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砾岩低渗透油藏注入水中固体悬浮物的伤害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许世京 伍家忠 +1 位作者 史永兵 陈兴隆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1,共6页
砾岩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孔喉半径小、矿物成分复杂,在注水开发中,回注水中固体悬浮物含量和粒径大小成为导致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而现有碎屑岩低渗透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难以满足砾岩低渗透油藏,因此,需根据砾岩低渗透油藏储... 砾岩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孔喉半径小、矿物成分复杂,在注水开发中,回注水中固体悬浮物含量和粒径大小成为导致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而现有碎屑岩低渗透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难以满足砾岩低渗透油藏,因此,需根据砾岩低渗透油藏储层特点,制定科学的注水水质指标。根据砾岩低渗透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及黏土矿物特性,采用CT扫描、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方法,多角度分析了该类油藏潜在的注水伤害主要因素,同时根据颗粒堵塞理论,在注入过程中注入水中的固体悬浮物(SS),会堵塞孔喉通道导致渗透率下降,从而对砾岩低渗透岩心造成严重伤害。实验结果表明,SS质量浓度和粒径中值对不同渗透率的砾岩岩心的储层伤害差异较大,若要实现目标区块储层伤害率≤20%,当储层渗透率小于等于9.28 mD时,SS质量浓度≤1.43 mg/L,粒径中值≤1.9μm;当储层渗透率大于9.28 mD但小于46.9 mD时,SS质量浓度≤3.1 mg/L,粒径中值≤2.6μm;而储层渗透率大于等于117 mD时,可放宽到SS质量浓度≤5.1 mg/L,粒径中值≤4.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低渗透油藏 固体悬浮物 注入水堵塞 粒径 储层伤害
下载PDF
生物礁灰岩底水裂缝型油藏开采规律及技术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曹煜 林璠 +2 位作者 李李 朱丽君 田慧君 《江西化工》 2015年第4期9-12,共4页
大型块状生物礁灰岩底水裂缝型油藏非均质强、剩余油分布复杂、调整井位部署难、采出程度低。为了解决此类油田的开采问题,分析了底水油藏的产水特征。研究发现:在大裂缝发育部位,底水活动主要表现出"水窜"特征;在裂缝不发育... 大型块状生物礁灰岩底水裂缝型油藏非均质强、剩余油分布复杂、调整井位部署难、采出程度低。为了解决此类油田的开采问题,分析了底水油藏的产水特征。研究发现:在大裂缝发育部位,底水活动主要表现出"水窜"特征;在裂缝不发育部位,底水活动表现出"水侵"特征。针对大型块状生物礁灰岩底水裂缝型油藏剩余油较富集且分布复杂的特点,调研了国内外油田的开采措施,提出了2种开采技术对策:1注气开采技术;2控锥技术:包括化学堵水措施和采水消锥工艺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灰岩储层 底水油藏 注气开采 化学堵水 采水消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