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population variabilities in seed mass and germination of Panicum turgidum and Pennisetum divisum in the desert of Kuwait 被引量:1
1
作者 Arvind BHATT Narayana R BHAT +2 位作者 Afaf AL-NASSER María M CARÓN AndreaSANT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Understanding variability in seed germination among populations is essential for planning an effective germplasm collection for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purposes.The knowledge of germination and dormancy patterns ... Understanding variability in seed germination among populations is essential for planning an effective germplasm collection for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purposes.The knowledge of germination and dormancy patterns among populations of desert grasses is crucial for determin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species and populations to be used for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as well as forage production.Variability in seed germination of Panicum turgidum Forssk and Pennisetum divisum(Gmel.)Henr.in the desert of Kuwait was evaluated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 May 2017.Experiment of seed germination(25 seeds and 4 replicates)was conducted for each population at night/day temperatures of 15℃/20℃and 20℃/30℃under the following light condition:continuous darkness or 12 h/12 h light/dark.Results showed that seed masses of both species strongly varied according to their seed provenances,and both species produced heavier seeds in population with a higher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See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considerably varied between two species,and the variation in P.turgidum was greater(17%–49%)than that of P.divisum(72%–93%).Germination percentage in P.turgidum was greater at high temperature(20℃/30℃)than at low temperature(15℃/20℃).However,temperature regimes had no effect on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P.divisum seeds.Mean germination time of both species exhibited significant inter-population variability.This result is especially relevant to assure the selection of the best population of each species and the regeneration success of the species.Besides this,inter-population variability also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enh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seed germination and how they might be related to seed prov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grass seed germination inter-population variability seed provenance seed dormancy
下载PDF
文化程度对男性吸烟行为的群体效应和个体效应: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敏 武阳丰 +2 位作者 李莹 赵连成 杨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在中国男性吸烟行为发生过程中的群体效应及个体效应。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对我国不同地区15个人群,共计7415名35~59岁男性调查其文化程度和吸烟行为状况。将研究人群分为两类:Ⅰ类人群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占25.8%,Ⅱ类人...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在中国男性吸烟行为发生过程中的群体效应及个体效应。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对我国不同地区15个人群,共计7415名35~59岁男性调查其文化程度和吸烟行为状况。将研究人群分为两类:Ⅰ类人群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占25.8%,Ⅱ类人群大专以上学历占2.0%。分析文化程度在人群内和两类人群间对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1)在Ⅰ类人群中,曾吸烟率、现吸烟率、深吸烟率、因病戒烟者所占比例和吸烟量分别为66.2%、56.4%、34.4%、47.8%、17.2支/d,均显著低于Ⅱ类人群的75.8%、64.4%、40.3%、58.4%、20.4支/d。(2)同Ⅰ类人群大专以上学历组相比,Ι类男性高中学历组吸烟危险为1.8(95%CI:1.5~2.1),初中及以下学历组为2.0(95%CI:1.7~2.5);Ⅱ类男性大专以上学历组吸烟危险为1.4(95%CI:0.9~2.1),高中学历组为1.7(95%CI:1.4~2.1),初中及以下学历组为2.4(95%CI:2.1~2.8)。结论个体文化程度和群体文化水平共同影响吸烟行为发生。发展教育对控烟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提高群体受教育水平和通过健康促进创造群体抗烟环境应是今后控烟工作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程度 吸烟行为 群体效应 个体效应 中国 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家系构建及不同家系间生长性能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坤 夏永涛 +4 位作者 王斌 孔杰 苏兴雪 许式见 张大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3-469,共7页
