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的交互关系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明 张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5,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交互关系的一系列研究。研究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1)工作记忆在选择性注意中的作用,主要涉及工作记忆的内容在选择性注意的注意导向中的作用、在晚期反应选择中的作用以及在... 综述了近年来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交互关系的一系列研究。研究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1)工作记忆在选择性注意中的作用,主要涉及工作记忆的内容在选择性注意的注意导向中的作用、在晚期反应选择中的作用以及在视觉搜索和返回抑制中的作用等方面;(2)选择性注意在工作记忆的信息维持和更新中的作用,主要涉及空间注意在空间工作记忆的复述机制中的作用、注意的分心物加工机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以及在记忆表征中的选择性注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选择性注意 交互关系 视觉搜索 返回抑制
下载PDF
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被引量:26
2
作者 戴琴 冯正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5-1188,共14页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在线索靶子范式中,靶子在线索消失后出现,被试对靶子的位置作出反应。行为学实验显示线索靶子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SOA)为14ms时,正常对照组对中性面孔有返回抑制效应,抑郁康复组对所有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患者组对愤怒、悲伤面孔和中性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SOA为250ms时三组被试均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以患者组最突出,康复组对高兴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SOA为750ms时正常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康复组对高兴和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患者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对愤怒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在SOA为750ms的条件下,ERP波形特点为正常组对高兴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组,对高兴面孔无效提示P1波幅小于其他面孔,对悲伤面孔有效提示P1波幅小于高兴面孔,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大于其他组;康复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患者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1波幅大于其他组、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小于其他组。提示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这种对负性刺激抑制能力的缺失导致抑郁个体难以抗拒负性事件的干扰而受到不良情绪状态的困扰,所以他们可能更多的体验到抑郁情绪,并致使抑郁持续和发展。而抑郁康复个体对高兴、悲伤面孔均有返回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注意偏向 返回抑制 线索-靶子任务
下载PDF
返回抑制过程中情绪面孔加工优先:ERPs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敬欣 贾丽萍 +1 位作者 白学军 罗跃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返回抑制(IOR)是指注意过程中个体对已搜索过的位置进行抑制,从而在随后该位置上出现目标时发生注意重新定向或反应变慢的过程。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考察了情绪目标辨别任务中IOR的发生过程及二者的神经机制。结果发... 返回抑制(IOR)是指注意过程中个体对已搜索过的位置进行抑制,从而在随后该位置上出现目标时发生注意重新定向或反应变慢的过程。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考察了情绪目标辨别任务中IOR的发生过程及二者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与无效线索相比,有效线索下的P1波幅更小,N1波幅更大,正性、负性面孔N170的波幅比中性面孔大。表明当要求被试做情绪辨别任务时,IOR与对情绪信息的反应之间发生了分离,表现出情绪加工的优先。这说明IOR和情绪偏向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神经通路上的适应机制,也为进一步探究注意与情绪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IOR) 情绪面孔 注意偏向 事件相关电位(ERPs)
下载PDF
阈上和阈下不同情绪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邓晓红 张德玄 +2 位作者 黄诗雪 袁雯 周晓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33,共9页
为检验返回抑制是否受线索生物学意义的调节,分别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以阈上和阈下不同情绪效价(高兴、生气和中性)的面孔为外源性线索,变化同时提示位置的多寡,要求被试对靶子尽可能快而准地作探测反应。实验一发现,三种线索情况下均出... 为检验返回抑制是否受线索生物学意义的调节,分别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以阈上和阈下不同情绪效价(高兴、生气和中性)的面孔为外源性线索,变化同时提示位置的多寡,要求被试对靶子尽可能快而准地作探测反应。实验一发现,三种线索情况下均出现返回抑制且效应量无显著差异;实验二发现,线索为中性面孔时出现返回抑制,线索为高兴和生气面孔时未出现返回抑制。说明返回抑制受线索生物学意义的调节。阈下线索的生物学意义(情绪效价)能得到自动加工,从而影响空间注意的转移和返回抑制机制的功用;阈上线索的情绪效价被清晰感知时,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机制使线索的生物学意义被忽略,从而阻碍情绪效价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上情绪线索 阈下情绪线索 情绪效价 返回抑制
下载PDF
