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形态学及GH IGF-I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马晓芃 桑小宁 +3 位作者 吴焕淦 施征 刘慧荣 王晓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7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形态学及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制备UC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并与正常大鼠作对照。... 目的:探讨针灸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形态学及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制备UC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并与正常大鼠作对照。隔药灸组、电针组选取上巨虚穴分别进行隔药灸、电针治疗,连续治疗14次。治疗结束后采用光、电镜观察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GH、IGF-I蛋白表达。结果:UC大鼠结肠光镜观察可见溃疡形成和炎症,电镜观察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脱落短小缺损,胞膜损伤,线粒体肿胀,嵴消失,高尔基体囊泡较少,杯状细胞膜严重受损,胞内没有黏液颗粒;结肠GH、IGF-I蛋白表达增高。隔药灸组、电针组经过治疗后,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结肠GH、IGF-I蛋白表达降低,趋于正常。结论:隔药灸、电针上巨虚穴均能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保护肠黏膜,促进肠黏膜机械屏障的修复;UC大鼠结肠GH、IGF-I表达增高,隔药灸、电针上巨虚穴均能促进结肠异常增高的GH、IGF-I的表达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Ⅰ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0
2
作者 范蕊 马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328-3330,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表达水平和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在该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Ⅰ、Ⅱ期19例,Ⅲ、Ⅳ期21例)为病例组,选取40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表达水平和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在该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Ⅰ、Ⅱ期19例,Ⅲ、Ⅳ期21例)为病例组,选取4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包括单纯性卵巢囊肿患者,因不孕症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和行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均排除内分泌疾病,不合并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及乳腺增生等激素依赖性疾病,且半年内均未服用激素类药物)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这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无相关性。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浓度比对照组浓度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Ⅳ期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浓度比Ⅰ-Ⅱ期患者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GF-I和VEGF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9,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中VEGF和IGF-Ⅰ水平密切相关,且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水平都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VEGF和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中的协同表达可能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燕莉 张海 饶德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了检测外周血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因子表达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UC患者76例,另入选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HIF-1α和IGF-... [目的]探讨了检测外周血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因子表达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UC患者76例,另入选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HIF-1α和IGF-1因子表达的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UC患者HIF-1α和IGF-1表达分别为(38.64±7.53)ng/ml和(57.82±12.26)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75±3.16)ng/ml和(26.35±5.14)ng/ml(P<0.01)。活动期UC患者HIF-1α和IGF-1表达分别为(44.52±8.37)ng/ml和(64.65±13.14)ng/ml,均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的(19.68±4.34)ng/ml和(5.73±6.58)ng/ml(P<0.01)。不同临床严重程度UC患者间HIF-1α和IGF-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型患者HIF-1α和IGF-1表达显著高于中型患者(P<0.05),中型患者HIF-1α和IGF-1表达又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5)。UC患者不同内镜分级间HIF-1α和IGF-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级患者HIF-1α和IGF-1表达显著高于Ⅱ级患者(P<0.05),Ⅱ级患者HIF-1α和IGF-1表达又显著高于Ⅰ级患者(P<0.05)。UC患者HIF-1α和IGF-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17,P<0.05)。[结论]UC患者存在HIF-1α和IGF-1异常高表达,HIF-1α和IGF-1的检测有可能用于UC患者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低氧诱导因子-1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原文传递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大鼠卵巢切除后骨量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黄遂柱 王宏耀 +2 位作者 赵永强 廖文胜 戴克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7-40,46,共5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卵巢切除后大鼠骨量丢失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鼠卵巢切除后 3个月开始接受不同剂量生长激素治疗 ,8周后处死。采用骨密度测定 ,骨组织计量学分析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等观察生长激素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卵巢切除后大鼠骨量丢失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鼠卵巢切除后 3个月开始接受不同剂量生长激素治疗 ,8周后处死。采用骨密度测定 ,骨组织计量学分析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等观察生长激素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结果 生长激素使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密度增加 ,股骨中段皮质骨显著增厚 ,腰椎体小梁骨体积增加而且小梁连结性明显改善。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 1合成增加。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大鼠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骨量并改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组织计量学
下载PDF
