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小线角木蠹蛾防治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哀梅 马晓林 +4 位作者 姜莉 吴泽 杨平 褚明昕 谷昊靖 《林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4期101-103,共3页
采用喷淋树干法3种不同的药剂配方防治银杏小线角木蠹蛾,通过对不同胸径的银杏进行处理,详细对比银杏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针对银杏小线角木蠹蛾的最优药剂方案。
关键词 小线角木蠹蛾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银杏 Ginkgo biloba 蛀干 防治方法 虫口减退率
原文传递
Spatially biased dispersal of acorns by a scatter-hoarding corvid may accelerate passive restoration of oak habitat on California's largest island
2
作者 Mario B. PESENDORFER T. Scott SILLETT Scott A. MORRISON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63-367,共5页
Scatter hoarding by corvids (crows, jays, magpies, and nutcrackers) provides seed dispersal for many large-seeded plants, including oaks and pines. When hoarding seeds, corvids often choose nonrandom locations throu... Scatter hoarding by corvids (crows, jays, magpies, and nutcrackers) provides seed dispersal for many large-seeded plants, including oaks and pines. When hoarding seeds, corvids often choose nonrandom locations throughout the landscape, resulting in differential survival of seeds. In the context of habitat restoration, such disproportional storing of seeds in areas suitable for germin- ation and establishment can accelerate expansion and recovery of large-seeded tree populations and their associated ecosystems.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preferences of island scrub jays Aphelocoma insularis during scatter hoarding of acorns (Quercus spp.) on Santa Cruz Island. We use a large behavioral data set on the birds' behavior in combination with seedling surveys and spati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whether 1) island scrub jays disproportionally cache seeds in specific habitat types, and 2) whether the preferred habitat type is suitable for oak regenerat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jays nonrandomly cache acorns across the landscape; they use chaparral and coastal sage scrub disproportionally while avoiding open and grassy areas. The areas used most often for caching were also the areas with the highest oak seedling densities. We discuss the potential role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recovery of Santa Cruz Island's oak habitat since the 198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elocoma insularis directional dispersal habitat restoration Quercus spp. scatter hoarding seed dispersal.
原文传递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Wheat on Sourgrass Resistant to Glyphosate
3
作者 Marcio Akira Ito Germani Concenco +7 位作者 Rodolpho Freire Marques Sabrina Alves dos Santos Maxwell Eliezer dos Santos Alves Waggner Gomes Palharini Thais Stradioto Melo Laryssa Barbosa Xavier Silva Larissa Tagara Linhares Samara Emerim Concenco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7期891-898,共8页
