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现象学意义上如何理解“良知”?--对耿宁之王阳明良知三义说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立胜 《哲学分析》 2014年第4期23-39,197,共17页
王阳明良知话语在本质上乃是一套言语行动系统,其旨趣在于唤醒听者/读者之相应的生命体验,故理解这套话语,需要有相应的心灵筹备与练习。耿宁对阳明良知说的研究呈现出现象学与阳明心学的一种互动、互释之风格,对作为这些学说之基础的... 王阳明良知话语在本质上乃是一套言语行动系统,其旨趣在于唤醒听者/读者之相应的生命体验,故理解这套话语,需要有相应的心灵筹备与练习。耿宁对阳明良知说的研究呈现出现象学与阳明心学的一种互动、互释之风格,对作为这些学说之基础的体验进行严谨的现象学描述于中、于西皆大有裨益:于西,可以将现代人带到这个"精神传统的近旁",给在西方传统中进行哲学活动的学者带来"巨大收益";于中,阳明心学的一些观念乃至问题会得到澄清。耿宁从自知、内意识、自证分的概念来了解阳明之良知这一理论成果,尤其能反映出这种基于阳明所呈现的良知实事本身而进行的中西贯通性的研究之意义。不过,良知三义的编年学考察以及三个良知概念关系之处理均有值得进一步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耿宁良知 现象学 内意识
下载PDF
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巧妙结合——论《达洛卫夫人》 被引量:5
2
作者 夏庚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4-66,共3页
弗吉尼亚·伍尔芙既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 ,又是一个女性主义倡导者。她尤其关注女性写作的历史和现状。本文主要以其小说《达洛卫夫人》为文本 ,探讨伍尔芙如何力图把现代主义的小说艺术和其女性创作理论相糅合 ,为现代女性创作现身... 弗吉尼亚·伍尔芙既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 ,又是一个女性主义倡导者。她尤其关注女性写作的历史和现状。本文主要以其小说《达洛卫夫人》为文本 ,探讨伍尔芙如何力图把现代主义的小说艺术和其女性创作理论相糅合 ,为现代女性创作现身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达洛卫夫人》 小说 弗吉尼亚·伍尔芙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在《苔丝》中的体现 被引量:5
3
作者 黄丛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4-86,共3页
本文从哈代生活的历史背景和家庭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主要思潮达尔文的进化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等入手 ,论述了哈代宿命论思想体系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作者认为 ,哈代小说的写作目的并不是一种悲观主义的宣泄 ,而是“为了生存而战”的呐... 本文从哈代生活的历史背景和家庭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主要思潮达尔文的进化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等入手 ,论述了哈代宿命论思想体系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作者认为 ,哈代小说的写作目的并不是一种悲观主义的宣泄 ,而是“为了生存而战”的呐喊。他的代表作《苔丝》颂扬了这种抗争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宿命论 超自然主义 内在意志 抗争
下载PDF
道德重建中的儒学担当 被引量:4
4
作者 吴锋 徐盼盼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4-72,共9页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社会出现了道德危机,不少学者从道德重建的角度研究道德建设的问题。道德重建的制度性安排是不可或缺的,法律、法规等规制对于道德重建的作用是明显的。但从道德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在全球化背景、社会改革和经...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社会出现了道德危机,不少学者从道德重建的角度研究道德建设的问题。道德重建的制度性安排是不可或缺的,法律、法规等规制对于道德重建的作用是明显的。但从道德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在全球化背景、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当代条件下,中国现代的道德重建,不只需要制度的建设,而且还应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有着不可卸载的责任。儒家创立于道德需要重建的时代,形成了生发于家庭的仁爱以及延伸到大爱天下的观念,具体为亲亲、仁民、爱物。相比较于其他思想,历史上每一时代都将儒学精华作为道德重建的核心思想。儒家道德重建的思想源自内心,是通过道德修为而达到游刃于社会规范之后的、由内心实现的自律行为。从道德自律的角度看,当代的道德重建应该借鉴儒家的传统,从个体内心的自觉来实现,让个体去认同道德规范和去接受这种熏染,让天下人接受仁爱观念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和道德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危机 道德重建 制度性安排 仁爱 内心 道德自律