下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海峰 申兴斌 +3 位作者 刘莎莎 赵杨 李伟 付世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作为体内重要的促有丝分裂原分子,可能与恶性肿瘤的转化及转移相关,但是目前有关IGF-1的表达与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研究IG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作为体内重要的促有丝分裂原分子,可能与恶性肿瘤的转化及转移相关,但是目前有关IGF-1的表达与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研究IG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对人胃癌HGC-27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检测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05-10-2016-05-10胃癌手术切除78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体外不同胃癌细胞系中IGF-1的表达情况。针对IGF-1基因序列,设计发夹RNA(short-hairpin RNA,shRNA)干扰序列并构建干扰载体,转染胃癌HGC-27细胞。荧光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技术分别检测转染干扰载体后HGC-27细胞中IGF-1的表达情况。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下调IGF-1对体外细胞HGC-27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低分化胃癌组织中IGF-1阳性表达率为76%(29/38),高、中分化为53%(21/40),癌旁正常组织为27%(8/30)。不同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IGF-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P<0.01。并且其表达与胃癌的病理分期(χ2=7.430,P=0.007)、组织分化(χ2=4.618,P=0.032)等病理因素相关。体外不同胃癌细胞系中IGF-1均呈现高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干扰载体能够有效下调胃癌细胞HGC-27中IGF-1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与空载体转染对照组和野生型HGC-27细胞比较,IGF-1表达下调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结论 IGF-1在体内胃癌组织及体外胃癌细胞中高表达,下调IGF-1的表达能够抑制人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及体外侵袭、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SHRNA 胃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蒋小云 莫樱 +3 位作者 陈述枚 朱志红 赖峰 朱春浓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观察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RNS)患儿生长激素 (GH)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轴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计算 2 6例RNS患儿的身高标准差积分 (HtSDS) ,以双抗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血、尿IGF I及其结合蛋白 3(IGFBP 3)水平和血GH基... 目的 观察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RNS)患儿生长激素 (GH)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轴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计算 2 6例RNS患儿的身高标准差积分 (HtSDS) ,以双抗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血、尿IGF I及其结合蛋白 3(IGFBP 3)水平和血GH基础值 ,以同年龄组正常儿童 (NC组 ,n =18)作对照。结果 RNS组血IGF I( 15 2 .6 8± 12 0 .95 )ng/ml,IGFBP 3( 2 183 .33± 1711.33)ng/ml低于NC组 ( 2 5 5 .6 8± 46 .92 )ng/ml,( 4333 .87± 112 2 .0 0 )ng/ml,( P <0 .0 5 ) ,尿IGF I( 5 .32± 2 .84)ng/mg肌酐 ,IGFBP 3( 16 .38± 8.5 5 )ng/mg肌酐高于NC组 ( 0 .90± 0 .37)ng/mg肌酐 ,( 5 .13± 1.6 4)ng/mg肌酐 ,( P <0 .0 5 ) ;RNS组的血GH水平虽低于NC组 ,但P >0 .0 5。RNS组身高标准差积分 (HtSDS) ( - 0 .42± 0 .75 )低于NC组 ( 0 .30± 0 .17) ,(P <0 .0 5 )。结论 RNS患儿存在GH IGF轴的变化 ,此变化为RNS患儿生长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儿童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IGF-I水平变化与营养指标关系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肖满田 萧灿荣 +1 位作者 丘小汕 钱兴国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变化及其对营养状况影响,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IGF-I与营养关系。方法选取年龄1~7岁,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儿童为观察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50例,每例均检测血清I...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变化及其对营养状况影响,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IGF-I与营养关系。方法选取年龄1~7岁,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儿童为观察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50例,每例均检测血清IGF-I、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使用SPSSl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血清IGF-I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其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同样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7.60、5.00、2.50、2.40,P<0.05),而游离脂肪酸和白蛋白未见明显差异性(t值分别是0.15、1.1,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消化功能异常,营养吸收障碍,体内合成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减少,导致血清IGF-I含量下降,低水平IGF-I影响着患儿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儿童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营养
原文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血糖在脓毒症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田杨 朱翠平 +2 位作者 洪婕 黄怡玲 麦坚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血糖的变化及相关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入住PICU的脓毒症患儿42例,检测入院次日清晨血糖和血清IGF-I、皮质醇、胰岛素、IL-6、IGF结合蛋白-I(IGFBP-I)及入院第3、5天...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血糖的变化及相关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入住PICU的脓毒症患儿42例,检测入院次日清晨血糖和血清IGF-I、皮质醇、胰岛素、IL-6、IGF结合蛋白-I(IGFBP-I)及入院第3、5天晨血清IGF-I水平,根据入院次日血糖水平分为血糖升高组和血糖正常组;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三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入院次日,脓毒症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组和对照组三组间血糖、IGF-I、皮质醇、胰岛素、IL-6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IGFBP-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血糖升高组和血糖正常组患儿的皮质醇、IL-6显著升高,IGF-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糖升高组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高于血糖正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毒症血糖正常及血糖升高组患儿IGF-I水平随时间变化(入院次日,第3、5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入院次日,第3、第5天,两组脓毒症患儿之间IGF-I水平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院次日,脓毒症患儿血糖与IGF-I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52,P=0.267)。