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夜蛾科昆虫区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潘世成 王建军 汤列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4,199,共5页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夜蛾科昆虫已知15亚科93属177种。根据动物地理分布将这些昆虫划分为古北界、东洋界及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包括古北界南扩和东洋界北迁种类)3种类型。对种数≥10的亚科区系分析表明,杂夜蛾亚科(Am ph ipyrinae)、金翅夜...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夜蛾科昆虫已知15亚科93属177种。根据动物地理分布将这些昆虫划分为古北界、东洋界及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包括古北界南扩和东洋界北迁种类)3种类型。对种数≥10的亚科区系分析表明,杂夜蛾亚科(Am ph ipyrinae)、金翅夜蛾亚科(P lusiinae)、剑纹夜蛾亚科(A cron ictinae)古北界种类为优势种。强喙夜蛾亚科(O ph iderinae)则以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类为优势种。夜蛾亚科(N octu inae)、冬夜蛾亚科(H aclen inae)则为古北界,古北与东洋共有种所占比例基本接近。从整个夜蛾科来看,古北界成分与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是兴隆山夜蛾类昆虫区系的主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 昆虫区系 兴隆山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慈巴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现知昆虫区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晓琴 卢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6期487-491,共5页
针对慈巴沟自然保护区13目350种昆虫,分析了其在各目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其主要集中于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分别占总种数的40.57%、15.14%和13.14%。分析其区系发现,保护区昆虫以东洋种为主体,特有种和喜马拉雅种并成。在350种... 针对慈巴沟自然保护区13目350种昆虫,分析了其在各目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其主要集中于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分别占总种数的40.57%、15.14%和13.14%。分析其区系发现,保护区昆虫以东洋种为主体,特有种和喜马拉雅种并成。在350种昆虫中,东洋种有218种,占62.28%;古北种有12种,占3.43%;广布种有35种,占10%;喜马拉雅种有29种,占8.29%;高山种有13种,占3.71%;特有种有43种,占12.29%。其中特有成分为85种,占24.29%。该区昆虫种类及其区系典型的特征是:种类奇特而丰富,多原始古老种类,种类有多种来源,区系成分复杂,自然垂直分异明显,特有成分占比例较大。资源昆虫主要有传粉昆虫、食用/饲料昆虫、天敌昆虫、观赏昆虫、药用昆虫等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区系 昆虫多样性 慈巴沟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蔡东章 王德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4-600,共7页
2018年5-10月在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了昆虫多样性调查工作,共采集到昆虫2110头,分别隶属于15目106科880种。其中以鳞翅目Lepidoptera(274种)、鞘翅目Coleoptera(206种)、半翅目Hemiptera(185种)和膜翅目Hymenoptera(89种)... 2018年5-10月在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了昆虫多样性调查工作,共采集到昆虫2110头,分别隶属于15目106科880种。其中以鳞翅目Lepidoptera(274种)、鞘翅目Coleoptera(206种)、半翅目Hemiptera(185种)和膜翅目Hymenoptera(89种)为主,种数占比分别为31.14%、23.41%、21.02%和10.11%,其他类群(共126种)占14.32%。9种不同植被类型中昆虫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灌草丛和马尾松林中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各项指标均较高,落羽杉林和杉木林次之,草甸、水生植被和竹林最低。在区系组成上,古北种昆虫最丰富,有372种,占总数的42.26%;其次是东洋种,有269种,占30.57%;广布种最少,有239种,占27.15%。在昆虫群落相似性方面,总体上两种混交林与其他森林类型的相似性较高,而竹林、草甸和水生植被与其他森林类型的相似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昆虫多样性 区系组成
下载PDF
基于昆虫证据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世豪 王继芬 +2 位作者 白海涛 张震 鲁朋武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9-488,共20页
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昆虫学鉴定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尸体上昆虫的生长发育及群落演替具有一定的规律,这能够用于推断尸体死亡时间。本文从昆虫证据的收集及种属鉴定、昆虫的发育与群落演替、影响昆虫证据推断死亡时间的因素以及法医... 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昆虫学鉴定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尸体上昆虫的生长发育及群落演替具有一定的规律,这能够用于推断尸体死亡时间。本文从昆虫证据的收集及种属鉴定、昆虫的发育与群落演替、影响昆虫证据推断死亡时间的因素以及法医昆虫学发展面临的挑战等几个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我国法医昆虫学的应用进展做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昆虫学 死后间隔时间 嗜尸性昆虫 昆虫群落演替 发育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