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埋入式进气道设计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荣伟 刘少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2,共5页
针对导弹用进气道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大偏距、短扩压的埋入式进气道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变更进气道的中心线、面积规律、中心线的倾斜角及双纽线喉道的设计参数,并通过采用进气道唇口光顺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埋入式进气道设计的CA... 针对导弹用进气道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大偏距、短扩压的埋入式进气道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变更进气道的中心线、面积规律、中心线的倾斜角及双纽线喉道的设计参数,并通过采用进气道唇口光顺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埋入式进气道设计的CAD化。该CAD技术与CFD技术的结合能大幅度地缩短埋入式进气道设计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文提出的方法设计的埋入式进气道不做任何型面修改即可达到较好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入式进气道 中心线 面积规律 喉道 唇口光顺 设计 融合体式
下载PDF
一种S弯进气道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万大为 郭荣伟 +1 位作者 艾清 潘世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在导弹总体几何尺寸的严格限制下 ,通过特定中心线形状和沿程面积变化规律的控制 ,完成了一种大偏距短扩压的亚声速进气道的设计 ,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导弹的气动阻力特性。本文还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 ,得到了进气道的性能参数、速度特性、... 在导弹总体几何尺寸的严格限制下 ,通过特定中心线形状和沿程面积变化规律的控制 ,完成了一种大偏距短扩压的亚声速进气道的设计 ,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导弹的气动阻力特性。本文还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 ,得到了进气道的性能参数、速度特性、攻角特性和侧滑角特性 ,结果表明该进气道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 (总压恢复系数大于 0 .98)。进气道的出口总压图谱表明 ,前急后缓的中心线形状与前急后缓的面积变化规律的组合对出口总压的均匀分布不利。本研究为 S弯进气道的设计和应用积累了经验 ,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弯进气道 设计 实验研究 导弹 流场畸变
下载PDF
入口面积可变式旋风分离器的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洋 陈建义 +2 位作者 曹鸣谦 叶松 孔令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1-1039,共9页
当旋风分离器的进气流量(Qin)小于设计流量时,分离效率会大幅降低。对此,笔者提出通过改变入口面积来保持或提高分离效率的解决方案。首先,以PV型旋风分离器为对象,通过冷态实验,对比了2种入口面积改变方式与分离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当旋风分离器的进气流量(Qin)小于设计流量时,分离效率会大幅降低。对此,笔者提出通过改变入口面积来保持或提高分离效率的解决方案。首先,以PV型旋风分离器为对象,通过冷态实验,对比了2种入口面积改变方式与分离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进气流量减小,入口面积减小可有效提高分离效率,且侧堵入口(BS型)的效果优于横堵入口(BT型)。流场模拟结果表明,与BT型旋风分离器相比,BS型旋风分离器的切向速度更大,径向速度峰值更小且更均匀,因此其分离效率更高。其次,设计了1种入口面积可变式(VIA型)旋风分离器,确定了入口面积调节方法,并测试了其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当进气流量从最佳进气流量递减时,因其入口面积可随之变小,入口气速基本不变,而分离效率不降反升,并在实验范围(Q_(in)为2300~9700 m^(3)/h)内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效率 入口面积 分离 实验验证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潮汐汊道均衡断面面积计算与稳定性分析中的问题——以海南陵水新村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龚文平 王道儒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41,共11页
