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接种物对牛粪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翔 余建峰 +2 位作者 刘金盾 张浩勤 张绍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1,共4页
研究了不同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对牛粪厌氧发酵启动时间、COD和BOD5降解情况、VFA及pH、产气量与产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沉池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厌氧细菌、产甲烷菌含量高,活性大,浓缩污泥培养的接种物次之,河床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各菌种... 研究了不同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对牛粪厌氧发酵启动时间、COD和BOD5降解情况、VFA及pH、产气量与产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沉池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厌氧细菌、产甲烷菌含量高,活性大,浓缩污泥培养的接种物次之,河床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各菌种数量及含量最少,且出现板结现象。接种物浓度一定条件下,用二沉池污泥培养的接种物接种,厌氧发酵体系启动速度快,COD、BOD5降解率高,产气量大且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物 污泥 厌氧发酵 产气量 牛粪
下载PDF
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及其菌剂的制备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志鹏 王学聘 郭秀珍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对21株外生菌根菌依次有选择地进行了生长能力,拮抗作用,生态适应性,激素分泌等系列筛选实验。所筛选出的 Suillus grevillei(K1.)Sing.能在3种类型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对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各种生态条... 对21株外生菌根菌依次有选择地进行了生长能力,拮抗作用,生态适应性,激素分泌等系列筛选实验。所筛选出的 Suillus grevillei(K1.)Sing.能在3种类型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对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各种生态条件有较好的耐受能力,离体培养能产生乙烯和玉米素。实验表明,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制备的S.grevillei 固体菌剂,对油松幼苗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筛选程序与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真菌 菌剂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及其对松苗生长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玉芝 刘忱 +2 位作者 齐玉臣 韩桂云 周崇莲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28-532,共5页
从不同林型下分离获得的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菌株中,选择了劣味乳菇、美味红茹、赭丝膜菌、彩色豆马勃四株菌根菌,进行菌剂制备及其对松苗生长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PDMA和PD培养基是培养外生菌根真菌较适合的培养基,木屑、麸皮、米糠、... 从不同林型下分离获得的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菌株中,选择了劣味乳菇、美味红茹、赭丝膜菌、彩色豆马勃四株菌根菌,进行菌剂制备及其对松苗生长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PDMA和PD培养基是培养外生菌根真菌较适合的培养基,木屑、麸皮、米糠、玉米粉、珍珠岩、蛭石等是培养菌根菌菌剂较适宜的基质。供试菌对油松、马尾松、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苗都具促进生长作用,效果较明显的是丝膜菌,其次是劣味乳菇、美味红菇、彩色豆马勃;对促进火炬松苗生长效果最明显的是劣味乳菇,其次是美味红菇、彩色豆马勃。四种菌对湿地松苗生长效果均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菌剂 松苗
下载PDF
2种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酶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智 李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8期175-179,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来源的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的影响机理,进一步为堆肥微生物接种剂的筛选方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一种内源微生物M37和一种外源微生物VT作为堆肥接种剂,通过研究和比较这2种不同来源(内源和外源)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 为了探讨不同来源的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的影响机理,进一步为堆肥微生物接种剂的筛选方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一种内源微生物M37和一种外源微生物VT作为堆肥接种剂,通过研究和比较这2种不同来源(内源和外源)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温度、氧气浓度以及酶(蛋白酶、脲酶、脱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堆肥过程中温度、氧气浓度变化与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堆肥升温期的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内源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堆肥过程快速升温和升温过程中蛋白酶、脲酶的累积;外源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堆肥高温期保持更高的温度和高温期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的增强。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脱氢酶的活性和温度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纤维素酶的活性在高温期和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接种剂 酶活性 堆肥反应器
下载PDF
稻曲病菌田间接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代海霞 张敏 +1 位作者 伍智华 龚国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特征,在水稻箭叶与倒二叶叶舌齐平时套袋处理。用正交试验对影响人工接种稻曲病发病率的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接种时期、接种病原菌体和接种方法。试验表明,在水稻破口前4 d注射接种菌丝-分生孢子的混合菌体为最...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特征,在水稻箭叶与倒二叶叶舌齐平时套袋处理。用正交试验对影响人工接种稻曲病发病率的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接种时期、接种病原菌体和接种方法。试验表明,在水稻破口前4 d注射接种菌丝-分生孢子的混合菌体为最佳组合方法,此时病粒率最高,达13.75%;始穗期和齐穗期发病率均为0。为稻曲病的侵染时期、侵染路径研究提供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接种 接种体 正交设计
下载PDF
