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粮食区际贸易的障碍及效应分析
1
作者 董银果 霍学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4-67,共4页
受传统经济体制下区际调配和计划分配等观念的影响 ,我国国内区际之间 (包括行政区际之间和经济区域之间 )粮食贸易的效率明显偏低。与此相对应 ,政府用来调控粮食市场运作的各类宏观经济政策也由于粮食区际贸易效率偏低 ,而导致宏观政... 受传统经济体制下区际调配和计划分配等观念的影响 ,我国国内区际之间 (包括行政区际之间和经济区域之间 )粮食贸易的效率明显偏低。与此相对应 ,政府用来调控粮食市场运作的各类宏观经济政策也由于粮食区际贸易效率偏低 ,而导致宏观政策成本很高和政策效应难以提高。针对这种状况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区际贸易发展和效率的政策体制障碍、地方保护障碍、市场组织障碍、物质技术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贸易 中国 宏观调控 治理 粮食市场 粮食区际贸易 粮食价格 资源配置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115
2
作者 陈朴 林垚 刘凯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0-57,共18页
本文通过构建多部门和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过去20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能够刻画生产率、产品流动性摩擦、劳动力流动摩擦以及投资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将模型应用于30个省级行政区域并进行... 本文通过构建多部门和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过去20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能够刻画生产率、产品流动性摩擦、劳动力流动摩擦以及投资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将模型应用于30个省级行政区域并进行校准,本文研究了中国从1997—2012年间的经济增长,发现生产率冲击和投资冲击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此外,贸易壁垒冲击和劳动力流动成本冲击也对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相对国际贸易壁垒对经济的影响,省际间贸易壁垒冲击的影响更强。此外,劳动力流动成本冲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伴随时间推移越来越重要。利用本文的模型,我们还在一般均衡视角下分析了广东省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区域传导效应以及北京和上海劳动力流入壁垒上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还发现,对劳动力市场和产品流通进行改革以构建更高层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减少劳动力流动摩擦和产品流动摩擦,能够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区域贸易 劳动力流动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引力模型、边界效应与中国区域间贸易:基于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9
3
作者 行伟波 李善同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41,共10页
区域间贸易反映了中国内部区域整合和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在贸易理论中,一般采用引力模型来分析地区间贸易的模式,并且可以通过估计边界效应来分析各种难以量化的地区间贸易壁垒对区域贸易的影响。本文采取由2002年中国分省投入产出表估... 区域间贸易反映了中国内部区域整合和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在贸易理论中,一般采用引力模型来分析地区间贸易的模式,并且可以通过估计边界效应来分析各种难以量化的地区间贸易壁垒对区域贸易的影响。本文采取由2002年中国分省投入产出表估计出的省际贸易流量数据,在引力模型的框架下分析中国地区间贸易的结构以及省际边界效应。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引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地区间贸易的模式,同时较大的边界效应也反映了地区间贸易存在较大的本地偏好。另外,本文也估计了中国省际分行业贸易的边界效应。最后的灵敏度检验指出内部贸易距离的设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模型的估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贸易 引力模型 本地偏好 边界效应 投入产出表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李方一 刘卫东 唐志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1-801,共11页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贸易中的隐含资源和隐含污染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中国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隐含污染转移现象进行剖析,从地理学角度探讨了污染转移的模式;然后,基于区域间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贸易中的隐含资源和隐含污染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中国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隐含污染转移现象进行剖析,从地理学角度探讨了污染转移的模式;然后,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的评估模型;选取SO2、COD、固体废弃物及重金属四种典型工业污染物,评估2007年中国各区域本地最终使用中的隐含污染,及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量,揭示我国隐含污染转移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整体上是隐含污染的输出地区,国内隐含污染转移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流向城市化率较高、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实际上是东部地区通过区域间贸易将自身的污染排放负担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最后基于隐含污染转移格局,对区域污染物减排政策的制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污染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区域间贸易 空间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碳排放视角下的区域间贸易模式:污染避难所与要素禀赋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友国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19,共15页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视角下中国省际和四大地区层面的区域间贸易模式。结果表明,在典型年份中,绝大多数省份的国内贸易都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或要素禀赋模式.甚至个别省份的国内贸易既是污染避难所模式又是要素禀赋...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视角下中国省际和四大地区层面的区域间贸易模式。结果表明,在典型年份中,绝大多数省份的国内贸易都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或要素禀赋模式.甚至个别省份的国内贸易既是污染避难所模式又是要素禀赋模式;四大地区的国内贸易在整个研究期内主要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也有一些表现为要素禀赋模式。进一步地,一些省份或地区的国内贸易还可能在某一年份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但在另一年份表现为要素禀赋模式。由此可见,污染避难所假说和要素禀赋理论各自只能部分地解释中国的区域间贸易.但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的区域间贸易。当然。也有少数省份或地区的贸易在某些年份表现为其他模式。同时发现。当前中国的区域间贸易整体上不利于中国的碳减排。本文的发现意味着通过强化环境规制、加强区域间环境治理合作以及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优化区域间贸易模式并促进中国的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贸易模式 碳排放 污染避难所 要素禀赋 投入产出分析
原文传递
从贸易理论创新看西部经济发展战略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学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5,共8页
西部经济要想起飞 ,必须选择新的发展战略。本文从传统贸易理论的缺陷入手 ,分析区际贸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重新界定划分主导产业的标准 ,为西部经济发展提出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 区际贸易 西部经济 主导产业 贸易理论 经济发展战略
