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心泵进口回流流场及其控制方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金凤 梁赟 +1 位作者 袁建平 袁寿其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2-407,共6页
在小流量工况下运行时离心泵叶轮进口会产生进口回流现象.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应用ANSYS CFX软件对不同工况下低比转速离心泵进口处的三维湍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流场内的速度分布.为减小进口回流的危害,提出了在离心泵进口加注... 在小流量工况下运行时离心泵叶轮进口会产生进口回流现象.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应用ANSYS CFX软件对不同工况下低比转速离心泵进口处的三维湍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流场内的速度分布.为减小进口回流的危害,提出了在离心泵进口加注高压水的回流控制方案.对注入不同压力的高压水后,数值分析了进口流场的速度分布和回流漩涡的形态变化,并对比分析了回流控制效果以及离心泵扬程和效率.结果表明:在进口处注入高压水能有效改善回流发生时的流场速度分布,减弱回流强度,降低回流发生的关键流量点;但高压水的注入在设计流量和大流量范围内还会降低泵的扬程和效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选择在该叶轮进口处注入0.10 MPa的高压水作为本模型泵的回流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进口回流 数值模拟 回流控制 叶轮
下载PDF
Hydraulic piston pump in civil aircraft: Current status, future directions and critical technologies 被引量:29
2
作者 Shengrong GUO Jinhua CHEN +2 位作者 Yueliang LU Yan WANG Hongkang DO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6-30,共15页
The piston pump is the key power component in the civil aircraft hydraulic system,and the most common pump used in the aviation field is the pressure compensated variable displacement type.In this review paper,a basic... The piston pump is the key power component in the civil aircraft hydraulic system,and the most common pump used in the aviation field is the pressure compensated variable displacement type.In this review paper,a 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civil aircraft piston pump is presented,including the classification,structure,working principle,design features,and achievements by some research groups.Then,the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 aircraft pump are reported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Further,the critical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detail from six thrust areas:friction couples,noise reduction,inlet boost,thermal management,fault diagnosis and health management,and mechanical seal.Finally,the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aircraft pump are discussed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for future schol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 aircraft Engine driven pump High pressure inlet boost Intelligent control Lubricating GAPS PISTON PUMPS PULSATION reduction
原文传递
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干扰及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悦 谭慧俊 +2 位作者 王子运 李鑫 郭赟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1-259,共19页
进气道作为高速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重要气动部件,对飞行器的气动力特性、结构重量、隐身性能等有显著影响。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是高速进气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流动现象,对进气道的性能有突出的影响。发生于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 进气道作为高速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重要气动部件,对飞行器的气动力特性、结构重量、隐身性能等有显著影响。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是高速进气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流动现象,对进气道的性能有突出的影响。发生于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主要可分为正激波/边界层干扰、斜激波/边界层干扰以及三维激波/边界层干扰几类,由于受到侧壁壁面和进气道内背景波系的影响,这些干扰现象偏离了传统基于简化模型的研究结果,具有显著的耦合干扰特征,干扰区间内三维特征明显。概述了发生于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目前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激波 边界层干扰 流动控制
下载PDF
斜式轴流泵装置进水流道的正交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健勇 张飞珍 +2 位作者 张浩 杨晓霞 张睿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1-746,共6页
