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足迹的概念和核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1
作者 计军平 马晓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80,共5页
碳足迹提供了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新视角。从概念和核算方法两个方面对有关碳足迹的研究进行了分析:(1)概念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定义。在分析度量单位、温室气体种类及系统边界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碳足迹的建议定义。(2)方法... 碳足迹提供了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新视角。从概念和核算方法两个方面对有关碳足迹的研究进行了分析:(1)概念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定义。在分析度量单位、温室气体种类及系统边界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碳足迹的建议定义。(2)方法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核算方法。投入产出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及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是三种主要的核算方法。文章对这三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方法、应用和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对碳足迹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投出产出分析 生命周期评价 混合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力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艳芝 沈镭 +4 位作者 钟帅 刘立涛 武娜 李林朋 孔含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65-2274,共10页
碳减排作为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厘清导致碳排放变化的关键因素及其驱动效应和机理。本文基于投入产出(IOA)与结构分解(SDA)等分析方法,探讨了1997—2012年间中国全行业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力效应。研究表明:(1)中国行业碳排放总... 碳减排作为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厘清导致碳排放变化的关键因素及其驱动效应和机理。本文基于投入产出(IOA)与结构分解(SDA)等分析方法,探讨了1997—2012年间中国全行业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力效应。研究表明:(1)中国行业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从53.60亿t增加至158.20亿t,碳排放强度从2.00 t CO_2/万元降至0.86 t CO_2/万元;(2)影响碳排放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技术进步有利于碳减排,规模效应(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持续推动碳排放的增加,产业联系和经济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导致其波动变化;(3)产业政策可分为宏观控制政策和产业自调整政策,这些政策环境的变化越来越有利于碳减排。2002年之前,中国宏观控制政策鼓励发展第二、三产业,使得经济与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增加了碳排放;2002—2012年间,中国产业自调整政策对碳减排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产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强,促进能源大范围流动与产业重组,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使得产业联系与经济结构在中国碳减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技术进步不再是唯一减少碳排放的因素,碳减排方式趋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碳排放 碳减排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 驱动力 产业政策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磷资源产业中磷元素循环的投入产出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征 胡山鹰 +2 位作者 陈定江 沈静珠 李有润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7-850,共4页
为实现磷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中国磷资源产业为对象,运用投入产出分析(inpu t-ou tpu t ana lys is,IOA)方法对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元素代谢和物质循环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总结磷元素高效循环利用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提出生产智能控缓释... 为实现磷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中国磷资源产业为对象,运用投入产出分析(inpu t-ou tpu t ana lys is,IOA)方法对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元素代谢和物质循环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总结磷元素高效循环利用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提出生产智能控缓释化肥、减少含磷农药使用量、减少含磷洗涤剂使用量、回收人畜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和回收污水中的磷等措施构成6个不同方案改善该系统的物质利用水平,并对元素循环效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取、综合采用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中国磷资源产业物质利用水平和元素循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资源 可持续发展 循环效率 投入产出分析
原文传递
“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水污染排放的达标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才 梁芷菁 王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7-194,共8页
该研究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影响中国"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为污染物排放浓度效应、强度效应、技术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并对各效应引起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 该研究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影响中国"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为污染物排放浓度效应、强度效应、技术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并对各效应引起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污染物排放浓度因素和强度因素对水污染物的减排具有积极效应,而技术因素和最终需求因素均起到负面作用。(2)总体而言,影响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变化程度大的行业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工业方面主要集中在化工、食品、造纸、纺织、冶金、煤炭、石油和供应行业,大多为高耗水、高排放的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水污染 化学需氧量 氨氮
下载PDF
物流分析模型在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邓超 李培根 《环境技术》 2002年第4期45-49,共5页
当前经济研究中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 ,已经有多种不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材料和物质流在经济中的运转 ,物流分析模型 (SFA)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将SFA应用于一个单一的、假设的污染问题中 ,这样以实践的方式来评价模型的结果。结果显示 ,SF... 当前经济研究中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 ,已经有多种不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材料和物质流在经济中的运转 ,物流分析模型 (SFA)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将SFA应用于一个单一的、假设的污染问题中 ,这样以实践的方式来评价模型的结果。结果显示 ,SFA模型能够发现潜在的或预料不到的物质流和排放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分析模型 环境问题 输入-输出分析 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