结论脓毒症患儿IGF-I降低,并在病程中保持稳定,血糖变化与IGF-I无显著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血糖 儿童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任欣 申思 +1 位作者 易琼 唐云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3期270-275,共6页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黏结蛋白聚糖4(syndecan-4)、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5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黏结蛋白聚糖4(syndecan-4)、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5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托拉塞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检测两组血清IGF-Ⅰ、syndecan-4、Gal-3、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水平,评估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及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4周后两组血清syndecan-4、Gal-3、NTpro-BNP、CK-MB水平及左心房前后径(LAD)、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MLHF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GF-Ⅰ水平、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以上各观察指标治疗2周后与4周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5%,对照组85.5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托拉塞米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IGF-Ⅰ、syndecan-4、Gal-3水平,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托拉塞米 心力衰竭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黏结蛋白聚糖4 半乳糖凝集素-3
下载PDF
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其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薇薇 古衍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5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探究宫腔粘连患者宫内膜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56例接受宫腔镜手术的宫腔粘连者为实验组,依... 目的探究宫腔粘连患者宫内膜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56例接受宫腔镜手术的宫腔粘连者为实验组,依据宫腔粘连程度,将其划分为A组(轻度粘连)、B组(中度粘连)、C组(重度粘连)3组,并另择取22例非宫腔粘连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IGF-Ⅰ及TGF-β1及其受体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IGF-Ⅰ阳性细胞百分率(12.75±4.50)/(25.88±6.52)/(48.36±7.84)vs(7.32±2.51)、IGF-ⅠR阳性细胞百分率(10.35±3.47)/(20.05±3.77)/(44.97±3.34)vs(6.36±2.7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TGF-β1阳性细胞百分率(19.32±6.59)/(27.64±7.18)/(51.48±8.59)vs(8.60±3.36)、TGF-β1R阳性细胞百分率(14.06±4.78)/(19.10±5.18)/(40.48±5.14)vs(6.04±1.09)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和TGF-β1在宫腔粘连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转化生长因子β1 受体
下载PDF
PI-3K/Akt/GSK-3p signaling cascades stimulated by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Ⅰcontribute to multiple myeloma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被引量:3
11
作者 WANG Meng-chang, FU Xue-de LI Man-x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4期1226-1229,共4页
Multiple myelom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malignant plasma cells in thebone marrow.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ignaling pathways underlying the survival and/or proliferation of the... Multiple myelom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malignant plasma cells in thebone marrow.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ignaling pathways underlying the survival and/or proliferation of these cells has been achieved. Interleukin 6 (IL-6) is an important cytokine leading to multiple myeloma (MM) cells growth and survival. However, some MM cells isolated from MM patients are poorly responsive to IL-6 stimulation or IL-6 independent. This phenomenon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other growth factors may also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M.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 (IGF-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a variety of cell typ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multiple tumors and in the prevention of apoptosis. IGF-I has recently been reported to play such a role in stimulating the MM cells growth, it even induces MM cells proliferation in IL-6 dependent cells, yet the detailed signaling components triggered by IGF-I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 clarified. Thus, the present study are to address the signaling cascades triggered by IGF-I in MM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myeloma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 Pi-3K
原文传递
补肾益气活血方对胎儿生长受限胎鼠补肾益气活血方对胎儿生长受限胎鼠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琪 熊丽萍 屠庆年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8期975-978,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方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胎鼠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inding proteinsI,GFBP-3)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方治...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方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胎鼠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inding proteinsI,GFBP-3)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方治疗FGR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被动吸烟法建立SD大鼠FGR模型,分为正常组、FGR组、补肾益气活血方治疗组(中药组)、精氨酸治疗组(精氨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鼠脑IGF-ⅠI、GFBP-3的表达。结果与FGR组[IGF-ⅠI、GFBP-3吸度度值分别为(0.148 3±0.015 6)(0.168 9±0.021 4)]比较,中药组胎鼠脑IGF-Ⅰ、IGFBP-3的表达([0.191 3±0.017 8)(,0.187 5±0.023 3)]均明显升高(P<0.05),IGF-Ⅰ表达强度高于精氨酸组[(0.193 3±0.020 3)(,P<0.05);]中药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IGF-ⅠI、GFBP-3表达,促进胎鼠在宫内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益气活血方 胎鼠 胎儿生长受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早期自然流产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黄雪云 黄若玲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早期自然流产的实际影响,为临床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产妇共计136例。其中,自然流产孕妇68例为流产组,要求实施人工流产的孕妇68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早期自然流产的实际影响,为临床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产妇共计136例。其中,自然流产孕妇68例为流产组,要求实施人工流产的孕妇68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Ⅱ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水平。结果流产组IGF-Ⅰ、IGF-Ⅱ、IGFBP-1三项指标水平分别为(120.45±13.45)、(115.46±12.35)、(46.53±4.31)μg/L;对照组三项指标水平分别为(186.42±12.45)、(178.53±13.09)、(98.45±12.45)μg/L。组间比较,流产组产妇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早期自然流产孕妇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会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早期自然流产