为改善小流量工况下大型斜式轴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利用J-Groove流动控制手段对泵装置进水流道进行结构改进.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J-Groove的厚度、长度、个数以及分布角等4个几何因素,分别选取3个水平,建立9组正交试验方案.结合... 为改善小流量工况下大型斜式轴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利用J-Groove流动控制手段对泵装置进水流道进行结构改进.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J-Groove的厚度、长度、个数以及分布角等4个几何因素,分别选取3个水平,建立9组正交试验方案.结合滤波器湍流模型(FBM)的非定常雷诺方程,利用Ansys CFX软件对斜式轴流泵装置三维模型进行非定常计算,获得正交方案在小流量工况下的扬程和效率.采用极差分析方法对正交试验方案的数值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各几何因素对轴流泵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扬程指标的几何因素主次关系为厚度、长度、个数和分布角;影响效率指标的几何因素主次关系为厚度、个数、分布角和长度.最后,通过再设计分析确定了最优方案,并与原始方案的流场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J-Groove技术在小流量工况下抑制轴流泵叶轮进口非稳定流态并改善其水力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式轴流泵 进水流道 流动控制 水力性能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S进气道分离流动控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斌斌 程克明 顾蕴松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37,共4页
设计加工了单膜双腔式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应用PSI DTC Initium压力扫描系统对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在S进气道主动流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能够抑制S进气道分离流动,提高出口总压恢复系数σ和降低... 设计加工了单膜双腔式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应用PSI DTC Initium压力扫描系统对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在S进气道主动流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能够抑制S进气道分离流动,提高出口总压恢复系数σ和降低畸变指数DC90,只需通过改变激励器的工作电压和频率,就可实现对S进气道内部流场的控制。在共振频率下,当来流速度V=80m/s,采用斜出口合成射流控制可使出口截面平均总压恢复系数增加0.37%,此时所耗合成射流能量仅为主流的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 S进气道 边界层分离 流场测量 流动控制
下载PDF
蛇形进气道地面工作状态附面层抽吸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靖建朋 郭荣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6,共7页
对一种蛇形进气道开展了地面工作状态下的抽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状态下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较低、流场畸变较大。为此,本文采用附面层抽吸技术对其进行了地面抽吸状态下的流场控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面工作状态... 对一种蛇形进气道开展了地面工作状态下的抽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状态下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较低、流场畸变较大。为此,本文采用附面层抽吸技术对其进行了地面抽吸状态下的流场控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面工作状态下,随着出口马赫数的增加,蛇形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不断下降,而稳态周向畸变指数、紊流度和综合畸变指数均上升,稳态径向畸变指数变化不大。本研究的蛇形进气道在出口马赫数为0.45时,总压恢复系数为0.90,综合畸变指数为13.85%,总压恢复较低,畸变较大,超出了一般航空发动机的承受范围。(2)与原型方案的地面抽吸试验结果相比,采用附面层抽吸技术后,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得到了提高。在出口马赫数为0.45,相对抽吸量为0.043时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进气道 流场控制 地面工作状态 附面层抽吸试验 相对抽吸量
下载PDF
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压比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达仁 何保成 +1 位作者 吕晓武 常军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对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转速下、不同出口背压条件下的流场分布,转速越大,进气道内激波系向后移动;背压越大,将导致附面层和激波增强,分离流迅速发展,进气道内激波系向前移动。利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获得了... 对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转速下、不同出口背压条件下的流场分布,转速越大,进气道内激波系向后移动;背压越大,将导致附面层和激波增强,分离流迅速发展,进气道内激波系向前移动。利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获得了进气道比较通用的变工况特性,分析了旋转冲压进气道的压比特性,压比流量特性主要受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进口相对来流马赫数的影响,为后面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保护控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冲压发动机 进气道 压比特性 保护控制
下载PDF
流体式高超声速可调进气道流动机理及工作特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程鸿 谭慧俊 +2 位作者 孙姝 张启帆 田方超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13-2621,共9页
针对基于二次流控制的定几何高超声速可调进气道设计概念,给出了其具体的流道实现方案,而后通过全流道仿真分析,检验了该可调进气道在马赫数4~6范围内的可实现性,获得了其工作特性,并对弯曲激波后的总压损失特性、二次流的能量获取及... 针对基于二次流控制的定几何高超声速可调进气道设计概念,给出了其具体的流道实现方案,而后通过全流道仿真分析,检验了该可调进气道在马赫数4~6范围内的可实现性,获得了其工作特性,并对弯曲激波后的总压损失特性、二次流的能量获取及消耗机制等流动机理进行了专门分析。结果表明:该流体式可调进气道能够依靠自身高压驱动二次流来实现对口部波系的调节,使进气道在低马赫数下的流量系数相对于常规定几何高超声速进气道提高24%以上,总压恢复提高7%左右,且最大二次流消耗量只占了进气道捕获流量的1.6%左右。另外,虽然弯曲激波的波后总压和马赫数分布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均匀性,但是其平均总压恢复系数与相同倾角平面激波相比下降不大。二次流循环流动所消耗的机械能由外部外流剪切力做功补充,而二次流注入会使当地边界层的速度型变得瘦弱,形状因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进气道 可调进气道 二次流 流动控制
下载PDF
周向畸变下轴流压气机的失速预警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洋 李继超 +2 位作者 杜娟 张宏武 聂超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67-1974,共8页