任务难度对基于位置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玉改 王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5-208,共4页
在返回抑制的实验范式下,采用线索一靶子模式进行了视觉字母觉察实验、实验发现,返回抑制在线索与靶子之间的时间间隔(SOA)为700ms时出现,且在900ms时消退。这与先前许多实验发现的返回抑制在SOA为300ms左右... 在返回抑制的实验范式下,采用线索一靶子模式进行了视觉字母觉察实验、实验发现,返回抑制在线索与靶子之间的时间间隔(SOA)为700ms时出现,且在900ms时消退。这与先前许多实验发现的返回抑制在SOA为300ms左右时出现的结果不一致。作者认为,实验任务的难度是影响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注意 返回抑制 位置 时间进程 任务难度
下载PDF
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戴琴 冯正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筛选出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对照,进行真人情绪面孔(高兴面孔、中性面孔、悲伤面孔和愤怒面孔)的线索-靶子任务(包括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两...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筛选出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对照,进行真人情绪面孔(高兴面孔、中性面孔、悲伤面孔和愤怒面孔)的线索-靶子任务(包括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两种线索类型)实验。结果:对照组的无效提示(430.3±74.3,423.1±58.3,426.4±59.5,429.4±53.6)小于有效提示(454.9±50.3,455.3±65.9,462.1±65.8,458.5±51.1)(F=45.12,P<0.001),对四种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别(F=0.229,P=0.876);抑郁组的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兴与悲伤面孔之间有显著差异(F=4.528,P=0.042),在愤怒与悲伤面孔之间差异边缘显著(F=2.891,P=0.099),悲伤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6.2±58.2)小于高兴面孔(-66.1±90.1)和愤怒面孔(-56.9±97.8);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兴面孔时差异边缘显著(F=3.29,P=0.076),抑郁组(-66.1±90.1)大于对照组(-24.6±65.9)。结论:抑郁组对情绪面孔的注意特点不同于对照组:对照组对四种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别;而抑郁组对四种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程度不同,对中性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正常,对高兴、愤怒面孔有过度抑制倾向,对悲伤面孔有抑制不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注意偏向 返回抑制 线索-靶子任务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高特质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毋嫘 林冰心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2-995,1028,共5页
目的:探讨高特质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机制。方法: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检测不同SOA下焦虑组和对照组的表现。结果:实验一发现,焦虑组只有在负性情绪面孔做线索时表现出提示效应,对照组无论是中性面孔还是负性情绪面孔做线索... 目的:探讨高特质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机制。方法: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检测不同SOA下焦虑组和对照组的表现。结果:实验一发现,焦虑组只有在负性情绪面孔做线索时表现出提示效应,对照组无论是中性面孔还是负性情绪面孔做线索都表现出提示效应;实验二发现,焦虑组在中性面孔做线索时表现出返回抑制效应,在负性情绪面孔做线索时表现出提示效应,对照组无论是中性面孔还是负性情绪面孔做线索都表现出返回抑制效应。结论:高焦虑个体在SOA较短时由于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易化,对负性情绪面孔线索产生提示效应,在SOA较长时由于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脱离困难,返回抑制能力受损,仍对负性情绪面孔线索产生提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焦虑 注意偏向 提示效应 返回抑制
原文传递
不同人格类型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杜巍 高红丽 +1 位作者 闫春平 杨世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析不同人格类型群体在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特点。方法: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析注意偏向机制中的干扰抑制、返回抑制两个方面;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A),从某全日制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758人中,按EPQ中神经质和内外向两个维度的... 目的:探析不同人格类型群体在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特点。方法: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析注意偏向机制中的干扰抑制、返回抑制两个方面;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A),从某全日制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758人中,按EPQ中神经质和内外向两个维度的标准分高、低各12.5%选出四种典型人格类型各15名为研究对象,探析四组被试的注意偏向特征。结果:当靶子和线索出现的时间差为1000ms时,四组被试对三类情绪图片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图片性质主效应显著(F=1.30,P<0.05)、四组人格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F=0.65,P>0.05)。负性图片与正性图片的返回抑制效应差异显著(F=1.71,P<0.05),反应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与图片性质交互作用显著(F=1.62,P<0.05)。外倾人格特质组对正性图片产生了注意警觉,四组被试对正性、负性刺激都存在注意解除困难。结论:正常人群对情绪性刺激具有选择性加工趋势,外倾个体更偏好加工正性刺激,内向不稳定组对负性刺激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偏向 人格类型 返回抑制 干扰抑制 注意警觉
