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章荣 谢加兵 +3 位作者 周茂生 王林 陶周善 丁国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7期666-673,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20~55岁,平均35.6岁;T118例,T1218例,L1 19例,L2 10例。根...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20~55岁,平均35.6岁;T118例,T1218例,L1 19例,L2 10例。根据AO分型,A1型10例,A2型17例,A3型18例,B2型7例,B3型2例,C1型1例。按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传统跨伤椎4钉固定20例,为对照组;伤椎双侧6钉固定22例,为双侧组;伤椎单侧5钉固定13例,为单侧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术后即刻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率及末次随访伤椎高度、Cobb角丢失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对照组(20 932.4±298.3)元明显低于单侧组[(22 428.2±321.5)]元与双侧组[(23 630.5±310.5)]元(P<0.05),且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0.05)。在VAS评分、腰椎ODI评分方面,3组间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丢失率方面,单侧组[(6.3±2.1)%]和双侧组[(5.6±2.8)%]均优于对照组[(9.2±1.8)%](P<0.05),但单侧组和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率方面,单侧组[(15.2±6.5)%]和双侧组[(13.9±7.2)%]均优于对照组[(23.6±7.5)%](P<0.05),但单侧组和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均适用于胸腰段骨折治疗,短期疗效相当;伤椎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在维持伤椎高度及防止后凸畸形发生上均优于传统跨伤椎固定;伤椎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临床效果相当,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伤椎固定
下载PDF
经皮与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9
2
作者 韩明远 贺振年 +2 位作者 郭剑 史旭超 岑文冲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比较后路经皮微创与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1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B组(24例,采用经多裂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 目的比较后路经皮微创与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1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B组(24例,采用经多裂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A组短(少)于B组(P<0.01),手术时间、透视次数A组长(多)于B组(P<0.001)。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第1天、术后1周A组低于B组(P<0.05),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与多裂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确切。经皮微创较经多裂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损伤更小、术后早期疼痛程度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手术 伤椎固定 短节段固定 A1型
下载PDF
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谭波 胡豇 +5 位作者 卢冰 袁加斌 魏丹 周维俊 刘昌凤 唐孝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3期488-492,454,共6页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固定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固定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伤椎置钉组(40例)和短节段内固定组(44例)。短节段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伤椎置钉组采用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沿高度比、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因子指标、脊髓损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置钉组的伤椎前沿高度比明显高于短节段内固定组,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明显低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和pNF-H、NSE、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并且不会增加脊髓损伤和机体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置钉 短节段内固定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疗效 炎性因子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世梁 连育才 +4 位作者 孙海东 朱小明 李悫 李育敏 钟锐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9-52,102,共5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固定,5钉2棒)29例和对照组(跨伤椎固定,4钉2棒)23... 目的:分析和比较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固定,5钉2棒)29例和对照组(跨伤椎固定,4钉2棒)23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侧位X线片伤椎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疼痛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24~36月(平均26.7月)随访。两组组内比较,椎体压缩率、Cobb角术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椎体压缩率、Cobb角比较,观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椎体压缩率、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压缩率、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比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腰背痛VAS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腰背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即刻恢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伤椎置钉对于维持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更有利,能显著矫正胸腰椎骨折的后凸畸形。跨伤椎固定末次随访存在伤椎继发压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螺钉内固定 伤椎置钉
下载PDF
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春杰 郑爽爽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研究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伤椎置钉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研究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伤椎置钉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前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为(92.47±7.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9.02)%(P〈0.05),观察组术后的矢状面Cobb角、术后3个月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8±1.26)°、(1.43±0.71)分、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6±1.94)°、(2.54±1.23)分、26.3%(P〈0.05)。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复位作用,可以稳定脊柱序列,恢复椎管容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伤椎置钉技术
原文传递
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超 成业东 +2 位作者 冯海波 王加波 管礼安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3期51-51,53,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32 例,给予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80~200 min,出血量200~1 500 mL.患者术前、术后8... 目的探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32 例,给予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80~200 min,出血量200~1 500 mL.患者术前、术后8 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 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置钉 椎弓根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