下载PDF
流通活动、市场分割与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 被引量:23
7
作者 沈剑飞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104,121,共17页
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深化国内价值链分工,是提升"中国制造"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流通活动、市场分割对这一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测算了中国各大区域的产业分工深度,并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加以考察。结果表明:中国... 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深化国内价值链分工,是提升"中国制造"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流通活动、市场分割对这一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测算了中国各大区域的产业分工深度,并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加以考察。结果表明:中国的区域间分工深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入世"及"次贷危机"之后出现了下降。商流活动能够支撑地区间分工链条的延伸;物流基础设施促进分工的作用既有可能体现在地区间,也有可能仅限于本地区。市场分割会干扰跨地区经济活动的开展,其表现在于妨碍促进地区间分工的因素发挥作用,并强化不利因素的阻碍效应。未来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加注重跨地区运输的要求,同时发展中间商环节、消除行政性壁垒,以统一、整合的中间品流通市场支撑现代化的分工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分工 价值链 基础设施 中间品贸易 市场分割
原文传递
区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富佳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03-1313,共11页
区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是导致区际碳泄漏、碳减排权责失衡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对全球碳排放格局及碳减排效果影响重大。研究区际碳转移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和内在驱动机理,研制针对性碳转移优化调控方案,对提升区域整体碳减排效率和经济生... 区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是导致区际碳泄漏、碳减排权责失衡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对全球碳排放格局及碳减排效果影响重大。研究区际碳转移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和内在驱动机理,研制针对性碳转移优化调控方案,对提升区域整体碳减排效率和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区际碳转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重点总结了对中国省际隐含碳转移问题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应用情况,展望了区际贸易碳转移问题未来研究的方向:进一步重视国际、省际碳排放转移间的协同研究,揭示区际碳排放转移的动态驱动力及驱动机理,探索创新基于共同责任的省际碳转移减排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际贸易 碳排放空间转移 区域间投入产出 碳泄漏 进展与展望
原文传递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何以畅通国内大循环?——基于区域间贸易的证据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孙小雨 《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30,共17页
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促进商品和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是中国实现国内大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区域间贸易视角,考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 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促进商品和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是中国实现国内大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区域间贸易视角,考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区域间贸易发展,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措施;究其作用机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够通过降低地区市场分割、改善地区资源错配程度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发展;在出口处于相对劣势的地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区域间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验证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政策效果,对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市场分割 区域间贸易 国内大循环
原文传递
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国区际贸易成本的测算与分解 被引量:14
10
作者 袁凯华 彭水军 余远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75,共13页
本文在Novy(2013)的基础之上,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首次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进行了我国区际贸易成本变动的测算与分解。结果显示:首先,不同于传统贸易流量的测度,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的测度表明,1997-2007年的区... 本文在Novy(2013)的基础之上,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首次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进行了我国区际贸易成本变动的测算与分解。结果显示:首先,不同于传统贸易流量的测度,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的测度表明,1997-2007年的区际贸易成本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大幅下降。其次,尽管当前的区际贸易成本有所下降,但是这种下降主要体现为以内陆地区和初级产品带动的低端化整合。最后,进一步利用双边分解,本文发现低端化整合的迹象可能在于邻区偏少、产业同构度过高与政策缺失下,东部沿海地区更多利用国外需求进行替代所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依赖程度提升,区际分工整合将会面临"初级产品分工整合加快→服务行业过度出口→遭受出口俘获→初级产品分工整合进一步加快"的恶性循环。因此,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扭转市场分割激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区际整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际贸易成本 增加值贸易 低端化整合 双边分解
下载PDF
区域间贸易是否引致区域间碳排放转移?——基于2002—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荣荣 杨国华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11,共11页
