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能超表面的6G近场网络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亚军 《移动通信》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近年来,近场传播特性的研究备受关注,尤其是基于RIS的近场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尚缺乏对基于RIS的近场技术进行全面梳理的文献。首先简要概述了近场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基于RIS的近场技术研究进展及挑战... 近年来,近场传播特性的研究备受关注,尤其是基于RIS的近场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尚缺乏对基于RIS的近场技术进行全面梳理的文献。首先简要概述了近场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基于RIS的近场技术研究进展及挑战,包括RIS构建泛在的近场无线传播环境、使能6G网络的近场新范式以及基于RIS的近场技术面临的挑战等。通过技术梳理,期望对RIS和近场技术研究工作起到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近场传播 泛在近场 通感一体化 信能同传 网络部署
下载PDF
海上无线通信技术: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洪铭 闫实 +3 位作者 唐斌 王成才 彭木根 陆军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1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海上通信为海上用户与地面、空天和水下用户间的信息传输提供了枢纽,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和数字基建战略的核心组成,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针对海上无线传输介质复杂多变、传输距离近、业务需求差异大等挑战,首先在对现有海上无线... 海上通信为海上用户与地面、空天和水下用户间的信息传输提供了枢纽,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和数字基建战略的核心组成,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针对海上无线传输介质复杂多变、传输距离近、业务需求差异大等挑战,首先在对现有海上无线通信技术调研的基础上,阐明了传统海上无线通信技术的不足,介绍了影响海上无线传输性能的关键性因素,分析了海上无线传输的核心关键技术原理与性能,最后讨论了未来海上无线通信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无线通信 相控阵天线 蒸发波导 毫米波通信 感知传输一体化 低轨卫星互联组网
下载PDF
面向6G的大规模MIMO通信感知一体化: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若愚 袁伟杰 +2 位作者 崔原豪 刘凡 吴文 《移动通信》 2022年第6期17-23,共7页
通信感知一体化作为6G的关键技术之一,与大规模MIMO结合有望同时实现高速率通信和高精度感知。首先介绍了通信感知一体化和大规模MIMO的应用场景与需求,然后分析了大规模MIMO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包括波形设计、目标参数估计、感... 通信感知一体化作为6G的关键技术之一,与大规模MIMO结合有望同时实现高速率通信和高精度感知。首先介绍了通信感知一体化和大规模MIMO的应用场景与需求,然后分析了大规模MIMO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包括波形设计、目标参数估计、感知辅助通信、通信信号处理、通信辅助感知、一体化信号处理和性能权衡等方面,最后展望了大规模MIMO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超大规模MIMO、无蜂窝大规模MIMO、智能超表面和太赫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通信感知一体化 大规模MIMO 波形设计
下载PDF
面向6G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固定与可移动天线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勇 董珍君 +6 位作者 王蕙质 朱立鹏 洪子尧 姜庆基 王东明 金石 张瑞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7-1407,共31页
多天线技术通过在收发端部署天线阵列,从而提供额外的空间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DoFs),大幅提升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多天线技术应用于雷达感知领域,实现了空间角度分辨能力并提升了感知自由度,大幅增强了无线感... 多天线技术通过在收发端部署天线阵列,从而提供额外的空间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DoFs),大幅提升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多天线技术应用于雷达感知领域,实现了空间角度分辨能力并提升了感知自由度,大幅增强了无线感知性能。然而,无线通信与雷达感知领域在过去数十年里独立发展。因此,尽管多天线技术在这两个领域分别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并没有通过发挥它们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深度融合。随着感知与通信的融合被确定为第六代(the six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网络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多天线技术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以填补上述空白。为此,本文围绕未来天线阵列规模持续扩张、阵列架构更加多样、阵列形态更为灵活等发展趋势,对面向6G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多天线技术进行综述。首先介绍未来多天线的不同架构类型,包括以传统紧凑式阵列和新兴稀疏阵列为代表的集中式阵列架构、以无蜂窝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为代表的分布式天线架构,以及三维连续空间阵元位置与朝向灵活可调的可移动天线/流体天线。然后,本文将介绍基于上述天线架构的远场/近场信道建模,并进行通信与感知性能分析。最后总结不同天线架构的特点,并展望解决因天线阵列规模的持续扩展及阵列形态的灵活多变引起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困难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移动通信 多天线技术 通信感知一体化 信道建模 集中式阵列 分布式阵列 可移动天线
