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俊杰 王彦西 张泽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1-37,共7页
采用1997—2015年相关数据,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金融科技与我国产业间、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科技对产业间结构升级起着促进作用,对产业内部的影响效力则存在差异;金融科技发展有益... 采用1997—2015年相关数据,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金融科技与我国产业间、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科技对产业间结构升级起着促进作用,对产业内部的影响效力则存在差异;金融科技发展有益于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但作用效力会随着时间逐步减弱;短期内金融科技对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而长期中却受到其负向冲击的影响;金融科技对产业间结构升级的动态冲击过程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而对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冲击作用则稳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产业问 产业内部 结构升级
下载PDF
数据规模、数据范围与平台企业绩效——基于数字平台并购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玉斌 张贵娟 徐洪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52,共22页
数据是数字平台的核心资产,并购是平台企业获取数据的重要途径。同业并购与跨界并购获得的数据类型及其在平台内或平台间的交互作用程度存在差异,它们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是数字平台并购策略选择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广告主导平台为... 数据是数字平台的核心资产,并购是平台企业获取数据的重要途径。同业并购与跨界并购获得的数据类型及其在平台内或平台间的交互作用程度存在差异,它们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是数字平台并购策略选择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广告主导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两阶段Hotelling博弈模型比较分析同业并购与跨界并购对数字平台市场绩效的影响,使用2009~2021年上市的广告主导数字平台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百度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数据规模经济”主导的同业并购和“数据范围经济”主导的跨界并购均有利于提升平台企业绩效;由于同类数据更易融合并形成“数据规模网络效应”,同业并购对平台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数据要素视角深入揭示了不同类型并购影响数字平台市场绩效的内在经济逻辑,可为数字平台如何基于数据规模、数据范围和数据网络效应选择并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同业并购 跨界并购 数据规模经济 数据范围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扭曲变动及构成研究——基于行业间和行业内分解的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佟家栋 陈霄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54,共12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37个工业行业1996到2016年的要素配置扭曲变动及其构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扭曲平均为0.28,行业间扭曲平均为0.22,行业内扭曲平均为0.08;行业间劳动、资本扭曲分别为0.05和0.17,行业内劳动、资本扭曲分别为0... 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37个工业行业1996到2016年的要素配置扭曲变动及其构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扭曲平均为0.28,行业间扭曲平均为0.22,行业内扭曲平均为0.08;行业间劳动、资本扭曲分别为0.05和0.17,行业内劳动、资本扭曲分别为0.02和0.07。本文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工业中依然存在明显的要素配置扭曲,扭曲在行业间与行业内具有相似特征:资本扭曲均是其主要扭曲形式并且也是中国工业扭曲的主要来源。本文认为,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扭曲与宏观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变动关系,这种关系与偏向性政策有关:依靠部分行业和国有部门执行"增长政策"虽然在短期可以刺激增长,但长期来看其代价是要素扭曲的上升和效率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行业 劳动扭曲 资本扭曲 行业间 行业内
原文传递
全球生产网络价值提升的路径分析--以印度宝莱坞为例
4
作者 姚文俊 姬士淼 马嘉萌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2期98-105,190,191,共10页
电影是创新和知识的产业,产业集群在孟买宝莱坞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宝莱坞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提升路径,探讨宝莱坞如何提升产业内层次和产业间层次,以及国内产业网络与国外产业网络耦合的偏向性在其中的作用。本文发现,受益也受控于... 电影是创新和知识的产业,产业集群在孟买宝莱坞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宝莱坞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提升路径,探讨宝莱坞如何提升产业内层次和产业间层次,以及国内产业网络与国外产业网络耦合的偏向性在其中的作用。本文发现,受益也受控于国外制度权力,宝莱坞提升了产业内层次,但是有天花板效应;此时国内外产业网络耦合是有偏的,表现为“内次外主”。在产业间层次提升时,宝莱坞拥有资源权力,提升前景广阔;此时国内外产业网络耦合是有偏的,表现为“内主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内层次 产业间层次 耦合有偏性 制度权力 资源权力
下载PDF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s in China:Evidence from 35 Industrial Sectors 被引量:1
5
作者 Wenqing Pan Delin Yang Min Lin 《China & World Economy》 SCIE 2012年第2期23-40,共18页
The present paper calculates 35 industrial sectors similarity matrices for the period of 1997-2008 using China s input-output tables for 1997, 2002 and 2007, and uses these to measure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 The present paper calculates 35 industrial sectors similarity matrices for the period of 1997-2008 using China s input-output tables for 1997, 2002 and 2007, and uses these to measure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to analyze the spillover effects on industrial sectors lahor productivity.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each industry. The elasticity of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is not only larger than that of direct R&D input, but also increases over time. We group the industries into four major categories and find that the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within the categories is, on average, great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four categories, indicating that technology spillover occurs more easily between similar industries.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in China has begun to increase,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is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 R&D inter-industry similarity panel data model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FDI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宏 李浩然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本文选取我国制造业15个行业1999-2006年的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中FDI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中FDI行业间的后向溢出效应要比前向溢出效应显著。与此相比,由于外商投... 本文选取我国制造业15个行业1999-2006年的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中FDI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中FDI行业间的后向溢出效应要比前向溢出效应显著。与此相比,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与下游行业中的内资企业联系较少,从而对其产生的前向溢出效应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效应 行业间 制造业
