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体干缩裂隙的形成发育过程及机理 被引量:67
1
作者 唐朝生 施斌 崔玉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15-1423,共9页
土体干缩开裂(龟裂)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龟裂的产生会破坏土体的完整性,极大地弱化土体的工程性质。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发现龟裂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典型阶段,具有很强的时序特征,且新生裂隙一般垂直已有裂隙生长。根据水土相互作用原... 土体干缩开裂(龟裂)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龟裂的产生会破坏土体的完整性,极大地弱化土体的工程性质。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发现龟裂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典型阶段,具有很强的时序特征,且新生裂隙一般垂直已有裂隙生长。根据水土相互作用原理和基本土力学理论,建立了土体龟裂概念模型,对实验室和自然界中观测到的相关龟裂现象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土体中存在收缩变形空间是龟裂发育的前提,主要与土质条件有关;(2)龟裂是土体发生张拉破坏的表现形式,孔隙水的表面张力及干燥过程中引起的基质吸力(毛细水作用力)会在土体中形成张拉应力场,这是导致龟裂的主要力学诱因;(3)当张拉应力场的大小超过土体的抗拉强度或土颗粒间的联接强度时,裂隙便会产生,导致局部区域积聚的应变能释放,应力场重新调整。从宏观上看,基质吸力和抗拉强度是控制龟裂发育的两个关键力学指标,但从微观上看,土体材料尤其是结构的非均质性对裂隙发育过程和裂隙网络的几何形态特征均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裂隙都是在饱和阶段产生,且裂隙产生时对应的临界含水率有可能高于液限;土体表面上的"杂点"易导致应力集中,裂隙往往率先在"杂点"处产生;(4)受表面和裂隙面张拉应力场的共同作用,表层土体边缘会发生向上卷曲变形,产生"煎饼效应"。此外,土体在收缩过程中还存在收缩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龟裂 干缩裂隙 形成机理 发育过程 抗拉强度 体积收缩
下载PDF
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毛囊发生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丽 彭丽琴 +5 位作者 张文彬 张震宇 杨万有 丁磊 汤生明 吴海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24-530,共7页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白绒山羊从胎儿期到生后期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规律。在胎儿期,从45日龄开始,每隔15d,用剖腹产手术的方法取胎儿3~5只,分别在头顶、颈上 甲、背、荐、颈侧、肩、体侧、股和腹等10个部位采取约1×1...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白绒山羊从胎儿期到生后期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规律。在胎儿期,从45日龄开始,每隔15d,用剖腹产手术的方法取胎儿3~5只,分别在头顶、颈上 甲、背、荐、颈侧、肩、体侧、股和腹等10个部位采取约1×1cm的皮肤样本;生后期分初生、1~9个月、1岁、1岁半、2岁和3岁等14个阶段,每阶段在活羊体侧部采取约1×1cm的皮肤样本。用石蜡切片法制做皮肤切片。经显微观测,得到如下结果:初级毛囊在胎儿期45日龄前发生,次级毛囊在75日龄前发生,皮脂腺和汗腺在75日龄时出现,竖毛肌在90日龄出现,粗毛105日龄时在全身各部位长出,绒毛在120日龄时长出。表皮在60~75日龄时形成完整结构,真皮层在75~90日龄时分化出乳头层和网状层。初级毛囊的发育在胎儿期135日龄时已完成,而次级毛囊发育直至出生后6月龄。毛囊群结构主要为三毛型,少数其它毛型。初次级毛囊比例为1: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绒山羊 皮肤毛囊 毛囊发生 毛囊发育
下载PDF
植物根毛的发生、发育及养分吸收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立德 廖红 +1 位作者 王秀荣 严小龙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9-659,共11页
根毛是植物吸收养分的重要器官,认识根毛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其与养分吸收的关系,可为植物养分吸收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介绍了植物根毛的形态特性、发生和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讨论了根毛对养分吸收的贡献、... 根毛是植物吸收养分的重要器官,认识根毛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其与养分吸收的关系,可为植物养分吸收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介绍了植物根毛的形态特性、发生和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讨论了根毛对养分吸收的贡献、根毛受养分有效性的调节及其与其他根系形态构型性状间的关系,阐述了根毛中养分转运等植物营养过程及其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基础。最后提出了关于根毛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吸收 遗传改良 根系形态 发生 植物营养 形态特性 性状 根毛 植物根 养分有效性
