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法后正当性评价的尺度和标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爱龙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91,共7页
立法后正当性评价包括伦理评价和历史评价两个尺度。这两个评价尺度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其对立统一的基础在于法的制度道德。法的制度道德兼具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是沟通立法后正当性评价的尺度和标准的桥梁和纽带... 立法后正当性评价包括伦理评价和历史评价两个尺度。这两个评价尺度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其对立统一的基础在于法的制度道德。法的制度道德兼具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是沟通立法后正当性评价的尺度和标准的桥梁和纽带。法的制度道德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不同的价值标准,这些标准可用于检验立法和法律实施的正当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道德 法律文本 法律实施效果 评价尺度 评价标准
下载PDF
三论制度何以育德 被引量:8
2
作者 杜时忠 张添翼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9,共10页
最新研究表明,道德良心起源于社会控制;道德既是自律的,也是他律的,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是相互贯通的;制度不仅影响人的外在行为,代替人们做出重大决定,而且影响人的内在心理;制度伦理优先于个体道德,并对个体道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制... 最新研究表明,道德良心起源于社会控制;道德既是自律的,也是他律的,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是相互贯通的;制度不仅影响人的外在行为,代替人们做出重大决定,而且影响人的内在心理;制度伦理优先于个体道德,并对个体道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制度德育论揭示并肯定制度对道德的重大影响作用,并不是要人做制度的奴隶,而是倡导主动的制度改进,以不断完善的道德的制度生活来培养道德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德育论 社会控制 制度伦理 制度改进 道德良心
下载PDF
学校全过程制度育德的发生机制及实践理路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银光 《教育研究与实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53,共10页
全过程制度育德是让个体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过程中获致道德发展的德育理念,奠立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策要求,形成于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植根于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的成长需要,是在三重逻辑相互作用下生成的结果。在学校领域... 全过程制度育德是让个体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过程中获致道德发展的德育理念,奠立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策要求,形成于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植根于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的成长需要,是在三重逻辑相互作用下生成的结果。在学校领域,全过程制度育德以多重制度系统调节学生的意义建构、身份认同和行为表现,进而作用于他们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形成了相互嵌套的复合型发生机制。为充分发挥全过程制度育德的作用,学校需要优化制度体系,转向民主型治理模式;完善公共领域,催生民主型公共生活;转变班级建构取向,培养学生道德-民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育德 全过程人民民主 道德-民主素养
原文传递
制度德育论的理论来源、实证依据与实践方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制度德育论有三个理论来源,即历史唯物主义、(有限的)制度决定论和新制度主义,三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从社会关系和制度结构之中认识人,把握人性和人的本质。多学科的实证研究表明,制度不仅有自己的“思维”,能够代替我们做出重大决定,而且... 制度德育论有三个理论来源,即历史唯物主义、(有限的)制度决定论和新制度主义,三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从社会关系和制度结构之中认识人,把握人性和人的本质。多学科的实证研究表明,制度不仅有自己的“思维”,能够代替我们做出重大决定,而且决定我们的思维习惯,形成制度思维,影响和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制度不仅可能使好人变坏,也可能使坏人变好;制度以制度情境为中介影响乃至决定人的行为,包括道德行为。制度德育论在新时代的实践方式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最好的制度育德,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道德—民主能力,以“道德两难故事讨论法”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以民主主义的理智方法实施教学,以“公正团体法”把学校建成民主社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弘扬民主、实践民主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课题,制度德育论可以为此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德育论 有限的制度决定论 制度思维 制度情境 道德—民主能力 “公正团体法”
下载PDF
我国制度德育研究与反思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忠华 朱梅玲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年第12期46-50,83,共6页
制度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论与方法,十年来学者们围绕制度德育的含义、理论基础、制度德育的功能与价值、制度德育的机制建构和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研究中还存在理论体系不够系统、研究视野不够... 制度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论与方法,十年来学者们围绕制度德育的含义、理论基础、制度德育的功能与价值、制度德育的机制建构和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研究中还存在理论体系不够系统、研究视野不够开阔、实践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今后,要把制度德育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整体审视制度德育,把理论体系建构研究、实践研究和执行监督机制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制度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德育 制度德育 实践研究
下载PDF
制度德育研究:贡献、困境与希望
6
作者 吴亚林 刘任丰 《教育科学探索》 2023年第5期81-87,共7页
制度德育研究具有三大学术贡献: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命题和学术观点;重构学校制度生活的实践指向;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随着制度德育研究的推进,其面临着如何进行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的整体设计、德育... 制度德育研究具有三大学术贡献: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命题和学术观点;重构学校制度生活的实践指向;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随着制度德育研究的推进,其面临着如何进行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的整体设计、德育与制度如何关联、研究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等困境。制度德育研究充满希望,其要回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充实理论基础,立足人的生存实践,回应时代问题,立足个体幸福生活的构建,致力于公共生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德育 学校制度生活 制度德育研究
原文传递
制度育德的教育学立场
7
作者 李伟 谢升梅 《教育研究与实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3,共9页