We aimed with this study to assay the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wheat genotypes in inhibiting germination and initial growth of sourgrass (Digitaria insularis) resistant to the herbicide glyphosate. Two experiments we... We aimed with this study to assay the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wheat genotypes in inhibiting germination and initial growth of sourgrass (Digitaria insularis) resistant to the herbicide glyphosate. Two experiments were installed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e first one aimed to assay the potential of wheat genotypes in inhibiting emergence and initial growth of two test plants, and the second aim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ose wheat genotypes which performed better at the first experiment, inhibiting the emergence and initial growth of sourgrass biotypes resistant to the herbicide glyphosate. Five doses of aqueous cool-extracted extract from 32 wheat genotypes were applied to tomato and cucumber (Experiment 1) aiming to identify the ones with higher inhibitory effect. The five most inhibitory wheat genotypes were selected for Experiment 2, where the same doses of extract were applied on sourgrass. For both experiments, shoot fresh and dry mass, as well as water content, were assessed. Sourgrass germination is affected by wheat extracts, but initial seedling growth seems not to be affected;wheat genotypes differ in terms of their allelopathic potential in inhibiting sourgrass germination;wheat presents little inhibitory effect on sourgr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icum aestivum Digitaria insularis Herbicide Resistance SOYBEAN
下载PDF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防治小木蠹蛾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怀文 张刚应 +4 位作者 张善稿 林正光 李贵生 王春景 杨贵礼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石家庄和天津两城市,施用芜菁夜蛾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agriotos Filitjev防治小木蠹蛾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经防治的树计1.4万棵,用塑料洗涤瓶将线虫悬液(1000条/ml)从最上端虫孔注入,每树约注200ml。线虫注入虫道... 在石家庄和天津两城市,施用芜菁夜蛾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agriotos Filitjev防治小木蠹蛾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经防治的树计1.4万棵,用塑料洗涤瓶将线虫悬液(1000条/ml)从最上端虫孔注入,每树约注200ml。线虫注入虫道后,有大量木蠹蛾幼虫感病爬出树干外死亡。死亡率达96.8%,活幼虫孔减退率为94.2%。大面积用线虫防治小木蠹蛾的显著效果说明,芜菁夜蛾线虫防治小木蠹蛾可应用于生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夜蛾线虫 小木蠹蛾 防治 天敌
原文传递
小木蠹蛾性行为和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金桐 孟宪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8-432,共5页
观察了小木蠹蛾Holcocerusinsularis的性行为反应 ,并采用腺体提取、空气收集、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对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该虫羽化2 4h后性成熟 ,婚飞和交配活动主要在 1:0 0~ 4 :0 0 ,... 观察了小木蠹蛾Holcocerusinsularis的性行为反应 ,并采用腺体提取、空气收集、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对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该虫羽化2 4h后性成熟 ,婚飞和交配活动主要在 1:0 0~ 4 :0 0 ,交配历时 15~ 4 5min ;(2 )大部分雌蛾一生交配 1~ 3次 ,雄蛾多数一生只交配 1次 ,雌雄比为 1∶0 89;(3)雌蛾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含量同蛾龄有关 ,2日龄雌蛾腺体性信息素含量最高 ;(4)雌蛾腺体中性信息素含量在 1:0 0时最高 ,而性信息素释放高峰在 2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木蠹蛾 性行为 性信息素 时辰节律 产生 释放 蛀干害虫
下载PDF
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组织学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金桐 韩艳 +1 位作者 甘雅玲 孟宪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0-435,共6页
对小木蠹蛾Holcocerusinsularis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提取物的触角电位 (EAG)、毛细管气相色谱 (GC)的测定以及对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是一个由节间膜特化而成的上皮结构 ,位于... 对小木蠹蛾Holcocerusinsularis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提取物的触角电位 (EAG)、毛细管气相色谱 (GC)的测定以及对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是一个由节间膜特化而成的上皮结构 ,位于腹部末端 8~ 9节之间 ,为一个可外翻的腹褶 ,表面分布着饱满的锥形体。羽化后 2天未交尾的雌蛾腺体细胞呈单层排列 ,腹面中央由密集的柱形细胞组成 ,向两侧延伸至背部 ,细胞由柱形逐渐变为扁平形 ,细胞核为椭圆形。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 ,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 ,并与内表皮连接 ,内表皮上有多层几丁质 ,细胞质中含有空泡、线粒体、脂质粒及光面内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木蠹蛾 性信息素 分泌腺 位置 组织学