下载PDF
杜仲含胶细胞发生和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田兰馨 卢敏 胡正海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1期1-6,共6页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茎皮层中的含胶结构是一种细丝状的分泌细胞。根据薄切片观察,其原始细胞出现在茎的原形成层分化出原生韧皮部最早的筛管分子时,它们是由一些皮层基本分生组织细胞通过纵向均等分裂、纵向不等分裂的子细胞...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茎皮层中的含胶结构是一种细丝状的分泌细胞。根据薄切片观察,其原始细胞出现在茎的原形成层分化出原生韧皮部最早的筛管分子时,它们是由一些皮层基本分生组织细胞通过纵向均等分裂、纵向不等分裂的子细胞,或者横向多次分裂后的末端细胞构成。在皮层基本分生组织停止分裂前,原始细胞可继续产生,其发生的位置无明显的规律性。此种原始细胞具有长宽比大、细胞核呈椭圆形和细胞质浓厚等特征,有别于周围细胞。以后,原始细胞的两端以插入生长方式迅速伸长,形成十分细长、两端膨大的丝状单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质内逐渐合成和积累橡胶颗粒,随着橡胶颗粒增加,其细胞器逐渐退化。在成熟的含胶细胞中,细胞腔内充满橡胶颗粒,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解体,但其外仍有纤维素的细胞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含胶细胞 发生 发育
下载PDF
油松树脂道的发生和发育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鸿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4期311-316,共6页
关于松科植物的树脂道,以往都认为是以裂生方式发生。本文通过对油松各类器官的发育解剖学研究,发现其各类器官中树脂道的结构,发生和发育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并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油松 树脂道 发生 发育
下载PDF
大学生社团社会学角度之考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高校中大学生社团的存在,对未参加社团的大学生来说,不仅作为一种文化环境而发生作用,而且还构成一种具体的参照,在此参照下,他们能更好地判断自己,促进自己;对参加社团的大学生来说,在发展特长、学习知识技术、满足交友需要、锻炼身体... 高校中大学生社团的存在,对未参加社团的大学生来说,不仅作为一种文化环境而发生作用,而且还构成一种具体的参照,在此参照下,他们能更好地判断自己,促进自己;对参加社团的大学生来说,在发展特长、学习知识技术、满足交友需要、锻炼身体等方面,都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其价值是突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 产生 发展 社会学 价值
下载PDF
紫外光引发制备高吸水树脂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罗志河 杨万泰 杨正根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首先介绍了紫外光(UV)引发及其常用的自由基光引发剂、光引发的特点、以及与γ射线辐射引发、微波辐射引发和电子束引发等三种引发方式相比较的优缺点等内容。然后就四种主要的光引发高吸水树脂:光引发乙烯基单体溶液聚合制备的高吸水... 首先介绍了紫外光(UV)引发及其常用的自由基光引发剂、光引发的特点、以及与γ射线辐射引发、微波辐射引发和电子束引发等三种引发方式相比较的优缺点等内容。然后就四种主要的光引发高吸水树脂:光引发乙烯基单体溶液聚合制备的高吸水树脂、光引发乙烯基单体接枝聚合制备的高吸水树脂、光引发制备复合高吸水树脂及光引发制备互穿网络(ISPN)高吸水树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指出了紫外光引发制备高吸水树脂需要加强的几个方向,即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光引发剂、开发新型复合高吸水树脂以及设计新的聚合工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引发 高吸水树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试论我国黄酒风味的成因与发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汪建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X期7-12,共6页
决定黄酒风味成因的7大因素为自然生态环境、原辅料、糖化发酵剂、焦糖色、酿酒工艺、设备及饮食文化。我国以谷物酿酒自然形成的黄酒风味为初始、形成与发展,大约可分为4个阶段:(1)新石器时代为黄酒口味原生态阶段;(2)春秋战国、秦汉... 决定黄酒风味成因的7大因素为自然生态环境、原辅料、糖化发酵剂、焦糖色、酿酒工艺、设备及饮食文化。我国以谷物酿酒自然形成的黄酒风味为初始、形成与发展,大约可分为4个阶段:(1)新石器时代为黄酒口味原生态阶段;(2)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饼曲、麦块曲发明后黄酒风味形成阶段;(3)宋清时期应用煎酒、封泥、陈酿、黄酒色香味成型阶段;(4)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黄酒风味的完善,创新,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酿酒 风味成因 主要因素 初始与发展