2株毛竹枯梢病拮抗细菌筛选及其促生功能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豆 王清海 +2 位作者 万松泽 李丽 张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147,共9页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重要的经济林种,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枯梢病的发生和土壤养分缺乏的问题。为获得对毛竹枯梢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优良菌株,分析其对毛竹的促生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平板法从毛竹根系中...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重要的经济林种,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枯梢病的发生和土壤养分缺乏的问题。为获得对毛竹枯梢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优良菌株,分析其对毛竹的促生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平板法从毛竹根系中分离出内生细菌,再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内生拮抗细菌,测定优良内生拮抗细菌的生长曲线、解磷能力及产吲哚乙酸(IAA)能力并对其进行种类鉴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检验优良菌株对毛竹实生苗的促生作用。[结果]从毛竹根系中共分离到118株内生细菌,16株对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有抑菌活性。其中菌株PN1和PN6的抑菌活性最为显著,抑菌率分别为58.82%和49.28%,且这2株细菌均具有良好的解磷能力和产IAA能力,最大解磷量分别达至236.33 mg·L^−1和278.21 mg·L^−1,产IAA量分别为15.17 mg·L^−1和12.36 mg·L^−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菌株PN1和PN6分别属于Burkholderia lata和Enterobacter ludwigii。盆栽结果显示,施用菌剂PN1和PN6后对毛竹生长均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与对照相比,地径分别增加了39.51%和42.59%,苗高分别增加了54.42%和62.51%。[结论]筛选得到的菌株PN1和PN6均具有良好的防病和促生能力,是2株在抵抗毛竹枯梢病侵入和提高竹林生产力上有很好应用前景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内生细菌 拮抗 促生长 菌剂
下载PDF
纯种VA菌根菌剂的制备及其在泡桐试管苗上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志鹏 郭秀珍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根段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以红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为载体植物,制备了单一的地表球囊霉(Glomus epigaeum)菌根菌剂。并以此为接种体,以鄂川泡桐(Paulownia albiphloea)为寄主,首次将VA菌根菌剂接种到植物组织培养的试管苗... 采用根段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以红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为载体植物,制备了单一的地表球囊霉(Glomus epigaeum)菌根菌剂。并以此为接种体,以鄂川泡桐(Paulownia albiphloea)为寄主,首次将VA菌根菌剂接种到植物组织培养的试管苗上。一个月后发生侵染,形成了丛枝和泡囊,菌根感染率为50%。植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处理与对照相比,试管苗叶部所含的N和P元素总量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菌根 菌剂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剑波 耿亮 +3 位作者 陈玉霞 黄民生 何岩 朱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53,共9页
采用3组平行的sBR系统,分别接种厌氧颗粒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河道底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以及厌氧消化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以典型城市污水为进水,在相同运行环境下同时运行150~180 d,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装... 采用3组平行的sBR系统,分别接种厌氧颗粒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河道底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以及厌氧消化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以典型城市污水为进水,在相同运行环境下同时运行150~180 d,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装置,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8%,80%和85%,亚硝氮去除率均达到96%以上.但厌氧消化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的启动周期更短,是相对优化的接种污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 颗粒污泥 SBR装置 厌氧氨氧化 启动
下载PDF
土壤有益微生物菌剂促棉株生长及防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庆元 刘芳政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23-27,共5页
对12个土壤有益微生物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与农药混用的可行性、对3种棉花致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及用于棉花种子包衣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等项研究。实验表明,参试菌株均繁殖快,易生产;在60个菌—药组合中有17个组合完全不影响有... 对12个土壤有益微生物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与农药混用的可行性、对3种棉花致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及用于棉花种子包衣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等项研究。实验表明,参试菌株均繁殖快,易生产;在60个菌—药组合中有17个组合完全不影响有益菌的生长,仅杀虫剂3911对所有参试菌株有完全抑制作用;室内以对棉苗立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10个菌株对其有完全抑制;种子包衣田间应用中,病株率减少13.6%~100%,棉苗高度增长0.36%~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微生物 菌剂 土壤微生物 棉花 生长 防病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颖 江和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在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回收电能,这种变废为宝的优势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回顾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着重从反应器构型与材料、运行条件及电子传递机制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研究的动向与进展,总结了... 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在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回收电能,这种变废为宝的优势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回顾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着重从反应器构型与材料、运行条件及电子传递机制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研究的动向与进展,总结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可应用的领域,并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与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接种体 底物 电子传递机制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Inocula and Packing Material for Acceleration of Start-Up in Biofilters
11
作者 Li Chao Zhao Dongfeng +3 位作者 Mu Guiqin Song Xiangning Zhang Tingting Liu Ju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2期67-75,共9页