原文传递
论布伦塔诺的内意识概念
5
作者 葛夏 《哲学评论》 2023年第1期292-308,共17页
在布伦塔诺的论述中,内意识是对心理现象的知觉。在《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中,布伦塔诺详细讨论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即心理现象,并通过对内意识的论述详细阐明了描述心理学的立场和方法。布伦塔诺对内意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三部分... 在布伦塔诺的论述中,内意识是对心理现象的知觉。在《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中,布伦塔诺详细讨论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即心理现象,并通过对内意识的论述详细阐明了描述心理学的立场和方法。布伦塔诺对内意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内意识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内意识与无意识问题、内意识的分类。此外,布伦塔诺的内意识概念研究还涉及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布伦塔诺的内意识概念与胡塞尔的内意识概念之间的思想联系,布伦塔诺与弗洛伊德、拉康的无意识概念之间的区别,布伦塔诺与其同时代心理学家李普斯就无意识问题所形成的分歧,以及布伦塔诺的内意识分类在哲学史上的意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伦塔诺 内意识 心理现象 无意识 认识论
下载PDF
一项关于“影子练习”训练中的内在意识的实证研究——以日语中级学习者的行为和感受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开益 张利平 王在琦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6年第5期85-92,共8页
近年来,原本作为口译技能训练方式的"影子练习"逐渐被引入外语教学中。本文首先总结了语言教学中的"影子练习"的前期相关研究,指出不足之处,然后根据为期三周的实证研究结果,以练习者的行为和感受为中心,对练习者... 近年来,原本作为口译技能训练方式的"影子练习"逐渐被引入外语教学中。本文首先总结了语言教学中的"影子练习"的前期相关研究,指出不足之处,然后根据为期三周的实证研究结果,以练习者的行为和感受为中心,对练习者的内在意识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包括:1.训练者的日语水平等是否会影响他们对"影子练习"的喜好;2.根据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和练习方式,探讨影响练习者情绪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练习 自我行为 内在意识
原文传递
写作行为的动力系统
7
作者 周剑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51-55,共5页
写作动力问题具有复杂性与潜隐性。受社会使命感的驱使 ,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写作的社会意识 ,抒发与表露生活感受、与读者“神交”的宣泄意识 ,痴爱迷恋、在强迫性心理造成的“核爆”的冲击下写作的潜隐意识 ,是写作行为动力系统中... 写作动力问题具有复杂性与潜隐性。受社会使命感的驱使 ,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写作的社会意识 ,抒发与表露生活感受、与读者“神交”的宣泄意识 ,痴爱迷恋、在强迫性心理造成的“核爆”的冲击下写作的潜隐意识 ,是写作行为动力系统中的三个主要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系统 写作行为 社会意识 宣泄意识 潜隐意识 情感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内部感觉的效能边界——论叔本华意志认识论的内在矛盾
8
作者 金惠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3-49,共7页
叔本华将康德的“自在之物”原创性地置换为他自己的“意志” ,这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啻又一次哥白尼革命 ,德国哲学由此而走上了一条非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 ,这一革命的完成并非轻而易举 :叔本华必须证明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在被说成是... 叔本华将康德的“自在之物”原创性地置换为他自己的“意志” ,这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啻又一次哥白尼革命 ,德国哲学由此而走上了一条非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 ,这一革命的完成并非轻而易举 :叔本华必须证明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在被说成是“意志”之后如何是可知的。本文梳理和评论了叔本华研究者对“意志”之可知性的怀疑、批评和修正 ,并展示了叔本华自己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武断和犹豫 ,最后试图说明 ,问题之关键不是学术性的 ,而是在学术性之后所隐藏的思想动机和历史意图。