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交通廊道雅安 - 泸定段典型岩质边坡失稳模式、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6
1
作者 冉涛 周洪福 +3 位作者 徐伟 李巧学 邹林志 张传磊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0-212,共13页
受强烈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复杂的环境因素影响,川西交通廊道雅安-泸定段多处存在边坡变形破坏现象,对区内已建成的318国道、雅康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川藏铁路等重要交通工程构成一定威胁。本文从边坡变形破坏的特征现象入手,在查明边... 受强烈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复杂的环境因素影响,川西交通廊道雅安-泸定段多处存在边坡变形破坏现象,对区内已建成的318国道、雅康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川藏铁路等重要交通工程构成一定威胁。本文从边坡变形破坏的特征现象入手,在查明边坡发育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对边坡的坡体结构和岩体结构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11种典型的边坡失稳模式,并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每种边坡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特殊的地层岩性和岩体结构特征、地下水和风化作用、河流下切和人工开挖等是导致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其中岩体结构是控制边坡变形破坏的最显著因素,它决定了失稳岩体的形态、规模以及失稳形式。最后,针对不同的边坡破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研究成果可以为川西交通廊道内的工程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的防灾减灾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交通廊道 边坡 失稳模式 破坏机理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巷道受断层端部应力集中失稳机理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立平 李学华 +1 位作者 程建龙 李彦葆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2-478,共7页
祁东矿南部采区集中运输上山距DF8逆断层端部最小距离仅7 m,巷道发生严重破坏,通过现场勘查详细描述了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破坏特征,结合实测地应力数据采用数值模拟详细阐述了断层在水平和垂直剖面内的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断层不同端部位... 祁东矿南部采区集中运输上山距DF8逆断层端部最小距离仅7 m,巷道发生严重破坏,通过现场勘查详细描述了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破坏特征,结合实测地应力数据采用数值模拟详细阐述了断层在水平和垂直剖面内的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断层不同端部位置产生的应力集中对巷道变形的影响,得出巷道靠近断层一侧的顶板、腰部和底板呈现非对称变形特征,采用锚杆锚索非对称布置的支护方式有效地修复了巷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失稳 断层模拟 端部应力集中 围岩变形机理 非对称锚杆支护
原文传递
某水电站库区边坡稳定性及变形失稳机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江德军 黄会宝 柯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5-119,共5页
某水电站库区边坡变形体在水库蓄水后出现持续变形,且变形速率较大。为揭示该边坡在复杂孕灾环境下的失稳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特征,结合该边坡监测数据、地质构造及外界环境变化情况,从边坡灾变机制及稳定性特征出发,探讨在复杂地质条件、... 某水电站库区边坡变形体在水库蓄水后出现持续变形,且变形速率较大。为揭示该边坡在复杂孕灾环境下的失稳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特征,结合该边坡监测数据、地质构造及外界环境变化情况,从边坡灾变机制及稳定性特征出发,探讨在复杂地质条件、水位变动等致灾因子作用下边坡的失稳模式、破坏机制、渐进失稳过程及失稳后风险,同时也对边坡失稳后的风险进行初步评估,认为该边坡仍处于加速变形且不收敛状态,风险较大,结果可为该边坡后续风险预警管理、工程加固处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区边坡 稳定性 变形 失稳模式 破坏机制 风险
下载PDF
桩-土-斜撑组合支护基坑失稳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窦锦钟 孙旻 韩磊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48-457,共10页