利用收集的两个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群体为材料,采用群体间杂交的交配策略,以人工授精技术和苗种标准化培育技术为方法建立了30个俄罗斯鲟全同胞家系。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对5月龄和14月龄所有家系进行了50尾个体体长、体... 利用收集的两个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群体为材料,采用群体间杂交的交配策略,以人工授精技术和苗种标准化培育技术为方法建立了30个俄罗斯鲟全同胞家系。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对5月龄和14月龄所有家系进行了50尾个体体长、体重和家系存活率的测定,对不同家系和不同时期的生长、存活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俄罗斯鲟个体体重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体长性状的变异系数,5月龄、14月龄体重、体长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02%、31.46%、9.59%、10.65%;不同俄罗斯鲟家系间生长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5月龄阶段,F1205家系增重最快,比所有家系均值高40.21%,比增重最慢的家系高120.83%,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14月龄阶段,F1213家系增重最快,比所有家系均值高17.69%,比增重最慢的家系高60.64%,但不同月龄阶段俄罗斯鲟家系的特定增重率、绝对增重率及体重值排序并不一致;两个标准化养殖阶段俄罗斯鲟家系的平均养殖存活率较高,但变异系数较低,分别为3.15%、5.28%。本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鲟生长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和选育潜力,并为下一步的遗传选育提供了选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 家系 群体间杂交 人工授精 生长表现
下载PDF
基于与员工共同成长的企业成长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翠娥 赵国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0-152,共3页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冲击下,企业成长受到许多不可预期因素的制约。作为企业运行的主要驱动力,员工的群体效应成为影响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在与员工共同成长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的角色、企业的价值准则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培育一个...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冲击下,企业成长受到许多不可预期因素的制约。作为企业运行的主要驱动力,员工的群体效应成为影响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在与员工共同成长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的角色、企业的价值准则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培育一个相互学习、相互适应、共同发展的企业共同体,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价值链为企业在多变环境中的持续成长提供了动力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机制 群体效应 企业共同体 不确定性
下载PDF
蓝尾石龙子杭州和宁德种群繁殖生活史特征的差异
5
作者 张永普 杜卫国 寿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5-260,共6页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群。宁德和杭州两种群的相对窝卵重无显著差异;当统计去除母体体长的影响之后,两地种群的窝卵数和窝卵重也无显著差异,但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蓝尾石龙子窝卵数和卵重量呈负相关,窝卵数和卵大小的权衡存在种群间差异。特定窝卵数条件下,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由此可见,蓝尾石龙子种群间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母体大小的差异密切相关。推测不同纬度地区的蓝尾石龙子种群的繁殖策略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尾石龙子 宁德种群 杭州种群 个体大小 卵大小 相对窝卵重 种群差异
下载PDF
川金丝猴秦岭与岷山社群社会结构与空间分布差异性比较
6
作者 朱紫瑞 王程亮 +2 位作者 王晓卫 赵海涛 李保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67-2876,共10页
对不同地区川金丝猴社会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比较有助于了解其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应答关系。在秦岭山脉和岷山山脉的不同地区选取3个观察群,对比它们之间社群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同属于仰鼻猴属川金丝猴种,由于栖息地环... 对不同地区川金丝猴社会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比较有助于了解其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应答关系。在秦岭山脉和岷山山脉的不同地区选取3个观察群,对比它们之间社群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同属于仰鼻猴属川金丝猴种,由于栖息地环境的不同,导致社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既存在相同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社会结构,扎如沟群,大坪峪群与玉皇庙群表现出同样的最高进化水平的重层社会体系;但是构成这一社会体系的基本单位一雄多雌(One⁃male unit,OMU),其成员整体数量上没有差异,但是OMU内雌雄比例不仅在3个观察群间存在差异,而且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也存在差异;对于空间分布,由于食物竞争压力和天敌捕食压力在不同的栖息地内影响不同,导致3个观察群空间分布呈梯度变化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为川金丝猴种群动态,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应答关系以及种群进化提供基础资料,而且希望能藉此推进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开展,为灵长类社会与行为生态学研究者启发思路,并为保护这些濒危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社会结构 空间分布 地理种群 地域性差异
下载PDF
基于改进重力模型的省际流动人口的复杂网络分析 被引量:56
7
作者 陈锐 王宁宁 +1 位作者 赵宇 周永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4-113,共10页
省际之间的人口流动联系和空间布局特征对于活化区域间社会经济系统,改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减收益差距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研究切入点,研究了省际实际流动人口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征,探讨了基... 省际之间的人口流动联系和空间布局特征对于活化区域间社会经济系统,改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减收益差距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研究切入点,研究了省际实际流动人口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征,探讨了基于人口流动量的权重网络中心度特征,并进一步对中心度与人口、经济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比研究了基于交通成本和重力模型的人口流动测度网络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交通、经济和人口的改进重力模型的流动人口测度模型,构建预期省际人口流动有向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网络的中心性、凝聚性、结构洞以及小世界特性,并且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实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大规模实际人口流动网络呈现小世界特征,无标度特征不明显;2较低的地区人均GDP和较大人口总量是人口流出地区的推力,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大人口总量产生对对外来人口的较强吸引力;3预期流动人口网络的整体中心性不是很强,网络中存在大量地位相对平等的节点,未来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于中东部地区,呈现两纵的格局;4西部城市在预期的省际大规模流动人口网络受限制性比较大,对其他省市的人口流动依赖性比较强;5网络具有一定的小世界特征,社团之间联系频繁,帮派性相对较为明显。本文通过对传统的重力模型进行改进,实现了预期省际流动人口的网络构建和空间格局分布,为政府管理部门为流动人口管理以及产业布局提供科学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流动人口 复杂网络 改进重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8