原文传递
不同线索下特质焦虑个体的返回抑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瑜 郑希付 +3 位作者 黄珊珊 李悦 杜晓芬 周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6-452,共7页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为探讨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返回抑制能力是否受不同线索的调节,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高特质焦虑大学生29名,低特质焦虑大学生28名完成线索-靶子任务。要求被试在提示线...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为探讨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返回抑制能力是否受不同线索的调节,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高特质焦虑大学生29名,低特质焦虑大学生28名完成线索-靶子任务。要求被试在提示线索消失后,对位置进行快而准地辨别反应,分别探索中性和情绪性提示线索下被试的返回抑制。结果发现:(1)在中性线索条件下,高焦虑个体平均反应时慢于低焦虑个体。(2)在情绪线索条件下,高焦虑个体在负性线索下的反应时小于在正性线索下的反应时;高、低焦虑个体在各种SOA条件下均出现了返回抑制,但各组返回抑制量受到情绪线索的调节:在正性情绪线索条件下,两组返回抑制量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绪线索下,高焦虑个体返回抑制量显著小于低焦虑个体。这表明,(1)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受到刺激信息的影响:只对负性情绪线索出现注意警觉;(2)只有在涉及负性情绪信息时高、低焦虑个体返回抑制能力才有差异,高焦虑个体存在对负性情绪线索的抑制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焦虑 返回抑制 情绪线索 线索-靶子任务
下载PDF
注意定势及时间不确定性对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明 陈骐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2年第3期15-21,共7页
在两个实验中使用比例控制范式 ,研究了基于空间位置的注意定势及时间不确定性对检测任务中IOR出现时程的影响。实验 1以 75名本科生为被试 ,将SOA水平作为组间变量 ,从而消除了时间不确定性。结果发现 ,当被试形成“更依赖于提示位置... 在两个实验中使用比例控制范式 ,研究了基于空间位置的注意定势及时间不确定性对检测任务中IOR出现时程的影响。实验 1以 75名本科生为被试 ,将SOA水平作为组间变量 ,从而消除了时间不确定性。结果发现 ,当被试形成“更依赖于提示位置”的注意定势时 ,IOR出现的时程延长。实验 2以 2 2名本科生为被试 ,将SOA作为组内变量 ,从而将时间不确定性引入实验任务。结果表明 ,存在时间不确定性时 ,IOR出现的时程恢复到正常水平。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 ,IOR的时程受到内源和外源性注意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 ,而注意定势和时间不确定性是决定IOR何时出现及持续时间的两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 注意定势 时间不确性
下载PDF
辨别作业难度对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素芬 王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在返回抑制范式下,利用线索-靶子模式和辨别作业进行了两个实验,探讨辨别作业难度对返回抑制的影响。以大学生为被试。实验-对辨别作业难度采用组间设计;实验二采用组内设计。结果发现,无论是组间比较(实验一),还是组内比较(实验二),复... 在返回抑制范式下,利用线索-靶子模式和辨别作业进行了两个实验,探讨辨别作业难度对返回抑制的影响。以大学生为被试。实验-对辨别作业难度采用组间设计;实验二采用组内设计。结果发现,无论是组间比较(实验一),还是组内比较(实验二),复杂辨别作业条件下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均比简单辨别作业晚,表明作业难度对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有显著影响。该结果对返回抑制的机制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难度 大学生 实验 时间进程 子模式 线索 机制研究 返回抑制 范式 辨别
下载PDF
不同SOA下视觉返回抑制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彭姓 常若松 +2 位作者 李奇 王爱君 唐晓雨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9-771,共13页
基于外源性线索靶子范式,采用 2(线索靶子间隔时间,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 SOA:400~600 ms、1000~1200 ms)× 3(目标刺激类型:视觉、听觉、视听觉)× 2(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无效线索)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对目... 基于外源性线索靶子范式,采用 2(线索靶子间隔时间,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 SOA:400~600 ms、1000~1200 ms)× 3(目标刺激类型:视觉、听觉、视听觉)× 2(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无效线索)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对目标刺激完成检测任务,以考察视觉线索诱发的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从而为感知觉敏感度、空间不确定性及感觉通道间信号强度差异假说提供实验证据。结果发现:(1)随SOA 增长,视觉 IOR 效应显著降低,视听觉整合效应显著增强;(2)短 SOA (400~600 ms)时,有效线索位置上的视听觉整合效应显著小于无效线索位置,但长 SOA (1000~1200 ms)时,有效与无效线索位置上的视听觉整合效应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 SOA 条件下,视觉 IOR 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产生变化,当前结果支持感觉通道间信号强度差异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空间注意 视听觉整合 返回抑制 竞争模型 线索-靶子范式
下载PDF
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彦 苏彦捷 王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78-783,共6页