下载PDF
智能表面辅助通感一体化:机遇、应用与未来方向
5
作者 罗昊 张妍 +2 位作者 吕璐 杨龙 介玺 《移动通信》 2024年第4期12-17,共6页
IS能以节能和高效的方式构建良好无线电传播环境,被认为是6G关键技术之一。ISAC通过共享各种资源和信息,正成为解决日益严重的频谱拥塞问题并满足日益增长的无处不在的传感和通信需求的关键技术。首先描述了I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传统通信... IS能以节能和高效的方式构建良好无线电传播环境,被认为是6G关键技术之一。ISAC通过共享各种资源和信息,正成为解决日益严重的频谱拥塞问题并满足日益增长的无处不在的传感和通信需求的关键技术。首先描述了I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传统通信和传感系统中的应用,然后介绍了ISAC原理并概述了IS辅助ISAC的现有工作,最后对IS辅助ISAC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进一步扩展这一研究方向并为实际应用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表面 通信感知一体化 无线通信 6G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RIS通感一体编码优化方法
6
作者 关东方 卞小贝 +2 位作者 谷紫洋 陈冠潮 安康 《移动通信》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基于RIS的通感一体技术可以通过DOA和波束成形有效提升系统通信和感知的整体性能。针对RIS编码优化中计算复杂度大和设计自由度受限等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RIS通感一体编码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基于异步时空编码超表面的神经网络,将-... 基于RIS的通感一体技术可以通过DOA和波束成形有效提升系统通信和感知的整体性能。针对RIS编码优化中计算复杂度大和设计自由度受限等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RIS通感一体编码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基于异步时空编码超表面的神经网络,将-12 dB的低信噪比条件下的DOA估计误差降至0.22°;并利用以自由形式设计指标为导向的串联神经网络,实现波束成形高精度优化,误差仅为0.025。该方法为RIS通感一体编码优化提供了低复杂度和高实时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通感一体化 深度学习 循环神经网络 DOA估计 编码优化
下载PDF
通感一体化赋能车联网:应用前景与关键技术
7
作者 林方圆 马利东 +1 位作者 许晨 朱孔林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构建高效、安全且智能化的车联网系统是未来实现智慧交通的关键步骤。有限的频带资源和高冗余的硬件设计,对车联网系统的深化进程带来一定影响。随着6G通信技术的发展,通感一体化技术应用成为车联网系统构建的新研究方向。融入通感一体... 构建高效、安全且智能化的车联网系统是未来实现智慧交通的关键步骤。有限的频带资源和高冗余的硬件设计,对车联网系统的深化进程带来一定影响。随着6G通信技术的发展,通感一体化技术应用成为车联网系统构建的新研究方向。融入通感一体化技术,可以简化车联网系统中的硬件设计,同时实现资源智能配给和高效利用,推动车联网系统进步与发展。首先列举了通感一体化技术在车联网系统中的主要应用场景,然后介绍了融合通感一体化技术的车联网系统基础架构与关键技术,最后总结了在通感一体化车联网系统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通感一体化 应用场景 智能
下载PDF
通信感知一体化的信息理论极限 被引量:2
8
作者 熊一枫 刘凡 +7 位作者 袁伟杰 崔原豪 杨凯 武刚 张奇勋 尉志青 冯志勇 张平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7-2086,共30页
无线感知已成为通信产业界广泛公认的、下一代无线网络中的原生能力.通信感知一体化将通信和感知功能集成在同一个无线系统中,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基础设施开销,并增强通信和感知各自的性能.通信与感知间的性能折衷是通感一体化的... 无线感知已成为通信产业界广泛公认的、下一代无线网络中的原生能力.通信感知一体化将通信和感知功能集成在同一个无线系统中,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基础设施开销,并增强通信和感知各自的性能.通信与感知间的性能折衷是通感一体化的关键基础理论问题之一.本文首先指出通感性能极限和可达性能边界是研究通感性能折衷的重要手段,然后从容量–失真理论、基于均方误差的通感性能边界理论、基于感知等效速率的通感性能边界理论,以及面向目标检测的通感性能边界理论4个方面出发,对相关的当前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总结与分析.文中指出通感性能折衷可进一步划分为确定–随机折衷和子空间折衷,并详细讨论了现有研究工作中与之相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于实际的5G NR协议与帧结构的通感性能边界理论.最后,本文对通感一体化的信息理论极限中仍需关注和进一步研究的开放问题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信息理论极限 通感性能折衷
原文传递
基于OFDM信号的联合环境感知和数据解调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昭逸 梁天豪 张霆廷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6-1015,共10页
