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安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被引量:9
1
作者 蔡圣勤 周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86-89,共4页
后殖民理论的全球影响主要包含西方与非西方两方面 ,在西方 ,就是如何真实地去认识非西方世界 ,即如何在知识与权力这一矛盾统一的动态系统中去认识非西方。导演李安的东方主义情结不仅表现在东方题材电影中 ,他所拍摄其它所谓主流文化... 后殖民理论的全球影响主要包含西方与非西方两方面 ,在西方 ,就是如何真实地去认识非西方世界 ,即如何在知识与权力这一矛盾统一的动态系统中去认识非西方。导演李安的东方主义情结不仅表现在东方题材电影中 ,他所拍摄其它所谓主流文化片《冰风暴》等影片也体现了东方主义。本文倡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应打破各自的中心状态 ,最大限度地向异族文化汲取可利用因素 ,扩大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性实现跨文化的交流 ,以达到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文化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东方主义 跨文化交流 电影 主流文化 西方文化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英译策略
2
作者 刘刚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7期156-160,共5页
少数民族文化英译的研究对于推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具有特殊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学界对此的相关讨论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怎么译”等技术层面上。少数民族文化英译需要跨越更多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从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进行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英译的研究对于推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具有特殊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学界对此的相关讨论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怎么译”等技术层面上。少数民族文化英译需要跨越更多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从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文从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跨文化传播效果出发,运用受众中心理论、文化翻译理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理论对少数民族文化英译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的探讨,指出应拓展少数民族文化英译范围,构建少数民族文化英译平台,搭建英译团队,根据具体翻译实践的目的采用以深度翻译为主的多种翻译策略,以此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英译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翻译 跨文化传播 受众中心 文化翻译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下载PDF
西方文化研究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舒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40-144,共5页
文化研究作为一门新学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本文评介了文化研究在西方社会的发展情况 ,尤其是英美两国将其作为学科发展进入高等教育 ,在理论、方法及内容上 ,为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 ,逐步完善所做的努力。文化研究对语言教学产生... 文化研究作为一门新学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本文评介了文化研究在西方社会的发展情况 ,尤其是英美两国将其作为学科发展进入高等教育 ,在理论、方法及内容上 ,为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 ,逐步完善所做的努力。文化研究对语言教学产生极大影响 ,成为在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研究 跨文化交际能力 能力培养 语言教学
下载PDF
新加坡英语与香港英语词汇特点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妍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和差异,在词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新加坡英语的构词方式主要包括借词、译借词、杂交词、创新词和习语等五种,而香港英语则较少出现杂交词,借词的种类也相对单一。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词汇方... 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和差异,在词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新加坡英语的构词方式主要包括借词、译借词、杂交词、创新词和习语等五种,而香港英语则较少出现杂交词,借词的种类也相对单一。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体现了英语与本土语言文化的交融,也反映了两地社会生活、语言政策、身份象征等因素对英语使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英语 香港英语 构词法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谈在职进修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5
作者 李蓓 《科教文汇》 2013年第32期19-21,共3页
传统理念的教师培训主要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培训为主,语言—文化教学模式在教师培训中还属新的尝试。本文介绍了如何将语言—文化教学理论应用到语言课堂教学中,通过新的培训课程设计及实施,提高在职进修教师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 传统理念的教师培训主要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培训为主,语言—文化教学模式在教师培训中还属新的尝试。本文介绍了如何将语言—文化教学理论应用到语言课堂教学中,通过新的培训课程设计及实施,提高在职进修教师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力图转变他们的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及课堂教学技能,使他们真正适应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笔者设计了以语言—文化为教学模式的7个培训活动供同行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培训 跨文化交际 课程设计 教学技能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语的语义分析
6
作者 韦兰芝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1期120-122,共3页
不同文化的人之间进行交流难免产生文化误解甚至冲突 ,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非言语语义 ,帮助跨文化交际者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 ,自觉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 ,能够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语 语义分析
下载PDF
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147
7
作者 程晓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5-107,125,共4页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师应意识到跨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本文论述了跨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必要性,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教学。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文化知识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论外语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被引量:45
8
作者 代礼胜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120,共5页
传统的跨文化教育观念将跨文化交际视为某一文化对另一文化的适从,这种跨文化交际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单向的、静态的"顺从"观点,难以适应全球化进程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形势。本文在研究跨文化认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互关系基... 传统的跨文化教育观念将跨文化交际视为某一文化对另一文化的适从,这种跨文化交际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单向的、静态的"顺从"观点,难以适应全球化进程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形势。本文在研究跨文化认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互关系基础上认为: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师应当培养交际者的多元文化意识和语境认知能力,构建一种动态的、相互适应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这样才能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跨文化认知 跨文化交际 能力 主动适应
下载PDF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宗华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4-36,共3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休克(cu lture shock)现象却屡屡出现,成为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为基础,简要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休克(cu lture shock)现象却屡屡出现,成为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为基础,简要分析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涵,阐述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提高外语交际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意识 外语交际能力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身份的选择 被引量:10
10
作者 毛海燕 《北方论丛》 2004年第2期67-69,共3页
对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的文化身份的定位有三种选择:坚持原有文化身份;改为异文化身份;超越两种文化的国际人身份。人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的正确的文化身份定位应该是创造性地坚持原有文... 对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的文化身份的定位有三种选择:坚持原有文化身份;改为异文化身份;超越两种文化的国际人身份。人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的正确的文化身份定位应该是创造性地坚持原有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身份 定位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小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6-101,共6页