8
作者 史晋川 吴兴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84,共12页
地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与刑事犯罪率的快速攀升,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两个重要社会现象。地区收入差距所引发的跨省流动人口又与刑事犯罪率显著正相关,因此,控制流动人口因素是准确测度地区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率相互关系不可忽视的... 地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与刑事犯罪率的快速攀升,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两个重要社会现象。地区收入差距所引发的跨省流动人口又与刑事犯罪率显著正相关,因此,控制流动人口因素是准确测度地区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率相互关系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分解跨省流动人口方法,可以解决两者存在的共线性问题。当某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则该地区刑事犯罪率将下降0.44—0.49个百分点,上述负相关关系在1%水平上显著。该系数远大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系数,表明在诸多收入差距因素中,地区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刑事犯罪率的最主要因素,上述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收入差距 跨省流动人口 刑事犯罪率
下载PDF
基于人口流的中国省域城镇化空间关联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帅宾 杨山 王钊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8-663,共16页
空间关联是区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纽带,以人口流动为载体的城镇化空间关联影响并不断调整着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根据省际人口流动数据,构建城镇化空间关联模型,通过分析1990-2015年中国省域城镇化空间关联强度与关联网络结构变化... 空间关联是区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纽带,以人口流动为载体的城镇化空间关联影响并不断调整着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根据省际人口流动数据,构建城镇化空间关联模型,通过分析1990-2015年中国省域城镇化空间关联强度与关联网络结构变化,揭示城镇化空间关联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发现:①中国省域城镇化空间关联强度演变过程可以解析出7种类型,其中主导类型与全国的吻合程度最高,并决定着全国城镇化空间关联强度演变过程;非主导类型的城镇化空间关联强度演变特征以2005年为界,之前增长缓慢甚至为负,之后与主导类型共同推动全国城镇化空间关联强度持续增长。②对城镇化空间关联进行不同尺度的结构分析,全国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日趋复杂,关联路径由集中转向分散,不同属性的地域子群间关联密度差异开始缩小,高等级节点由东部向中西部扩散。③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检验城镇化空间关联强度与关联网络中心度的互动机制,并解释了居民收入水平和区域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空间关联特征的影响方式。城镇化空间关联不仅深化了城镇化的研究,也为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空间转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城镇化 省际人口流动 城镇化空间关联 空间关联强度 关联网络中心度
原文传递
社会融合视角下新疆跨省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研究——新疆、北京和广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朋岗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1,共6页
使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与北京和广东比较的研究方法,研究新疆跨省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特殊性,发现社区参与、本地人接纳感知以及与老家相比幸福感等社会心理融合因素,对新疆、北京和广东跨省流动... 使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与北京和广东比较的研究方法,研究新疆跨省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特殊性,发现社区参与、本地人接纳感知以及与老家相比幸福感等社会心理融合因素,对新疆、北京和广东跨省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均有正向影响,且对新疆跨省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正向作用远大于北京和广东;职业、就业身份、收入、住房等流入地经济融合方面的因素对新疆跨省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则与北京和广东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 新疆 跨省流动人口 长期居留意愿
下载PDF
基于相互作用关系的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豆晓 ARELLANO Blanca ROCA Josep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48-1861,共14页
基于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及2005年、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相互作用关系模型计算了中国"人口流动系统"和"单向相互作用关系值"。结果表明:(1)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凝聚性,东部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依然具... 基于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及2005年、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相互作用关系模型计算了中国"人口流动系统"和"单向相互作用关系值"。结果表明:(1)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凝聚性,东部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依然具有绝对优势;(2)省际人口流动呈"非对称双向迁移模式",人口回流的趋势已不容忽视;(3)长三角地区逐渐代替珠三角成为新的人口流动中心,人口流动开始北移;(4)中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分中心某种意义上已经出现,人口就近转移日渐凸显。将2010-2015年间省际人口流动新规律和特征与1995-2010年进行动态对比,对于制定未来人口和区域发展政策,继续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系统 相互作用关系 中国