桩-土-斜撑组合支护体系是由双排桩、桩间土以及若干个钢管斜撑组成的新型基坑围护技术,虽在实际工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对软土地区采用桩-土-斜撑组合支护体系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组合... 桩-土-斜撑组合支护体系是由双排桩、桩间土以及若干个钢管斜撑组成的新型基坑围护技术,虽在实际工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对软土地区采用桩-土-斜撑组合支护体系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组合支护体系的变形规律、基坑的稳定性以及失稳滑移模式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失稳破坏模式由滑移破坏模式转变为倾覆破坏模式,支护结构绕前排桩桩底旋转;钢管斜撑的存在使得组合支护体系有了较大的支护宽度,增强了基坑的稳定性,同时为双排桩的桩顶提供了一定的水平约束;随着钢管斜撑间距的减小,其在基坑支护体系中所起贡献逐渐增大,支护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土体剪切应变带的发展受到抑制,基坑稳定性系数逐渐增大,基坑失稳破坏模式由倾覆破坏向滑移破坏转变;对桩间土进行加固处理后,对基坑稳定性系数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基坑失稳破坏模式无影响,与调整斜撑间距配合,可以有效控制支护结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组合支护结构 降水分步开挖 稳定性 失稳破坏机理
下载PDF
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协同一体化控制机理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稳飞 高保彬 +3 位作者 张龙洋 王世龙 张磊 王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针对平煤八矿深部软岩巷道变形大、支护失效严重等技术难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工业试验等方法,分析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和失稳破坏机制,提出巷道围岩协同一体化控制机理,设计了“深浅部锚固注浆+深部锚索补强+... 针对平煤八矿深部软岩巷道变形大、支护失效严重等技术难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工业试验等方法,分析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和失稳破坏机制,提出巷道围岩协同一体化控制机理,设计了“深浅部锚固注浆+深部锚索补强+卸压槽卸压”的围岩协同一体化控制方案。通过理论计算验证得到支护后协同围岩承载体极限承载合力大于其承载合力;通过FLAC3D模拟显示设计方案能够使内外围岩结构相互协同承载,充分释放巷道周围塑性变形能,均匀分布围岩载荷。巷道重新支护后,围岩应力影响范围转移至巷道深处10 m区域,围岩-支护达到协同一体载荷均匀的承载结构;矿井监测数据表明:巷道修复一年后,最大移近量不足巷道宽的4%,最大下沉量不足巷道高度的5%,巷道变形基本趋于平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软岩大变形 失稳破坏机制 协同一体化控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小江口隧道边坡失稳破坏机理数值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志强 冯君 +2 位作者 马悦 巫锡勇 赵思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2-161,共10页
以小江口隧道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能够精确反映地形地质条件的精细地质力学模型,进而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在分析过程中,选取4种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其中自重工况和破坏模式分析都与现场实际情况对应.在此基础上模拟环... 以小江口隧道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能够精确反映地形地质条件的精细地质力学模型,进而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在分析过程中,选取4种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其中自重工况和破坏模式分析都与现场实际情况对应.在此基础上模拟环境地质条件恶化时的边坡失稳破坏机理,并进一步分析采空区对坡体的影响,以及隧道开挖时的坡体变形失稳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未来的破坏模式仍然是平行坡面的陡立结构面起控制作用,破坏区域呈片状平行坡面走向位于陡壁表层,在软弱的泥灰岩基座处切断下部岩体,形成楔形错落式滑动破坏,在隧道轴向上,要特别注意裂隙面所切割出来的上游侧三角形体.(2)煤层采空后顶部岩层塌陷明显,变形影响区向外扩展到地表河谷,向内受限于裂隙面,向上接近最临近的泥灰岩夹层,隧道尚在煤层塌落的应力影响区之外.(3)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不明显,但隧道围岩应力改变明显,应力变化明显的区域,受限于裂隙面,局限于裂隙面所界定坡体外侧区域,向坡体内则没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破坏机理 地质模型 采空区 隧道开挖 数值分析
下载PDF
裂隙黄土边坡三维稳定性极限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学亮 邵生俊 +2 位作者 沈晓钧 邵帅 刘小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35-2743,2756,共10页