下载PDF
一种多雌蕊小麦花的发生和发育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耀芝 丁惠宾 金芝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三粒小麦花的发生和发育。从开始分化到浆片出现为止,三粒小麦花的分化和普通小麦相同,其后则由亚下皮层细胞的平周分裂在两个浆片的腋部各产生一个额外的副雌蕊。这样,每朵花中恒定地形成三个雌蕊。二个...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三粒小麦花的发生和发育。从开始分化到浆片出现为止,三粒小麦花的分化和普通小麦相同,其后则由亚下皮层细胞的平周分裂在两个浆片的腋部各产生一个额外的副雌蕊。这样,每朵花中恒定地形成三个雌蕊。二个副雌蕊的发生起步较晚,发育进程往往落后,但均正常可育,雌配子体仍能在开花前达到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雌蕊 小麦花 发生 发育
下载PDF
二十世纪以来汉语标点符号系统的演进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攀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7-567,共11页
简化与繁化、新增与淘汰、国际化与民族化、异化与规范化是二十世纪以来汉语标点符号系统发展的几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从不同角度勾勒出二十世纪以来汉语标点符号历时演进的趋向。
关键词 标点符号 发生 发展 规律
原文传递
油松雌球果的发生和发育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鸿 崔大方 胡正海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3-357,共5页
运用薄切片技术对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雌球果的发生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8月初 ,雌球果原基发生 ,其外部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但内部细胞组织学分区结构与营养茎端结构相似 ;10月中旬 ,雌球果原基的鳞片叶腋处产生最... 运用薄切片技术对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雌球果的发生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8月初 ,雌球果原基发生 ,其外部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但内部细胞组织学分区结构与营养茎端结构相似 ;10月中旬 ,雌球果原基的鳞片叶腋处产生最初的苞片原基 ,以后苞片原基由基部向顶端连续发生。此时球果原基的顶端结构发生变化 ,顶端分生组织区、中央母细胞区和周围分生组织区衍化为套层 ,肋状分生组织衍化为髓区 ;翌年 3月中旬 ,在苞片原基的叶腋处 ,珠鳞原基发生 ,其发生方向同样呈向顶发育 ;4月中旬 ,苞片体积已达到最终大小 ,此时 ,在珠鳞基部的近轴面分化出 2个具单珠被的倒生胚珠。油松雌球果原基在秋冬季依然保持生长 ,其营养茎端则进入休眠状态。尽管营养茎端和生殖端两类原基在结构上并无本质的区别 ,但在生长特性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雌球果 发生 发育 分化 营养基端 生殖端
下载PDF
马尾松茎初生树脂道发生和发育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耿世磊 吴玉荷 +1 位作者 赵晟 吴鸿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47,共4页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马尾松茎初生结构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和发生、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树脂道分布在皮层和初生木质部中 皮层树脂道原始细胞起源于约距茎端生长点 390 μm处 ,原形成层两侧的基本分生组织中 其发育经过 5...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马尾松茎初生结构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和发生、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树脂道分布在皮层和初生木质部中 皮层树脂道原始细胞起源于约距茎端生长点 390 μm处 ,原形成层两侧的基本分生组织中 其发育经过 5个阶段 :原始细胞阶段 ,细胞壁中层膨胀阶段 ,胞间隙形成阶段 ,腔道扩大阶段和树脂道成熟阶段 ;初生木质部树脂道起源于原形成层细胞 ,发育过程与皮层树脂道相同 文中对茎初生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树脂道 发生 发育 组织结构
下载PDF
新边塞诗流变概观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金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2,共6页