为了探究进气畸变条件下轴流压气机的有效失速预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主动控制系统中,在一台低速单转子轴流压气机上对均匀进气和周向畸变条件下的失速预警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在进口布置高度可调节的插板来产生不同强度的周向畸... 为了探究进气畸变条件下轴流压气机的有效失速预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主动控制系统中,在一台低速单转子轴流压气机上对均匀进气和周向畸变条件下的失速预警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在进口布置高度可调节的插板来产生不同强度的周向畸变,并通过在转子叶顶布置的动态压力传感器测得非定常压力信号,运用自相关、互相关和均方根算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了周向畸变下三种失速预警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传感器安装在畸变区时自相关和均方根分析才有效;互相关分析不依赖于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畸变区和非畸变区均能有效感受到畸变的影响,且互相关系数随着周向畸变的产生或消失相应地下降或上升,因此在周向畸变下互相关分析为更有效的失速预警方法;最后在基于互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单转子轴流压气机实施了喷气主动控制应用,在24.75%畸变强度条件下,主动喷气能取得9.32%的失速裕度改善,与定常喷气相比,获得几乎相等的失速裕度改善的同时节省了约40%的喷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进气畸变 失速预警 主动控制 喷气
下载PDF
超超临界660MW机组取消脱硫旁路的控制系统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咏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针对保留独立增压风机取消旁路烟道的脱硫系统,进行了在机组保护控制逻辑中增加4种脱硫系统故障时锅炉总燃料跳闸(MFT)控制方式等优化;根据快速减负荷(RB)试验结果,对增压风机动叶控制策略进行了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的控制前馈及其系数... 针对保留独立增压风机取消旁路烟道的脱硫系统,进行了在机组保护控制逻辑中增加4种脱硫系统故障时锅炉总燃料跳闸(MFT)控制方式等优化;根据快速减负荷(RB)试验结果,对增压风机动叶控制策略进行了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的控制前馈及其系数的改进。RB试验结果表明,RB工况下增压风机入口压力变化量为1 309Pa,较控制逻辑修改前变化量(2 065Pa)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660MW机组 烟气脱硫系统 无旁路 增压风机 入口压力 保护控制 前馈RB
下载PDF
进气道等离子体/磁流体流动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益文 王宇天 +3 位作者 庞垒 肖良华 丁志文 段朋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1-321,共11页
为实现高速飞行器的宽速域飞行,如何保证进气道在非设计状态下的性能至关重要。相比于传统被动控制方式,等离子体/磁流体流动控制技术作为新概念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快速响应,并可根据实际飞行条件进行反馈控制等优势... 为实现高速飞行器的宽速域飞行,如何保证进气道在非设计状态下的性能至关重要。相比于传统被动控制方式,等离子体/磁流体流动控制技术作为新概念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快速响应,并可根据实际飞行条件进行反馈控制等优势,在国内外上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磁流体在高超/超声速进气道的主要应用方式与等离子体/磁流体建模方法。当进气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等离子体/磁流体流动控制主要通过热阻塞效应产生虚拟型面,从而将激波系推回至唇口,该技术有望在需要短时间流动控制的高马赫数导弹上走向工程应用;由于等离子体/磁流体激励器与壁面平齐安装,对于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相比于粗糙元其对热防护的要求较低,并且通过超声速风洞实验初步证明了通过高频激励对边界层施加扰动的可行性,需要从稳定性理论的角度对其物理机制进行研究。在后续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创新等离子体产生技术及激励方式,发展等离子体与流的全耦合计算模型等离子体与流的全耦合计算模型与高效算法,为指导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磁流体 进气道 流动控制 边界层转捩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在飞行器进气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谭慧俊 王子运 张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8-448,共11页
进气道作为发动机上游的重要气动部件,其性能对整个飞行器的工作效率和运行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进气道的几何调节需求,指出了传统机械调节方案存在的不足以及形状记忆合金在可调进气道中诱人的应用前景,而后简单介... 进气道作为发动机上游的重要气动部件,其性能对整个飞行器的工作效率和运行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进气道的几何调节需求,指出了传统机械调节方案存在的不足以及形状记忆合金在可调进气道中诱人的应用前景,而后简单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基本特性和典型航空应用进展。最后,总结了形状记忆合金在飞行器进气道中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美国SAMPSON计划在智能进气道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飞行器进气道 形状记忆合金 变几何调节 流动控制
下载PDF
过量空气系数与废气再循环率耦合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志豪 康宁 +4 位作者 高定伟 徐斌 吴健 贾宁 宋东先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提高汽油机部分负荷下的燃油经济性,该文通过改变废气再循环率(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和过量空气系数,在一台增压进气道喷射汽油机上进行试验,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与EGR耦合对发动机部分负荷下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结... 为了提高汽油机部分负荷下的燃油经济性,该文通过改变废气再循环率(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和过量空气系数,在一台增压进气道喷射汽油机上进行试验,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与EGR耦合对发动机部分负荷下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GR率和过量空气系数α的增加,燃烧循环变动率变大,燃烧持续期变长,且EGR是影响两者的主要因素;泵气损失显著减少,有效燃油消耗率显著降低,与EGR率=0和过量空气系数α=1条件下相比,EGR率=20%和过量空气系数α=1.1条件下的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了8.37%;随着EGR率的增加,THC(total hydrocarbon)排放增加,但NOx排放显著降低,高达约80%。因此,将三效催化转化器和EGR技术相结合,燃烧稀混合气,可以在满足欧Ⅴ排放法规的同时,大幅提高汽油机部分负荷下的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废气 喷射 进气道 排放控制 再循环 过量空气系数 燃油经济性