黄土边坡中竖直裂隙的发育往往会对边坡稳定产生影响。相对于平面应变机制,建立三维破坏机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更能接近实际边坡失稳情况。基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考虑预先存在竖直裂隙的三维黄土边坡不同破坏机制(坡面破坏、坡脚... 黄土边坡中竖直裂隙的发育往往会对边坡稳定产生影响。相对于平面应变机制,建立三维破坏机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更能接近实际边坡失稳情况。基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考虑预先存在竖直裂隙的三维黄土边坡不同破坏机制(坡面破坏、坡脚破坏和坡底破坏),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及其无量纲临界高度值γH/c表达式,采用随机搜索法得到了临界高度的上限解。分析了约束宽度、边坡坡度、内摩擦角以及裂隙深度对三维竖直裂隙黄土边坡临界高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坡脚破坏机制,临界高度值随着裂隙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减小至临界裂隙深度(δ/H)_(min)后,裂隙深度的增加不再影响临界高度值;临界裂隙深度随着坡度β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内摩擦角φ的增大而减小。当约束宽度B/H<0.8时,大多数破坏机制为坡面破坏。当约束宽度B/H=0.8、内摩擦角φ=10°及约束宽度B/H=0.6、内摩擦角φ=15°时,边坡的破坏从坡面破坏机制逐渐过渡到坡脚破坏机制。存在竖直裂隙的黄土边坡比完整边坡具有更小的临界高度,约束宽度及内摩擦角会对三维黄土边坡破坏机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竖直裂隙 破坏机制 上限法
下载PDF
考虑杆件失稳的半刚接网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会军 何双华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6,34,共10页
在传统的网架结构设计与分析中,常假定杆件之间的节点为理想刚接或铰接,而实际网架中的节点属于半刚性节点.为了理清节点弯曲刚度对网架稳定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含有杆件初弯曲的半刚接力学模型,针对具有不同节点弯曲刚度的网架开展... 在传统的网架结构设计与分析中,常假定杆件之间的节点为理想刚接或铰接,而实际网架中的节点属于半刚性节点.为了理清节点弯曲刚度对网架稳定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含有杆件初弯曲的半刚接力学模型,针对具有不同节点弯曲刚度的网架开展了大量的双重非线性分析,探讨了杆件失稳与网架整体失稳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提出的力学模型可方便有效地考虑网架中的杆件失稳、节点刚度及杆件初弯曲问题;对于具有杆件初弯曲的网架而言,当正则化弯曲刚度κb大于3.0时,网架的极限荷载基本接近;当κb小于1.5~2.0后,极限荷载明显降低.提高节点的弯曲刚度可有效提高网架的稳定承载能力;杆件初弯曲对网架的稳定承载能力有一定影响,随着κb的减小,具有初弯曲杆件的半刚接网架的极限荷载下降量逐渐增大;杆件初弯曲的分布形式不同,网架的失效模式不同.同时失稳杆件的位置具有一定的规律,即失稳杆件集中分布在某一列或某两列的纵向或横向网格内;杆件初弯曲的存在会加剧P-Δ效应,使得部分压杆提前丧失稳定;提出的能考虑杆件失稳的半刚接网架力学模型可推广至双层球面与双层柱面网壳等其他类型的空间网格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架 半刚接节点 杆件失稳 杆件初弯曲 失效机理
原文传递
开挖面失稳导致地下结构变形破坏的离心模拟
9
作者 张建红 王爱霞 陈湘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0,共5页
城市密集地下工程结构群下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遭遇复杂地质环境时,可能会导致隧道开挖面失稳从而对既有结构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开展了三个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均质粉土地基和有黏土夹层的粉土地基中多层既有地下结构,研发了模拟隧道开挖... 城市密集地下工程结构群下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遭遇复杂地质环境时,可能会导致隧道开挖面失稳从而对既有结构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开展了三个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均质粉土地基和有黏土夹层的粉土地基中多层既有地下结构,研发了模拟隧道开挖面失稳的试验技术,再现了施工扰动引发的土体破坏模式和既有结构变形破坏机理。试验表明,控制开挖面位移(0.48H,H为开挖面高度)或者开挖面附近存在黏土夹层时,其附近形成的土拱有效地控制破坏区域,显著降低既有隧道的变形和应变,最终竖向变形为0.3~0.35 m,最大拉应变为850微应变;如果开挖面位移增大至0.86H,均质粉土地基出现整体失稳,既有隧道的最终竖向变形0.48 m,最大拉应变达到1900微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结构群 隧道开挖面失稳 变形破坏机理
下载PDF
某电厂贮灰坝失稳过程及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善雄 冯美果 +1 位作者 许锡昌 陈守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365-3371,共7页
运用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分析了某电厂贮灰坝失稳过程,揭示了该贮灰坝的失稳和破坏机制。分析表明,随着子坝挡水历时的增加,积水不断下渗,浸润线逐渐抬高,非饱和区域相应减少,坝体中受此影响的部位的孔隙水压力也随之不断增高,抗剪强度... 运用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分析了某电厂贮灰坝失稳过程,揭示了该贮灰坝的失稳和破坏机制。分析表明,随着子坝挡水历时的增加,积水不断下渗,浸润线逐渐抬高,非饱和区域相应减少,坝体中受此影响的部位的孔隙水压力也随之不断增高,抗剪强度不断降低。此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导致贮灰坝产生破坏和滑动。上述分析清楚地诠释了干滩长期消失会使贮灰坝的稳定性遭受巨大威胁的原因。其研究结果可为贮灰坝、尾矿坝在类似工况下的稳定性评价和预测预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灰坝 浸润线 非饱和土理论 失稳过程 破坏机制
下载PDF
