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涵语境下替换失效问题及其解决
1
作者 张秋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111,共5页
解决内涵语境下替换失效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内涵语境下的语言表达式表达了某主体所持有的信念或愿望等心理内容,因此是带有主体标记的,它只能被带有相同主体标记的并且和它具有相同指称的表达式所替换才不会改变包含内涵语境在内的整个... 解决内涵语境下替换失效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内涵语境下的语言表达式表达了某主体所持有的信念或愿望等心理内容,因此是带有主体标记的,它只能被带有相同主体标记的并且和它具有相同指称的表达式所替换才不会改变包含内涵语境在内的整个句子的真值,否则,真值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语境 莱布尼茨律 指称 含义 主体标记
下载PDF
意识高阶理论与误表征问题——基于“现象劳动分工”的讨论
2
作者 李胜辉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0,96,共7页
一直以来,意识高阶理论都受到误表征问题的困扰。意识高阶理论诉诸高阶心理状态与一阶心理状态间的表征关系来解释现象意识的质的特征,误表征问题则表明该理论是自相矛盾的。对意识高阶理论的分析表明,误表征问题根源于高阶心理状态与... 一直以来,意识高阶理论都受到误表征问题的困扰。意识高阶理论诉诸高阶心理状态与一阶心理状态间的表征关系来解释现象意识的质的特征,误表征问题则表明该理论是自相矛盾的。对意识高阶理论的分析表明,误表征问题根源于高阶心理状态与一阶心理状态间的现象劳动分工,这使该理论面临一个两难困境:如果坚持现象劳动分工,那么它不能解决误表征问题;如果放弃现象劳动分工,那么它将不再是意识高阶理论。因此,意识高阶理论中的现象劳动分工使其在原则上无法摆脱误表征问题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表征 现象劳动分工 认知直接性 内涵语境
原文传递
20世纪的内涵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建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51,共8页
在20世纪,内涵逻辑、内涵语义学和内涵形而上学是由逻辑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在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领域共同缔造的为数不多但却无可置疑的进步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内涵逻辑诞生以来,这一逻辑分支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和哲... 在20世纪,内涵逻辑、内涵语义学和内涵形而上学是由逻辑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在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领域共同缔造的为数不多但却无可置疑的进步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内涵逻辑诞生以来,这一逻辑分支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和哲学甚至数学基础等众多领域以其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工具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然而,作为一门激动人心的学科,在内涵逻辑的研究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对这些困难的解决不仅对逻辑学家,而且对哲学家、语言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都是一种挑战。本文通过解释内涵逻辑的关键性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梳理出一条20世纪内涵逻辑理论发展和未来趋势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逻辑 内涵语义学 内涵语境
下载PDF
同一性替换原则的有效性——基于对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的证伪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彦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20,42,共8页
同一性替换原则是经典逻辑的一个基本原则,然而它却遭遇了很多问题。弗雷格认为内涵语境的介入致使这一原则失效,罗素则以摹状词理论寻求其同一性悖论的解释,而维特根斯坦则从根本上否定这一原则,视之为伪命题。本文旨在论证同一性替换... 同一性替换原则是经典逻辑的一个基本原则,然而它却遭遇了很多问题。弗雷格认为内涵语境的介入致使这一原则失效,罗素则以摹状词理论寻求其同一性悖论的解释,而维特根斯坦则从根本上否定这一原则,视之为伪命题。本文旨在论证同一性替换原则的有效性。讨论表明:从弗雷格到罗素再到维特根斯坦,他们对同一性问题的解释皆可证伪。其实,所谓的内涵语境是外在于同一性的,如果将内涵语境纳入一个命题,那么内涵语境就成了这个命题的一部分,只要不改变命题,即遵守同一律,那么同指的两个项可以替换而不改变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 内涵语境 同一律 真值
下载PDF
浅析「たて」和「ばかり」之差异
5
作者 李奇术 《肇庆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6-49,84,共5页
在当代日语的实际应用中,能表达动作刚刚结束,状态、结果刚刚形成的句式很多。动词连用形下的结尾词「…たて」和动词过去式后的副助词「…(た)ばかり」(相当于汉语的"刚…(好的)"、"新…"等意思)就是其中的一组。... 在当代日语的实际应用中,能表达动作刚刚结束,状态、结果刚刚形成的句式很多。动词连用形下的结尾词「…たて」和动词过去式后的副助词「…(た)ばかり」(相当于汉语的"刚…(好的)"、"新…"等意思)就是其中的一组。其用法、意义极为相似。可是,在语境、说话人的认识、理解和价值观等方面确有一定的差异。在尊重、借鉴各名家高论的基础上,以著名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先生的《基礎日本語》一书为依据,就「たて」和「(た)ばかり」的用法、含义、论述等做一分析、归纳、添加,略陈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内涵 状态转换 结果实现 场景再现 价值所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