原文传递
Monopoly Causes 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s
7
作者 史先诚 《China Economist》 2007年第6期53-61,共9页
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s in China, measured in terms of average employment earnings by industry, are significant and have been increasing since 1988.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bles measuring inter-industry aver... 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s in China, measured in terms of average employment earnings by industry, are significant and have been increasing since 1988.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bles measuring inter-industry average earning differentials is apparently on the rise along with the subdivision of industr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labour market indicates that 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s are mainly due to human capital variation among the employee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the likelihood of monopoly rent sharing. An empirical study finds that employe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x, age and education can only explain 60 percent of CVs in the period 2003 to 2005 and the rest may be due to the effect of monopoly rent sharing in certain industries. A residual analysis of wage equation proves that the monopoly industries of technology or knowledge share a small proportion of rents with employment, whereas non-competitive monopoly industries generally garner an abnormal share of rents, as much as half of their above-average earnings for their industries. Such abnormal rents and benefits are mainly the result of low cost natural resources, the use of state-owned assets, the misappropriation of consumer welfare and the seeking of fiscal or social subsidy for cost inflation. So, China should deal with the non-competitive monopoly industries by reforming their monopoly power and primary social distribution mechanism to structure a fair income distribution 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S MONOPOLY RENT sharing.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Issue of Inter-Industry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8
作者 HUANG Yan-dong YAO Xian-guo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8-27,共10页
After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the 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 in China is expanding continually.The regression-based Shapley-value decomposition shows that such factors as human capital,ownership system,capital ... After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the 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 in China is expanding continually.The regression-based Shapley-value decomposition shows that such factors as human capital,ownership system,capital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inter-industry income inequality;of which the contribution of human capital to the differential is about 45%,and the ownership system is more than 20%.Therefore,such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s equal education,increasing education returns,opening the labor market of monopoly industry,and carrying out labor negotiation system can effectively settle the problem of 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CAPITAL MONOPOLY 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S Shapley-value decomposition
原文传递
异质性无形资本投资与生产率增长差异--基于跨国行业数据检验
9
作者 于诚 胡晓曼 《经济研究参考》 2022年第7期67-80,共14页
基于CHS框架,本文将无形资本分为研发和非研发两类,并利用1999~2017年欧洲10国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性无形资本投资的生产率效应。实证结果发现,研发类与非研发类无形资本投资的行业内溢出效应较为明显,并且这种趋势在2008... 基于CHS框架,本文将无形资本分为研发和非研发两类,并利用1999~2017年欧洲10国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性无形资本投资的生产率效应。实证结果发现,研发类与非研发类无形资本投资的行业内溢出效应较为明显,并且这种趋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得到加强。受资产专用性和排他性的影响,非研发类无形资本投资的行业间溢出效应不显著。研发类无形资本投资对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程度最大,非研发类无形资本投资则对包含贸易业、金融业、公共事业在内的服务性行业产生更为明显的生产率提升效应。研发类和非研发类无形资本投资增速对行业生产率增速的影响都受到各国技术差距的影响,且当一国距离前沿国家技术差距越大时,同样单位的研发类和非研发类无形资本投资将带来更多生产率增速的增长。本文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需要重视非研发类无形资本投资的作用价值,在平衡各种类型的无形资本投资水平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动能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资本 研发 行业间 生产率效应
下载PDF
FDI行业间溢出效应——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宏 杨晓雯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21,共6页