原文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启动子区域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成 罗先琼 +1 位作者 张畅斌 黄学林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启动子区域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发生ROP病变的早产儿为病例组,按1∶1的比例选择同期住院追踪至眼底...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启动子区域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发生ROP病变的早产儿为病例组,按1∶1的比例选择同期住院追踪至眼底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无ROP病变的早产儿为对照组,抽取血液样本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父母均为广东户籍。采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进行风险估计,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各纳入56例早产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对象中共检测到7种重复序列,(CA)19重复序列最多,占41.1%。携带各种基因型与ROP的风险评估中,携带IGF-1(CA)17、19、21重复序列的OR(95%CI)分别是1.828(0.517-6.457)、1.210(0.678-2.160)、1.251(0.662-2.364),P均〉0.05。携带各种基因型与ROP的直线相关分析rs值0.012,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研究人群的IGF-1(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ROP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早产儿视网膜病 重复序列 多态性
原文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人股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
15
作者 张大伟 张立燕 金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1例人体股动脉粥样斑块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结果: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股动脉动脉粥样斑块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呈强阳...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1例人体股动脉粥样斑块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结果: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股动脉动脉粥样斑块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呈强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在平滑肌细胞密集的部位。而正常人动脉壁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仅在中膜有微量表达。结论:说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增高与AS及ASO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转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骨髓基质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胡成俊 卓儒红 +1 位作者 郑勇 吴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1-434,F0002,共5页
目的:移植转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骨髓基质细胞(MSC)到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观察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结扎法制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用含pBabe-puro/IGF-1的病毒液感染MSC,移植MSC进入梗死心肌边缘。将实验... 目的:移植转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骨髓基质细胞(MSC)到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观察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结扎法制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用含pBabe-puro/IGF-1的病毒液感染MSC,移植MSC进入梗死心肌边缘。将实验分为心肌梗死组(MI)、心梗单纯移植细胞组(MI+MSC)、心梗移植感染空质粒细胞组(MI+MSC-pBabe-puro)、心梗移植感染IGF-1质粒的细胞组(MI+MSC-pBabe-puro/hIGF-1)。免疫组化检测炎性反应的时间,决定细胞移植的时间点。术后4周,通过TUNEL法检测心肌的细胞凋亡,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梗死后第7天的ED1细胞的阳性数比第2天明显降低(P<0.05);转染IGF-1的MSC移植到心梗的心肌中,和转染空质粒的MSC以及未作转染的MSC组比较,明显减少心肌的细胞凋亡(P<0.05);且射血分数、左室壁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转染IGF-1的MSC移植到心梗大鼠心肌内,可能是通过减少心肌的细胞凋亡来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骨髓基质细胞 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A candidate targeting molecule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 fo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被引量:14
17
作者 Yasushi Adachi Hiroyuki Yamamoto +4 位作者 Hirokazu Ohashi Takao Endo David P Carbone Kohzoh Imai Yasuhisa Shinomur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6期5779-5789,共11页
Advances in molecular research in cancer have brought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to clinical usage.One new group of targets is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which can be treated by several strategies,including small mol... Advances in molecular research in cancer have brought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to clinical usage.One new group of targets is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which can be treated by several strategies,including small molecul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Aberrant activation of growth factors/receptors and their signal pathways are required for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nd progression in gastrointestinal(GI) carcinomas.The concept of targeting specif ic carcinogenic receptors has been validated by successfu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ny new drugs.Type I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 receptor(IGF-IR) signaling potently stimulates tumor progression and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and is a promising new molecular target in human malignancies.In this review,we focus on this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IGF-IR.The IGF/IGF-IR axis is an important modifier of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survival,growth,and treatment sensitivity in many malignant diseases,including