通过对潮汐汊道稳定性与均衡断面面积定义的探讨,明确了O Brien等、Kreeke与Bruun对潮汐汊道稳定性定义的差异。通过不同方法求解一维水力学与连续方程,计算了海南陵水新村潮汐汊道的封闭曲线,并采用华南沿海A-P关系得出的均衡流速曲线... 通过对潮汐汊道稳定性与均衡断面面积定义的探讨,明确了O Brien等、Kreeke与Bruun对潮汐汊道稳定性定义的差异。通过不同方法求解一维水力学与连续方程,计算了海南陵水新村潮汐汊道的封闭曲线,并采用华南沿海A-P关系得出的均衡流速曲线及Soulsby临界流速曲线,计算了新村潮汐汊道的均衡断面面积,根据O Brien等与Kreeke的稳定性定义对新村潮汐汊道的稳定性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在大、小潮期用不同方法及不同的断面变化方式得出的稳定均衡断面面积(A2)在同样的均衡流速曲线下基本一致,而小潮期的稳定均衡断面面积要小于大潮期,最大流速处的断面面积(Acc)要大于大潮期。A2、Acc及饱满系数为0.8时对应的断面面积三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用封闭曲线求取潮汐汊道均衡断面面积并进行稳定性判断,在概念上有一定意义,可以作为潮汐汊道稳定性判断的一个依据,但通过求解一维水力学与连续方程以获取均衡断面面积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与不确定性。应通过中长期的野外观测、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以确定潮汐汊道的水动力特征以及地形演变规律,得出A-P关系进而求出均衡断面面积,并结合Bruun方法判定潮汐汊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汊道 稳定性 均衡断面面积 海南岛
下载PDF
关于喷水推进装置平进口边界层影响系数估算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拯 王立祥 《船舶》 2008年第3期10-14,共5页
喷水推进装置进口边界层是影响喷水推进推力和推进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喷水推进主参数优化选择计算中,如何较为准确地选取边界层影响系数α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将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相关计算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欲起到... 喷水推进装置进口边界层是影响喷水推进推力和推进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喷水推进主参数优化选择计算中,如何较为准确地选取边界层影响系数α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将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相关计算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装置 进口流道 边界层影响系数 获流区域
下载PDF
单侧进风口面积对工业厂房热压通风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折倩娜 孟晓静 王怡 《暖通空调》 2018年第11期14-17,共4页
针对工业厂房受工艺条件限制或辅助用房影响,自然进风口面积无法保证,进而影响热压通风效果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相同热源强度条件下,单侧进风口面积减小对热压通风量的影响,对比了6种不同热源强度条件下,单侧墙面进风口面积减小... 针对工业厂房受工艺条件限制或辅助用房影响,自然进风口面积无法保证,进而影响热压通风效果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相同热源强度条件下,单侧进风口面积减小对热压通风量的影响,对比了6种不同热源强度条件下,单侧墙面进风口面积减小对热压通风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集中热源位于厂房中部的工业厂房,在相同热源强度下,随着进风口面积的减小,热压通风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先稍微增大、后减小;随着热源强度增大,进风口面积减小对热压通风量影响作用逐渐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厂房 热压通风 进风口面积 热源强度 通风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内收缩比可调的二元TBCC进气道风洞试验及起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严雪阳 李中龙 +3 位作者 俞宗汉 黄国平 王瑞琳 潘鹏宇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拓宽进气道工作马赫数范围,结合型面变几何技术并充分利用迟滞回路效应的优势,基于外压缩面/喉道高度协同调节的二元TBCC进气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马赫数为4.0的通流状态下进气道内收缩比(即改变喉道高度)... 为拓宽进气道工作马赫数范围,结合型面变几何技术并充分利用迟滞回路效应的优势,基于外压缩面/喉道高度协同调节的二元TBCC进气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马赫数为4.0的通流状态下进气道内收缩比(即改变喉道高度)增减对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道处于不起动状态时,降低内收缩比使进气道肩部分离包被吞入继而实现再起动;结合纹影和沿程静压分布等分析,进气道入口波系在各内收缩比下与设计值相符,但内流通道的CFD结果与试验结果存在相对误差ε,且起动状态下的εq比不起动状态下的εb约低1.5%(ε_(q)<2.7%,ε_(b)<4.2%),表明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于前体激波的预测较为准确,而对于不起动进气道内流静压预测存在误差;获取此类变几何进气道的迟滞回路特性,当内收缩比≤1.79时,进气道正常起动,当内收缩比≥2.54时,进气道不能正常起动,当1.79<内收缩比<2.54时,进气道的起动特性由初始状态和内收缩比的增减趋势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风洞试验 数值仿真 喉道面积 变几何 内收缩比 自起动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Narrow pelvic inlet plane area and obesity as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被引量:5