下载PDF
高转速高增压比压气机导叶控制装置设计与研究
14
作者 杨琴 邓文革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4期954-960,共7页
为充分考核压气机性能、寻求最佳导叶角度控制规律,满足高转速高增压比压气机性能试验所需,亟需压气机导叶角度实时可调导叶控制装置。针对压气机台架试验环境和试验场景,提出了双通道数字式电子控制导叶控制装置架构,开展了部件选型和... 为充分考核压气机性能、寻求最佳导叶角度控制规律,满足高转速高增压比压气机性能试验所需,亟需压气机导叶角度实时可调导叶控制装置。针对压气机台架试验环境和试验场景,提出了双通道数字式电子控制导叶控制装置架构,开展了部件选型和设计,对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电子控制器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和仿真。该装置经过安装调零、最优PID参数选取及系统联调,配合高转速高增压比压气机开展多轮性能摸底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导叶控制装置控制稳定,性能良好,能安全可靠地按需实时调节压气机导叶角度,满足压气机性能试验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导叶 控制 电路 设计
下载PDF
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舶 李祝飞 +2 位作者 贾立超 杨基明 罗喜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4-1089,共6页
在多级压缩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中,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在前后两级压缩面交界的折角处会诱发壁面流动的分离,导致分离泡的产生.压缩面折角位置产生的激波与唇口处边界层相互作用,同样会诱发明显的壁面流动分离.这些分离现象均存在较为明... 在多级压缩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中,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在前后两级压缩面交界的折角处会诱发壁面流动的分离,导致分离泡的产生.压缩面折角位置产生的激波与唇口处边界层相互作用,同样会诱发明显的壁面流动分离.这些分离现象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动态特征和空间结构上的不稳定性,对进气道内流场及起动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这里主要利用改进的高速纹影系统对二维二级压缩进气道内的流动结构进行观测及分析,揭示了分离流动的细节结构以及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改变壁面粗糙度以促进边界层转捩、壁面添加扰流器促进边界层内掺混流动等措施改变边界层流动状况,观察边界层控制对分离流动的影响,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 流动分离 流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Isight的二元进气道压缩楔射流控制参数优化
16
作者 孙冯涛 史志伟 +2 位作者 张伟麟 丁保政 舒彦淋 《气体物理》 2024年第1期21-35,共15页
二元进气道常用于宽速域吸气式飞行器。宽速域飞行器的飞行速域较大,进气道要兼顾高低速条件下的飞行要求,这存在一定的困难。利用射流进行前体激波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流场,并提升进气道性能,但现有的射流激励方案仅是将激波推... 二元进气道常用于宽速域吸气式飞行器。宽速域飞行器的飞行速域较大,进气道要兼顾高低速条件下的飞行要求,这存在一定的困难。利用射流进行前体激波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流场,并提升进气道性能,但现有的射流激励方案仅是将激波推至唇口,不一定使得进气道达到最优性能或造成射流流量过多损失,因此射流控制参数的优化是一个重要问题。基于Isight软件搭建优化流程,采用Hooke-Jeeves优化方法,以射流角度、射流宽度以及射流位置作为优化变量,流量系数作为约束条件,总压恢复系数最大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探究了来流Mach数为6时不同射流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ooke-Jeeves优化方法可以应用于进气道前体射流控制参数优化问题,优化后的进气道能够满足流量系数的要求,射流角度优化后的总压恢复系数相对于无射流方案提升18%,综合优化后的总压恢复系数相对于仅优化射流角度提升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ISIGHT 流动控制 参数优化 总压恢复系数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synthetic jet flow control inside an S-inlet duct 被引量:6
17
作者 CHEN ZhanJun WANG JinJ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578-2584,共7页
The high degree of centerline curvature and cross-stream pressure gradient in S-inlet ducts gives rise to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and secondary flows, which result in poor pressure recovery and non-uniform flow in t... The high degree of centerline curvature and cross-stream pressure gradient in S-inlet ducts gives rise to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and secondary flows, which result in poor pressure recovery and non-uniform flow in the outlet interface with the engine. The flowfield in ducts is three-dimensional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secondary flow, so ordinary two-dimensional actuations have poor effect on reforming the flow. Synthetic jet actuations extended in different spanwise positions were employed to manipulate the flow, and compared with the two-dimensional actuati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cs between flow separation and secondary flow was studied at first.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condary flow enhanced Ol~ weakened flow separation depending on the spanwise position of synthetic jet actuators. Moreover, the J flow separation enhanced the secondary flow, thus causing lower pressure recovery and flow distortion in the duct outlet. The actuators located at different spanwise positions will weaken the secondary flows by improving the flow separation to get energetic and uniform main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let duct synthetic jet flow control pressure RECOVERY swirl flow