FDI行业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刚刚起步,国内研究更是屈指可数。为了进一步衡量省级层面的FDI行业间溢出效应,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包含滞后效应的行业间溢出效应模型,对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做出了行业间溢出效应存在性的检验。实证结... FDI行业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刚刚起步,国内研究更是屈指可数。为了进一步衡量省级层面的FDI行业间溢出效应,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包含滞后效应的行业间溢出效应模型,对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做出了行业间溢出效应存在性的检验。实证结果表明,FDI通过后向关联显著提高了山东省内资供应商的产出水平,即存在明显的后向溢出效应,但是通过前向关联的技术溢出则表现出不明显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技术溢出效应 行业间
下载PDF
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宁进 于渤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2,共5页
依据自组织及耗散结构理论,采用结构熵方法分析判断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复杂性.利用LISREL软件,对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估计分析.依托长三角地区制造业28个子产业的近20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关联产业间技术... 依据自组织及耗散结构理论,采用结构熵方法分析判断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复杂性.利用LISREL软件,对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估计分析.依托长三角地区制造业28个子产业的近20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从实证结果看,资本及技术两种影响因素的流动对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强,而人才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产业 技术溢出 结构方程 结构熵
下载PDF
行业内和行业间R&D溢出成本消减效应——基于14227家企业数据实证研究
12
作者 黄苹 黄河清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8-264,293,共8页
从生产成本视角,利用中国制造业14,227家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行业内和行业间R&D溢出效应。为避免已有研究因提前设定函数形式可能产生估计有误的不足,我们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进行了较准确估计。研究发现,我国九个制造行业存在行... 从生产成本视角,利用中国制造业14,227家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行业内和行业间R&D溢出效应。为避免已有研究因提前设定函数形式可能产生估计有误的不足,我们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进行了较准确估计。研究发现,我国九个制造行业存在行业内和行业间R&D溢出成本消减效应,基于不同约束条件下分类样本估计结果表明,企业是否进行R&D投入和产权结构对R&D溢出弹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内 行业间 R&D溢出 生产成本
原文传递
Allocation of Inter-Industry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Based on Economic Benefits: Principles and Indicators
13
作者 张友国 《China Economist》 2012年第6期56-67,共12页
Rational inter-industry alloc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stituting effective policies on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transforming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 Rational inter-industry alloc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stituting effective policies on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transforming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benefit and industrial link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 of inter-industry alloc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Based on input-output model and thre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consumer responsibility and shared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develops seven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dicators and conduc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S02 emission responsibilities at China's industry lev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these indicators can avoid the double calc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and results using different indicato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Some industries such as power, heat production and supply may have little difference of the relative ranking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under different indicators, but the magnitude of specific assumed responsibilities may have significant changes.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of some other industries (such as construction) may seem not important under certain indicators but can be among the most significant under some other indicators. More importantly, despite clos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indicators, they reflect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llocation and have totally different policy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cation of inter-industry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economic benefits input/output analysis
下载PDF
试论虚拟企业
14
作者 许红梅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0-62,共3页
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本文主要试着从虚拟企业的产生、分类、经营形式、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几个方面介绍虚拟企业。
关键词 虚拟企业 业际化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中低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1
15
作者 王伟光 马胜利 姜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82,共13页
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高技术产业创新向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和扩散,带动中低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本文从知识生产函数角度,构建了一个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中低技术... 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高技术产业创新向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和扩散,带动中低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本文从知识生产函数角度,构建了一个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中低技术产业增长模型,提出了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根据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的变化,创新驱动发展可分为嵌入驱动、协同驱动、融合驱动和逆向驱动四个具有周期性特征的循环过程,不同阶段的高、中低技术产业发展表现为"收敛"、"融合"、"锁定"、"发散"或"挤出"等不同趋势。干中学、研发和知识溢出等内部因素,以及知识产权、FDI和企业规模等外部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着中低技术产业增长向高技术产业收敛或发散的过程。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嵌入驱动阶段,驱动效果显著,高技术与中低技术产业间呈现"收敛式"发展态势。其中,知识溢出、研发、干中学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FDI和企业规模对创新驱动发展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创新驱动发展需要高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与发展,也需要在创新驱动和FDI、企业规模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 高技术产业 中低技术产业 知识溢出