本文所涉及的论争可能对认识中国哲学史上理学与心学之争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内部感觉 自在意志 认识论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日语“影子练习”练习者的思维活动与跟读策略——基于练习初期实证研究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开益 张利平 王在琦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6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根据近年来的反馈信息,大多数"影子练习"的练习者都从正面评价了这种练习方式,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感到困难或在练习过程中感到紧张、有压力。影响练习者感受的因素可能存在多种,本研究假设日语水平、周围环境、练习策略都可能... 根据近年来的反馈信息,大多数"影子练习"的练习者都从正面评价了这种练习方式,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感到困难或在练习过程中感到紧张、有压力。影响练习者感受的因素可能存在多种,本研究假设日语水平、周围环境、练习策略都可能产生影响,故选择从未有过练习经验的二年级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文主要针对第三项假设,而其它两项假设将另行撰写文章。在本文中,将练习者感到困难、紧张等命名为"思维活动",将练习者为完成跟读而采取练习活动命名为"跟读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练习者在练习初期有什么样的思维活动;(2)练习者在练习初期会选择什么样的跟读策略;(3)练习者的跟读策略是否会对他们的思维活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练习 元认知 跟读策略 思维活动
原文传递
外语教学中“影子练习”效果的实证考察
10
作者 陈知武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81-184,共4页
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证明"影子练习"对提高外语能力有着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此种练习的认识不尽相同,或多或少存在影响练习效果的障碍情感因素。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练习者在"影子练习"时的内在意识,... 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证明"影子练习"对提高外语能力有着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此种练习的认识不尽相同,或多或少存在影响练习效果的障碍情感因素。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练习者在"影子练习"时的内在意识,分析总结出跟读策略,从而发挥此种练习的最大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练习 内在意识 跟读策略
下载PDF
教育的内在时间意识——儿童秘密的教育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开君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共5页
现代教育的规训与监督使孩子们置身于被分割的时间中,从而忽略了教育的内在时间意识,耽搁了孩子们内在的精神成长。荷兰教育家兰格威尔德以现象学的描述方法对儿童秘密的教育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儿童秘密的体验对于儿童自我意识... 现代教育的规训与监督使孩子们置身于被分割的时间中,从而忽略了教育的内在时间意识,耽搁了孩子们内在的精神成长。荷兰教育家兰格威尔德以现象学的描述方法对儿童秘密的教育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儿童秘密的体验对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个体精神世界的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为孩子们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的内在时间意识 儿童秘密 精神成长
下载PDF
超越死亡:论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理论中的爱之共同体
12
作者 王朝璐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自我维度在内时间意识中显现为生活主体,爱之共同体是生活主体的重要阶段。探讨爱之共同体的发生进程,势必要聚焦其中的关键节点--人格生成、世代生成以及爱之共同体。同时,还应抓住自我维度这条线索,从自我通过同感单向地通达他者,发... 自我维度在内时间意识中显现为生活主体,爱之共同体是生活主体的重要阶段。探讨爱之共同体的发生进程,势必要聚焦其中的关键节点--人格生成、世代生成以及爱之共同体。同时,还应抓住自我维度这条线索,从自我通过同感单向地通达他者,发展为自我与他者彼此通达,并尝试消弭主体之间的间隙,来展现爱之共同体的双重主体间性。在爱之共同体中,内时间意识真正完成了个体化,显现为完整意义上的个体存在,推进了内时间意识由时间性发生向人格性发生的转变。由此,历史、文化等具有实践意义的事件才能发生,并推动实践现象学视域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时间意识 人格 家庭 死亡 爱之共同体
