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结构振动模态模糊控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志伟 葛楠 李春伟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了更合理、方便地控制土木工程结构地震动力反应,提出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结构振动模态模糊控制算法。以结构地震动力反应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建立结构分析模型,以时域模态坐标作为被控变量,实现系统降阶,使建... 为了更合理、方便地控制土木工程结构地震动力反应,提出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结构振动模态模糊控制算法。以结构地震动力反应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建立结构分析模型,以时域模态坐标作为被控变量,实现系统降阶,使建立模态模糊控制规则所需要的模糊推理数量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并以体系能量最小作为控制目标制定控制规则。建立结构动力反应模糊控制数值模型,根据计算地震动力反应评价所提出算法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BP神经网络可以准确地预测结构的地震动力反应,并可以据此建立模糊控制规则。仅对结构第一阶振型采用模态模糊控制就能达到满意的减震效果。采用主动质量驱动(active mass driver,AMD)最优控制力幅作为各楼层控制力的论域时,模态模糊控制减震效果与其存在差距;增大控制力的论域,可以得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状态变量 模态模糊控制 主振型 层间位移
原文传递
基于ETABS软件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计算 被引量:6
2
作者 韩学川 王兴国 +1 位作者 葛楠 屈华静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90-94,103,共6页
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建立了框架-剪力墙结构三维分析模型,在基础设置FPS摩擦摆隔震装置。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基础设置FPS隔震装置以后,结构的楼层位移有所增大,但沿结构高度分布趋于均匀,层间位移与结构内力都明显减少。对于... 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建立了框架-剪力墙结构三维分析模型,在基础设置FPS摩擦摆隔震装置。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基础设置FPS隔震装置以后,结构的楼层位移有所增大,但沿结构高度分布趋于均匀,层间位移与结构内力都明显减少。对于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结构,底部层间位移降低较少而顶部层间位移降低较多。结构顶部柱的剪力在中柱与边柱之间分配趋于均匀。剪力墙的剪力与弯矩分别减少了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隔震 ETABS软件 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隔震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预测
3
作者 彭嘉舜 王敦强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6期2001-2005,共5页
如今采用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预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已成为趋势,但将其用于隔震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基于1 736个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数据,研究3种机器学习算法在该数据预测方面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及... 如今采用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预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已成为趋势,但将其用于隔震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基于1 736个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数据,研究3种机器学习算法在该数据预测方面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及支持向量机的总体决定系数均达到0.96以上,其中神经网络算法准确率最高为0.999 8,但其耗时最长约为3 486 s,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总体预测准确率最低为0.974 4,其耗时最短为108 s。这表明机器学习算法能较好地预测隔震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化 隔震结构 层间位移角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支撑型式与钢框架结构的侧移刚度 被引量:3
4
作者 高轩能 江媛 +1 位作者 彭观寿 张惠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80-285,共6页
通过计算不同支撑类型和布置方式下钢框架结构的顶层最大位移,研究了支撑布置型式对多层、高层钢框架结构侧向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支撑类型,沿竖向集中布置于中间两个跨间以上的钢框架支撑结构的侧向刚度优于将支撑布置在... 通过计算不同支撑类型和布置方式下钢框架结构的顶层最大位移,研究了支撑布置型式对多层、高层钢框架结构侧向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支撑类型,沿竖向集中布置于中间两个跨间以上的钢框架支撑结构的侧向刚度优于将支撑布置在边跨和其他跨间上;对于相同的支撑布置方式,在钢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和经济性方面,不论是中心支撑还是偏心支撑形式,人字形支撑均优于单斜杆支撑。建议在多层、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中,尽可能选择人字形支撑并沿框架竖向集中布置于中央跨间;在中小地震烈度设防地区,优先采用人字形中心支撑体系,而在强地震烈度设防地区,应优先采用人字形偏心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结构 支撑布置型式 侧向刚度 层间位移 顶层侧移
原文传递
结构TMD控制及AMD最优控制减震效果计算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葛楠 苏幼坡 +1 位作者 王兴国 韩流涛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3,共7页