原文传递
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被引量:76
16
作者 李准晔 金洪起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7-54,共8页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 (Intra IndustryTrade)、产业间贸易 (Inter IndustryTrade)的理论分析了 1 0年来中韩之间的贸易 ,并得到以下结论 :过去 1 0年间 ,中韩贸易额迅速增加 ,而在两国贸易总量的快速增加中 ,工业产品贸易起了主导作用 ,...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 (Intra IndustryTrade)、产业间贸易 (Inter IndustryTrade)的理论分析了 1 0年来中韩之间的贸易 ,并得到以下结论 :过去 1 0年间 ,中韩贸易额迅速增加 ,而在两国贸易总量的快速增加中 ,工业产品贸易起了主导作用 ,其中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持续增加 ,并对两国贸易的迅速增长起了重要作用。而且 ,在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中 ,与同质产品的横向产业内贸易相比 ,质量与价格有所差异的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了主导作用。考虑这些倾向 ,中韩贸易结构在表面上看来产业内贸易的比率较高 ,但是实际上保持着由资源禀赋条件所决定的产业间贸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结构 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中国 韩国 工业产品 贸易顺差
原文传递
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我国贸易结构演变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马征 李芬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20,共6页
本文基于我国1992-2003年间的数据,对产业间-产业内贸易结构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进行检验。首先将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型与垂直型两类,考察了产业间贸易、两种类型产业内贸易结构的演变。然后探讨了贸易结构的这种演变与我国经... 本文基于我国1992-2003年间的数据,对产业间-产业内贸易结构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进行检验。首先将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型与垂直型两类,考察了产业间贸易、两种类型产业内贸易结构的演变。然后探讨了贸易结构的这种演变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贸易结构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具有增加趋势;产业间贸易比重略低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比重,但呈现减少趋势;水平产业内贸易比重一直较小。我国垂直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程度密不可分,并且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 经济发展水平 垂直分工
原文传递
行业间工资差异和垄断租金分享 被引量:55
18
作者 史先诚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2期66-73,共8页
以产业门类为基准测算的中国行业间工资差异明显且自1988年以来呈现逐步上升趋势,随着产业细分,行业间工资差异进一步提高。对劳动市场工资决定的理论分析表明,行业间工资差异主要源于各行业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差异和可能的垄断租金分... 以产业门类为基准测算的中国行业间工资差异明显且自1988年以来呈现逐步上升趋势,随着产业细分,行业间工资差异进一步提高。对劳动市场工资决定的理论分析表明,行业间工资差异主要源于各行业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差异和可能的垄断租金分享。实证研究中发现,就业人员性别、年龄和教育等就业人员特征只能解释行业平均报酬变差系数的60%左右,其余部分源于垄断行业的租金分享。其中,技术/知识型市场垄断行业租金分享比例不高,但非竞争性垄断行业普遍获得了超额报酬,约占其行业高工资的50%以上。后者超额报酬和超水平高福利主要源于相关行业无偿或低成本的自然资源占用和国有资产经营、攫取消费者福利、成本膨胀亏损的财政或社会公众补贴,因此要从其垄断机理和初次分配制度上改革以建立公平收入分配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间工资差异 垄断 租金分享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互补性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杨立卓 刘雪娇 余稳策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4-103,共10页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沿线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中亚地区1毗邻我国,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双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合作潜力巨大。该文通过对中国与中亚三国2贸易发展...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沿线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中亚地区1毗邻我国,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双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合作潜力巨大。该文通过对中国与中亚三国2贸易发展现状、总体贸易互补性、产业间贸易互补性和产业内贸易互补性的分析,发现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间和产业内的贸易互补性都较强,贸易潜力大。为充分挖掘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贸易潜力,应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拓展双边经贸关系、创新政府间合作和交流机制、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积极构建自贸区和经贸合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亚 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 互补性
原文传递
制造企业“服务平台”战略、跨层面协同与产业间互动发展 被引量:42
20
作者 吴义爽 徐梦周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8-58,共11页
基于对浙江等地区一些制造企业战略创新的个案观察,本文分析制造企业一类特别的服务化发展战略——"服务平台"战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之间的"跨层面协同"模式,及其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含义... 基于对浙江等地区一些制造企业战略创新的个案观察,本文分析制造企业一类特别的服务化发展战略——"服务平台"战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之间的"跨层面协同"模式,及其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含义。其特别之处在于:个体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平台战略,不仅获取了源于服务产业的新利润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为自身"产业间"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在产业层面上催化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与分工深化。二者在协同强化的同时,还为其他另一部分制造企业服务外包、专业化生产提供了激励基础。文章认为,这种模式对于中国当前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而言,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单纯分工导向的新路径,也为相关产业组织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经验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服务平台战略 生产性服务业 跨层面协同 产业间互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