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学现象。新边塞诗是由边塞诗延伸而来的一个概念,在建国前的30年似无多少成就可言。50年代,国家对西部的开发和诗人们追随新时代歌唱新生活的使命意识,使新边塞诗一度繁荣。但新边塞诗作为一个... 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学现象。新边塞诗是由边塞诗延伸而来的一个概念,在建国前的30年似无多少成就可言。50年代,国家对西部的开发和诗人们追随新时代歌唱新生活的使命意识,使新边塞诗一度繁荣。但新边塞诗作为一个概念则是80年代初提出来的。1983-1986年是新边塞诗创作的高潮期。高潮产生的原因有五:一、禁区的被打破与艺术观念的变革。二、地域特色带来的自然优势。三、诸矛盾冲突激起开发意识的觉醒。四、人与自然的互认与同构。五、一批实力诗人的成熟。80年代新边塞诗深受欢迎,因其有不同于别类诗歌的新质,内容上表现为:对西部风情、人生的抒写,对现代文明的礼赞与呼唤,对大自然的感应、契合;艺术上表现为新的艺术要素的出现。新边塞诗仍是一块待垦殖的原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诗歌 新边塞诗 西部开发 使命意识
下载PDF
陆-气相互作用对大气对流活动影响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维成 张强 刘新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8-1293,共16页
陆-气相互作用会影响对流系统的初生和发展,进而影响降水的产生和分布,理解和明晰该影响机制和规律,对改进对流活动预报技术至关重要。系统总结了陆-气相互作用对对流系统形成、发展及其降水的影响机制,归纳了陆-气相互作用影响符号和... 陆-气相互作用会影响对流系统的初生和发展,进而影响降水的产生和分布,理解和明晰该影响机制和规律,对改进对流活动预报技术至关重要。系统总结了陆-气相互作用对对流系统形成、发展及其降水的影响机制,归纳了陆-气相互作用影响符号和强度的发生规律,进而剖析了陆-气相互作用对大气对流活动影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最后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未来需要针对陆-气相互作用的全部组成过程对大气对流活动的影响机制、响应敏感区和不同天气系统强迫下陆-气相互作用影响机制、影响机制的科学评估及验证、陆面过程和边界层过程在地球模拟系统的准确表达、陆-气相互作用与对流活动的互馈机制等开展深入研究,深刻揭示陆-气相互作用对大气对流活动的影响规律和机理机制,以期为改进和提高对流活动的预报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相互作用 大气对流活动 对流初生 发展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含CO_2甲酸盐完井液中超级13Cr不锈钢的局部腐蚀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智 郑钰山 +4 位作者 李晶 刘婉莹 刘明球 高文祥 施太和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31,共6页
在深井及超深井中,超级13Cr油管失效的情况时有发生。为确定超级13Cr油管在井下环境中发生点蚀及局部腐蚀的风险,采用高温高压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井筒环境下超级13Cr油管的表面腐蚀形貌,并通过微区电化学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方法研... 在深井及超深井中,超级13Cr油管失效的情况时有发生。为确定超级13Cr油管在井下环境中发生点蚀及局部腐蚀的风险,采用高温高压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井筒环境下超级13Cr油管的表面腐蚀形貌,并通过微区电化学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方法研究了超级13Cr在饱和CO2环境中的电位分布。通过腐蚀形貌观察发现,在高温环境下,试样表面出现明显的局部腐蚀现象。而SKP扫描结果也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阳极区与阴极区电位差值逐渐变大,并出现明显的电位峰值,局部腐蚀不断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腐蚀形貌 超级13Cr不锈钢 井下环境 含CO2甲酸盐完井液 扫描开尔文探针 局部腐蚀 点蚀萌生 点蚀发展
下载PDF
长寿蛋白SIRT6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振 雷倩 +1 位作者 刘力超 崔红娟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0-879,共10页
SIRT6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第三家族长寿蛋白(Sirtuins,SIRTs)中的一员,具有多种催化酶活性,且在抗衰老、染色质调节、转录调控、糖脂代谢、DNA损伤修复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证据表... SIRT6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第三家族长寿蛋白(Sirtuins,SIRTs)中的一员,具有多种催化酶活性,且在抗衰老、染色质调节、转录调控、糖脂代谢、DNA损伤修复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证据表明,SIRT6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在多种肿瘤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比如肝癌、肺癌、乳腺癌和生殖系统肿瘤等。但是由于SIRT6功能的多样性,及其上下游信号通路的复杂性,SIRT6在肿瘤中可能扮演着双重角色。在大多数情况下,SIRT6扮演着抑癌基因的角色,少数情况下,SIRT6却又发挥着促癌作用。本文结合目前本实验室的研究,阐述了近几年来关于SIRT6在多种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最新发现,总结了其作用机制,并对其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6 肿瘤发生 肿瘤发展 沃伯格效应 去乙酰化转移酶
原文传递