分别建立了一栋7层结构TMD被动控制与AMD最优主动控制的分析模型,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求解软件。计算结果表明:主动AMD比被动TMD有更明显的减振效果,可以通过调整状态变量权重参数矩阵Q中元素、控制力权重矩阵R中元素达到目标减振效... 分别建立了一栋7层结构TMD被动控制与AMD最优主动控制的分析模型,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求解软件。计算结果表明:主动AMD比被动TMD有更明显的减振效果,可以通过调整状态变量权重参数矩阵Q中元素、控制力权重矩阵R中元素达到目标减振效果。在AMD控制中,顶层控制力最大,当矩阵Q中对角线元素均取10、矩阵R中对角线元素取0.1时,顶层控制力幅值分别为楼面重力荷载13%,楼层地震反应惯性力的9%。第一振型的控制力远大于第二振型的控制力,各阶阻尼控制力也远大于相应的弹性控制力。主动AMD控制有较好的耗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变量 黎卡提方程 主振型 层间位移 龙格-库塔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ETABS软件钢管砼板柱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江雪梅 明伟 王海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42,共7页
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建立了框架-剪力墙钢管砼板柱结构分析模型,研究了钢管混凝土柱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地震作用在剪力墙、框架和钢管混凝土柱之间的分配等问题,并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作... 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建立了框架-剪力墙钢管砼板柱结构分析模型,研究了钢管混凝土柱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地震作用在剪力墙、框架和钢管混凝土柱之间的分配等问题,并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作为新型的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钢管砼板柱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并且动力反应层间位移低于规范中的限定值。在同样条件下,可大大减小内柱的截面面积。地震作用全部由剪力墙和边框架承担,应加强边框架设计,提高边框架的抗侧刚度。通过合理设计,在8度设防条件下,该结构形式可以略超出规范中关于结构高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剪-钢管砼板柱结构 设防烈度 地震动力反应 层间位移 楼层弯矩
下载PDF
悬链线凹曲线滑道辊轴摩擦摆隔震性能分析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葛楠 张彦朴 高晓岩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4,共6页
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中的动能定理,推求了悬链线曲线弧面滑道辊轴摩擦摆隔震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辊轴放置在具有悬链线内凹曲线形状的上、下盘滑道中间,形成辊轴式摩擦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摩擦摆具有隔震系统所必需特... 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中的动能定理,推求了悬链线曲线弧面滑道辊轴摩擦摆隔震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辊轴放置在具有悬链线内凹曲线形状的上、下盘滑道中间,形成辊轴式摩擦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摩擦摆具有隔震系统所必需特性,较长的自振周期使其具有必要的隔离能力,依靠重力可以使其复位。由在辊轴与上、下盘接触面的滚动摩擦作用,可以消耗传入结构的能量。适当地选取悬链线参数a与滚动摩擦系数值,隔震效率可达90%左右。当悬链线参数a为2.0~3.0 m、滚动摩擦系数为0.01左右时,隔震系统具有较好的消能效果与复位能力。当滚动摩擦系数增大时,隔震效率将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摩擦 上盘 悬链线 龙格—库塔方法 层间位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Wind-Induced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Lateral Load Resisting Systems
8
作者 Chinwuba Arum Akinloye Akinkunmi 《Engineering(科研)》 2011年第3期236-247,共12页
Due to excessive displacements of tall buildings occasioned by lateral loads, lateral load resisting systems are usually provided to curtail the load effect. The resistance may be offered by Frame Action, Shear Walls,... Due to excessive displacements of tall buildings occasioned by lateral loads, lateral load resisting systems are usually provided to curtail the load effect. The resistance may be offered by Frame Action, Shear Walls, or combined Walls and Frames (also known as Dual System). In this study, finite element based software, ETABS, was used to generate and analyse three-dimensional building model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the various lateral load resisting systems. Three models were used, one each for the three resisting systems. Each model consisted of three samples representing three different building heights of 45 m, 75 m, and 99 m. Wind Design Spreadsheet complying with the appropriate British Standards was used to compute preliminary wind load coefficients using the wind speed values from the relevant wind isopleth map of Nigeria as primary data. Lateral wind load was then applied at floor levels of each of the building samples. Each building sample was subjected to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oth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s of storey tops and interstorey drifts. The results of the work showed that the dual system was the most efficient lateral-load resisting system based on deflection criterion, as they yielded the least values for lateral displacements and inter-storey drifts. The moment frame was the least stiff of the resisting systems, yielding the highest values of both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the inter-storey dr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MENT FRAME SHEAR Wall Dual System inter-storey drift LATERAL DISPLACEMENT Wind Load