国道321线七宝莲边坡失稳机制与整治措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瑞华 黄光庆 《热带地理》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对国道 32 1线七宝莲边坡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该边坡是潜伏着危险的不稳定边坡 ,其中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是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 ,建议采用预应力框架挡土墙对边坡进行加固... 对国道 32 1线七宝莲边坡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该边坡是潜伏着危险的不稳定边坡 ,其中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是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 ,建议采用预应力框架挡土墙对边坡进行加固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宝莲 变形破坏 框架挡土墙 边坡 失稳机制 整治措施 国道321线
下载PDF
复合材料机身曲板环向弯曲加载试验及失效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昊 柴亚南 +1 位作者 迟坚 陆磊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63-2472,共10页
对复合材料机身曲板进行了环向弯曲加载试验,采用四点弯加载方式对考核段进行纯弯加载,设计一种加强连接方式避免加载段提前破坏,通过试验对机身曲板的环向稳定性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建立了基于内聚力单元的考虑长桁与蒙皮粘接... 对复合材料机身曲板进行了环向弯曲加载试验,采用四点弯加载方式对考核段进行纯弯加载,设计一种加强连接方式避免加载段提前破坏,通过试验对机身曲板的环向稳定性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建立了基于内聚力单元的考虑长桁与蒙皮粘接界面损伤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Quads准则和Hashin准则作为界面和层合板的失效判据分析曲板结构的失效机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长桁帽底蒙皮的局部屈曲引起长桁与蒙皮粘接的R区出现初始开裂,并最终扩展为长桁脱粘。随着蒙皮屈曲及长桁脱粘的扩大,蒙皮由局部屈曲变为整体失稳而失去承载能力,最终导致隔框承载过大而发生断裂。根据初始损伤模式,采取了长桁帽内全包工艺改进设计,改进后的曲板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分别提高了21.9%和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曲板 环向弯曲 四点弯曲 失稳模式 失效机制
原文传递
黑山露天矿边坡失稳模式及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海建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25-28,共4页
为分析黑山露天煤矿不同煤柱留设方案对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借助FLAC3D软件建立典型数值计算模型,并在坡面处布设(x方向)水平位移监测点,研究了不同煤柱留设方案下边坡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揭示其破坏机制与滑坡机理。结果表明:弱层是影... 为分析黑山露天煤矿不同煤柱留设方案对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借助FLAC3D软件建立典型数值计算模型,并在坡面处布设(x方向)水平位移监测点,研究了不同煤柱留设方案下边坡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揭示其破坏机制与滑坡机理。结果表明:弱层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边坡的失稳模式是以圆弧为侧界面、以弱层为底界面的组合式滑动;不留煤柱设计方案中边坡滑坡的力学特性为牵引式,而留煤柱设计方案中由于煤柱的支挡效应,力学特性变为推动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失稳模式 破坏机制 支挡效应 力学特性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骆驼峰崩塌发育特征及破坏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润森 张紫昭 +3 位作者 陈德斌 刘新宇 于喜坤 刘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6-1199,共14页
新疆阿勒泰骆驼峰崩塌位于阿勒泰市重点景区中,对游客、坡前公路及过往人员车辆构成威胁。新疆阿勒泰复向斜褶皱发育复杂,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劈理和节理等地质构造较为发育,导致该地区崩塌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高。为有效防控阿勒泰市... 新疆阿勒泰骆驼峰崩塌位于阿勒泰市重点景区中,对游客、坡前公路及过往人员车辆构成威胁。新疆阿勒泰复向斜褶皱发育复杂,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劈理和节理等地质构造较为发育,导致该地区崩塌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高。为有效防控阿勒泰市骆驼峰崩塌灾害,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InSAR监测、节理统计及理论分析等方法,探明了骆驼峰崩塌危岩体的几何形态和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其成因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滑移式崩塌为主,共分为崩塌区、陡崖斜坡和堆积区3个区段;得到最优势节理结构面曲线产状为37°∠70°,总结出该崩塌共存在3种岩体破坏模式;崩塌失稳模式为卸荷-拉裂-滑移,破坏机理可总结为地质构造-地形高差-节理结构面剪切-岩性差异性风化-水、冻融作用等因素诱发-岩体拉裂卸荷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导致崩塌的变形破坏。研究成果可为阿勒泰骆驼峰景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景区开发规划提供参考,也为类似地区的凝灰岩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及破坏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监测 滑移式崩塌 失稳模式 破坏机理