制度育德坚守教育学立场需把握学生的可塑性原则、主动性要求原则、教育转化原则以及非等级性原则。制度、场以及心灵是制度育德的核心逻辑要素,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推动制度育德的生发。制度“育”德与德“育”制度... 制度育德坚守教育学立场需把握学生的可塑性原则、主动性要求原则、教育转化原则以及非等级性原则。制度、场以及心灵是制度育德的核心逻辑要素,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推动制度育德的生发。制度“育”德与德“育”制度双向滋养,制度育德中“育”的可能形式分为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上的两个向度,制度育德经历“制度资源-制度场境-制度体验-制度智慧”四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育德 教育学立场 制度-场-心灵 制度智慧
原文传递
制度何以培养儿童移情能力
8
作者 张添翼 杨慧文 《教育研究与实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1,共8页
移情是分享他人精神生活的能力,而非先天不变的特质。因为移情具有情绪移情、认知移情和关怀移情三维成分,后两种可以培养,并且只要秉持成长性的意义系统就会努力移情。人类历史演化、社会现实境况、学校制度情境和个人培养方式等综合... 移情是分享他人精神生活的能力,而非先天不变的特质。因为移情具有情绪移情、认知移情和关怀移情三维成分,后两种可以培养,并且只要秉持成长性的意义系统就会努力移情。人类历史演化、社会现实境况、学校制度情境和个人培养方式等综合情况表明,有必要通过制度来培养移情能力,具体步骤是:树立制度化的移情观念,认识到个人移情必然体现在制度之中;反思制度化的区隔,充分延展儿童个人的异质移情经验;创设制度化的活动,增进儿童个人间与群体间的移情经验分享;重构制度化的规则,强化儿童对潜在移情对象的敏感性;建设制度化的支持,保障儿童将移情心理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德育 移情能力 学校制度
原文传递
我国制度德育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冬珠 《教师教育论坛》 2014年第7期70-72,96,共4页
制度德育是继活动德育、对话德育、情感德育、欣赏型德育、主体德育、生活德育等德育理论之后的又一德育理论创新。它倡导站在道德之外,即从制度的角度来实现社会风气的扭转及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主张通过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个人。文... 制度德育是继活动德育、对话德育、情感德育、欣赏型德育、主体德育、生活德育等德育理论之后的又一德育理论创新。它倡导站在道德之外,即从制度的角度来实现社会风气的扭转及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主张通过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个人。文章通过对制度德育的相关文献和专著进行梳理,在对制度德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找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德育 制度 德育
下载PDF
刍议制度德育实践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俊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2-24,共3页
当前德育方法层出不穷,但德育实效低下,问题的关健是无法让受教育者的内心所转化。要改变现状就需从制度德育的实践角度去理解,从儒家道德教育中寻找其制度德育的特质,进一步提出制度德育新的道德教育模式,探索德育实践化。
关键词 制度德育 道德教育 实践化
下载PDF
司法中的伦理解释及其限度——以美国宪法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爱龙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6,共7页
司法中的伦理解释本质上是一种立基于正当性的价值论解释方法,它要求解释者在法律文本语义的最大化范围内,选择和适用最合乎法的制度伦理的含义。伦理解释具有基础性、历史性、体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都是由它所要表达的法... 司法中的伦理解释本质上是一种立基于正当性的价值论解释方法,它要求解释者在法律文本语义的最大化范围内,选择和适用最合乎法的制度伦理的含义。伦理解释具有基础性、历史性、体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都是由它所要表达的法的制度伦理赋予并在具体解释方法中展开与呈现的。伦理解释具有局限性:一方面,对法的制度伦理的辨识往往非常复杂,具有不确定性,这就会导致依托制度伦理来解释法律的客观性、正当性发生危机;另一方面,即或已经明确了法的制度伦理,但对它的维系与坚持也具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当法官的个人正义观与法的制度伦理发生冲突时,难度更大,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使法律的伦理解释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 伦理解释 制度伦理 正当性
下载PDF
网络与高校德育工作
12
作者 胡伟国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8-81,共4页
21世纪 ,网络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与此同时 ,网络由于其固有特性 ,也为社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将会对网民的主体———当代大  学生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而且这些... 21世纪 ,网络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与此同时 ,网络由于其固有特性 ,也为社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将会对网民的主体———当代大  学生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而且这些影响还会随着时空推进和技术发展而进一步扩大化。因此 ,高校德育工作必  须面对这一客观现实 ,科学地进行分析评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德育工作 网络道德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网络文化 德育网站
下载PDF
我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尝试
13
作者 曹明 高建勋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1997年第S1期28-32,共5页
本文从制度建设、评优活动、严格管理、“两课”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总结了我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高校 德育工作 精神文明 政治教育
下载PDF
正义:西方道德治理思想的主线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立公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2期83-89,共7页
道德治理是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权力发挥道德作用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社会的活动。如果说中国古代道德治理思想的主要特点在于对仁政和道德教化的推崇,那么,西方道德治理思想的主线则在于对制度正义的追寻。
关键词 道德治理 制度正义 公民道德
下载PDF
高等艺术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刍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晓春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5,共5页
本文拟从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特殊性的视角,即从艺术院校大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以及其所从事的艺术专业与生活、道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析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
关键词 高等艺术院校 思想道德教育 艺术 生活
下载PDF
突破行政体制改革的道德瓶颈
16
作者 陈志勇 罗自刚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12-16,共5页
制度主义学派从正式制度分析走向非正式制度分析,意在提供一个能更全面、更深刻洞悉制度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模型。行政道德作为典型的非正式制度,具有正式制度无可替代的管理性价值。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一直在艰难... 制度主义学派从正式制度分析走向非正式制度分析,意在提供一个能更全面、更深刻洞悉制度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模型。行政道德作为典型的非正式制度,具有正式制度无可替代的管理性价值。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一直在艰难中负重前行,究其原因之一,乃道德功能的严重弱化。行政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发起一场旨在突破“道德性瓶颈”制约、重建政府道德威望的“行政道德再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行政道德 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道德再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