下载PDF
Cursory seismic drift assessment for buildings in moderate seismicity regions
9
作者 朱勇 R.K.L.Su 周福霖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7年第1期85-97,共13页
This paper outlines a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seismic drif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ith limited structural and geotechn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latest and the most advanced research on predicting pot... This paper outlines a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seismic drif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ith limited structural and geotechn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latest and the most advanced research on predicting potential near-field and far field earthquakes affecting Hong Kong, the engineering response spectra for both rock and soil sites are derived. A new step-by-step procedure for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maximum inter-storey drift demand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The primary information required for this assessment is only the depth of the soft soil above bedrock and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This procedure is further extended to assess the maximum chord rotation angle demand for the coupling beam of coupled shear wall or frame wall structures, which may be very critical when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forces. An example is provided to illustrate calibration of the assessment procedure by using actua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response spectrum soil site rock site displacement-based inter-storey drift coupling beams chord rotation angle
下载PDF
干摩擦板—弹簧调谐质量减震系统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环 田杰芳 +1 位作者 葛楠 孟秋爽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96-101,共6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干摩擦板—弹簧调谐质量系统减震性能,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结构设置减震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质量调谐系统之后,结构动力反应层间位移有所减小。当接触面滑动摩擦系数为0.05左右、... 从理论上分析了干摩擦板—弹簧调谐质量系统减震性能,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结构设置减震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质量调谐系统之后,结构动力反应层间位移有所减小。当接触面滑动摩擦系数为0.05左右、弹簧系数为25000kN/m、阻尼系数为3000 kN/m.s调谐附加质量为楼层质量的1.0~1.4倍以上时,质量调谐系统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消能效果与复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摩擦板 质量调谐系统 层间位移 龙格-库塔方法
下载PDF
中国与新西兰规范中混凝土结构弹性位移角限值及有关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一功 周诚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按照中国规范与新西兰规范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比较两国规范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弹性位移角限值的宽严程度。就中国规范算例,按照新西兰规范逐个改变设计地震作用、构件有效刚度、隔墙影响和偶然偏心率等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结构弹... 按照中国规范与新西兰规范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比较两国规范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弹性位移角限值的宽严程度。就中国规范算例,按照新西兰规范逐个改变设计地震作用、构件有效刚度、隔墙影响和偶然偏心率等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结构弹性位移角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比两国规范的弹性设计地震作用水平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抗震规范 层间位移角 构件有效刚度 隔墙影响 偶然偏心率
下载PDF
Taft波下结构采用铅芯橡胶支座调谐质量系统的减震效果分析
12
作者 闫亚汐 刘琦 +1 位作者 谷莹蕾 苏幼坡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68,共5页