Several strategies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inocula and packing material were investigat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start-up time and elimination capacity (EC) in toluene biofiltration. The inocula contained the act... Several strategies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inocula and packing material were investigat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start-up time and elimination capacity (EC) in toluene biofiltration. The inocula contained the activated sludge and toluene degrading bacteria, and the packing material consisted of different mixing ratios of peat and wood chips. A final toluene load of 21.2 g/(m3·h) was attained step by step in four parallel biofilters. A shortest start-up time of 15 days and a highest EC of 17.0 g/(m3·h) were observed in the biofilter B-4, which was inoculated with a special microbial consortium consisting of three strains of toluene degrading bacteria and was packed with the mixture of peat and wood chips at a ratio of 80:20 (w/w).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oculating pre-acclimatized microbes dramatically shortened the start-up time, and such a composition of packing material could maintain an appropriate environment (with the bed porosity and water content equating to 0.45 and 1.96, respectively) for the growth of dominant toluene degrading bacteria in the biofil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LERATION of START-UP BIOFILTER inocula PACKING material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Inocula Might Be A Promising Method in the Restoration of Severely Degraded Wetlands
12
作者 De Gao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6,共6页
The applica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inocula in severely degraded wetlands could ensure success in restoration.Mycorrhizal fungi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individual'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a... The applica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inocula in severely degraded wetlands could ensure success in restoration.Mycorrhizal fungi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individual'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a low nutrient condition.Based on the importance that mycorrhizal fungi have to their host plants,mycorrhizal inocula have been produced and applied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order to let the plants become mycorrhizal.However,mycorrhizal inocula have not been used in wetland restorations,despite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mycorrhizal fungi are commonly found in various wetland systems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survive under anoxic conditions.Evidence also shows that mycorrhizal fungal inocula in the soil could have been destroyed in the degraded wetland or could be destroyed during traditional wetland restoration process.Therefore,AM inocula production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for wetland restoration.In this paper,I will argue that AM inocula production is required when introduced recovery is necessary,and aeroponic culture technique is a preferable method to produce AM inocula.Last,a renewed wetland restoration flow chart is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buscular mycorrhiza mycorrhizal inocula wetland restoration aeroponic culture technique
原文传递
Bioaugmentation: a new strategy for removal of recalcitrant compounds in wastewater—a case study of quinoline 被引量:2
13
作者 HAN Li-ping WANG Jian-long +1 位作者 SHI Han-chang QIAN Y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4-27,共4页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bioaugmentation to enhance biodegradation of quinoline, four strains capable of using quinoline as sole source of carbon, nitrogen and energy were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enviro...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bioaugmentation to enhance biodegradation of quinoline, four strains capable of using quinoline as sole source of carbon, nitrogen and energy were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samples by enrichment technique. Screening for quinoline degrader with the highest quinoline mineralizing rate was carried out in respirometer and one bacterium identified as \%Burkholderia pickettii W2\% was chosen as inoculum in bioaugmentation tests. Quinoline biodegrad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bacterium degraded quinoline very quickly. 100, 200 and 500 mg/L quinoline can be transformed completely within 1, 2 and 7 hours respectively. A bioaugmentation procedure was proposed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 bioaugmentation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for quinoline removal. The effect of inoculum size on bioaugmenta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UGMENTATION biodegradation QUINOLINE inocula CLC number: X703 Document code: A
下载PDF
高效菌群处理油泥的成效分析
14
作者 王建刚 王婷 +1 位作者 熊振 杨在文 《四川化工》 CAS 2017年第6期45-48,共4页