商品与服务的跨区域流动承载着商品生产与服务提供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跨区域流入与流出,在现有的中国区域间分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的背景下,部分区域可能通过区域间贸易将碳排放量转移至其他区域,不利于中国整体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 商品与服务的跨区域流动承载着商品生产与服务提供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跨区域流入与流出,在现有的中国区域间分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的背景下,部分区域可能通过区域间贸易将碳排放量转移至其他区域,不利于中国整体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区域间隐含碳排放转移的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测算了2002—2012年中国八大区域间贸易引致的碳排放转移量,以及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的空间特征和产业特征,结果表明:(1)各区域内贸引致的碳排放转入对其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出口,故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排放已成为各区域节能减排不可忽视的重要矛盾;(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京津区域、北部沿海区域、东部沿海区域、南部沿海区域为主要的净贸易隐含碳排放转出区域,且转出趋势有所增强,上述区域通过贸易将碳排放转移至东北、中部、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区域;(3)西南区域自2007年起由贸易隐含碳排放净转入区域变为净转出区域,其中3/4以上转移至西北区域;(4)欠发达区域的净贸易隐含碳排放转入主要集中于资源密集型产业,而经济发达区域的净贸易隐含碳排放转入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区域碳减排协作机制,降低经济欠发达区域贸易隐含碳排放转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贸易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 贸易隐含碳排放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下载PDF
电力跨区传输视角下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的碳排放转移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文博 龙如银 张琳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3,共12页
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但其实质是将污染排放转移至发电侧。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由于政策驱动呈“井喷”式发展,因而电动汽车大规模用电需求背后隐含的碳排放转移问题日益引发关注。为此,基于电力... 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但其实质是将污染排放转移至发电侧。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由于政策驱动呈“井喷”式发展,因而电动汽车大规模用电需求背后隐含的碳排放转移问题日益引发关注。为此,基于电力跨区传输视角,构建电动汽车碳排放转移定量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设立多种规模化应用情景,测算不同情景下各省电动汽车碳排放转移量,总结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各省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的环境收益/成本。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的发展会加剧碳排放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全国电动汽车在发展受阻情景、基准情景和快速发展情景下的碳排放转移量分别达到5.85×10^(6)吨CO_(2)当量、9.37×106吨CO_(2)当量和23.43×10^(6)吨CO2当量;碳排放转移的主要路径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输出碳排放,且华北和华东电网内部各省间也存在大量的碳排放转移;碳排放除了由电力流入地向电力流出地直接转移,还会通过电力枢纽地区间接流向其他地区,产生间接碳排放转移,北京和上海的间接碳排放转移量甚至超过总排放转移量的15%;电力跨区传输对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的环境价值有正向影响,有利于提升全国总体环境效益。因此,在合理布局各省电动汽车发展规模和优先次序过程中,除了要关注电动汽车的总体环境效益,还应从电力跨区传输视角尽可能缓解碳排放转移对电力输出地区的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跨区传输 电动汽车 碳排放转移 准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多贸易政策影响下的跨区域供应链网络均衡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晓阳 曹文静 +2 位作者 冯平平 陈兆波 汪寿阳 《管理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15,共16页
为研究贸易政策对跨区域供应链网络均衡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四种贸易政策将贸易关系划分为三类: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以及施行贸易保护反制措施,构建了三类贸易关系下的供应链网络各成员的最优化模型;运用变分不等式刻画了制造商层、经销商... 为研究贸易政策对跨区域供应链网络均衡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四种贸易政策将贸易关系划分为三类: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以及施行贸易保护反制措施,构建了三类贸易关系下的供应链网络各成员的最优化模型;运用变分不等式刻画了制造商层、经销商层和需求市场层的最优决策和均衡条件;通过算例模拟分析了不同贸易情境下贸易关系改变对均衡结果的影响;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探讨了成员利润和区域社会福利随贸易保护政策参数取值变动而变化的情况,界定了不同的贸易保护政策或反制行为对均衡结果产生等效影响的无差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供应链 多贸易政策 供应链网络均衡 贸易关系
下载PDF
国内价值链能否推动中国制造的服务化转型——来自区际分工视角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凯华 余远 高翔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2-56,共15页
通过对增加值类型的区分,本文首次建立了国内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分析框架。结果显示:(1)受制于初级产品增幅导向,国内价值链并未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2)当前的初级产品增幅和服务投入缺失,主要在于东部沿海的分工错... 通过对增加值类型的区分,本文首次建立了国内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分析框架。结果显示:(1)受制于初级产品增幅导向,国内价值链并未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2)当前的初级产品增幅和服务投入缺失,主要在于东部沿海的分工错位;(3)进一步的双边分解发现,东部沿海的分工错位,主要源自市场分割下邻区偏少的东部沿海无法克服区际贸易壁垒、被迫更多地从事国际分工。因此,加快市场整合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 服务化转型 区际分工 市场分割 增加值贸易
原文传递
区域贸易视角下中国省域隐含土地流动研究
15
作者 王少剑 王婕妤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59-75,共17页
With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of regional connectivity,the indirect use of land resources through the pathways of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overall utilization of land r... With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of regional connectivity,the indirect use of land resources through the pathways of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overall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Despite this,relevan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still in its infancy,and few papers have addressed this issue.This paper uses a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to calculate the embodied land in the 30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and eight regions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trade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embodied land flow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embodied land occupied by China’s inter-regional trade accounts for 21.39%of the country’s total land,and an average of 38.54%of China’s provincial land demand is met by land exports from other provinces.More than 80%of land consumed by Beijing,Tianjin,and Shanghai is from other provinces.The provinces of Heilongjiang,Inner Mongolia,Xinjiang,and Hebei are the