8
作者 Akira Toyoshima Toshihiro Nishizawa +7 位作者 Eiji Sunami Ryuji Akai Takahiro Amano Akiyoshi Yamashita Shin Sasaki Takeshi Endo Yoshihiro Moriya Osamu Toyoshim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20年第10期425-434,共10页
BACKGROUND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as the ultimate sphincter-preserving procedure in extremely low rectal cancer.The most critical com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is anastomotic leakag... BACKGROUND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as the ultimate sphincter-preserving procedure in extremely low rectal cancer.The most critical com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is anastomotic leakage.The incidence rat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ISR has been reported to range from 5.1%to 20%.AIM To investigate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ISR based on clinicopathological variables and pelvimetry.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t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Japanese Red Cross Medical Center,Tokyo,Japan,with a total of 117 patients.We enrolled 117 patients with extremely low rectal cancer who underwent laparotomic and laparoscopic ISRs at our hospital.We conducted retrospective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es on 33 items to elucid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ISR.Pelvic dimensions were measured using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The optimal cutoff value of the pelvic inlet plane area that predicts anastomotic leakage was determined using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RESULTS We observed anastomotic leakage in 10(8.5%)of the 117 patients.I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we identified high body mass index(odds ratio 1.674;95%confidence interval:1.087-2.58;P=0.019)and smaller pelvic inlet plane area(odds ratio 0.998;95%confidence interval:0.997-0.999;P=0.012)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According to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the optimal cutoff value of the pelvic inlet plane area was 10074 mm2.Narrow pelvic inlet plane area(≤10074 mm2)predicted anastomotic leakage with a sensitivity of 90%,a specificity of 85.9%,and an accuracy of 86.3%.CONCLUSION Narrow pelvic inlet and obesity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ISR.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ISR may be predicted from a narrow pelvic inlet plane area(≤10074 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Anastomotic leakage PELVIMETRY Pelvic dimensions Pelvic inlet plane area Rectal cancer
下载PDF
入口压力和空气流速对喷嘴成膜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宫传瑶 何瑞 +1 位作者 卢昌燊 丁玉栋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8,95,共9页
