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protein,IAP)家族中的新成员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银染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中Livinα mRNA和Livinβ mRNA的表达...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protein,IAP)家族中的新成员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银染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中Livinα mRNA和Livinβ 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blot分析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36例食管癌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为50.0%,其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18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Livin低表达,阳性率为5.6%(P<0.01)。结论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展开更多
【目的】细胞凋亡作为昆虫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为研究对象对阐明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旨在筛选家蚕凋亡抑制蛋白(Bombyx mori inhibi...【目的】细胞凋亡作为昆虫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为研究对象对阐明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旨在筛选家蚕凋亡抑制蛋白(Bombyx mori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BmIAP)的相互作用蛋白,并验证其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侵染过程中与Bmiap的相互调控关系及在BmNPV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为探明宿主与BmNPV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筛选在BmNPV侵染家蚕细胞过程中与BmIAP相互作用的蛋白,对获得的特异性差异条带进行LC-MS/MS蛋白质谱分析,根据蛋白分子量大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蛋白进行鉴定,确定候选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候选基因进行克隆,利用SMART在线工具及BioEdit分别对候选基因的结构域进行预测及多序列比对分析;通过免疫荧光试验验证BmIAP和候选蛋白的细胞共定位情况,并进一步利用免疫共沉淀验证它们的相互作用;分别通过真核表达和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系统对候选基因进行过表达和敲除,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以确定Bmiap和Bmpp5在BmNPV侵染过程中的调控关系;同样,在过表达和敲除Bmpp5后检测杆状病毒Vp39的表达量,以确定Bmpp5对BmNPV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免疫共沉淀获得7个可能与BmIA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和1个BmNPV蛋白,进一步分析确定1个与凋亡相关的候选基因Bmpp5;Bmpp5的开放阅读框为1 473 bp,编码490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56 kD,含3个TRP结构域和1个PP2Ac结构域,在昆虫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免疫荧光检测证明BmIAP和BmPP5共定位于细胞质中,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两者可以相互作用;在BmNPV侵染过程中,过表达Bmiap后,Bmpp5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敲除Bmiap后,Bmp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员Livin及其两种异构体Livinα和Livin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NSCLC组织中L...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员Livin及其两种异构体Livinα和Livin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NSCLC组织中Livinα mRNA和LivinβmRNA的表达。结果:58例NSCLC组织中Liv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74.1%,而在癌旁组织低表达(5.1%,P<0.01)。Livin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特异性地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protein,IAP)家族中的新成员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银染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中Livinα mRNA和Livinβ 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blot分析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36例食管癌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为50.0%,其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18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Livin低表达,阳性率为5.6%(P<0.01)。结论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文摘【目的】细胞凋亡作为昆虫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为研究对象对阐明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旨在筛选家蚕凋亡抑制蛋白(Bombyx mori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BmIAP)的相互作用蛋白,并验证其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侵染过程中与Bmiap的相互调控关系及在BmNPV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为探明宿主与BmNPV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筛选在BmNPV侵染家蚕细胞过程中与BmIAP相互作用的蛋白,对获得的特异性差异条带进行LC-MS/MS蛋白质谱分析,根据蛋白分子量大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蛋白进行鉴定,确定候选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候选基因进行克隆,利用SMART在线工具及BioEdit分别对候选基因的结构域进行预测及多序列比对分析;通过免疫荧光试验验证BmIAP和候选蛋白的细胞共定位情况,并进一步利用免疫共沉淀验证它们的相互作用;分别通过真核表达和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系统对候选基因进行过表达和敲除,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以确定Bmiap和Bmpp5在BmNPV侵染过程中的调控关系;同样,在过表达和敲除Bmpp5后检测杆状病毒Vp39的表达量,以确定Bmpp5对BmNPV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免疫共沉淀获得7个可能与BmIA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和1个BmNPV蛋白,进一步分析确定1个与凋亡相关的候选基因Bmpp5;Bmpp5的开放阅读框为1 473 bp,编码490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56 kD,含3个TRP结构域和1个PP2Ac结构域,在昆虫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免疫荧光检测证明BmIAP和BmPP5共定位于细胞质中,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两者可以相互作用;在BmNPV侵染过程中,过表达Bmiap后,Bmpp5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敲除Bmiap后,B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