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若干基本问题 被引量:265
1
作者 孙继松 陶祖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大量的预报业务人员对强对流天气中的大多数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即熟悉、又陌生",这是造成强对流分析、预报过程中许多概念和理论被滥用,预报思路不清晰的重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预报实践的角度讨论了与强对流有关的... 大量的预报业务人员对强对流天气中的大多数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即熟悉、又陌生",这是造成强对流分析、预报过程中许多概念和理论被滥用,预报思路不清晰的重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预报实践的角度讨论了与强对流有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它们在实际强对流预报中的应用问题。内容包括:湿度与水汽质量的关系,冷空气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与静力不稳定、动力不稳定有关的基本理论,探空分析与不稳定参数,螺旋度、湿位涡理论与不稳定的关系,抬升速度、辐合线与对流垂直运动的关系,天气系统空间结构与强对流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不稳定 探空 螺旋度 湿位涡 垂直运动 天气型
下载PDF
基于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的巨石崩塌运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国阳 孟海怡 +1 位作者 宁宝宽 李石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6-256,共11页
巨石作为一种大体积、大质量的滚石,其崩塌失稳及高速、高能远程运动往往导致沿途建筑物和交通线路的毁灭性灾难。以西藏自治区G318国道K4580典型滑坡为工程背景,基于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 巨石作为一种大体积、大质量的滚石,其崩塌失稳及高速、高能远程运动往往导致沿途建筑物和交通线路的毁灭性灾难。以西藏自治区G318国道K4580典型滑坡为工程背景,基于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简称3D-DDA)方法研究巨石崩塌失稳及运动全过程的特征与现象。分别建立该边坡未滑坡、浅层滑坡后和深层滑坡后3种坡形的巨石崩塌3D-DDA数值模型。采用滚石运动横向偏移经验模型,验证3D-DDA巨石运动模拟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巨石崩塌失稳机制及破坏后沿3种不同坡形边坡的运动轨迹和动能演进等运动特征。结果表明,3D-DDA能够有效模拟巨石崩塌失稳、运动发展、剧烈冲击碰撞直至最终静止等整个动力学过程。巨石崩塌表现为滑动→倾倒-滑动→倾倒→翻转-下落的失稳模式转换;巨石运动表现为碰撞、弹跳、飞跃、滚动、滑动等多种运动形式以及横向偏移、侧向偏转等三维空间运动特征,经过道路并与高架桥发生碰撞,引发巨石灾害。不同坡面几何特征下的巨石运动偏移量、弹跳高度、运动至坡底碰撞时间、最终稳定时间等均随着未滑坡、浅层滑坡后、深层滑坡后3种坡形变化而减小。通过3D-DDA巨石崩塌运动分析,预测巨石运动全过程、影响范围、冲击能量、停积位置等,可为巨石防灾减灾对策或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巨石 崩塌失稳 运动特征 3D-DDA 冲击碰撞
下载PDF
四川九寨沟地震区芦苇海危岩崩塌成因机理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梁靖 裴向军 +2 位作者 何宇航 罗路广 谷虎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4-131,共8页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诱发了景区芦苇海区域约2.7×104 m3危岩体发生崩塌,在2018年汛期该区域又产生约3×104 m3的二次崩塌,损失巨大。目前,崩源区仍有约2×104 m3的危岩体仍悬而未掉,潜在风险高,故需要深入研究芦苇海...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诱发了景区芦苇海区域约2.7×104 m3危岩体发生崩塌,在2018年汛期该区域又产生约3×104 m3的二次崩塌,损失巨大。目前,崩源区仍有约2×104 m3的危岩体仍悬而未掉,潜在风险高,故需要深入研究芦苇海危岩崩塌的特征和致灾机理。通过现场详查、无人机及GIS等手段,对芦苇海危岩崩塌的基本特征、失稳过程及成因机理有了初步认识。研究发现,芦苇海危岩崩塌失稳历经“坡表局部崩塌-顶部危岩带变形-撞击坡表-碎屑流”四个阶段,平均运动速度达29.94 m/s,崩落块石到达坡脚的概率约为87%。同时,多次失稳主要受内因及外因综合影响,由于斜坡对地震的放大效应,岩体受加速度影响显著,产生震动拉裂或抛射;而震裂的岩土体在后续强降雨的触发下,沿优势结构面向南西侧临空面发生二次崩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区 芦苇海危岩 崩塌 变形 失稳运动 成因 机理
下载PDF
微管动态不稳定性及其微管排向的光调控 被引量:4
4
作者 高素娟 张丽丽 王小菁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6-19,共4页
微管组织是细胞骨架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组件.生物体内微管与微管蛋白之间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解聚组装过程,这是微管骨架行使诸多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植物微管排向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细胞分裂、细胞形状控制、下胚轴生长以... 微管组织是细胞骨架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组件.生物体内微管与微管蛋白之间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解聚组装过程,这是微管骨架行使诸多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植物微管排向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细胞分裂、细胞形状控制、下胚轴生长以及气孔运动等重要生理过程,且受到光、激素以及环境应激等多种复杂因素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排向 动态不稳定性 光调控 下胚轴 气孔运动
下载PDF
非平衡能力训练在舞蹈旋转动作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伟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27-532,542,共7页