下载PDF
采动应力-承压水耦合下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亚新 《中国煤炭》 2022年第S01期92-97,共6页
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受采动应力及承压水影响会发生变形失稳破坏。为揭示开采扰动承压水耦合下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基于离散元及有限元建立了开采扰动承压水耦合力学模型,分析了开采扰动承压水耦合作用下煤层底板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 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受采动应力及承压水影响会发生变形失稳破坏。为揭示开采扰动承压水耦合下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基于离散元及有限元建立了开采扰动承压水耦合力学模型,分析了开采扰动承压水耦合作用下煤层底板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力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煤层底板突水是开采扰动承压水耦合相互作用问题,应采用应力渗流耦合手段进行解决;水的流量对渗透系数影响不大,随着流量的增加渗透系数略有增加,此外,渗透系数与轴向应力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采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其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扰动 失稳破坏 力学模型 突水机理
下载PDF
别斯库都克煤矿南帮边坡破坏机理及致灾模式
16
作者 徐树强 李营作 +2 位作者 姜海涛 王智涛 李斌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13-15,19,共4页
为了揭示边坡失稳的影响因素以及边坡内岩体应力分布状态与其自身强度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别斯库都克煤矿南帮边坡变形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分析边坡受力及变形破坏特征,以及边坡可能存在的滑动... 为了揭示边坡失稳的影响因素以及边坡内岩体应力分布状态与其自身强度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别斯库都克煤矿南帮边坡变形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分析边坡受力及变形破坏特征,以及边坡可能存在的滑动规律及破坏模式,得出研究区域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南帮边坡破坏模式为“顺层剪切”破坏,最大剪应力出现在“顺层岩层深部”区域,并沿“泥岩弱层”发生剪切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数值模拟 破坏机理 变形破坏特征 应力场
下载PDF
土坡失稳破坏机理浅析
17
作者 章敏 《广东水利水电》 2015年第12期17-20,25,共5页
通过改写的边坡稳定分析程序,对单个特定圆弧,分析土坡坡度、上下游水位及圆弧中心角等多种因素变化时,对边坡下方部分土体滑动安全系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安全系数局部小于整体的情况,并且当坡度越陡时,边坡更容易出现坡脚... 通过改写的边坡稳定分析程序,对单个特定圆弧,分析土坡坡度、上下游水位及圆弧中心角等多种因素变化时,对边坡下方部分土体滑动安全系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安全系数局部小于整体的情况,并且当坡度越陡时,边坡更容易出现坡脚处土体首先滑动而非整体失稳破坏。同时,在土坡稳定分析条分法计算过程中,考虑采用反向递推模式进行土条累加计算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安全系数 破坏机理 土坡
下载PDF
基于地基液化效应的深海吸力式基础失稳破坏机理研究
18
作者 武科 张前进 +3 位作者 赵嘉辉 张政 崔帅帅 厉雅萌 《四川建材》 2019年第11期69-70,共2页
与陆地建筑物相比,海洋工程中构筑物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因此,对深水海洋结构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考虑地基液化效应,采用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开展海洋吸力式基础失稳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震荷载导致地基... 