原文传递
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失业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验证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怡蓁 陆杰华 《南方人口》 CSSCI 2018年第6期10-19,共10页
流动人口一直是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研究议题。随着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尤以省际流动人口的比例更是持续增长,其中经济因素为省际流动人口的流动主因,因此他们在流入地面临的失业问题不容忽视。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研... 流动人口一直是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研究议题。随着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尤以省际流动人口的比例更是持续增长,其中经济因素为省际流动人口的流动主因,因此他们在流入地面临的失业问题不容忽视。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省际流动人口受其个人特征、区域特征及流动特征等方面对其失业产生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省际流动人口失业型态以结构性失业表现居多,其成因与个人能力及区域发展背景密切相关,为此提出缓解省际流动人口失业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流动人口 失业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格局演变趋势及其城镇化效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肖金成 洪晗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32,共11页
基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预测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格局的演变趋势,并测算其城镇化效应。研究发现:首先,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分布呈分散化态势,人口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人口流出地区则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南地区;2000-2010年的人... 基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预测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格局的演变趋势,并测算其城镇化效应。研究发现:首先,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分布呈分散化态势,人口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人口流出地区则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南地区;2000-2010年的人口流入重心向东北偏移,2010-2015年的人口流入重心反向西偏移,流出重心则一直以向东北偏移为主。其次,省际人口流动对城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2000年和2010年其对全国城镇化率的贡献度分别为2%和4.4%,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第三,省际净流动概率矩阵显示,各地区的净流动概率会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逐渐降低,到2030年流动状态将趋于平稳。最后,按照省际人口流动状态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四种地域类型,以此直观反映人口流动的方向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人口流动 预测 空间分布 城镇化 地域类型
原文传递
大数据视角下的武汉市人口格局探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罗名海 谭波 +3 位作者 秦思娴 肖琨 蔡明明 张月朦 《地理空间信息》 2019年第10期1-6,I0006,共7页
新兴大数据反映了人、物、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聚集,体现了社会经济要素的动态分布和相互关系。结合自然资源部下达的2018年国家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武汉市大数据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试点”,创新开展了“地理国情+大数据”融合研究,从... 新兴大数据反映了人、物、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聚集,体现了社会经济要素的动态分布和相互关系。结合自然资源部下达的2018年国家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武汉市大数据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试点”,创新开展了“地理国情+大数据”融合研究,从城际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分布2个方面开展了武汉市人口空间格局识别,揭示了武汉市对外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向,城市内部居住和就业人口分布的圈层差异、人地关系和跨江出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信令 百度热力 城际人口流动 城市人口分布
下载PDF
跨区域人口城镇化迁移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理论模型与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海龙 马长发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36,共19页
在构建两地区两部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设置以中国为背景的情景模拟,研究跨区域人口城镇化迁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认为:城镇化水平的状态决定了人口跨区域城镇化迁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性质;人口迁入地区城乡... 在构建两地区两部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设置以中国为背景的情景模拟,研究跨区域人口城镇化迁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认为:城镇化水平的状态决定了人口跨区域城镇化迁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性质;人口迁入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率上升,迁出地区则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率的特征受人口跨区域城镇化迁移比重、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帕累托改进”的可能。笔者认为鼓励人口跨区域城镇化迁移,弱化户籍限制将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也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地区差距的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人口城镇化迁移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模拟分析 帕累托改进
下载PDF
