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忍人之政”何以可能?--兼评“从仁政走向义政”
1
作者 王觅泉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0年第1期52-60,共9页
孟子主张的仁政从内容上看,主要不在于积极地增益人民的福祉,而在于使人民免遭疾苦,能够保存生命和保障基本生活。“不忍人之政”的说法鲜明地传达出仁政的这种基本关怀。孟子对民生的强调不是追求幸福最大化的功利主义,而是确保人道底... 孟子主张的仁政从内容上看,主要不在于积极地增益人民的福祉,而在于使人民免遭疾苦,能够保存生命和保障基本生活。“不忍人之政”的说法鲜明地传达出仁政的这种基本关怀。孟子对民生的强调不是追求幸福最大化的功利主义,而是确保人道底线的义务论。君主的“不忍人之心”不足以稳定地转化为“不忍人之政”。个体道德心性既非正义制度的充分条件,甚至亦非其必要条件。荀子对“礼义”起源的解释就并不依赖于先在的道德心性。不能指望由“内圣”单向地开出“外王”,“外王”问题有其独立性,“内圣”反而需要在“外王”问题得到完善解决之后,才有准绳可供依凭。在现代社会,只有完成民主法治转型,建立和完善正义制度,“不忍人之政”才真正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忍人之政 仁政 义政 心性 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