下载PDF
小木蠹蛾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提取物及合成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金桐 孟宪佐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3-126,共4页
Electroantennograms(EAGs)were obtained for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exposed to the female sex pheromone extracts and standard compounds.The male response profiles to the female sex pheromone extracts were raise... Electroantennograms(EAGs)were obtained for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exposed to the female sex pheromone extracts and standard compounds.The male response profiles to the female sex pheromone extracts were rai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glands.Of compounds tested 12 elicited conspicuous EAG responses,mostly as negative deflections about 2~6 mv in amplitude with a time courses of 2.0~2.7 second.Z 9 tetradecenyl acetate(Z9 14:Ac)and Z 5 dodecenyl acetate(Z5 12:Ac) could elicit highest EAG responses,but C 16 ,C 18 acetates lowest.It revealed that sex pheromone components simillar to C 12 , C 14 acetates probably existed in the pheromone of Holcoceris insularis Staudinger.The dosage\|response curve of Z9 14:Ac roughly took a“S”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木蠹蛾 特信息索提取物 标准化合物 触角电位
下载PDF
不同寄主对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消化解毒酶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秀吉 路浩 +1 位作者 冯宇倩 宗世祥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0-492,共13页
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其寄主范围广,尤其对城市园林树种威胁严重。本研究测定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分别取食3种喜食寄主(洋白蜡、银杏和国槐)和4种普通寄主(旱柳、栾树... 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其寄主范围广,尤其对城市园林树种威胁严重。本研究测定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分别取食3种喜食寄主(洋白蜡、银杏和国槐)和4种普通寄主(旱柳、栾树、香椿、毛桃)后的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和消化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寄主对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消化酶和解毒酶都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取食普通寄主的幼虫3种解毒酶的平均活性(P450、GST和CarE酶活性分别为21.12、4876.86、0.035μmoL/min/mg protein)均高于取食喜食寄主的幼虫(P450、GST和CarE酶活性分别为15.87、3760.55、0.027μmoL/min/mg protein),且普通寄主的平均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更高(普通寄主总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分别为173.10、110.07、88.77 mg/g,喜食寄主为105.22、14.05、55.74 mg/g);而取食普通寄主与喜食寄主的幼虫EG和CBH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仅取食普通寄主的幼虫β-葡糖苷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略高于取食喜食寄主的幼虫,幼虫的消化酶活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和寄主营养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未在普通寄主和喜食寄主中表现出明显趋势。因此本研究认为小线角木蠹蛾的寄主适应性与寄主次生代谢物质(总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的关联性更强,而与营养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线角木蠹蛾 消化酶 解毒酶 次生代谢物质 营养物质 寄主适应性
下载PDF
可克达拉市白蜡树蛀干害虫发生为害情况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晨雨 王朴 +4 位作者 轩娅萍 杨莉 张建军 何梦雅 王少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4-310,共7页
