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辅料用量与进风温度对五味子喷干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饶小勇 刘慧 +3 位作者 张尧 张爱玲 熊耀坤 罗晓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1-806,共6页
目的:研究辅料用量与进风温度对五味子喷雾干燥的影响。方法:设计32全因子实验分析进风温度与辅料用量对五味子喷雾干燥粉末的影响,采用差热分析仪、激光散射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测定喷干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粒径分布和微... 目的:研究辅料用量与进风温度对五味子喷雾干燥的影响。方法:设计32全因子实验分析进风温度与辅料用量对五味子喷雾干燥粉末的影响,采用差热分析仪、激光散射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测定喷干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粒径分布和微观形态等。结果:Tg随着进风温度与辅料用量的增大而增大,喷干粉含水量随着进风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粒径及吸湿性随着辅料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低进风温度下粉末的微观表面光滑平整,高进风温度下粉末的微观表面有凹陷。结论:辅料用量与进风温度均会影响五味子喷干粉的性质,可以通过加入麦芽糊精提高五味子的Tg,有利于防止五味子提取液在喷雾干燥过程中产生的粘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转变温度 进风温度 辅料用量 粒径分布 吸湿性 微观形态 喷雾干燥 五味子
原文传递
聚并元件结构和来流颗粒粒径对细颗粒物湍流聚并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国昌 刘玺璞 米建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61,共9页
湍流聚并技术是去除燃煤烟气细颗粒物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弄清聚并器结构和烟气颗粒特征对烟气湍流聚并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3种聚并元件结构(分别为一般圆柱体、带方翼圆柱体和V型钝体)和3种烟气颗粒粒径分布模式(分别为大... 湍流聚并技术是去除燃煤烟气细颗粒物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弄清聚并器结构和烟气颗粒特征对烟气湍流聚并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3种聚并元件结构(分别为一般圆柱体、带方翼圆柱体和V型钝体)和3种烟气颗粒粒径分布模式(分别为大小颗粒混杂、纯大颗粒和纯小颗粒)下的聚并效果。结果表明:方翼结构和V型钝体结构均能提升流场的涡量和湍动能耗散率,从而促进颗粒碰撞和聚并发生;与方翼结构相比,V型钝体结构的压降损失更小,聚并效果更好;细颗粒物的消除主要发生在聚并元件尾部生成涡的区域内,而在下游区域则较少发生碰撞和聚并;当来流中既有大颗粒又有小颗粒时,大、小颗粒之间的碰撞明显加强,聚并效果提升。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聚并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湍流聚并技术在锅炉烟气细颗粒物去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湍流聚并 元件结构 来流颗粒粒径 分离涡模型 离散群方法
原文传递
进口条件对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崔益华 张颖翀 +2 位作者 张建辉 王长江 任进勇 《起重运输机械》 2022年第16期26-29,共4页
文中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连续相选用雷诺应力模型、离散相选用分散颗粒群轨迹模型,对不同进口速度(8 m/s、16 m/s、24 m/s和32 m/s)和进口角度(0°、2.5°、5°和10°)下旋风分离器内不同粒径(0~10μm)颗粒的气固两相流... 文中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连续相选用雷诺应力模型、离散相选用分散颗粒群轨迹模型,对不同进口速度(8 m/s、16 m/s、24 m/s和32 m/s)和进口角度(0°、2.5°、5°和10°)下旋风分离器内不同粒径(0~10μm)颗粒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和分离效率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研究发现,同一进口风速下,当粒径小于临界粒径时,分离效率相对较低且粒径大小对分离效率影响较小;当粒径大于临界粒径时,分离效率迅速增高至100%。对于小颗粒粒径,随着进口速度的增大,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先增强后减弱。适当增加进口角度不仅能够提升小粒径颗粒的分离效率,还能减小旋风分离器的分离粒径。进口角度和进口速度对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进口角度 进口速度 颗粒粒径 分离效率