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一个框架结构在设置铅芯橡胶支座调谐质量系统后的动力反应的计算公式,运用Newmark-β方法求解出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结构在设置铅芯橡胶支座调谐质量后减震效果明显,减震效果和铅芯橡胶支座刚度、阻尼系数以及... 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一个框架结构在设置铅芯橡胶支座调谐质量系统后的动力反应的计算公式,运用Newmark-β方法求解出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结构在设置铅芯橡胶支座调谐质量后减震效果明显,减震效果和铅芯橡胶支座刚度、阻尼系数以及调谐质量有关,当铅芯橡胶支座的刚度为35000kN/m、阻尼为3000kN/m·s、调谐质量与楼层质量的比值在1.5以上时,调谐质量系统的减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芯橡胶 层间位移 Newmark-β方法 线性方程
下载PDF
双滑动面DFPS隔震系统效果分析
13
作者 闫亚汐 刘琦 +1 位作者 韩星 栾力文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88,75,共6页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结构设置双滑动面DFPS隔震系统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基础设置DFPS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楼层位移沿结构高度分布趋于均匀,层间位移、速度及加速度明显减小.隔震效果与滑道半径、接...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结构设置双滑动面DFPS隔震系统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基础设置DFPS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楼层位移沿结构高度分布趋于均匀,层间位移、速度及加速度明显减小.隔震效果与滑道半径、接触面摩擦系数有关,二者合理组合可以得到很好的隔震效果.当摩擦系数取0.05、滑道半径取3.5m时,隔震效果达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系统 DFPS 拉格朗日方程 层间位移 摩擦系数
原文传递
双滑动面摩擦摆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
14
作者 闫亚汐 刘琦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以Lagrange方程和龙格-库塔方法为基本方法,采用MATLAB编制求解程序,计算了在一个7层结构中设置双滑动面摩擦摆隔震系统的地震动力反应,并与未设置隔震系统的数值比较分析了双滑动面摩擦摆隔震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基础... 以Lagrange方程和龙格-库塔方法为基本方法,采用MATLAB编制求解程序,计算了在一个7层结构中设置双滑动面摩擦摆隔震系统的地震动力反应,并与未设置隔震系统的数值比较分析了双滑动面摩擦摆隔震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基础设置双滑动面摩擦摆支座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当μ=0.01、r=3.5时隔震效果已达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GRANGE 方程 双滑动面摩擦摆隔震系统 龙格 - 库塔方法 层间位移
下载PDF
设置FPS质量调谐阻尼器减振效果分析研究
15
作者 姜畔 于春义 +1 位作者 姚丽婷 葛楠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第5期148-152,共5页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结构设置FPS调谐质量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并考虑了接触面滞滑效应的影响。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质量调谐系统之后,结构动力反应层间位移有所减小。当接触面滑动摩擦系数为0.15左右、滑道半径为0.7 ...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结构设置FPS调谐质量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并考虑了接触面滞滑效应的影响。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质量调谐系统之后,结构动力反应层间位移有所减小。当接触面滑动摩擦系数为0.15左右、滑道半径为0.7 m、调谐附加质量为楼层质量的1.4倍以上时,质量调谐系统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消能效果与复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调谐系统 层间位移 摩擦摆 非线性微分方程 龙格—库塔方法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振动控制算法计算研究
16
作者 何茜茜 葛楠 张馨圆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08-1414,共7页
建立了一栋20层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的结构分析模型,并用Matlab语言编程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控制对层间位移和楼层位移有较明显的减震效果,调整其参数指标fdmax可以达到目标减震效果。fdmax越大,层间位移以及楼层... 建立了一栋20层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的结构分析模型,并用Matlab语言编程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控制对层间位移和楼层位移有较明显的减震效果,调整其参数指标fdmax可以达到目标减震效果。fdmax越大,层间位移以及楼层位移动力反应减震效率也越高。减震效率可达到25%~50%,且减震效率沿房屋高度分布均匀。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控制Bang-Bang算法对楼层加速度减震效果较差,对加速度减震有要求的房屋可能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变量 黎卡提方程 主振型 层间位移 龙格-库塔方法
下载PDF
Seismic fragility assessment of revised MRT buildings considering typical construction changes
17