largest net exporters of cultivated land,forest and grazing and aquatic land,fishery land,and built-up land,respectively(the outflows account for 42.26%,27.53%,38.66%,and 35.28%of the corresponding land types in the province);and Guangdong,Shandong,and Zhejiang are the main net importers.The flow of agricultural land(cultivated land,forest land,grazing land,and aquatic land)generally shows a shift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north to south.The regions in northeast and northwest China have the largest scale of agricultural land outflows,mainly into East and South China.In addition,8.43%of cultivated land,7.47%of forest land,6.41%of grazing land,6.88%of aquatic land,and 18.35%of built-up land in China are provided for foreign use through international trade.This paper provides feasible ideas an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which could potentially help to achieve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embodied land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land embodied in inter-regional trade
原文传递
我国FDI地区间溢出效应与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俞路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102,共9页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方法,利用1998年~2011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地区间溢出效应及其相应渠道影响因素。检验结果表明,FDI不仅对投资所在地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地区间经济溢出,并且FD...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方法,利用1998年~2011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地区间溢出效应及其相应渠道影响因素。检验结果表明,FDI不仅对投资所在地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地区间经济溢出,并且FDI的地区间溢出效应远大于对本地经济的影响。这说明FDI的地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地区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在FDI地区间溢出渠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地区间贸易对我国FDI的地区间溢出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而地区间劳动流动和地区间技术扩散对此影响较小。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区保护主义的削弱,地区间贸易日益扩大,由此促进了FDI的地区间溢出,但是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在地区之间的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导致这两个因素对FDI的地区间溢出贡献不大。所以在地区间贸易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基础上,要加大其他要素的流动程度,通过FDI溢出效应来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区际贸易 区际劳动力流动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价值链分工下的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及分解
17
作者 马国勇 申宇航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74,共8页
科学测算区域间贸易成本及贸易隐含环境成本是“双碳”目标下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理论问题。在增加值贸易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价值链分工下真实的区域间贸易成本及贸易隐含环境成本测度体系,并运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测算。结果... 科学测算区域间贸易成本及贸易隐含环境成本是“双碳”目标下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理论问题。在增加值贸易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价值链分工下真实的区域间贸易成本及贸易隐含环境成本测度体系,并运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而环境成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分区域来看,北部沿海区域的贸易成本最大,区域间贸易的临近偏好重要性在下降,各区域间的贸易流动逐渐打破地域空间束缚;东部沿海区域的环境成本最大且增幅最大,各区域均与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区域构成环境成本较高的主体。从行业来看,建筑业贸易成本较高,采选业环境成本较高。此外,东北、东部沿海、西南区域呈现两种成本的分化态势,农林牧渔业和其他服务业也呈现相似情况。通过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试图为科学构建区域间贸易成本测度体系提供有益思路,为制定考虑区域异质性的贸易畅通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 增加值贸易 贸易成本 环境成本 碳排放强度
下载PDF
国内区际贸易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被引量:4
18
作者 蒙慧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5,76,共5页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热点问题。但总的来说讨论重点始终停留在强调西部内部改革和加大对其他国家开放的力度上,而对西部地区向国内其他地区开放尤其是进行相互间的贸易的重要性以及可...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热点问题。但总的来说讨论重点始终停留在强调西部内部改革和加大对其他国家开放的力度上,而对西部地区向国内其他地区开放尤其是进行相互间的贸易的重要性以及可能获得的经济效应却缺乏应有的重视。作者以区际贸易为分析视角,对区际贸易在西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区际贸易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开放的贸易战略
下载PDF
国内区际贸易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梅 宁静 《价值工程》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本文通过对国内区际贸易理论的认识,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论述国内区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东中西部贸易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对策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贸易 内区 中国 中西部
下载PDF
粮食地区间贸易调控的系统分析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道亮 卢凤君 何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24,共5页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粮食地区间贸易调控方法的不足,把管理思想、控制原理和自组织理论与软科学的多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出了粮食地区间贸易调控的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类变量的选择及作用关系分析、反馈...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粮食地区间贸易调控方法的不足,把管理思想、控制原理和自组织理论与软科学的多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出了粮食地区间贸易调控的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类变量的选择及作用关系分析、反馈效应回路的构建及耦合和系统的演化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区际贸易 系统分析 回路耦合 效应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