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曹爱军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近现代以来,中华各民族在国家危亡的历史关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抗击外辱、民主建国的过程中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开始从"自在"走向"自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施了一套以民族... 近现代以来,中华各民族在国家危亡的历史关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抗击外辱、民主建国的过程中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开始从"自在"走向"自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施了一套以民族平等、团结和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制度和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深度融合。现阶段,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思想,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造提供了理论指引。作为当代中国族际治理的核心议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国族认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的集体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视角思考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修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59,共7页
在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正确理解和积极挖掘各民族成员社会生活中的集体认同要素并借此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工作。各族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深层互动、彼此信任与高度认同,是城市民族互嵌式社... 在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正确理解和积极挖掘各民族成员社会生活中的集体认同要素并借此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工作。各族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深层互动、彼此信任与高度认同,是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集体认同的深层意涵,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基础。现阶段需要发挥好社区的社会互动作用,大力推进各族群众在社区层面的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建设“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城市社会环境,让各民族形成具有集体认同意义的情感结构,在文化交融中助推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的建设,从而更为根本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 集体认同 族际接触 民族团结
下载PDF
内地西藏、新疆高中班民族团结教育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苏傲雪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2,共7页
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是内高班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本研究对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和成效进行了实证调查。通过对北京市10所内高班承办学校的主管领导进行访谈,总结出内高班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三种主要途径:一是开... 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是内高班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本研究对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和成效进行了实证调查。通过对北京市10所内高班承办学校的主管领导进行访谈,总结出内高班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三种主要途径:一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二是将课堂教学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三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管理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如何有效促进内高班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以及如何增进内高班学生和本地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通过对北京市3077名内高班学生和100名内高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的国家认同态度总体正向、积极;(2)促进族际交往是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的关键,而混合编班更有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族际交往;(3)内高班教师接受的多元文化教育培训相对缺乏;(4)内高班封闭式管理制度"严格有余,理解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混班教学,加强内高班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培训,搭建广泛的社会融入平台等提高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的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教育 内高班 族际交往 混合编班 多元文化教育 社会融入
原文传递
茶马互市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述论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天顺 李俊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0,共6页
茶马互市的兴起是农牧自然分工和茶叶生产发展基础上族际交往的结果,族际关系的变化使茶马互市迅速发展。明朝"以茶驭番",将茶马互市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国家统一格局的巩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茶马互市逐渐转型。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的兴起是农牧自然分工和茶叶生产发展基础上族际交往的结果,族际关系的变化使茶马互市迅速发展。明朝"以茶驭番",将茶马互市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国家统一格局的巩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茶马互市逐渐转型。茶马互市带动了族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族际交往交流的扩大;改善了交通,为族际交往交流创造了客观条件;促进了语言互通和民族混居,加深了族际互信与交融。茶马互市对当前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互市 族际交往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从族际交往到一体认同——20世纪以来的宋代民族融合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善军 王道鹏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围绕宋代民族融合问题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涉及到各民族的迁徙、杂居、交往、融合以及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等各个方面。这些成果对相关问题既有开拓,又有深化,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建议今后的研究应注重挖掘民族...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围绕宋代民族融合问题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涉及到各民族的迁徙、杂居、交往、融合以及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等各个方面。这些成果对相关问题既有开拓,又有深化,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建议今后的研究应注重挖掘民族融合的媒介和少数民族史料、纵向融合与横向融合的交互影响以及加强相关社会背景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民族融合 族际交往 研究史
下载PDF
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挑战、建议——以乌鲁木齐市三所民汉合校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娜迪拉·阿不拉江 王珏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第2期53-59,共7页