下载PDF
旋流泡罩相分离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惠新 莫倪旭 +1 位作者 付双成 周发戚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60,共7页
针对传统泡罩塔的雾沫夹带、液泛等问题,提出了新型塔内件——旋流泡罩,其利用旋流聚结和离心沉降原理将进入气中的液滴捕捉,可以实现高效的相分离。旋流泡罩的性能包括操作性能和相分离性能,分别用压力降和分离效率来表征。进气量对压... 针对传统泡罩塔的雾沫夹带、液泛等问题,提出了新型塔内件——旋流泡罩,其利用旋流聚结和离心沉降原理将进入气中的液滴捕捉,可以实现高效的相分离。旋流泡罩的性能包括操作性能和相分离性能,分别用压力降和分离效率来表征。进气量对压力降的影响分别通过试验和模拟获得,并用压力降的试验数据来验证模拟的可靠性;利用Euleria-Lagrangian方法来处理气液两相流动,同时考虑液滴的聚结和破碎,研究进气速度、进气液滴粒度和进气液滴浓度对旋流泡罩相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力降随进气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研究的进气量范围内,旋流泡罩压力降为300~1300 Pa;相分离效率随进气粒度和进气速度的增大而提高,但存在临界进气速度值,此时,相分离效率最高可达98.7%;进气粒度越小,临界进气速度值越小;对于小液滴,其液滴浓度对相分离效率的影响比大液滴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于旋流泡罩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泡罩 分离效率 进气速度 浓度 粒度
下载PDF
新型多旋臂气液分离器入口旋流头的预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闻 鄂承林 +3 位作者 李永祺 郭玉娇 李子轩 卢春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775-4785,共11页
新型多旋臂气液分离器可实现大直径分离器内的气液旋流高效分离,其入口旋流头结构是分离器的重要组件之一。通过大型冷模实验,对入口旋流头结构的液滴群粒径分布进行非引出式在线测量,从压降和分离效率角度考察了旋流头的预分离性能。... 新型多旋臂气液分离器可实现大直径分离器内的气液旋流高效分离,其入口旋流头结构是分离器的重要组件之一。通过大型冷模实验,对入口旋流头结构的液滴群粒径分布进行非引出式在线测量,从压降和分离效率角度考察了旋流头的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入口直管段,初始液滴粒径会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迅速进行重新分布,粒径分布呈类正态分布,Sauter平均粒径(SMD)为16.8μm。在16.95 m/s的气速下,液滴群在H/D=2.47-8.48长度内的入口直管段中运动状态稳定,粒径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在高气速的操作条件下,剪切效应和边壁效应共同作用使SMD略有增大。液滴群在流经旋流臂后,粒径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出现“双峰”特征,旋流臂对液滴的聚集效果明显。通过粒径分布分析,预测了旋流臂末端的液滴特征。发现旋流头的预分离性能优越,在压降占比仅3.2%-8.4%的情况下,分离效率占比可高达42.8%-62.5%。入口旋流头结构不仅可以为混合相创造强旋流的初始分离环境,还能借助自身结构特点实现对混合相的惯性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口结构 粒度分布 分离 多相流
下载PDF
工业分解炉生物质木煤和重油混合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毛娅 郑欢 江智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7-213,共7页