以美国生态实验室Microbe lift水处理菌群(A)、油田废水中驯化培养的混合菌群(B)及假单胞杆菌群(P.Aeruginosa,C)为实验菌剂,模拟了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强化法处理油泥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三组菌群均能有效降解油泥中的油类污染物,组合菌... 以美国生态实验室Microbe lift水处理菌群(A)、油田废水中驯化培养的混合菌群(B)及假单胞杆菌群(P.Aeruginosa,C)为实验菌剂,模拟了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强化法处理油泥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三组菌群均能有效降解油泥中的油类污染物,组合菌群的去油效果要优于单组菌群;单组菌群以C的去油效果最好,经生物反应器处理7d和生物强化法处理120d后,对油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79%和41.93%;组合菌群以ABC处理效果最好,经生物反应器处理7d和生物强化法处理120d后,对油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2.21%和74.61%;各菌群在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强化法处理油泥过程中,加速生长期分别为2d和30d,生物反应器的去油效果要优于生物强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 生物反应器 生物强化法 去除率
下载PDF
梨黑星菌接种体保存的研究
15
作者 汤浩茹 冷怀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273-276,共4页
梨黑星菌接种体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10个月后仍有70%以上的分生孢子具有萌发力。在干燥条件下,低温有利于黑星菌接种体的保存。-18——20℃和3—5℃保存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2.43%和71.02%,而室温保存的分生孢子萌发率为0。离体... 梨黑星菌接种体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10个月后仍有70%以上的分生孢子具有萌发力。在干燥条件下,低温有利于黑星菌接种体的保存。-18——20℃和3—5℃保存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2.43%和71.02%,而室温保存的分生孢子萌发率为0。离体接种和田间接种表明,在接种点上,低温干燥保存的梨黑星菌接种体分生孢子与新鲜孢子一样具有侵染力。而且在田间接种下,接种16天后均引起接种部位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菌 黑星病 接种体 孢子保存
下载PDF
菌渣和牛粪联合堆肥中的氮素转化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夏丽 张静晓 +1 位作者 王静 王岩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以食用菌渣和牛粪为主要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不同原料比例、腐熟堆肥和外源菌剂的添加对食用菌渣堆肥中各种形态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各处理铵态氮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硝态氮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堆肥结束时... 以食用菌渣和牛粪为主要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不同原料比例、腐熟堆肥和外源菌剂的添加对食用菌渣堆肥中各种形态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各处理铵态氮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硝态氮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堆肥结束时,铵态氮的下降幅度随菌渣含量减少而减小,硝态氮的增加幅度随菌渣含量增加而增大.有机氮变化与总氮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随菌渣比例增加,有机氮与总氮损失增大.与无添加剂的处理相比,堆肥结束时添加腐熟堆肥和纤维素降解菌的处理有机氮分别增加了35%和47%,总氮分别增加了28%和41%,表明腐熟堆肥和纤维素降解菌剂能够增加食用菌渣堆肥的有机氮含量,具有一定的氮素固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菌渣 堆肥 混合菌剂 氮素转化
下载PDF
微生物接种技术应用于堆肥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丹莲 曾光明 +2 位作者 黄国和 牛承岗 胡天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0-64,共5页
简述了自然发酵在堆肥化处理中的作用,综合介绍了接种有机物腐熟剂的研究情况及添加特定微生物菌剂在堆肥处理固体废物方面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微生物接种动力学的理论分析,对其应用于堆肥处理方面的广阔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堆肥 动力学
下载PDF
牛粪堆肥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瑜 王琦 陈五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653-15655,共3页
[目的]确定最佳菌种复配比例。[方法]从牦牛粪自然堆肥中筛选菌株。以新鲜牛粪和稻壳粉为堆肥原料,以不加复合菌剂的处理为对照,将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以3‰的总接种量接入到堆肥中,观察不同处理对堆肥腐熟过程的影响。[结果]牦牛粪自然... [目的]确定最佳菌种复配比例。[方法]从牦牛粪自然堆肥中筛选菌株。以新鲜牛粪和稻壳粉为堆肥原料,以不加复合菌剂的处理为对照,将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以3‰的总接种量接入到堆肥中,观察不同处理对堆肥腐熟过程的影响。[结果]牦牛粪自然堆肥中的绿色木霉和米曲霉的生长速率和活性较高。绿色木霉∶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2∶2∶1∶1的处理,发酵过程中升温最快、温度最高。温度升高到55℃仅用6 d,高温维持8 d,最高温度为65.5℃。堆肥腐熟后,植物种子发芽指数为92.3%。[结论]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最佳比例为绿色木霉∶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2∶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堆肥 复合微生物菌剂
下载PDF
不同处理条件对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唐景春 刘文杰 +3 位作者 徐婷婷 朱富珍 李景义 侯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231-3236,共6页
针对石油烃植物修复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植物种类、不同土壤调理剂和菌剂使用等不同条件对土壤中石油烃植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植物修复可使总石油烃的年降解率达到37.8%~73.98%,其中大豆和碱蓬具有较好... 针对石油烃植物修复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植物种类、不同土壤调理剂和菌剂使用等不同条件对土壤中石油烃植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植物修复可使总石油烃的年降解率达到37.8%~73.98%,其中大豆和碱蓬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3种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为商业添加剂>牛粪>蛭石;先微生物修复后种植植物的处理要优于单独的微生物修复及微生物、植物修复同步进行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石油烃 土壤 植物修复 调理剂 微生物菌剂
原文传递
禽畜粪便高效降解菌对堆肥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凌云 徐亚同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6,37,共4页
为明确自行筛选开发的禽畜粪便高效降解菌对猪粪堆肥的影响,对加入该降解剂的猪粪堆肥过程中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含量、温度、含水率及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互为相关,而加入高效降解菌剂后,整个堆肥的过程... 为明确自行筛选开发的禽畜粪便高效降解菌对猪粪堆肥的影响,对加入该降解剂的猪粪堆肥过程中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含量、温度、含水率及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互为相关,而加入高效降解菌剂后,整个堆肥的过程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堆温17 H就上升到了70℃,有机质的降解效果比对照高出了10%;含水率比对照组低了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畜粪便 高效菌剂 好氧堆肥 理化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