民汉合校在促进各民族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以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材料。研究发现:新疆民汉合校通过民汉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民汉班级结对等方式开展民族团结教... 民汉合校在促进各民族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以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材料。研究发现:新疆民汉合校通过民汉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民汉班级结对等方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了各民族师生的广泛接触,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生活化,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业成绩;同时,新疆民汉合校的民族教育面临活动开展连续性不足、教师跨文化管理能力不足、管理缺乏灵活性等挑战。为迎接这些挑战,基于接触理论提出对策和建议:采取合班形式讲授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打造专业化宿舍管理团队;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养;创新管理方式,使活动开展得更灵活、更自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合校 民族团结教育 族际接触
下载PDF
族际接触如何影响偏见:基于族际共同性感知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包小红 苏光正 常永才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31,共9页
族际共同性感知是对差异性感知的发展与超越,其对有效发挥族际接触作用、减少族际偏见,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解族际共同性感知在族际接触与偏见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族际接触问卷、偏见问卷和族际共同性感... 族际共同性感知是对差异性感知的发展与超越,其对有效发挥族际接触作用、减少族际偏见,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解族际共同性感知在族际接触与偏见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族际接触问卷、偏见问卷和族际共同性感知问卷,对1107名内地汉族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直接表面接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对边疆民族的偏见,族际共同性感知在二者间起遮掩效应;间接媒介接触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对边疆民族的偏见,族际共同性感知在二者间起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族际共同性感知在族际接触与偏见关系间的作用,尤其在不同族际接触方式中的影响方式,对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做到增进共同性、尊重差异性,进而促进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共同性感知 族际接触 偏见 内地汉族中学生
原文传递
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城市居民的语言使用与族际交往 被引量:5
8
作者 孟红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71,共8页
语言是各族群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能力制约着族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本文将族际交往区分出初级群体内的交往、次级群体内的交往、群体之外对象不特定的交往等三个层次,并具体分析了鸟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城市居民在这三个层... 语言是各族群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能力制约着族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本文将族际交往区分出初级群体内的交往、次级群体内的交往、群体之外对象不特定的交往等三个层次,并具体分析了鸟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城市居民在这三个层次上的语言使用情况。再结合语言能力、民族政策等因素,指出乌鲁木齐市维汉居民之间的族际交往存在着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在学校、工作单位等次级群体内隔离状态较为明显,在群体之外对象不特定的日常生活的族际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的相对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维吾尔族 汉族 语言使用 族际交往
下载PDF
新疆区内初中班学生的族际接触与族际交往——基于某中学A班级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玺英 蒋凯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155,共9页
新疆区内初中班(以下简称“内初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种办学模式,主要吸收疆内农牧地区少数民族为主、品学兼优的小学毕业生赴经济条件较好的疆内城市中学就读初中。以北疆1所城市中学为案例学校,以该校1个内初班的... 新疆区内初中班(以下简称“内初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种办学模式,主要吸收疆内农牧地区少数民族为主、品学兼优的小学毕业生赴经济条件较好的疆内城市中学就读初中。以北疆1所城市中学为案例学校,以该校1个内初班的各民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追踪研究,历时1年,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探索该班级学生的族际接触和族际交往过程。研究发现,内初班各族学生持积极的族际接触态度,在族际交往中可以形成跨民族的亲密关系、冲突关系和其他关系。随着交往程度的不断深入,族际交往性质由基于能力、品格等的认知性交往发展为基于陪伴、分享等的情感性交往。高质量族际关系的形成以超越认知的情感联结为标志,族际友谊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民汉混合编班形式为学生族际交往提供了认知接纳环境,混合住宿环境为学生族际交往创造了情感联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初班 族际交往 族际接触 追踪研究 民族教育
原文传递
回顾与思考:民族文化有效传承、保护与发展——兼论关于土族语新创文字的讨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祁进玉 乔志良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8-169,共12页
语言是构成一个民族共同体诸特征中继承性很强,而且较稳定的因素。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变化以及确认一个民族共同体族源的重要依据之一。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精髓的标志性象征符号,是民族文化内涵的本... 语言是构成一个民族共同体诸特征中继承性很强,而且较稳定的因素。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变化以及确认一个民族共同体族源的重要依据之一。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精髓的标志性象征符号,是民族文化内涵的本真性象征物,理应有效传承。民族语言文字也是一个民族群体自身历史、文化命脉得以存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载体,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土族新创文字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族际接触与语言变迁、土族语同源词比较研究、土族语新创文字及其前景进行分析和论述,重在探讨民族文化传统及其传承的可持续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接触 语言变迁 土族语新创文字 文化认同 涵化
原文传递
社会空间视野下的居住格局与族际交往研究——以伊宁市A社区为例
11
作者 王丽娜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8-11,15,共5页
文章以新疆伊宁一个社区为调查地点,通过对该小区的民族居住格局与族际交往的调查,旨在探讨在民族混居促进民族交往的可能性路径。本研究引入社会空间这一概念,通过对小区内族际交往状况观察与访谈,认为只有在社区内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 文章以新疆伊宁一个社区为调查地点,通过对该小区的民族居住格局与族际交往的调查,旨在探讨在民族混居促进民族交往的可能性路径。本研究引入社会空间这一概念,通过对小区内族际交往状况观察与访谈,认为只有在社区内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民间组织的作用,形成一定的交往平台与交往机制,族际交往才可能持续深入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居住格局 族际交往
下载PDF
青海藏区民族关系追踪研究——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为个案 被引量:2
12
作者 祁进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1,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民族发展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从民族学角度加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民族发展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从民族学角度加强对当前民族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本文以我国西北甘青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族际交往与民族关系的变化情况为研究个案,旨在加深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型民族关系的整体把握和透彻了解,以期对我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的制定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藏区 民族关系 族际接触 社会认同 和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