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s, ISAC)通过频谱共享、硬件共享、信号共享等方式实现感知与通信的融合,从而在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感知环境中的物体的方位角度、距离、速度等信息。为进... 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s, ISAC)通过频谱共享、硬件共享、信号共享等方式实现感知与通信的融合,从而在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感知环境中的物体的方位角度、距离、速度等信息。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一体化系统集成度,一体化信号设计和信号处理成为了ISAC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信号处理中的一项基本流程,信道估计是高速数据传输和波束成形的先决条件,也是环境感知和参数估计的基础,因此准确的信道估计结果对感知和数据传输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信号在动态场景下的高导频开销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高效的时变信道估计与解调方案,并将其运用到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首先,本文设计了一种无导频的OFDM信号作为ISAC信号,仅依靠较短的前导码获取合适的初始信道估计值;接着提出了联合时变信道估计与数据解调的迭代算法,旨在利用数据辅助信道估计;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动态场景下的信道估计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基于卡尔曼滤波技术的数据辅助的时变信道跟踪算法。仿真表明本文设计的联合信号处理算法能在降低导频开销的同时,仅仅使用几次迭代就能显著提升时变信道估计和数据解调性能;本文还通过蒙特卡洛实验统计了所提方案的最大有效频谱效率,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相比较传统能提高在高动态场景下的效率、鲁棒性和实用性;最后,本文还通过数值实验验证在多径环境中的目标感知功能,表明了本文的一体化信号适用于感知通信一体化系统,且本文设计的算法能提升通信和感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一体化信号设计 数据辅助的信道估计 时变信道跟踪
下载PDF
多小区协作无人机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的资源分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培铭 吕忠昊 +1 位作者 方园 许杰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92-1600,共9页
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由于通信与感知两者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这使得通信和感知之间的性能折中问题尤为关键。本文研究多小区协作联网无人机网络的通信感知一体化问题,其中基站作为通信感知收发器与无人机用户通信,同时估计感知目标... 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由于通信与感知两者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这使得通信和感知之间的性能折中问题尤为关键。本文研究多小区协作联网无人机网络的通信感知一体化问题,其中基站作为通信感知收发器与无人机用户通信,同时估计感知目标的位置。基于此,联合优化多个基站协作发射功率控制以及无人机用户的轨迹来平衡感知和通信性能,在满足无人机用户的信干噪比需求和感知目标定位的克拉美罗下界需求基础上,最小化基站的能量消耗。该问题是一个非凸优化问题,通常难以直接进行求解。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交替优化的联合基站功率控制与无人机轨迹优化方案,分别利用半正定松弛技术和连续凸近似技术对基站功率控制和无人机轨迹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联合优化方案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多小区协作 无线通信 无人机轨迹设计 资源分配
下载PDF
基于单载波波形的光子太赫兹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治东 余显斌 张鹿 《中国基础科学》 2023年第5期41-47,55,共8页
光子太赫兹通信感知一体化能够充分发挥大容量光纤网络以及太赫兹高速无线通信、高分辨率感知的优势,成为缓解频谱拥塞问题的理想方案之一。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是实现通信感知性能互惠的关键,考虑到太赫兹波多径效应有限以及平均发射功... 光子太赫兹通信感知一体化能够充分发挥大容量光纤网络以及太赫兹高速无线通信、高分辨率感知的优势,成为缓解频谱拥塞问题的理想方案之一。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是实现通信感知性能互惠的关键,考虑到太赫兹波多径效应有限以及平均发射功率要求高的特征,单载波波形被认为是更有潜力的候选方案之一。提出以线性调频连续波为载波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并结合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在光子太赫兹系统中进行验证,讨论两种方案的通信和感知性能,同时优化相位调制方案的通信感知性能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太赫兹 通信感知一体化 一体化波形设计 相位调制线性调频信号
原文传递
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之昱 杨明磊 +2 位作者 刘楠 徐姣姣 曾昭赫 《移动通信》 2023年第9期33-39,共7页