论述跨文化交际中零时间取向、过去时间取向、现在时间取向和将来时间取向等4种心理时间观,以及技术时间、正规时间和非正规时间3种文化时间观。举例说明心理时间、正规时间和非正规时间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并提出避免交际障碍的几... 论述跨文化交际中零时间取向、过去时间取向、现在时间取向和将来时间取向等4种心理时间观,以及技术时间、正规时间和非正规时间3种文化时间观。举例说明心理时间、正规时间和非正规时间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并提出避免交际障碍的几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 时间观念 心理时间观 文化时间观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障碍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视觉化创新路径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陆朦朦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43,共5页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类交往实践的广度与深度,跨文化传播同样面临着新情境,尤其在视频化、图像化内容成为人类日常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媒介形态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视觉化转向趋势明显。正确认识视觉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类交往实践的广度与深度,跨文化传播同样面临着新情境,尤其在视频化、图像化内容成为人类日常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媒介形态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视觉化转向趋势明显。正确认识视觉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并以此提升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实际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指出视觉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优秀案例,总结并归纳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视觉化创新路径,旨在提高出版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有效介质在异域文化中自我衍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视觉化符号 出版“走出去” 创新路径
下载PDF
国际商务沟通教学设计与教学法初探 被引量:10
13
作者 傅秀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随着我国涉外商务活动不断拓展和深入,对国际商务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对国际商务沟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针对国际商务沟通课程的特点和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思考和设计,并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国际商务沟通 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群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该文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关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探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具体的策略及原则进行了探讨与建议。认为应当同时对高校英语教师与大学生进... 该文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关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探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具体的策略及原则进行了探讨与建议。认为应当同时对高校英语教师与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化素养的训练与输入,从而提高大学英语习得者的学习效果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策略 原则
下载PDF
论涉外导游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丁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85-488,共4页
随着全球范围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涉外导游在蓬勃发展的国际旅游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导游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了掮客角色,涉外导游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交际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导游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性质以及影响导游... 随着全球范围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涉外导游在蓬勃发展的国际旅游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导游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了掮客角色,涉外导游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交际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导游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性质以及影响导游翻译的文化因素,以及在翻译中常出现的文化障碍问题,应采用"以客为主"与"以我为主"的视角策略、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灵活策略、适当增高和减省的经济策略、中外文化类比的对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游角色 跨文化交际意识 文化休克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超文化回声室”视域下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转型 被引量:9
16
作者 姬德强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21,33,共7页
全球传播的平台化正在引发广泛的"超文化回声室"效应。传统的跨文化传播理论由于明显的技术盲区,无法有效解读这一技术与资本共同驱动的数字断连现象。因此,文章借助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数字平台给跨文化传播带... 全球传播的平台化正在引发广泛的"超文化回声室"效应。传统的跨文化传播理论由于明显的技术盲区,无法有效解读这一技术与资本共同驱动的数字断连现象。因此,文章借助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数字平台给跨文化传播带来的生产性、部落化等结构性影响。以"超文化回声室"为语境,文章讨论了中国的国际传播如何超越文化本质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和技术中立主义,关注数字平台的商业基因与不做保证的公共性、渠道功能与生产本质、文化的脱域和超域,以及如何实现国际传播的降维与跨文化传播的增维、从大众传播到共创传播、从技术的中立性到技术的生产性等一系列理念转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文化回声室” 平台化 跨文化传播 国际传播 社交媒体
下载PDF
浅论旅游英语与跨文化交际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建军 《韶关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6-50,共5页
旅游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交流过程 ,而旅游英语则是直接沟通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媒介之一 ,对推动文化传播、消除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击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旅游学 旅游英语 跨文化交际 文化传播 文化差异 文化冲击 文化交流 语言
下载PDF
从喻体和喻义看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丽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比喻性习语在英汉语言中大量存在,但由于两种语言反映的文化不同,使得英汉习语在比喻形象的运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文章介绍和比较了三种喻体在各自习语中的使用情况,并提出只有了解和掌握英汉比喻中的这种文化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时准... 比喻性习语在英汉语言中大量存在,但由于两种语言反映的文化不同,使得英汉习语在比喻形象的运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文章介绍和比较了三种喻体在各自习语中的使用情况,并提出只有了解和掌握英汉比喻中的这种文化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时准确无误地传递隐含在语言里的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汉比喻 喻体 喻义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立光 周颜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4-227,共4页
在任何形式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文化和心理因素充斥跨文化交际的全过程,与此同时,也要重视群体和个体差异。如果我们想在跨文化交际这个舞台上大展身手,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就是说... 在任何形式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文化和心理因素充斥跨文化交际的全过程,与此同时,也要重视群体和个体差异。如果我们想在跨文化交际这个舞台上大展身手,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了解和熟悉这些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从而在熟悉和接触目的文化时做到思想开放,行为变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 心理
下载PDF
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四国海报为中心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静茜 高嘉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37-150,共14页
2020年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上映后在欧美等海外市场获得好评,却未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通过对比美、日、韩、中四国电影海报,发掘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揭示电影在中国市场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研究发现,海报的原型意... 2020年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上映后在欧美等海外市场获得好评,却未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通过对比美、日、韩、中四国电影海报,发掘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揭示电影在中国市场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研究发现,海报的原型意象,植根不同的文化传统、唤起观者对不同国家的形象记忆;海报的颜色、空间布局和特殊符号运用,建构起男权认可的“巾帼英雄”概念,削弱了女性主义价值观认同;中国版海报展现了符号语境下的文化成见,塑造出东方落后的形象。因此,挪用他国文化符号进行传播,若缺失平等和敬畏的心态,跨文化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我国也应开发本土传统文化意象和符号资源,主动充分地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全球文化形象,减少本土传统文化符号被“污染”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意象 原型意象 跨文化传播 迪士尼电影《花木兰》 海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