human GI cancers.Preclinical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downregulation of IGF-IR signals reversed the neoplastic phenotype and sensitized cells to anticancer treatments.These results were mainly obtained through our strategy of adenoviruses expressing dominant negative IGF-IR(IGF-IR/dn) against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including esophagus,stomach,colon,and pancreas.We also summarize a variety of strategies to interrupt the IGFs/IGF-IR axis and their preclinical experiences.Several mAbs and TKIs targeting IGF-IR have entered clinical trials,and early result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se agents have generally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s as single agents.We summar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strategy and discuss the merits/demerits of dual targeting of IGF-IR and other growth factor receptors,including Her2 and the insulin receptor,as well as other alternatives and possible drug combinations.Thus,IGF-IR might be a candidate for a molecular therapeutic target in human GI carcino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iNANT negative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 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下载PDF
不同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皓宇 秦彤 +3 位作者 郝海生 杜卫华 赵学明 朱化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共5页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0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处理后的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IGF-Ⅰ...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0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处理后的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IGF-Ⅰ受体基因(IGFIR)、IGF-Ⅰ结合蛋白-3基因(IGFBP3)、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和κ-酪蛋白基因(CSN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IGF-Ⅰ添加浓度的增加,β-酪蛋白基因(CSN2)、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ACA)、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和脂肪酸结合蛋白-3基因(FABP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显著上调(P<0.05)。提示,IGF-Ⅰ作为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参与调节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乳脂肪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乳腺上皮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仙灵骨葆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43
19
作者 吴文 李东风 +1 位作者 智喜梅 韩梅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中药仙灵骨葆(主要由淫羊藿、续断、补骨脂等组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仙灵骨葆加钙剂治疗)及对照组(单纯钙剂治疗),每组各34例,均治疗1...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中药仙灵骨葆(主要由淫羊藿、续断、补骨脂等组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仙灵骨葆加钙剂治疗)及对照组(单纯钙剂治疗),每组各34例,均治疗1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持续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测量骨密度(BMD)值(ρA)和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ρIGF-1),血骨钙素(BGP)含量(ρBGP)和Ⅰ型胶原C端异构肽(β-CTX)含量(ρβ-CTX)等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结果]治疗组的骨密度(ρA)在治疗6个月时有轻微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增高(P<0.01);对照组的骨密度(ρA)在治疗6个月时轻微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 个月时有显著性下降(P<0.01);两组比较,在治疗12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中ρIGF-1和ρBGP水平在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均增高(P<0.01),而ρβ-CTX水平则降低(P<0.01);对照组血中ρIGF-1、ρBGP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ρβ-CTX水平则有显著性升高(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仙灵骨葆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治疗有效,可能是通过促进骨形成,减少骨质破坏而达到提高骨量的目的;而单纯钙剂不能有效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骨量继续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中药疗法 仙灵骨葆/治疗应用 补肾壮骨 骨密度/药物作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血液 骨钙素/血液 胶原酶类/血液
下载PDF
应用血CTnT、IGF-1、NT-proBNP水平综合评价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聪聪 邢艳秋 +2 位作者 张会珍 章萌 张琼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6期57-61,共5页
目的:应用血肌钙蛋白T(cTnT)、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氨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评价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阳性对照临床研究。选择心功能Ⅲ~Ⅳ级、LVEF<40... 目的:应用血肌钙蛋白T(cTnT)、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氨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评价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阳性对照临床研究。选择心功能Ⅲ~Ⅳ级、LVEF<40%的住院患者80例,其中40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试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及全身临床状况,检测IGF-1、cTnT、NT-proBNP值,并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2例在试验开始前退出,4例在治疗后失访,共74例纳入结果分析,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83.3%(30/3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55.3%(2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治疗72 h后试验组与对照组IGF-1上升均值分别为44.6 ng/ml和6.8 ng/ml(P=0.018),cTnT下降均值分别为40.3 pg/ml和11.3 pg/ml(P=0.015), NT-ProBNP下降均值分别为2958 pg/ml和1936 pg/ml(P>0.05)。治疗72 h后试验组与对照组SBP下降均值分别为16.15 mmHg和6.14 mmHg(P=0.044),DBP下降均值分别为20.62 mmHg和10.75 mmHg(P=0.015),HR下降均值分别为6.65次/min和2.82次/min(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cTnT、IGF-1能够准确评价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其敏感性优于NT-proB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肌钙蛋白T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利钠肽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