为解决舞者旋转时失去重心从而导致动作的失败这一问题,围绕人体核心动态平衡能力,对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舞蹈专业学生进行为期四个月的不稳定状态支撑面平衡训练,以此来提升舞者核心平衡能力,并对能够反映测试者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进... 为解决舞者旋转时失去重心从而导致动作的失败这一问题,围绕人体核心动态平衡能力,对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舞蹈专业学生进行为期四个月的不稳定状态支撑面平衡训练,以此来提升舞者核心平衡能力,并对能够反映测试者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 平衡 训练 舞蹈 旋转
下载PDF
基于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的西藏高原岩质边坡失稳破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俊杰 刘国阳 +2 位作者 叶唐进 薄雾 赵鹏辉 《高原科学研究》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根据西藏高原岩质边坡监测资料及失稳启动特征,对岩质边坡进行分类,总结其失稳条件及破坏的基本规律。将一般接触理论引入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3-D DDA),使得三维块体系统内部复杂接触的几何和拓扑计算转化为便于编程的代数运算,发展适... 根据西藏高原岩质边坡监测资料及失稳启动特征,对岩质边坡进行分类,总结其失稳条件及破坏的基本规律。将一般接触理论引入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3-D DDA),使得三维块体系统内部复杂接触的几何和拓扑计算转化为便于编程的代数运算,发展适用于三维岩质边坡失稳破坏分析的3-D DDA方法。将岩质边坡块体运动细分为滑动、斜抛或自由落体、弹跳或碰撞、滚动或倾倒等基本运动形式,验证3-DDDA计算精度。通过工程实例,研究西藏高原岩质边坡失稳特征、破坏过程、块体运动形式转化及失稳破坏范围。结果表明,3-D DDA可精确模拟高原岩质边坡失稳破坏,是岩质边坡破坏分析的有效工具。同时,为高原地区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岩质边坡 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 失稳破坏 块体系统 运动形式
下载PDF
厚层状砂岩崩落失稳机理及运动轨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军 袁磊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03-305,共3页
厚层状砂岩具有层厚、块大、层面水平等特征,一旦崩落失稳,危害较大.根据工程地质基本原理对厚层状砂岩崩落失稳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RockFall模拟软件对落石崩落运动轨迹及运动过程能量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
关键词 厚层状砂岩 崩落失稳 ROCKFALL 运动轨迹
下载PDF
THREE 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UNSTABLE IMMISCIBLEDISPLACEMENT IN THE POROUS MEDIUM
8
作者 谭小苹 裴觉民 陈君楷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1997年第1期81-89,共9页
In this study changes of uncontinuous potential functions at the interface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in porous media. The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was changed to a seven-point mol... In this study changes of uncontinuous potential functions at the interface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in porous media. The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was changed to a seven-point molecule form algebraic equa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strongly implicit procedure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functions at every tone instant. Then the change of interface was determined. The simulation was continued until the displacement changed to unstable state. The effect of capillary pressure, wetting property, and nonuniformity of permeability we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iscible fluids interface movement porous medium instability
下载PDF
荔浦市岩质崩塌形成条件及失稳运动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漓黎 黄邦绍 +1 位作者 何木 李隆杰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第2期25-29,共5页
通过对荔浦市境内碳酸盐岩区岩质崩塌及该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总结了岩质崩塌的规模、发育高度、控制结构面等发育特征,分析了岩质崩塌形成条件,并判断岩质崩塌的失稳运动特征。本文以一处危岩为例,用无人机进行三维扫描并分析其形... 通过对荔浦市境内碳酸盐岩区岩质崩塌及该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总结了岩质崩塌的规模、发育高度、控制结构面等发育特征,分析了岩质崩塌形成条件,并判断岩质崩塌的失稳运动特征。本文以一处危岩为例,用无人机进行三维扫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预测其失稳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崩塌 发育特征 形成条件 失稳运动 无人机 荔浦市
下载PDF
柔性加固失稳重力式挡土墙的动静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彦鹏 杨校辉 +1 位作者 马孝瑞 朱桥川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共8页