作者 Rakesh DUMARU Hugo RODRIGUES Humberto VARUM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241-266,共26页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prototype revised Mandatory Rule of Thumb(MRT)buildings initially designed and detailed for three storeys bare frame building;later modified through v...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prototype revised Mandatory Rule of Thumb(MRT)buildings initially designed and detailed for three storeys bare frame building;later modified through variable number of storeys(three,four,and five)and different arrangement of infill walls(bare frame,soft-storey,irregular infilled,and fully infilled).The application of infill walls increases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ies,stiffness,and maximum strength capacity,but reduces the deformation capability than the bare frame building.The vulnerability was also reduced through infill walls,where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ing partial-collapse and collapse damage reduced by 80% and 50%,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increased in storeys(three to five)also increases the failure probability,such that partial-collapse and collapse for fully infilled increases by almost 55% and 80%,respectively.All obtained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concluded that the structural sections and details assigned for MRT building is not sufficient if considered as bare frame and soft-storey.And increase in number of storeys causes building highly vulnerable although the infill walls we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rise BUILDINGS revised NBC 205:2012 MASONRY INFILL walls configurations of INFILL walls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inter-storey drift
原文传递
变刚度半主动振动控制算法计算研究
18
作者 李春伟 葛楠 +1 位作者 侯芳园 何茜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102,共7页
建立了一栋20层变刚度半主动控制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利用MATLAB语言编写了求解软件。计算结果表明:变刚度半主动控制对结构的层间位移和楼层位移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通过调整变刚度参数指标kv可以达到最优的减震效果,对层间位... 建立了一栋20层变刚度半主动控制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利用MATLAB语言编写了求解软件。计算结果表明:变刚度半主动控制对结构的层间位移和楼层位移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通过调整变刚度参数指标kv可以达到最优的减震效果,对层间位移的减震效率可达到35%~50%,且沿楼层高度分布均匀,kv越大,其减震效果越明显。对楼层加速度的减震效果不佳,对有加速度要求的结构不适宜用此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变量 黎卡提方程 变刚度 层间位移 龙格-库塔方法
下载PDF
铅芯橡胶支座调谐质量系统减震效果
19
作者 李志平 田杰芳 +1 位作者 袁晶晶 葛楠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90-95,共6页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求了结构设置LRB调谐质量系统的动力反应计算公式,并编制了求解软件。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调谐质量系统之后,结构动力反应层间位移有所减小。当LRB刚度为30×103、阻尼系数为3000、调谐附加质量为楼层质量的...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求了结构设置LRB调谐质量系统的动力反应计算公式,并编制了求解软件。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设置调谐质量系统之后,结构动力反应层间位移有所减小。当LRB刚度为30×103、阻尼系数为3000、调谐附加质量为楼层质量的1.0倍以上时,调谐质量系统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消能效果与复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质量系统 层间位移 线性微分方程 Newmark-β方法
下载PDF
采用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方法对RC框架结构推覆分析侧力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47
20
作者 马千里 叶列平 +1 位作者 陆新征 缪志伟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2-140,共9页
以两个普通六层和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采用基于纤维模型的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方法得到的层间剪力-位移关系曲线,与不同侧力模式的推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推覆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与不同场地的大量地震记录的弹塑性... 以两个普通六层和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采用基于纤维模型的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方法得到的层间剪力-位移关系曲线,与不同侧力模式的推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推覆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与不同场地的大量地震记录的弹塑性时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建议采用多种合理的侧力模式进行推覆分析,对结构不同楼层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即均布侧力模式适合于底部楼层的评价;考虑高度影响分布力模式适合于结构中部楼层的评价;而对结构上部楼层特别是顶层,可以采用SRSS侧力模式或规范侧力模式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本文建议的侧力模式进行推覆分析,可在统计意义上可对钢筋混凝土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作出偏于安全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纤维模型 推覆分析 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分析 层间剪力-位移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