为了研究冷却水入口压力和空气流速对喷嘴成膜特性的影响,以喷射式凝汽器喷嘴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实验方法对凝汽器喷嘴出口液膜的流动形态进行了拍摄,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手段提取了液膜面积与喷射长度,并与数值模拟中不同的湍流模型的... 为了研究冷却水入口压力和空气流速对喷嘴成膜特性的影响,以喷射式凝汽器喷嘴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实验方法对凝汽器喷嘴出口液膜的流动形态进行了拍摄,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手段提取了液膜面积与喷射长度,并与数值模拟中不同的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最终选取了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基于Fluent求解器,耦合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与VOF方法,数值计算了凝汽器内部的流场。结果表明:当喷嘴入口压力从3 kPa升高到25 kPa时,布液板近壁面的速度随入口压力的升高逐渐增加,且液膜厚度也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对于DN15和DN13喷嘴,空气从静止状态变化到30 m/s流速时液膜面积略微减小,空气流速从30 m/s提高到150 m/s时液膜面积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式冷凝器 喷嘴 传热 入口压头 空气流速 铺展面积
原文传递
北方平原城市雨水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野晓雷 张志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针对北方平原城市的地形地貌特征、河道水位顶托、夏季降雨集中以及雨水口的收水情况,对集流时间、汇水面积、径流系数、暴雨重现期、淹没流速、雨水口等几个市政雨水管网设计中的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选取最佳值,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 平原城市 雨水系统 集流时间 汇水面积 径流系数
下载PDF
S弯进气道隐身设计中截面积和中心线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乐 周洲 许晓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99-3006,共8页
基于飞翼无人机保形进气道尺寸要求,结合超椭圆方程,设计了前急后缓、缓急相当、前缓后急三种典型中心线和截面积规律的S弯进气道;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对直腔进气道进行了电磁仿真验证,对S弯进气道进行了隐身计算,并结合电流分布进... 基于飞翼无人机保形进气道尺寸要求,结合超椭圆方程,设计了前急后缓、缓急相当、前缓后急三种典型中心线和截面积规律的S弯进气道;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对直腔进气道进行了电磁仿真验证,对S弯进气道进行了隐身计算,并结合电流分布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进气道终端开放时,不同中心线和截面积的进气道隐身性能差异较小;截面积规律比中心线规律对进气道隐身性能影响更小;采用前急后缓的中心线和缓急相当的截面积规律能同时获得良好的气动和隐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弯进气道 中心线 截面积 隐身 电流分布
下载PDF
喷水推进器进水流道进流面形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富强 丁江明 +1 位作者 杨卫国 王永生 《舰船科学技术》 2009年第4期54-57,89,共5页
采用动量法预报喷水推进器的推力和效率时,进水流道进流面的动量和能量的精确求取是影响预报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喷水推进器的流量以及船体边界层速度分布已知时,还需确定进流面的形状才能求取进口的动量和能量。有关进流面形状及其... 采用动量法预报喷水推进器的推力和效率时,进水流道进流面的动量和能量的精确求取是影响预报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喷水推进器的流量以及船体边界层速度分布已知时,还需确定进流面的形状才能求取进口的动量和能量。有关进流面形状及其对推进性能的影响程度,目前还存在争论。本文采用CFD方法对进水流道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求解一个用户自定义标量方程获取了不同进口速度比(IVR)条件下的流管及进流面形状。计算结果表明:①对于常见的平进口式矩形进水口,流管和进流面宽度约为进水流道宽度的2倍,且随进速比IVR的变化不明显;②随着IVR减小,进流面深度逐渐减小,进流面形状从饱满的半椭圆形逐渐变平坦,IVR很小时(IVR<0.3)进流面在中心线附近有所内陷;③同一工况下,进流面形状在进水口之前船体首尾方向不同的位置处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喷水推进 进水流道 计算流体力学 标量方程 流管 进流面
下载PDF
旋流反应器流动与压降对诱导结构面积的响应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萱 赵兵涛 +1 位作者 刘谦 李会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7-53,共7页
为探究定操作流量下诱导结构设计对旋流反应器气相流场与压降的影响,设计了基于定高宽比原则的不同旋流诱导进口面积(无因次面积分别为0.056,0.098,0.156和0.224),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其内部三维流动的空... 为探究定操作流量下诱导结构设计对旋流反应器气相流场与压降的影响,设计了基于定高宽比原则的不同旋流诱导进口面积(无因次面积分别为0.056,0.098,0.156和0.224),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其内部三维流动的空间分布和压降特性。结果表明,诱导结构面积的变化影响流场对称性和截面速度分布。较小的面积由于具有较大的入射速度,使得流场内各截面上切向速度较大有利于增强旋流强度。进一步发展了切向速度的特征参数与诱导面积及轴向高度的半经验关联式。诱导面积的变化对轴向速度的影响不明显。无因次旋流诱导面积在0.056~0.224范围变化时,表征压降的特征欧拉数从381.2减小到89.4。结果可为旋流反应器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反应器 流场 压降 诱导结构 进口面积