以生物质燃料木煤和重油混合燃烧为研究对象,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中的DPM模型模拟燃料颗粒运动燃烧过程,欧拉-欧拉方法中的欧拉(Eulerian)多相流模型模拟气相反应与生料分解反应,将两种模型耦合应用于分解炉的燃烧模拟中。在其他因素... 以生物质燃料木煤和重油混合燃烧为研究对象,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中的DPM模型模拟燃料颗粒运动燃烧过程,欧拉-欧拉方法中的欧拉(Eulerian)多相流模型模拟气相反应与生料分解反应,将两种模型耦合应用于分解炉的燃烧模拟中。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分别对比了不同木煤掺混比例(0、15%、30%)、入口高度(11、13和15 m)和颗粒粒径(1、3和5 mm) 3种情况下,分解炉生物质燃尽率、生料分解率以及出口NO排放量。研究表明:木煤颗粒入口的合理位置应位于第一个缩口与三次风入口之间,木煤颗粒粒径和掺混比例对生料分解率的影响较小,而出口NO排放量随木煤颗粒粒径增大而增大,随木煤掺混比例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料 分解炉 入口高度 粒径
原文传递
错流式移动床冷渣器气固换热特性的模拟研究
7
作者 杨宇 林顺洪 +4 位作者 田野 柏继松 季炫宇 徐明 卢啸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4-230,共7页
为高效回收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后排出的高温底渣余热,提出了一种错流式移动床冷渣器,并采用Fortran语言模拟其气固换热特性,分析气体入口流速、底渣下落速度和底渣粒径对底渣冷却及余热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气体入口流速有利... 为高效回收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后排出的高温底渣余热,提出了一种错流式移动床冷渣器,并采用Fortran语言模拟其气固换热特性,分析气体入口流速、底渣下落速度和底渣粒径对底渣冷却及余热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气体入口流速有利于底渣的快速冷却,但会使系统能耗提高,底渣余热再利用率降低;较快的底渣下落速度延长了底渣的冷却过程,使系统能耗小幅提高,但系统处理能力也提高,而底渣余热再利用率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底渣粒径对气固换热能力的影响较小,但底渣粒径的减小会大幅提高系统能耗;在错流式移动床冷渣器内,吸热后的气体出口温度可达800℃,底渣余热再利用率约为40%,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底渣冷却及余热回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渣器 气固换热特性 气体入口流速 底渣下落速度 底渣粒径 底渣余热再利用率
下载PDF
锤片粉碎机气力输送系统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于翠萍 胡继云 +1 位作者 陶沙 刘秀芳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4,37,共3页
设计的锤片粉碎机气力输送系统试验台,在粉碎机机壳的四个不同位置设置了进风口,采用孔径为0.7 mm(开孔率5.15%)和1 mm(开孔率7.92%)筛板,用玉米进行粉碎试验的结果表明,根据粉碎机机型设计合适的机壳进风口和可调节进风口面积的结构,... 设计的锤片粉碎机气力输送系统试验台,在粉碎机机壳的四个不同位置设置了进风口,采用孔径为0.7 mm(开孔率5.15%)和1 mm(开孔率7.92%)筛板,用玉米进行粉碎试验的结果表明,根据粉碎机机型设计合适的机壳进风口和可调节进风口面积的结构,并且在气力输送系统中安装参数检测装置,使锤片粉碎机的气力输送系统能够适应饲料原料多品种和不同粉碎成品粒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片粉碎机 气力输送 进风口 粒度
下载PDF
动态分离器分离特性数值模拟及现场测试 被引量:4
9
作者 康志忠 李建睿 +2 位作者 蒙涛 孙哲 赵虎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0-336,共7页
为研究动态分离器在不同转子转速和碾磨出力下的分离特性,进行了现场取样测试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入口不同粒径煤粉的质量占比进行设置,使模拟结果可以与现场测试入炉煤粉细度进行对比,得出了较为可靠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碾磨出力较高... 为研究动态分离器在不同转子转速和碾磨出力下的分离特性,进行了现场取样测试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入口不同粒径煤粉的质量占比进行设置,使模拟结果可以与现场测试入炉煤粉细度进行对比,得出了较为可靠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碾磨出力较高时提高转子转速,入炉煤粉细度R90减幅变慢,转子转速为67.5 r/min左右较合适,转子转速过高会使分离电耗迅速增加而入炉煤粉细度改善不明显;碾磨出力较低时提高转子转速,入炉煤粉细度R90的减幅逐渐加快,设置较高的转子转速可使煤粉更细,低负荷下稳燃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分离器 取样测试 入炉煤粉细度 临界粒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