为了缓解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海量通信设备接入网络导致通信频段与雷达频段的相互交叠,同时进一步提高系统频谱效率与降低硬件成本,通信感知一体化成为未来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旨在对下一代通信感知一体化潜在波形进行深入分析... 为了缓解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海量通信设备接入网络导致通信频段与雷达频段的相互交叠,同时进一步提高系统频谱效率与降低硬件成本,通信感知一体化成为未来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旨在对下一代通信感知一体化潜在波形进行深入分析,着重探讨其通信和感知性能,通过仿真分析不同波形的模糊函数、峰值旁瓣比、误码率和峰均比等性能指标,为未来的感知应用场景提供理论基础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模糊函数 峰值旁瓣比 误码率 峰均比
下载PDF
面向5G NR车联网的感知辅助通信低开销传输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韫鑫 刘凡 +1 位作者 杜振 袁伟杰 《移动通信》 2023年第9期40-45,共6页
5G NR的发展给车联网带来了全新的可能和机遇。为了在高机动性的车联网中准确获取信道状态信息,车辆和基站之间频繁发射的导频和参考信号在保证通信链路稳定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信令开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基于5G NR协议与通感一体... 5G NR的发展给车联网带来了全新的可能和机遇。为了在高机动性的车联网中准确获取信道状态信息,车辆和基站之间频繁发射的导频和参考信号在保证通信链路稳定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信令开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基于5G NR协议与通感一体化传输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对车辆的预测和跟踪。基于基站的主动感知能力降低波束管理开销,并对所降低的开销进行了具体数值分析。链路级仿真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车联网系统中利用通感一体化技术,在降低开销的同时,提高了波束跟踪的准确性与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通感一体化 5G NR 波束跟踪
下载PDF
应用于毫米波车车通信的多模态感知辅助波束预测
14
作者 文韦博 张浩天 +2 位作者 高诗简 程翔 杨柳青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7-1008,共12页
为了确保车联网通信的传输可靠性,大规模多天线技术的毫米波通信亟需精确的波束赋形.在高动态的车辆通信环境下,传统的波束对准方式会造成巨大的资源开销,难以在相干时间内建立可靠链路.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多模态感知信息辅助的波束预测... 为了确保车联网通信的传输可靠性,大规模多天线技术的毫米波通信亟需精确的波束赋形.在高动态的车辆通信环境下,传统的波束对准方式会造成巨大的资源开销,难以在相干时间内建立可靠链路.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多模态感知信息辅助的波束预测方案.该方案融合视觉和激光雷达点云两种非射频感知信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多模态信息的特征提取,通过透视投影实现图像空间语义信息和物理空间位置信息的精准匹配和深度融合.通过协同感知坐标校正和车辆位置预测,将物理环境的特征精确映射到角域信道,从而实现实时准确的波束预测.在多模态感知仿真数据集(M3SC)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文中方案能实现较高的角度追踪精度和可达通信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通信网络 车车通信 通信感知一体化 多模态感知 波束预测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光子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的波形复用方式研究
15
作者 杨洁 唐震宙 潘时龙 《中国基础科学》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s,ISAC)被认为是支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与传统电子技术相比,光子技术具有大带宽、频率可调谐、传输损耗低、隔离度高和抗电磁干... 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s,ISAC)被认为是支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与传统电子技术相比,光子技术具有大带宽、频率可调谐、传输损耗低、隔离度高和抗电磁干扰等突出优点,因此基于光子技术的ISAC系统理论上可显著提升通信与感知性能,成为当前ISAC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阐述光子ISAC系统的研究背景;其次,根据一体化波形的特征,着重回顾分析当前光子ISAC系统中的波形复用技术研究现状;最后,对光子ISAC系统中的波形复用技术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无线通信 雷达感知 微波光子
原文传递
机器联觉:通信与多模态感知的智能融合
16
作者 程翔 张浩天 +7 位作者 李思江 黄子蔚 杨宗辉 高诗简 白露 张嘉楠 郑心湖 杨柳青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7-986,共20页