与陆地建筑物相比,海洋工程中构筑物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因此,对深水海洋结构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考虑地基液化效应,采用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开展海洋吸力式基础失稳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震荷载导致地基液化地层土体强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从而降低了地基承载力性能;②随着地震荷载作用时间的增加,海床砂土液化地层孔压逐渐消散,土层承载性能降低,致使吸力式基础结构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易造成吸力式基础结构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式基础 液化效应 失稳破坏机理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灾变条件下高拱坝整体失效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任青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85-96,共12页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充分利用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我国在建和拟建的十多座高拱坝高度在200m以上,达到300m量级,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难度均为世界之最,存在不少具有挑战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它们大多建于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充分利用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我国在建和拟建的十多座高拱坝高度在200m以上,达到300m量级,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难度均为世界之最,存在不少具有挑战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它们大多建于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地震烈度高,严重威胁高拱坝的安全。因此,高拱坝在灾变条件下的破坏机制和安全评估一直是坝工专家高度关注的问题。高拱坝的整体破坏机制和相应的分析方法是拱坝安全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至今对整体破坏的力学机制没有统一的认识,也没有一个具有力学理论基础的可行方法。该文简略介绍拱坝现行的安全性校核方法,指出存在的问题。根据力学系统的稳定性理论,揭示了高拱坝整体破坏的本质是稳定性问题。基于其破坏过程中荷载位移曲线的特征,论证了高拱坝的失稳破坏是一种由于材料非线性引起的、始于强度破坏的物理不稳定现象,失稳形式为极值点失稳。展示了拱坝整体稳定性的一些分析方法,指出基于弹塑性渐进分析的间接法是目前进行拱坝整体稳定性的可行方法,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同时,也指出该方法并非直接从力学系统稳定性理论导出,科学的分析方法与失稳破坏判据应通过物理扰动方程的研究得到。揭示了非线性对拱坝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理想弹塑性本构和几何线性处理均会高估拱坝的极限承载能力,偏于不安全。给出应用突变理论确定大坝极限承载能力的条件。提出确定极限承载能力的最大弹性变形能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整体失效 物理不稳定 破坏机制 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Why total knees fail-A modern perspective review 被引量:9
20
作者 Zachary C Lum Alvin K Shieh Lawrence D Dorr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8年第4期60-64,共5页
Historically,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of total kneearthroplasty(TKA) failures included aseptic loosening, instability and malalignment. As polyethylene production improved, modes of failure from polyethylene wear an... Historically,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of total kneearthroplasty(TKA) failures included aseptic loosening, instability and malalignment. As polyethylene production improved, modes of failure from polyethylene wear and subsequent osteolysis became less prevalent. Newer longitudinal studies report that infection has become the primary acute cause of failure with loosening and instability remaining as the overall greatest reasons for revision. Clinical database and worldwide national registries confirm these reports. With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TKA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ith focus on value-based healthcare, it is imperative to understand why total knees f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ailure mechanism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ailure mode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ASEPTIC loosening TOTAL KNE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sta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