白蜡树是可克达拉市园林绿化主要树种之一,在行道树中具有较高的占比,但近年来饱受蛀干害虫的不断侵扰。为明确可克达拉市白蜡树蛀干害虫为害情况,对白蜡树蛀干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调查共发现4种蛀干害虫,分别是小线角木蠹蛾Strelt... 白蜡树是可克达拉市园林绿化主要树种之一,在行道树中具有较高的占比,但近年来饱受蛀干害虫的不断侵扰。为明确可克达拉市白蜡树蛀干害虫为害情况,对白蜡树蛀干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调查共发现4种蛀干害虫,分别是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Staudinger)、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 White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其中小线角木蠹蛾、白蜡外齿茎蜂和咖啡脊虎天牛均是新疆新记录种。白蜡窄吉丁和小线角木蠹蛾发生相对普遍且为害严重;白蜡外齿茎蜂在多数白蜡树都有观察到,主要为害上部枝梢;咖啡脊虎天牛仅在2株白蜡树上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蛀干害虫 小线角木蠹蛾 白蜡窄吉丁 咖啡脊虎天牛 白蜡外齿茎蜂
下载PDF
红顶金花茶在广西南宁的扩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志辉 蒋昌杰 +3 位作者 漆娅 罗燕英 李桂娥 黄晓娜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笔者以优质国外金花茶物种红顶金花茶的种子、枝条等为供试材料,对其相关扩繁技术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和嫩枝嫁接育苗等方法,开展红顶金花茶的扩繁试验,各繁殖方法效果显著,其播种发芽率、扦插成活率、嫁接成活... 笔者以优质国外金花茶物种红顶金花茶的种子、枝条等为供试材料,对其相关扩繁技术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和嫩枝嫁接育苗等方法,开展红顶金花茶的扩繁试验,各繁殖方法效果显著,其播种发芽率、扦插成活率、嫁接成活率均在90%以上,借鉴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顶金花茶 扩繁 播种 扦插 嫩枝嫁接
下载PDF
构树小线角木蠹蛾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爽 李婧 +5 位作者 李海鹏 杨培鑑 姚勇 孟繁增 张俊峰 毛瑞嫔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4年第2期35-38,共4页
构树为多年生落叶乔木,是优秀的水土保持和固土护坡植物。为预防构树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首先应该遵守检疫制度,认真做好苗木产地检疫及调运检疫工作。然后加强日常病虫害的巡查工作。并且在校园的种植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 构树为多年生落叶乔木,是优秀的水土保持和固土护坡植物。为预防构树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首先应该遵守检疫制度,认真做好苗木产地检疫及调运检疫工作。然后加强日常病虫害的巡查工作。并且在校园的种植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同时,加强养护管理措施,提高构树生长势。一旦发现构树有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危害时,及时采取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的措施,包括往虫孔注射原生线虫或白僵菌,来防治幼虫,以及使用诱虫灯或性诱捕器,防治成虫。并且以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彻底杀死害虫。从而使构树能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和边坡的生态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小线角木蠹蛾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下载PDF
小线角木蠹蛾幼虫龄数的划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信晓萌 韩世德 +3 位作者 王勇 张殿福 马玉龙 刘玉喜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确定自然条件下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幼虫的龄数,从野外定时采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测量其头壳宽、体长、体宽、前胸背板宽、上颚长、上颚宽6项指标,利用变异系数、Brooks指数、Grosby指数、频次分布图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确定自然条件下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幼虫的龄数,从野外定时采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测量其头壳宽、体长、体宽、前胸背板宽、上颚长、上颚宽6项指标,利用变异系数、Brooks指数、Grosby指数、频次分布图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6项指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小线角木蠹蛾幼虫13龄,头壳宽是判定小线角木蠹蛾幼虫龄数的最佳指标;并确定了各龄幼虫的龄期。结果可为小线角木蠹蛾发生规律的研究和防控方案的准确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线角木蠹蛾 幼虫龄数 Brooks指数 Grosby指数 分龄指标 龄期
下载PDF
香港桦木科一新种——香港鹅耳枥(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童毅华 彭权森 夏念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报道了桦木科(Betulaceae)鹅耳枥属(Carpinus L.)一新种——香港鹅耳枥(C. insularis N. H. Xia, K. S. Pang & Y. H. Tong).香港鹅耳枥与太鲁阁鹅耳枥(C. hebestroma Yamamoto)及多脉鹅耳枥(C. polyneura Franch.)相似,但... 报道了桦木科(Betulaceae)鹅耳枥属(Carpinus L.)一新种——香港鹅耳枥(C. insularis N. H. Xia, K. S. Pang & Y. H. Tong).香港鹅耳枥与太鲁阁鹅耳枥(C. hebestroma Yamamoto)及多脉鹅耳枥(C. polyneura Franch.)相似,但习性灌木状,叶具13 ~ 16 对侧脉,先端锐尖,边缘锯齿的芒尖较短,果苞宽半卵形或半卵形,长8 ~ 14 mm,小坚果顶端密被长柔毛且疏具树脂状腺体,与后两者易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科 鹅耳枥属 香港鹅耳枥 香港 新种