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局限于雷达感知与通信在频谱和硬件层面上的共享,不足以提升新兴应用场景中通信与感知的性能.在涵盖海量多模态感知和通信数据的场景中,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应向考虑多模态感知的方向进行范式演进,即通信与多模态感知... 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局限于雷达感知与通信在频谱和硬件层面上的共享,不足以提升新兴应用场景中通信与感知的性能.在涵盖海量多模态感知和通信数据的场景中,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应向考虑多模态感知的方向进行范式演进,即通信与多模态感知的智能融合.受人类联觉现象启发,文中系统化建立并论述通信和多模态感知智能融合的范式——机器联觉.首先,总结机器联觉3种典型工作模式:唤起模式、增强模式、合作模式,系统全面给出通信和多模态感知之间相互辅助增强的目的与方式.然后,介绍机器联觉研究的数据基础(通信与多模态感知智能融合仿真数据集)和理论基础(通信与多模态感知联觉机理).最后,综述当前机器联觉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联觉(SoM) 通信感知一体化 多模态感知 人工神经网络 机器联觉机理
下载PDF
面向6G通信感知一体化的40~50 GHz毫米波信道反射和透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洋 刘越洋 +4 位作者 廖希 周继华 宋浩正 任明浩 陈前斌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为解决毫米波信道反射和透射特性测量数据不足、多层材料传播系数计算不准确和传播特性表征不明的问题,该文开展面向6G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的40~50 GHz毫米波信道反射和透射特性研究。首先,基于菲涅尔理论和射线弹跳追踪原理,提出一种... 为解决毫米波信道反射和透射特性测量数据不足、多层材料传播系数计算不准确和传播特性表征不明的问题,该文开展面向6G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的40~50 GHz毫米波信道反射和透射特性研究。首先,基于菲涅尔理论和射线弹跳追踪原理,提出一种室内多层建筑材料传播系数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毫米波信道测量平台,开展40~50 GHz频率范围内多层木板和多层玻璃的反射和透射系数测量活动。结果表明,该方法与测量值间高度吻合,传播系数误差低于0.1,能够准确地刻画毫米波信道反射和透射特性变化规律。此外,研究还发现反射系数谐振特性和有效布儒斯特角特性依赖于电波极化、入射角和材料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通信感知一体化 毫米波信道 信道测量 信道特性
下载PDF
多站协同感知技术
18
作者 王瑜新 马一华 +4 位作者 王钟斌 韩志强 李松谦 白辰 夏树强 《信息通信技术》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6G时代,全频谱通信将成为一个特征,雷达频段与通信频段共存共用可能成为现实。通感一体化技术可以复用通信设备的硬件和频谱,对物理世界进行无线感知,已被ITU列为6G的六大场景技术之一。利用现有蜂窝网络中广泛部署基站的数量优势,多站... 6G时代,全频谱通信将成为一个特征,雷达频段与通信频段共存共用可能成为现实。通感一体化技术可以复用通信设备的硬件和频谱,对物理世界进行无线感知,已被ITU列为6G的六大场景技术之一。利用现有蜂窝网络中广泛部署基站的数量优势,多站协同感知是6G通感一体化的核心关键,可以为感知性能带来显著增益。针对通信网络的多站协同感知研究仍然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协同场景定义和关键技术识别,文章提供多站协同感知的应用场景,并给出实现多站协同感知的关键技术,为多站协同感知的深入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协同感知 感知模式 数据融合
下载PDF
上行通感算融合的性能分析与速率区域刻画
19
作者 杨君怡 付宇钏 李长乐 《移动通信》 2024年第3期121-124,130,共5页
对车联网场景下通信、感知和计算融合的性能进行分析。对于通感一体化(ISAC)上行链路,通过分析分集阶数和高信噪比(SNR)斜率来评估通信和速率(CMR)和感知速率(SR),同时推导了通信和速率(CMR)、感知速率(SR)和计算和速率(CPR)的一般形式... 对车联网场景下通信、感知和计算融合的性能进行分析。对于通感一体化(ISAC)上行链路,通过分析分集阶数和高信噪比(SNR)斜率来评估通信和速率(CMR)和感知速率(SR),同时推导了通信和速率(CMR)、感知速率(SR)和计算和速率(CPR)的一般形式。此外,对可实现的上行CMR-SR-CPR区域进行表征。仿真结果表明,通信、感知和计算融合可以为CMR、SR和CPR提供比传统的频分通信感知和计算系统更高的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性能分析 通感一体化 移动边缘计算 速率区域
下载PDF
面向6G通感一体化网络的参考信号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爱民 赵琦旻 《移动通信》 2023年第3期47-54,共8页
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具有频谱复用、软硬件复用、低成本、高效率等多种优势,因此被视为6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在6G网络中利用参考信号来实现通感一体化可最大程度地实现对现有OFDM通信波形的兼容。本文将对面向6G通感一体化网络的参考... 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具有频谱复用、软硬件复用、低成本、高效率等多种优势,因此被视为6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在6G网络中利用参考信号来实现通感一体化可最大程度地实现对现有OFDM通信波形的兼容。本文将对面向6G通感一体化网络的参考信号设计进行探讨和研究。首先对利用参考信号实现通感一体化的原理进行介绍。然后讨论了针对通感一体化系统的参考信号设计准则,包括通信信道估计的影响、码间串扰和载波间串扰的影响、感知模糊函数的影响、功率分配与峰均比的影响等。基于上述设计准则,进一步介绍参考信号在结构设计和功率分配上的优化策略。最后将通过仿真来验证参考信号的设计性能。仿真分析了均匀参考信号结构的模糊距离和模糊速度,并提出了一种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模糊检测范围的机制;验证了参考信号和数据的功率分配可以提高通感一体化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会使得实际系统的峰均功率比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网络 通感一体化 参考信号 功率分配 模糊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