针对地震区重力式挡土墙地震后多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和由于挡土墙工作条件改变产生失稳的事故,采用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加固技术对失稳重力式挡土墙进行加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加固方法;但是,由于该加固方法系作者首先提出并在工程中使用,... 针对地震区重力式挡土墙地震后多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和由于挡土墙工作条件改变产生失稳的事故,采用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加固技术对失稳重力式挡土墙进行加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加固方法;但是,由于该加固方法系作者首先提出并在工程中使用,其稳定性分析方法,特别是地震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是迫切需要解决问题。该文以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对柔性加固后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整体静力稳定性分析,推导出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和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公式;通过分析给出了地震动力计算模型,分析了地震动力作用,采用振型分解法给出地震动力作用下地震作用和锚杆拉力计算公式,并采用极限平衡法给出动力稳定性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预应力 失稳重力式挡土墙 抗震加固 稳定性系数 动静力稳定性
原文传递
重复采动停采边界关键层失稳诱发灾害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明 姜福兴 +2 位作者 李克庆 翟明华 杨根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5-922,共8页
基于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分析了重复采动过程中上覆巨厚关键层岩块形态特征、冒落和移动规律.结果表明:重复采动停采边界矿震机理归结为2种形式:1)采高增加引起顶板冒落高度增加,造成高位关键岩块铰接平衡结构失稳诱发矿震;2)重复采... 基于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分析了重复采动过程中上覆巨厚关键层岩块形态特征、冒落和移动规律.结果表明:重复采动停采边界矿震机理归结为2种形式:1)采高增加引起顶板冒落高度增加,造成高位关键岩块铰接平衡结构失稳诱发矿震;2)重复采动引起顶板岩层移动线外扩,导致采场边界顶板活动范围增加,造成高位关键层破断诱发矿震.依据此机理,提出了降低推采速度(低扰动)、优化开采边界(低应力)等防控动力灾害的技术方法.通过3下510工作面实施运用与开采实践,达到了采场边界矿震及动力灾害的防控目的,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和地面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采动 巨厚关键层 矿震 结构失稳 移动线外扩 灾害防控
原文传递
鞋帮高度对踝关节不稳者侧切动作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志鹏 郑亮亮 +3 位作者 孙萌梓 张方同 杨辰 曲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2-359,共8页
目的:对比慢性踝关节不稳(CAI)者和健康者穿着高、低帮篮球鞋进行侧切动作时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提供依据。方法:13名患有踝关节不稳的业余篮球运动员(单侧CAI组,年龄:21.1±2.4岁)和13名健康运动员(健康... 目的:对比慢性踝关节不稳(CAI)者和健康者穿着高、低帮篮球鞋进行侧切动作时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提供依据。方法:13名患有踝关节不稳的业余篮球运动员(单侧CAI组,年龄:21.1±2.4岁)和13名健康运动员(健康对照组,年龄:21.9±3.0岁)分别穿着高低帮篮球鞋进行45°和180°侧切动作。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所有测试动作的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数据。结果:穿着高帮球鞋进行两种侧切动作时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均大于低帮,踝关节内翻运动幅度均小于低帮,在180°侧切时踝关节背屈和膝关节屈曲幅度小于低帮。无论穿着高帮或低帮球鞋,45°侧切时地面反作用力指标均大于180°侧切,膝关节屈角和屈曲运动幅度、踝关节跖屈角和内翻运动幅度均小于180°侧切;踝关节不稳者与健康者在踝关节、膝关节运动幅度和地面反作用力等指标上均无差异。结论:(1)穿着高帮球鞋会减小踝关节内翻和膝关节屈曲运动幅度,并可增大地面反作用力,提示穿着高帮球鞋可能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2)无论穿着高帮或低帮球鞋,45°侧切时较180°侧切均具有更小的膝关节屈角和更大的地面反作用力,提示45°侧切动作具有更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3)无论穿着高帮或低帮球鞋,踝关节不稳者在侧切时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与健康者并无差异,提示踝关节不稳可能不会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高低帮篮球鞋 侧切动作 前交叉韧带 损伤风险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男性下蹲跳过程中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子龙 孟昕 +4 位作者 张芷棋 谢雨 孟令越 张秋霞 孔翎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5,共8页
背景:踝关节作为人体的末端承重关节,承受着机体自上而下的压力,这导致踝关节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生损伤,诱发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对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表现,对实现科学训练、预防... 背景:踝关节作为人体的末端承重关节,承受着机体自上而下的压力,这导致踝关节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生损伤,诱发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对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表现,对实现科学训练、预防踝关节损伤以及伤后临床康复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方法:于2023年3-9月在苏州大学招募男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与健康人群各15名,年龄22-28岁,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下蹲跳试验。