下载PDF
奇点革命:从胡塞尔的“游戏场”看“元宇宙”领域构建——兼论斯蒂格勒的“第三持存”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东光 文成伟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47,共10页
实现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交互穿越临界点是元宇宙领域构建的第一个入口平台,因此,穿越临界点意味着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交互以及元宇宙自身系统等所有事情之间都互相连接,达到现实本身的“奇点”。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以点性现在揭示... 实现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交互穿越临界点是元宇宙领域构建的第一个入口平台,因此,穿越临界点意味着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交互以及元宇宙自身系统等所有事情之间都互相连接,达到现实本身的“奇点”。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以点性现在揭示内时间意识既构成原感觉单独的个体,又使个体在整体连续中受到内在秩序统一。而时间位置此时的“现在”作为时间意识的唯一性,成为视觉感觉领域一种内在秩序的先天朝向。受此启发得出,穿越奇点的根本在于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相融合于内在统一秩序中。而其中人尽管受控于数字化技术,但其自身意识无论如何都不会如斯蒂格勒所说因受数字化化技术影响而被改变,永远都是以其自身系统与客观对象建立联系,构建自身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内时间意识 原感觉 奇点交互 虚拟我
原文传递
书法美的“内时间意识”之“维”再思
14
作者 贺方刚 《美育研究》 2023年第1期18-29,共12页
书法美以“神采”为上,此“神采”乃由“和谐”升华而成。书法美具有极强的民族性,按“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一观点,它自然也具有世界意义和普遍性。但书法美产生于中国哲学的运思方式之中,是被体悟出来的。从中西汇通的层面来看,“体... 书法美以“神采”为上,此“神采”乃由“和谐”升华而成。书法美具有极强的民族性,按“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一观点,它自然也具有世界意义和普遍性。但书法美产生于中国哲学的运思方式之中,是被体悟出来的。从中西汇通的层面来看,“体悟”很难用目前学术规范所使用的概念清晰地阐释,由此这一中国艺术的“民族性”展现为“世界性”时遇到了困境。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可以帮助解决此疑难,它突破了主客二元对立的框架,使主体与对象(书法)在“内时间意识”中融为一体,因此,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使对书法美的体悟的学理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 内时间意识 感知 再造
原文传递
“圣之时者”与“天人合一”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宗让 杜维明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0,共20页
“天人合一”已经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标签,但其内涵却言人人殊。儒家哲学是天道与人道的会通,“圣人”是“天人合德”的典范。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是赞美孔子体现了儒家至德“中庸”之“时中”。“圣”即“通”,“时中”必然基... “天人合一”已经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标签,但其内涵却言人人殊。儒家哲学是天道与人道的会通,“圣人”是“天人合德”的典范。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是赞美孔子体现了儒家至德“中庸”之“时中”。“圣”即“通”,“时中”必然基于“主体一本体”之自通。儒家的“天道”表现为“天时”,“人道”之心性本体也具有内在的时间意识。“圣之时者”提供了“天人合一”在“时”中证成的可能性。“时”的内涵与情感、艺术、体知等都有关系,体现了儒学的独特价值,是一种整全的认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之时者通天人合一 天时 内时间意识
原文传递
现象意识的现象学进路及其整合
16
作者 何浩平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38,共11页