下载PDF
发动机传动箱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礼斌 袁越锦 +2 位作者 黄灿 唐琳 何丹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40-45,共6页
为确保发动机传动箱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减少开发发动机传动箱时的实验次数并缩短开发周期,保证发动机传动箱内部良好的冷却效果,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对发动机传动箱内冷却流场细节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获取了最小传动比状态下... 为确保发动机传动箱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减少开发发动机传动箱时的实验次数并缩短开发周期,保证发动机传动箱内部良好的冷却效果,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对发动机传动箱内冷却流场细节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获取了最小传动比状态下和最大传动比状态下的进风量、风速分布云图。流场分析结果显示:在传动箱冷却结构的两种设计方案中,设计方案二比设计方案一在小传动比状态下的总风量增大约20.9 g/s,增加比例约为21%;设计方案二比设计方案一在大传动比状态下的总风量增大约10.7 g/s,增加比例约为65%。分析可知,传动箱冷却结构设计方案二的风速分布比设计方案一稍好,原因在于设计方案二在设计方案一基础上增加了进风口面积,调整了出风口位置,在提升风量的同时改进了出风方向,降低进风阻力且合理利用了冷却风,有利于传动箱的散热。研究结果对传动箱的设计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箱 计算流体力学 流场分析 数值模拟 进风口面积
下载PDF
沸腾床加氢反应器气液分布器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小婷 陈强 盛维武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1年第11期15-20,共6页
提出了一种沸腾床加氢反应器气液分布器结构,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气液分布器的几何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进气段斜孔结构主要为气相通道,气体垂直流入会阻碍液体向上流动,从而增加分布器压力降;泡罩多... 提出了一种沸腾床加氢反应器气液分布器结构,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气液分布器的几何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进气段斜孔结构主要为气相通道,气体垂直流入会阻碍液体向上流动,从而增加分布器压力降;泡罩多孔板结构会导致气泡的聚并生长,而且流体垂直撞击安装挡板会造成能量损失;泡罩斜管结构特点导致分布器的吹扫面积与几何结构类似,容易产生催化剂沉积。根据模拟结果,取消原结构中进口段的斜孔和出口处的多孔分布板,在泡罩下端开条缝,将斜管出口的开孔改为通缝结构,同时调整中心管部内孔板和条缝的相对位置,形成改进结构。通过模拟计算对比,改进结构较原结构具有更低的压力降和更大的影响区域,综合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床 加氢反应器 气液分布器 进气段 泡罩 影响区域 固体颗粒分布
下载PDF
带旁通的双S弯进气道设计及性能
16
作者 童佳慧 李博 +2 位作者 苏嘉殷 徐猛 邱宇宸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6-1175,共10页
针对一种带旁通的双S弯进气道开展了气动设计和性能仿真研究。探索了改变第一S弯长度对进气道的影响,通过流场流动和砂粒轨迹的分析,对初始设计的模型进行修正,然后在修正后的基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扫气比... 针对一种带旁通的双S弯进气道开展了气动设计和性能仿真研究。探索了改变第一S弯长度对进气道的影响,通过流场流动和砂粒轨迹的分析,对初始设计的模型进行修正,然后在修正后的基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扫气比和过渡截面面积比对进气道管道内流动特性和排砂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S弯的长度过小则气动性能好但不利于排砂,过大则气动性能差但排砂效果好。过渡截面面积比在减小的过程中,进气道气动性能略微下降。当形成分离涡后,总压损失迅速增大,但出口总压畸变指数降低。面积比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进气道排砂。随着扫气比增大,排砂性能提高,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基本稳定,畸变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旁通 涡桨发动机 气动性能 排砂 面积比
原文传递
高海拔寒冷地区某水电站泄洪洞进水塔抗震安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英全 李超 +1 位作者 李跃涛 王伟 《西北水电》 2022年第6期94-97,103,共5页