下载PDF
越南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进 邓永彪 赵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91,共12页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越南金花茶(Camellia insularis Orel&Curry)的叶绿体(chloroplast,cp)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越南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56882bp,包含132个基因,其中,88个编码蛋白质,36个编码tRNA,8个编码rRN...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越南金花茶(Camellia insularis Orel&Curry)的叶绿体(chloroplast,cp)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越南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56882bp,包含132个基因,其中,88个编码蛋白质,36个编码tRNA,8个编码rRNA。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编码亮氨酸的密码子数量最多,且第三位密码子显示出了较高的A/U偏好。此外,共鉴定出了67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发现越南金花茶SSR偏好使用A和T碱基。除了少数可变区域之外,越南金花茶与其近缘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反向重复(inverted repeat,IR)边界区域相当保守。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越南金花茶与云南金花茶(Camellia fascicularis)亲缘关系最近。金花茶是基因工程培育黄色山茶花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为叶绿体工程提供了基本的遗传信息,为深入研究金花茶组植物的进化、物种鉴定和基因组育种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金花茶 叶绿体基因组 结构特征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越南金花茶化学成分差异及基于表型性状的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秋梅 高慧 +5 位作者 白燕远 何志鹏 吴梦丽 侯小涛 邓家刚 谢阳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7-568,共12页
目的对越南金花茶Camellia insularis化学成分及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明确其化学成分差异及基于表型性状的亲缘关系,为越南金花茶种质分类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建立样品化学指纹图谱,目测和直尺观测表型性状,基于液... 目的对越南金花茶Camellia insularis化学成分及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明确其化学成分差异及基于表型性状的亲缘关系,为越南金花茶种质分类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建立样品化学指纹图谱,目测和直尺观测表型性状,基于液相色谱峰数量和面积,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越南金花茶化学成分差异及亲缘关系进行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色谱峰数量为评价指标,YN3-78、YN3-77、YNX3-15、YN3-72、YN3-62等综合评分较高;以色谱峰面积为评价指标,YN3-60、YNX3-05、YNX3-01、YNX3-14、YNX3-04等综合评分较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表型性状与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7株越南金花茶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1群13株,属大叶型,化学成分出峰时间多在19.32 min以前,色谱峰数量较少、峰面积较高。第2群26株,包含所有线形叶植株,属大叶型,化学成分出峰时间多在15.21 min之前,色谱峰数量最少。第3群19株,叶面积较小,化学成分种类少,峰面积低,综合指标最差。第4群19株,叶面积最小,该群23.33 min以后有出峰,是区别于其他类群的重要特征;该群化学成分数量最多,峰面积均较低。结论越南金花茶表型和化学成分均具有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所得4个类群均有各自明显的表型性状特征;表型与化学成分存在显著相关,可通过表型性状预测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该结果可为越南金花茶亲缘关系分析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金花茶 表型性状 化学成分 亲缘关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没食子酸 绿原酸 儿茶素 表儿茶素 牡荆素 芦丁 金丝桃苷 二氢槲皮素 异槲皮素 染料木苷 水杨酸 槲皮苷 木犀草素 槲皮素 山柰酚 芹菜素
原文传递
海岛缺齿鼹中国内地分布新纪录
16
作者 姚洪凤 胡江晓 +7 位作者 韩吉学 汤若晖 周佳俊 何锴 张余才 储俊 赵凯 陈中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6,共7页