心智是有意识的心智,要对有意识的心智做出物理还原解释,就先要对被解释项即现象意识施以恰当的分析。在现象学中,可以找出两种对现象意识的解释方案。一种提出,意识前反思的自身觉知就是现象意识,而胡塞尔对内时间意识的分析,揭示了意... 心智是有意识的心智,要对有意识的心智做出物理还原解释,就先要对被解释项即现象意识施以恰当的分析。在现象学中,可以找出两种对现象意识的解释方案。一种提出,意识前反思的自身觉知就是现象意识,而胡塞尔对内时间意识的分析,揭示了意识之所以具有现象性的内在结构;另一种提出,感觉质素才是现象意识,并且对意识的具身性的分析扩展了质素的类型。然而,现象意识有两个构成要素:主观性要素与质性要素,上述两种解释其实分别只抓住了现象意识的一个要素。因此,如果能够整合这两种解释,那么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对现象意识的现象学理论。与流行的一阶表征主义、高阶表征主义以及自身表征主义等表征理论相比,现象学式现象意识理论能够避免无穷倒退,也能够说明无表征对象的意识活动的现象性。不过,这种整合尚存在两点疑难:一是不清楚是否原则上所有的现象意识都具备这两个要素;二是具身性似乎本身就蕴含着某种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反思的自身觉知 内时间意识 具身性 表征主义
原文传递
游戏冲动何以在时间中扬弃时间?——论席勒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之二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彦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本文认为,"时间性"是席勒的美育思想与美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机杼之一,也是亟待揭示的隐秘之所在。席勒认为,要从构成状态上对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之间最为根本的区别进行清晰的描述,就必须依据"时间性",前者作为促... 本文认为,"时间性"是席勒的美育思想与美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机杼之一,也是亟待揭示的隐秘之所在。席勒认为,要从构成状态上对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之间最为根本的区别进行清晰的描述,就必须依据"时间性",前者作为促迫的时间性不可能具有深远之未来前景,而后者作为科学之原理、伦理之规范、宗教之神祗则会扬弃时间;且时间性绝不是一个独立于两种冲动之外的第三方标准,而是两种冲动自身原发性的呈显状态。只有在游戏冲动之中,才能使理性在感性活动之中开启、兴发出来,并持守于游戏活动之中。席勒的"活的形象"思想则是侧重对审美活动进行内时间意识构成维度的"流畅"特性分析,由此出发,席勒奠定了美育思想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游戏冲动 感性冲动 理性冲动 时间性 内时间意识
下载PDF
李白自我意识的结构层面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陈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1-24,共4页
文学中的自我意识,在唐前就已产生、发展,后在唐代得以凸显,李白尤甚。李白的自我意识又是个复杂而立体的结构,大致可分解为自觉、自信、自怜、自慰等层面。李白自我意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时代因素及李白漂泊的人生、庞杂的思... 文学中的自我意识,在唐前就已产生、发展,后在唐代得以凸显,李白尤甚。李白的自我意识又是个复杂而立体的结构,大致可分解为自觉、自信、自怜、自慰等层面。李白自我意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时代因素及李白漂泊的人生、庞杂的思想和酒的催化作用,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自我意识内 结构层面 成因
下载PDF
兴发着的审美过程及其内时间意识的构成——论康德《实用人类学》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
19
作者 刘彦顺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5,共7页
在康德《实用人类学》中存在着极为丰富、深刻、透辟的时间性美学思想,他不仅认为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开启并完善地持存着人类的兴发性经验,而且从内时间意识是否流畅的构成角度对比了审美活动与科学认知活动的区别。康德还把审美活动置于&... 在康德《实用人类学》中存在着极为丰富、深刻、透辟的时间性美学思想,他不仅认为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开启并完善地持存着人类的兴发性经验,而且从内时间意识是否流畅的构成角度对比了审美活动与科学认知活动的区别。康德还把审美活动置于"生活-之中",为审美价值在时间性的绽出上觅得坚实之所,并把这种时机化实现于流畅的审美活动所呈现的内时间意识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兴发性 时间性 内时间意识
下载PDF
胡塞尔的内时间研究与超越论现象学
20
作者 马迎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1,共8页
内时间意识研究是胡塞尔创建超越论现象学的先导和基础。在借助滞留概念超出描述心理学的立义模式之后,胡塞尔历时近30年,先后将内时间结构揭示为具有内在建基关联的滞留的双重意向性、完整的双重意向性在具体当下之上的建构,以及从原... 内时间意识研究是胡塞尔创建超越论现象学的先导和基础。在借助滞留概念超出描述心理学的立义模式之后,胡塞尔历时近30年,先后将内时间结构揭示为具有内在建基关联的滞留的双重意向性、完整的双重意向性在具体当下之上的建构,以及从原区分到融合为一的活的当下的构造。根据上述内时间的建构层次,胡塞尔刻画出了同样具有内在建基关系的三种形态的超越论现象学,即纯粹现象学、习性现象学和本性现象学。超越论现象学是一门具有严格的内在建基结构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内时间意识 超越论现象学 双重意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