧词"到雍正"假天道以推政事",历史地映照了天人感应与灾异天谴的理论价值性与历史局限性,由此展现了传统中国自然与政治的逻辑关联及其历史面相,为审视和反思现代社会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历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感应 灾异天谴 自然与政治 敬畏自然 传统中国
原文传递
郑玄《毛诗笺》的灾异观念
2
作者 陈斯怀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111-119,共9页
灾异观念起源于先秦,盛行于汉代。灾异观念的理论体系和官方记录模式在汉代基本确立。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吸收流行的灾异观念,对《诗经》的灾异之象进行揭示,既拓展了《诗经》的灾异内涵,又表现出较为节制、审慎的态度。这可能与郑玄... 灾异观念起源于先秦,盛行于汉代。灾异观念的理论体系和官方记录模式在汉代基本确立。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吸收流行的灾异观念,对《诗经》的灾异之象进行揭示,既拓展了《诗经》的灾异内涵,又表现出较为节制、审慎的态度。这可能与郑玄以“比兴”说《诗》,大量的物象和事象被置于“比兴”视野下理解,而不是视为灾异有关。《毛诗笺》延续西汉以来天人感应、灾异谴告的传统,同时把东汉末年的时政与郑玄个人经验投射到西周末年的历史中,形成灾异的末世论调。郑玄特别关注君德与灾异的关系,从灾异谴告的角度对君主无德提出批评,与此相应,他又期待有德之君的出现,并且在天人感应的框架下提出“政平气和”的理想。这种理想强调阴阳和、风雨时、丰年至,体现了以农业为本的社会核心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毛诗笺》 灾异 天人感应 末世论
下载PDF
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学术思想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斌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5-18,共4页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对经学的演变、谶纬之学的发展以及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都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整个汉代的学术思想格局就是由此奠定,此后汉代学术也由此逐渐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对后世学术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董仲舒的...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对经学的演变、谶纬之学的发展以及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都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整个汉代的学术思想格局就是由此奠定,此后汉代学术也由此逐渐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对后世学术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董仲舒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之中,结合《春秋繁露》所构建的思想体系来进一步分析《天人三策》中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可以充分挖掘出《天人三策》在汉代学术思想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三策》 通经致用 天人感应 更化思想
下载PDF
浅析新儒学的法律观及对律学的影响
4
作者 马珺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6-79,共4页
两汉基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的个人才智和个性以及儒学自身发展的逻辑轨迹,确立了以新儒学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该思想以其独特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秋冬行刑等理论原则... 两汉基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的个人才智和个性以及儒学自身发展的逻辑轨迹,确立了以新儒学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该思想以其独特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秋冬行刑等理论原则影响着中国封建法制建设,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据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学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德主刑辅 春秋决狱 秋冬行刑
下载PDF
“大、小传统”之间:论郭璞《山海经图赞》的天人感应思想
5
作者 张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42-50,共9页
从远古到晋代,天人感应思想经历了大、小传统的数次变迁。在《汉书·艺文志》中,《山海经》被列入数术略形法类。郭璞《山海经图赞》的天人感应思想表现为基本模式与特殊模式,理论基石是气论、神论、天论以及三者的杂糅。《山海经... 从远古到晋代,天人感应思想经历了大、小传统的数次变迁。在《汉书·艺文志》中,《山海经》被列入数术略形法类。郭璞《山海经图赞》的天人感应思想表现为基本模式与特殊模式,理论基石是气论、神论、天论以及三者的杂糅。《山海经图赞》掺杂了一些玄学思想,说明郭璞并非不懂玄学。他之所以放弃"大传统"而选择"小传统",与其学术传承和政治理想有关。郭璞继承了汉代方士化儒者的传统。他虽有避世思想,但仍积极投身于政治之中,目的是为了以"天"为限制因素,恳求帝王减轻刑狱、勤政爱民。他以"兼济天下"为己任,通过占卜敦促温峤、庾亮等人兴兵讨逆,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璞 《山海经图赞》 天人感应 大传统 小传统
下载PDF
试论《白虎通义》的总体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四达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80,共6页
本文通过对《白虎能义》文本的分析,认为在把握《白虎通义》的总体特征上有三个关键词:“天检相与” 的世界观,“唯象唯法”的方法论,“神道设教”的政治实践。它对周礼和董学既有承袭又有发展:在天道秩序的建构上超越了周礼,在... 本文通过对《白虎能义》文本的分析,认为在把握《白虎通义》的总体特征上有三个关键词:“天检相与” 的世界观,“唯象唯法”的方法论,“神道设教”的政治实践。它对周礼和董学既有承袭又有发展:在天道秩序的建构上超越了周礼,在诸礼义理的甄别和礼制框架的设定上又超越了董学。作为东汉以后历代王朝唯一的一部官方礼典,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义》 天人相与 唯象唯法 神道设教 世界观 政治实践 周礼 天人合一 方法论 政治取向
下载PDF
陆贾与汉代经学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禹阶 刘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1,共7页
鉴于秦二世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的陆贾提出了以儒家孔、孟"仁"、"礼"思想为主体构建"治道"思想的新儒家理论学说。在此学说中,陆贾强调原圣王之意,以"五经"为治国之经典,以"仁"、&qu... 鉴于秦二世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的陆贾提出了以儒家孔、孟"仁"、"礼"思想为主体构建"治道"思想的新儒家理论学说。在此学说中,陆贾强调原圣王之意,以"五经"为治国之经典,以"仁"、"礼"为治国之则。并率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本体论观点、大一统君道与"圣"、"君"合一思想、"经以致用"的厚今薄古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总结出德刑相兼、先德后刑的思想学说。陆贾的新儒家理论,对汉代中叶经学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贾 天人感应 圣君合一 大一统 汉代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