水电站建筑物中,泄洪洞进水塔结构为重要建筑物,保证水电站泄洪功能的实现。某水电站位于高海拔寒冷地区,泄洪洞进水塔工程规模大,塔体高90 m。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考虑高海拔对重力加速度的修正,考虑寒冷地区水库库周冰层对塔体的冰压力... 水电站建筑物中,泄洪洞进水塔结构为重要建筑物,保证水电站泄洪功能的实现。某水电站位于高海拔寒冷地区,泄洪洞进水塔工程规模大,塔体高90 m。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考虑高海拔对重力加速度的修正,考虑寒冷地区水库库周冰层对塔体的冰压力作用,应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塔体的动态响应,论证其抗震安全性。结果表明,该高海拔寒冷地区进水塔在地震作用下是安全的,满足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分析 进水塔 高海拔 寒冷地区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与离散元法耦合的磁力泵水沙运动的数值模拟
18
作者 谢汭之 喻黎明 +2 位作者 王田田 杨具瑞 李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0-378,共9页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与离散元法耦合的方法,对MP6-R微型磁力泵3种进口流速(0.5、1.0、1.5 m/s)和3种含沙量(0.5%、1.0%、2.0%)水沙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进口流速为0.5 m/s时,磁力泵出口管道与蜗壳衔接段出现回流区,其最大回流...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与离散元法耦合的方法,对MP6-R微型磁力泵3种进口流速(0.5、1.0、1.5 m/s)和3种含沙量(0.5%、1.0%、2.0%)水沙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进口流速为0.5 m/s时,磁力泵出口管道与蜗壳衔接段出现回流区,其最大回流速度为1.07m/s,随着进口流速的加大,回流速度逐渐降低,当进口流速达到1.5m/s时,回流现象消失,水流速度方向稳定指向出口,磁力泵过流性能最佳;叶轮轴面附近存在大量低速沙粒汇聚的滞留区,滞留区沙粒相互碰撞产生初始切速度;当进口流速一定时,改变颗粒体积分数对滞留区沙粒平均速度的影响较小;进口流速低于1.0 m/s时,增加颗粒体积分数会降低颗粒残留比,进口流速高于1 m/s后,颗粒残留比非常接近;当颗粒体积分数一定时,提升进口流速会降低颗粒残留比,增加滞留区沙粒平均速度,进口流速达到1m/s后,颗粒残留比和滞留区沙粒平均速度随进口流速的变化不明显,磁力泵输送性能最佳。结合磁力泵的过流性能、输送性能与叶轮表面的载荷强度,建议磁力泵最佳运行状态下进口流速保持在1.0 m/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泵 水沙运动 进口流速 颗粒体积分数 滞留区 颗粒残留比
下载PDF
内压缩通道几何参数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晓嘉 梁德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5-689,共5页
用N-S方程模拟了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内压缩通道内流动,研究了内压收缩通道几何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发现对于相同的外压段,内压面积收缩比对进气道内压缩通道温升比、压比和起动性能具有较好的相似规律,且随着内压面... 用N-S方程模拟了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内压缩通道内流动,研究了内压收缩通道几何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发现对于相同的外压段,内压面积收缩比对进气道内压缩通道温升比、压比和起动性能具有较好的相似规律,且随着内压面积收缩比增加,进气道温升比、压比增加,出口流场畸变下降,起动马赫数增大。通过对相同压比下不同内外压缩比的进气道性能的研究,得到了内外压缩比对进气道效率和起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压缩程度相同时,进气道效率和起动马赫数均随内外压缩比有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数值模拟 内压面积收缩比 内外压缩比
下载PDF
进水口面积对喷水推进进水流道流动性能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文 苏石川 +2 位作者 冯学东 戴成龙 高翔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共6页
以某平进水口进水流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进口的长度和进口处流道背部的曲线形状建立了4种不同进水口面积的流道模型.通过计算不同进速比(IVR)得到流道内流场的流动特性,分别从流道出口速度加权平均角,壁面空化情况、流道过流损失分... 以某平进水口进水流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进口的长度和进口处流道背部的曲线形状建立了4种不同进水口面积的流道模型.通过计算不同进速比(IVR)得到流道内流场的流动特性,分别从流道出口速度加权平均角,壁面空化情况、流道过流损失分析不同进水口面积对进水流道流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进水口面积的增加和流道背部斜面曲线形状的改变,提高了流道出口截面的出流质量,主要表现在IVR在1以下时流道出流加权平均角增加1°~2°,进水流道上壁面压力系数在IVR=1时轴附近增加0.05~0.1,上壁面与船体相切处增加0.73~0.17,下壁面压力系数增加主要表现在IVR较小的情况增加0.1~0.25.流道过流损失ξ增加0.047~0.007表明流道过流损失减小.进水口面积的增加对唇角处水流冲击产生的压力峰值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 进水流道 进水口面积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