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忍人之政”何以可能?--兼评“从仁政走向义政”
1
作者
王觅泉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0年第1期52-60,共9页
孟子主张的仁政从内容上看,主要不在于积极地增益人民的福祉,而在于使人民免遭疾苦,能够保存生命和保障基本生活。“不忍人之政”的说法鲜明地传达出仁政的这种基本关怀。孟子对民生的强调不是追求幸福最大化的功利主义,而是确保人道底...
孟子主张的仁政从内容上看,主要不在于积极地增益人民的福祉,而在于使人民免遭疾苦,能够保存生命和保障基本生活。“不忍人之政”的说法鲜明地传达出仁政的这种基本关怀。孟子对民生的强调不是追求幸福最大化的功利主义,而是确保人道底线的义务论。君主的“不忍人之心”不足以稳定地转化为“不忍人之政”。个体道德心性既非正义制度的充分条件,甚至亦非其必要条件。荀子对“礼义”起源的解释就并不依赖于先在的道德心性。不能指望由“内圣”单向地开出“外王”,“外王”问题有其独立性,“内圣”反而需要在“外王”问题得到完善解决之后,才有准绳可供依凭。在现代社会,只有完成民主法治转型,建立和完善正义制度,“不忍人之政”才真正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忍人之政
仁政
义政
心性
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忍人之政”何以可能?--兼评“从仁政走向义政”
1
作者
王觅泉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0年第1期52-60,共9页
基金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科学研究项目“经验心理学视野下的儒家心性哲学”(17ZFQ72001)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德治与法治”(18CXTD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孟子主张的仁政从内容上看,主要不在于积极地增益人民的福祉,而在于使人民免遭疾苦,能够保存生命和保障基本生活。“不忍人之政”的说法鲜明地传达出仁政的这种基本关怀。孟子对民生的强调不是追求幸福最大化的功利主义,而是确保人道底线的义务论。君主的“不忍人之心”不足以稳定地转化为“不忍人之政”。个体道德心性既非正义制度的充分条件,甚至亦非其必要条件。荀子对“礼义”起源的解释就并不依赖于先在的道德心性。不能指望由“内圣”单向地开出“外王”,“外王”问题有其独立性,“内圣”反而需要在“外王”问题得到完善解决之后,才有准绳可供依凭。在现代社会,只有完成民主法治转型,建立和完善正义制度,“不忍人之政”才真正可能。
关键词
不忍人之政
仁政
义政
心性
制度
Keywords
governance of compassion
benevolent governance
just governance
heart/mind-disposition
instuitution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忍人之政”何以可能?--兼评“从仁政走向义政”
王觅泉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