原文传递
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特性磁流体动力学控制机理
18
作者 罗仕超 柳军 +5 位作者 胡守超 吴里银 常雨 孔小平 张宏安 吕明磊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5,共12页
为了改善高超声速进气道在低马赫数下的自起动能力,设计了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电磁流动加速控制方案.基于低磁雷诺数假设建立完全气体湍流流场、电磁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数值分析了不同外加电磁场条件下进气道加速起动过程中流场结构、... 为了改善高超声速进气道在低马赫数下的自起动能力,设计了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电磁流动加速控制方案.基于低磁雷诺数假设建立完全气体湍流流场、电磁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数值分析了不同外加电磁场条件下进气道加速起动过程中流场结构、起动特性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施加外加磁场、电场后,洛伦兹力的方向和流动方向相同,此时控制区域洛伦兹力起到加速的作用,增加了近壁面流体的动量,从而增强边界层抵抗分离的能力;此外,顺流向洛伦兹力增加了壁面的剪切应力,从而增加局部湍流流场壁面摩擦阻力系数;背景进气道不起动状态存在大规模分离区,电场、磁场作用下,分离泡受到额外的顺流向洛伦兹力作用,为达到分离区受力平衡,压力平台区域变小,宏观体现为分离点后移,分离泡尺度减小;加速起动过程中,顺流向洛伦兹力可以降低背景进气道自起动马赫数,拓宽进气道工作马赫数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动力学 高超声速进气道 流动控制 自起动特性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of hypersonic vehicle considering inlet unstart 被引量:5
19
作者 WANG Fan FAN Pengfei +2 位作者 FAN Yonghua XU Bin YAN Ji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期188-196,共9页
In this paper,a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MRAC)augmentation method of a linear controller is proposed for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AHV)during inlet unstar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sonic flight tech... In this paper,a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MRAC)augmentation method of a linear controller is proposed for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AHV)during inlet unstar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sonic flight technology,hypersonic vehicles have been gradually moving to the stage of weaponization.During the maneuvers,changes of attitude,Mach number and the back pressure can cause the inlet unstart phenomenon of scramjet.Inlet unstart causes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aerodynamics of AHV,which may lead to deterioration of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or instability of the control system.Therefore,we firstly establish the model of hypersonic vehicle considering inlet unstart,in which the changes of aerodynamics caused by inlet unstart is described as nonlinear uncertainty.Then,an MRAC augmentation method of a linear controller is proposed and the radial basis function(RBF)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schedule the adaptive parameters of MRAC.Furthermore,the Lyapunov function is constructed to 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Finally,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linear control method,the proposed method can stabilize the attitude of the hypersonic vehicle more quickly after the inlet unstart,which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inlet restart,thus verify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ugmentation method proposed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AHV) inlet unstart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augmentation(MRAC) radial basis function(RBF)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宽速域高超声速飞机进气道不起动一体化保护控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家鑫 李旦伟 +2 位作者 刘凯 吴国强 吴志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4-1041,共8页
针对宽速域高超声速飞机机动飞行任务过程中容易出现进气道不起动问题,研究开展了基于最佳进气道优化的飞行/推进一体化保护控制方法研究。该方法可依据飞行状态对进气道流场最优攻角进行实时优化,并基于极点配置策略完成攻角与燃烧室... 针对宽速域高超声速飞机机动飞行任务过程中容易出现进气道不起动问题,研究开展了基于最佳进气道优化的飞行/推进一体化保护控制方法研究。该方法可依据飞行状态对进气道流场最优攻角进行实时优化,并基于极点配置策略完成攻角与燃烧室扩张比联合调节,实现飞行/推进一体化进气道保护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一体化保护控制方法与传统进气道不起动保护控制方法相比,在相同设计前提下可提升进气道不起动稳定裕度,降低进气道不起动风险,避免进气道不起动对宽速域高超声速飞机飞行任务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速域飞机 进气道不起动 一体化控制 流场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