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安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
蔡圣勤
周新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9
|
|
2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英译策略 |
刘刚凤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3
|
西方文化研究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
杨舒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4
|
新加坡英语与香港英语词汇特点比较 |
张妍岩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5
|
谈在职进修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李蓓
|
《科教文汇》
|
2013 |
0 |
|
6
|
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语的语义分析 |
韦兰芝
|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2002 |
0 |
|
7
|
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 |
程晓莉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47
|
|
8
|
论外语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
代礼胜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5
|
|
9
|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
王宗华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14
|
|
10
|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身份的选择 |
毛海燕
|
《北方论丛》
|
2004 |
10
|
|
11
|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
杨小红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12
|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视觉化创新路径 |
陆朦朦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2
|
|
13
|
国际商务沟通教学设计与教学法初探 |
傅秀梅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4
|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李群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10
|
|
15
|
论涉外导游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
丁闯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0
|
|
16
|
“超文化回声室”视域下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转型 |
姬德强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17
|
浅论旅游英语与跨文化交际 |
孙建军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1 |
5
|
|
18
|
从喻体和喻义看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 |
孙丽元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6
|
|
19
|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
张立光
周颜红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20
|
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四国海报为中心 |
陈静茜
高嘉玮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