省际省内流动人口的分布、关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荣彬 王国辉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58,共8页
使用VAR模型和QAP分析法对人口省际迁移与省内迁移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口省际迁移和省内迁移的流动性均较频繁,而省内迁移的人口集中趋势更加明显;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的主要流入地,河南、安徽两省是流动人... 使用VAR模型和QAP分析法对人口省际迁移与省内迁移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口省际迁移和省内迁移的流动性均较频繁,而省内迁移的人口集中趋势更加明显;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的主要流入地,河南、安徽两省是流动人口省际迁移的重要迁出地;省际人口迁移呈扇形分布,而省内迁移则呈同心圆形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户籍制度和迁移距离会阻碍人口的省际迁移,公共服务水平能够促进人口的省内迁移。据此,建议优化城市结构,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省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流动人口 省内流动人口 省际迁移 省内迁移 空间关联
原文传递
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现状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追 陈艳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6期56-59,63,共5页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双方均产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人口迁移和流动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新疆一直是人口迁移活动频繁的地区。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近年来新疆省际人口迁...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双方均产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人口迁移和流动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新疆一直是人口迁移活动频繁的地区。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近年来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现状进行了翔实的描述,评价了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效果,指出了省际人口迁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新疆人口省际迁移的协调机制、采用灵活人口政策吸引外省优秀人口和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三点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省际人口 迁移效果
下载PDF
中国省区间人口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创新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国祥 陈海龙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6,共14页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空间静态特征和人口投入产出表的跨期动态特征,本文研究了我国省区间人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主要从编制思路创新、数据估计方法创新及实证检验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结论认为:人口流动跨期特征和空间静态分布特征...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空间静态特征和人口投入产出表的跨期动态特征,本文研究了我国省区间人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主要从编制思路创新、数据估计方法创新及实证检验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结论认为:人口流动跨期特征和空间静态分布特征的结合合理解决了省区间人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思路;分类估计省区间人口投入产出表中间流量和非中间流量数据,有效解决了省区间人口投入产出表数据的估计;实证检验及经验数据检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编制的我国省区间人口投入产出表是可行的,GM-RAS方法估计的省区间人口投入产出表数据是可靠的;实证应用分析发现我国人口迁移特征符合"胡焕庸线"理论,且表现出"胡焕庸线"向东南移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区间人口投入产出表 编制思路 编制方法 GM-RAS
下载PDF
兵团发挥优化人口资源特殊作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为超 王立娟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优化人口资源是国家赋予兵团的“四大作用”之一,是兵团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路径和重要举措。发挥兵团优化人口资源特殊作用,必须坚持以“立足兵团、聚焦南疆、面向全疆、... 优化人口资源是国家赋予兵团的“四大作用”之一,是兵团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路径和重要举措。发挥兵团优化人口资源特殊作用,必须坚持以“立足兵团、聚焦南疆、面向全疆、着眼全国”为方针,以增加人口数量规模为基础,以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完善人口分布、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不仅要立足人口的自然增殖,而且要通过待遇引人、产业聚人、项目迁民、政策移民等方式吸引外来人口;不仅要促进兵团内部的交流互通,还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省际双向流动;不仅需要市场的自然调节,而且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团 人口迁移 民族结构 省际流动
下载PDF
省际与省内流动人口间社会融合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金鹏 朱宇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4期69-77,共9页
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和心理健康监测"数据,采用熵值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中国东部五大城市省际和省内流动人口在经济立足、社会接纳、文化融合、心理融合各维度和整体社会融合水平上的群体间差异和区域分异及其影... 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和心理健康监测"数据,采用熵值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中国东部五大城市省际和省内流动人口在经济立足、社会接纳、文化融合、心理融合各维度和整体社会融合水平上的群体间差异和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动人口整体社会融合得分较低,融合水平有待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省内流动人口整体融合水平与分维度融合程度均显著优于省际流动人口,二者社会融合水平因地而异,并呈现出"较高融合水平下高融合差异"与"低融合水平下高融合差异"并存的融合现状;社会融合没有凸显出显著的性别与代际差异,受教育水平是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 省际流动人口 省内流动人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