植物根毛生长发育及分子调控机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跃平 李英慧 +4 位作者 关荣霞 刘章雄 陈雄庭 常汝镇 邱丽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3-419,共7页
植物根毛是植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了解根毛的发生、发育及遗传规律,能对植物的养分吸收研究提供有利依据。文章旨在介绍植物根毛形态发生特性、发育生长过程及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研究农作物根毛形态和功能,... 植物根毛是植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了解根毛的发生、发育及遗传规律,能对植物的养分吸收研究提供有利依据。文章旨在介绍植物根毛形态发生特性、发育生长过程及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研究农作物根毛形态和功能,及有目的性的对根生长发育进行调控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植物根毛发育有反馈侧向抑制(lateralinhibitionwithfeedback)和位置决定模式(position-dependentpatternofcelldifferentiation)两种方式。拟南芥根表皮细胞是以位置方式决定毛或非毛细胞发育类型,已成为研究植物细胞命运和分化的模型。目前,已经鉴定出控制根毛发育的基因,包括一些转录因子如MYB家族蛋白TRIPTYCHON(TRY)、CAPRICE(CPC)和basicHelix-Loop-Helix(bHLH)蛋白GLABRA3、ENHANCEROFGLABRA3(EGL3)及WD-repeat蛋白等基因。最后针对根毛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毛 发生 发育 细胞识别 位置决定 分子调控
下载PDF
马尾松雌球果的发生和早期发育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玉荣 李爱民 吴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82-1187,共6页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马尾松雌球果的发生和早期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雌球果原基发生时间为1 0月中旬 ,不同的树龄和着生部位 ,其发生时间不同 .雌球果原基与营养茎端在外部形态及内部细胞组织学分区结构有明显差异 .营养茎端...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马尾松雌球果的发生和早期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雌球果原基发生时间为1 0月中旬 ,不同的树龄和着生部位 ,其发生时间不同 .雌球果原基与营养茎端在外部形态及内部细胞组织学分区结构有明显差异 .营养茎端外形扁平 ,内部顶端分生组织结构有顶端原始细胞区、中央母细胞区、形成层状过渡区、周围分生组织区及肋状分生组织区 5个明显的分区 ;而雌球果原基外形呈圆锥状 ,内部结构只有套层和髓区 .1 2月初 ,最初的苞片原基在雌球果原基的鳞片的叶腋处产生 ,之后其由基部向顶部连续发生 .翌年 1月初 ,在苞片原基的叶腋处 ,珠鳞原基发生 ,发生方向亦为向顶发育 .2月底 ,苞片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珠鳞膨大端的基部的近轴面分化出 2个倒生胚珠 .从雌球果原基发生到胚珠分化历时 4个多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雌球果 发生 早期发育
下载PDF
吴茱萸果实中分泌囊的发生和发育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黎 胡正海 景汝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吴茱萸果皮内分布有许多分泌囊。我们作了发育解剖学方面的研究。在花蕾期,雌蕊的子房中分泌囊原始细胞即开始发生,它起源于单个表皮细胞和其内的1—4层薄壁细胞。分泌囊最初为裂生,后期由于上皮细胞的破毁,其腔隙逐渐扩大,因此,腔隙发... 吴茱萸果皮内分布有许多分泌囊。我们作了发育解剖学方面的研究。在花蕾期,雌蕊的子房中分泌囊原始细胞即开始发生,它起源于单个表皮细胞和其内的1—4层薄壁细胞。分泌囊最初为裂生,后期由于上皮细胞的破毁,其腔隙逐渐扩大,因此,腔隙发生方式应属裂溶生型。成熟分泌囊是由多层鞘细胞和上皮细胞包围圆形腔隙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 发育 吴茱萸 分泌囊
下载PDF
民族学研究在湘西的开创与发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绍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3,6,共4页
1933年凌纯声、芮逸夫等赴湘西调查苗族 ,开创了湘西民族学研究的先河。当地苗族学者石启贵继之 ,所获成就极大。新中国建立不久 ,杨成志等学者开创土家族研究 ,潘光旦集其大成 ,奠定土家族识别的基础。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的湘西土家... 1933年凌纯声、芮逸夫等赴湘西调查苗族 ,开创了湘西民族学研究的先河。当地苗族学者石启贵继之 ,所获成就极大。新中国建立不久 ,杨成志等学者开创土家族研究 ,潘光旦集其大成 ,奠定土家族识别的基础。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语言与社会历史调查和简史编写 ,基本反映出该民族的实际。近 2 0年来 ,湘西民族学研究抢救了大量资料 ,出版了大批著作并培养出一批本地学者 ,成绩喜人 ,前景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学 发展 湖南 西部地区 民族研究 土家族研究 苗族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