采用Vicon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两组受试者在下蹲跳起跳阶段、离地瞬间时刻、初始着地时刻和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进行同步采集及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离地瞬间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的匹配侧相比,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患侧显示出了更小的膝关节内旋力矩(P=0.020)、更小的踝关节内旋力矩(P=0.009)。(2)落地瞬间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的匹配侧相比,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患侧显示出了更小的髋关节屈曲角度(P=0.039);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显示出了更小的髋关节外展角度(P=0.022)、更小的膝关节内翻角度(P=0.010)、更大的膝关节外旋角度(P=0.021)、更小的踝关节内翻角度(P=0.004)、更小的踝关节外旋角度(P=0.008)。(3)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显示出了更小的踝关节内翻角度(P=0.044);(4)结果说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在下蹲跳动作中相较于健康人群存在异常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离地与落地瞬间时刻,下肢关节在矢状面和额状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反映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人群在执行下蹲跳时采用了僵硬的起跳与着陆模式,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下蹲跳 生物力学 运动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本体感觉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一晗 魏乔叶 +1 位作者 庞宇 刘中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943-2952,共10页
目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表现为本体感觉异常、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以及反复性踝扭伤,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本体感觉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重要方面,与对侧肢体和健康人群相比是否存在本体感觉的缺陷尚不明晰。因此,文章旨在分析功能性... 目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表现为本体感觉异常、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以及反复性踝扭伤,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本体感觉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重要方面,与对侧肢体和健康人群相比是否存在本体感觉的缺陷尚不明晰。因此,文章旨在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本体感觉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host,Ovid,EMbas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有关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本体感觉特征的观察性研究,暴露因素为运动觉、关节位置觉、力觉中至少一项本体感觉缺陷,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与美国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制定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关运动觉、关节位置觉、力觉与设定目标的绝对误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项观察性研究,其中4项队列研究,6项病例-对照研究,16项横断面研究,均为中等以上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相比于对侧肢体和健康人群存在内翻运动觉缺陷(SMD=0.53,95%CI:0.36-0.71,P<0.00001);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相比于对侧肢体存在内翻关节位置觉(主动与被动复制)的缺陷(SMD=1.60,95%CI:0.77-2.43,P=0.0002);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相比于健康人群存在内翻关节位置觉(主动与被动复制)的缺陷(SMD=0.66,95%CI:0.25-1.07,P=0.002);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相比于健康人群存在主动外翻关节位置觉缺陷(SMD=3.68,95%CI:1.85-5.52,P<0.0001);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相比于健康人群存在被动外翻关节位置觉缺陷(SMD=-0.61,95%CI:-1.19至-0.02,P=0.04);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跖屈关节位置觉(主动与被动复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SMD=0.80,95%CI:-0.19-1.79,P=0.11);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 运动觉 关节位置觉 力觉 主动运动范围辨别评估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踝关节 观察性研究
下载PDF
翼状韧带断裂对寰枢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钮心刚 贾连顺 丁祖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研究翼状韧带断裂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6具尸体枕颈部骨韧带标本施加1.5N.m的力偶距,分别切断左、右侧翼状韧带,测定寰枢关节三维运动。结果:左侧韧带断裂使寰枢关节左右轴向旋转和右侧弯运动范围分别增加... 目的:研究翼状韧带断裂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6具尸体枕颈部骨韧带标本施加1.5N.m的力偶距,分别切断左、右侧翼状韧带,测定寰枢关节三维运动。结果:左侧韧带断裂使寰枢关节左右轴向旋转和右侧弯运动范围分别增加22.0%、25.9%和26.8%。双侧韧带断裂与单侧韧带断裂相比,寰枢关节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无显著增加。结论:翼状韧带主要限制寰枢关节轴向旋转运动,其作用需要双侧韧带共同协调;翼状韧带损伤可导致寰枢关节旋转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韧带 寰枢关节 旋转不稳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基于RPM方法的隧道开挖地层失稳模式及形成机理研究