缺齿鼹属(Mogera)隶属于哺乳纲(Mammalia)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鼹科(Talpidae),是一类严格适应地下生活的“真鼹”,常栖息于林间草地或邻近农地中。缺齿鼹外形上与鼹属(Talpa)物种十分相似,其齿式为:3.1.4.3/2.1.4.3=42(Ziegler,197... 缺齿鼹属(Mogera)隶属于哺乳纲(Mammalia)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鼹科(Talpidae),是一类严格适应地下生活的“真鼹”,常栖息于林间草地或邻近农地中。缺齿鼹外形上与鼹属(Talpa)物种十分相似,其齿式为:3.1.4.3/2.1.4.3=42(Ziegler,1971),下颌比鼹属物种缺少一个门齿,故而得名缺齿鼹。当前分类体系认为缺齿鼹属共包含9个物种,其中5种在中国有分布(魏辅文,2021):大缺齿鼹(M.robusta Nehring,1891)、海岛缺齿鼹(M.insularis Swinhoe,1862)、台湾缺齿鼹(M.kanoana Kawada et al.,2007)、华南缺齿鼹(M.latouchei Thomas,1907)和钓鱼岛鼹(M.uchid‐ai Abe et al.,1991)。华南缺齿鼹和海岛缺齿鼹的分类和分布仍存较大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齿鼹属 海岛缺齿鼹 中国内地 安徽省 新纪录
下载PDF
小线角木蠹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被引量:6
17
作者 白瑞霞 王广军 +2 位作者 李晓君 高斌 乔建国 《河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51-53,共3页
小线角木蠹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标准编号:DB 1301/T 297—2018)规定了小线角木蠹蛾的虫情调查、发生为害程度划分、防治标准、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检查等内容。该规程为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小线角木蠹蛾 综合防治 技术规程
下载PDF
常用杀虫剂对洋白蜡2种蛀干害虫的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18
作者 车少臣 仇兰芬 +6 位作者 王宇欣 胡阳 李广 刘倩 李娜 夏菲 仲丽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以有效防治洋白蜡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和白蜡窄吉丁。[方法]分别选择浸虫法和浸叶法对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和白蜡窄吉丁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并对小线角木蠹蛾用树干注药法进行田间药...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以有效防治洋白蜡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和白蜡窄吉丁。[方法]分别选择浸虫法和浸叶法对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和白蜡窄吉丁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并对小线角木蠹蛾用树干注药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阿维菌素对小线角木蠹蛾10龄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最高,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16.06 mg/L,氯虫苯甲酰胺对其活性最低。对于白蜡窄吉丁成虫,阿维菌素的室内生物活性最高,24 h LC_(50)为36.53 mg/L,啶虫脒活性最低。田间药后10 d,10%啶虫脒微乳剂(800、1600 mg/L)、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40、160 mg/L)、100 g/L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2000、4000 mg/L)和1.8%阿维菌素乳油(28.8、57.6 mg/L)对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达到90%以上。[结论]啶虫脒、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可用于防治小线角木蠹蛾幼虫,阿维菌素、噻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室内对白蜡窄吉丁成虫具有较好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白蜡 杀虫剂 生物活性测定 田间防效 小线角木蠹蛾 白蜡窄吉丁
原文传递
不同白蜡属树种对小线角木蠹蛾抗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玉龙 信晓萌 +4 位作者 王勇 张殿福 刘玉喜 牟振强 赵春周 《森林防火》 2022年第2期76-79,共4页
为摸清绒毛白蜡和速生白蜡两种白蜡属树种对小线角木蠹蛾的抗性,通过调查小线角木蠹蛾对两种白蜡属树种的为害情况,利用被害指数抗性水平等级判定两种白蜡属树种对小线角木蠹蛾的抗性程度,并进行了虫情调查和树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绒... 为摸清绒毛白蜡和速生白蜡两种白蜡属树种对小线角木蠹蛾的抗性,通过调查小线角木蠹蛾对两种白蜡属树种的为害情况,利用被害指数抗性水平等级判定两种白蜡属树种对小线角木蠹蛾的抗性程度,并进行了虫情调查和树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绒毛白蜡为2级抗性水平,对小线角木蠹蛾有较强的抗性;速生白蜡为4级抗性水平,对小线角木蠹蛾抗性很弱。为在造林规划设计中选择抗病虫害树种造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线角木蠹蛾 白蜡属 抗性树种 虫情调查 树皮结构
下载PDF
中华甲虫蒲螨在小线角木蠹蛾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霞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2期38-40,共3页
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小线角木蠹蛾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在25℃的温箱内需7 d左右。在室外,分别采取3种... 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小线角木蠹蛾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在25℃的温箱内需7 d左右。在室外,分别采取3种不同密度处理方式,释放后10、20、30、40 d发现,平均防效无明显差异,基本在81.93%~87.10%。应用中华甲虫蒲螨能够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寄生致死 钻蛀性害虫 小线角木蠹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