16
作者 路德春 张富军 +3 位作者 董宏宇 林庆涛 史磊磊 杜修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6-943,共18页
基于材料破坏时邻近颗粒间相对运动的特征,提出了颗粒相对运动(RPM)指标描述材料的渐进破坏行为;考虑颗粒的平动和转动,建立了RPM计算的方法;基于PFC2D平台实现了RPM与离散元方法的结合,发展了颗粒材料破坏分析方法,并利用活动门试验结... 基于材料破坏时邻近颗粒间相对运动的特征,提出了颗粒相对运动(RPM)指标描述材料的渐进破坏行为;考虑颗粒的平动和转动,建立了RPM计算的方法;基于PFC2D平台实现了RPM与离散元方法的结合,发展了颗粒材料破坏分析方法,并利用活动门试验结果验证了其描述岩土材料破坏过程的合理性.以北京地铁12号线暗挖隧道为背景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隧道开挖时不同地层的破坏渐进过程和失稳模式.均质砂土和黏土地层最终都呈现椭圆形失稳模式,砂土地层表现为失稳区整体塌落,黏土地层中土体自拱顶至上分块逐渐掉落;黏土-砂土复合地层破坏区是否发展至地表和最终失稳模式与上层黏土厚度有关,黏土地层较厚时失稳模式接近于均质黏土地层,较薄时地层破坏区更易发展至地表,且呈现U型失稳模式;砂土-黏土复合地层上部地层厚度对破坏区是否发展至地表和最终失稳模式的影响较小,下部黏土地层破坏发展与均质黏土地层接近,上部砂土地层主要呈现整体失稳破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复合地层 失稳模式 土拱效应 颗粒相对运动(RPM) 变形局部化 离散元
原文传递
双旋静稳定弹的共振不稳定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衍儒 肖练刚 +1 位作者 邱奕 周华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5,共5页
由于双旋弹的鸭舵和弹体相对旋转,非对称固定翼鸭舵方位角的改变干扰了双旋弹角运动的周期,如果这个干扰的频率与弹体自由摆动的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振,共振的出现使攻角突增或发散,造成飞行不稳,这种不稳定称为共振不稳定。本文分析了... 由于双旋弹的鸭舵和弹体相对旋转,非对称固定翼鸭舵方位角的改变干扰了双旋弹角运动的周期,如果这个干扰的频率与弹体自由摆动的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振,共振的出现使攻角突增或发散,造成飞行不稳,这种不稳定称为共振不稳定。本文分析了双旋静稳定弹角运动方程,讨论了共振不稳定的特性。研究可知,攻角运动的振幅与固定翼鸭舵的转速和双圆运动的两个频率有关,固定翼鸭舵转速的不合理可能引起攻角运动的发散,而保持固定翼鸭舵转速远离双圆运动2个频率可以有效避免双旋弹的共振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旋静稳定弹 共振不稳定 固定翼鸭舵 双圆运动
下载PDF
功能性动作筛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评价的效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原 于佳祥 《湖北体育科技》 2018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动作筛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评价的效度分析。方法选取24名慢性踝关节不稳受试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4名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足踝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和功能性动作筛查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测试,功能性动作筛... 目的探讨功能性动作筛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评价的效度分析。方法选取24名慢性踝关节不稳受试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4名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足踝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和功能性动作筛查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测试,功能性动作筛查包括深蹲、跨栏架和直线弓箭步。结果实验组的功能性动作筛查分数、跨栏架分数、直线弓箭步分数、足踝功能障碍指数和足踝功能障碍运动指数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踝功能障碍指数与功能性动作筛查分数和直线弓箭步分数都呈现高度相关,且差异显著(r=0.807,p<0.01;r=0.896,p<0.01);功能性动作筛查分数与足踝功能障碍运动指数也高度相关,且具有显著性差异(r=0.818,p<0.01)。结论功能性动作筛查能够有效地识别和评价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功能障碍,与深蹲和跨栏架测试相比,直线弓箭步测试能够更好地识别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功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慢性踝关节不稳 功能性动作筛查 直线弓箭步
下载PDF
悬吊训练对足球运动员非稳定状态下动作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翀 孙文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索在传统的力量训练中增加悬吊训练是否可以有效提高足球运动员的非稳定状态下动作控制能力。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以中国中学生希望队的34名U-17男足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悬吊训练法改善足球运动员非稳定状态... 目的:探索在传统的力量训练中增加悬吊训练是否可以有效提高足球运动员的非稳定状态下动作控制能力。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以中国中学生希望队的34名U-17男足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悬吊训练法改善足球运动员非稳定状态下的动作控制能力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结论:1)悬吊训练能显著提高足球运动员非稳定状态下快速移动能力;2)悬吊训练能显著提高足球运动员非稳定状态下传球控制能力;3)悬吊训练能显著提高足球运动员非稳定状态下头顶球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足球运动员 非稳定状态 动作控制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