采用通常的线索 -靶子实验 ,来考察不同的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所用的外源性线索分高有效性、低有效性和非信息性三类。儿童被试在实验中的任务为觉察圆形光点后即按键反应 ,记录反应时。结果表明 ,7岁、9岁和 11岁儿童在... 采用通常的线索 -靶子实验 ,来考察不同的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所用的外源性线索分高有效性、低有效性和非信息性三类。儿童被试在实验中的任务为觉察圆形光点后即按键反应 ,记录反应时。结果表明 ,7岁、9岁和 11岁儿童在高有效性和非信息性线索条件下均出现返回抑制 ;但 7岁和 9岁儿童在低有效性线索条件未出现返回抑制 ,而 11岁儿童则出现。这些儿童的实验结果有别于成人。结果提示 ,7岁、9岁和 11岁儿童的返回抑制是在外源性线索的作用下自动出现的 ,具有反射性质 ;但 7岁和 9岁儿童的返回抑制仍受线索有效性的制约 ,而 11岁儿童返回抑制的发展已不受线索有效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理学 返回抑制 选择性注意 线索有效性 外源性线索 发展
下载PDF
返回抑制的容量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4
作者 包燕 胡克松 肖小溪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9,共6页
返回抑制是指当注意返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反应变慢的一种抑制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返回抑制研究开始关注最多能在多少个线索化位置上观测到返回抑制效应,即返回抑制的容量问题。文章着重从序列线索... 返回抑制是指当注意返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反应变慢的一种抑制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返回抑制研究开始关注最多能在多少个线索化位置上观测到返回抑制效应,即返回抑制的容量问题。文章着重从序列线索化和同时线索化两方面介绍了当前返回抑制容量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返回抑制 线索化 容量
下载PDF
不同作业阶段的分配注意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甦 陈素芬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1-367,共7页
在双作业条件下,利用线索-靶子模式进行了两个返回抑制实验。实验一应用简单分心刺激,实验二应用复杂分心刺激。两个实验均在线索呈现阶段或/和靶子呈现阶段安排分心作业。以大学生为被试,其主作业为党察星号,尽快按键作出反应。... 在双作业条件下,利用线索-靶子模式进行了两个返回抑制实验。实验一应用简单分心刺激,实验二应用复杂分心刺激。两个实验均在线索呈现阶段或/和靶子呈现阶段安排分心作业。以大学生为被试,其主作业为党察星号,尽快按键作出反应。结果表明。(1)在简单分心作业条件下,返回抑制依然存在,但数值减少;在复杂分心作业条件下,返回抑制全部消失。(2)无论分心作业如何,线索呈现阶段或/和靶子呈现阶段的分散注意对返回抑制所产生的影响均无区别。作者认为,这些结果不支持现有的关于返回抑制的注意抑制说和反应抑制说。作者提出一个新的设想,即返回抑制可能源于激活的知觉表征与反应的某种性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注意 返回抑制 作业阶段 知觉表征
下载PDF
面孔方位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丽丽 罗跃嘉 +1 位作者 郭亚桥 张庆林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采用辨别任务探讨了正立与倒立的中性面孔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同时线索化范式考察了正立与倒立面孔线索对靶刺激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面孔线索对随后靶刺激的反应没有影响。实验二采用单线索范式考察正立与倒立面孔对... 采用辨别任务探讨了正立与倒立的中性面孔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同时线索化范式考察了正立与倒立面孔线索对靶刺激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面孔线索对随后靶刺激的反应没有影响。实验二采用单线索范式考察正立与倒立面孔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线索条件下均产生了返回抑制,而且返回抑制量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三,正立与倒立面孔作为靶刺激呈现,得到与实验二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当采用中性面孔为线索时,返回抑制的产生并不受线索与靶刺激显著性的影响,而且返回抑制这种"盲目"机制不受任务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 正立面孔 倒立面孔
下载PDF
认知老化中有意控制对自动抑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盼 谢宁 吴艳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1-987,共7页
结合比例控制范式与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范式,探讨了认知老化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有意认知控制对自动抑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当线索有效率由50%提升至80%时,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量均下降,老年组表现为返回抑制消失,但年轻组出现返回... 结合比例控制范式与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范式,探讨了认知老化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有意认知控制对自动抑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当线索有效率由50%提升至80%时,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量均下降,老年组表现为返回抑制消失,但年轻组出现返回抑制的反转,表明有意认知控制对自动抑制的调节作用受认知老化的影响而发生衰减。同时文章还就认知老化机制的新兴理论——执行衰退假说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意控制 自动抑制 认知老化 返回抑制 执行衰退假说
下载PDF
双通道分配性注意对视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唐晓雨 孙佳影 彭姓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7-268,共12页
本研究基于线索-靶子范式,操纵目标刺激类型(视觉、听觉、视听觉)与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中性条件、无效线索)两个自变量,通过3个实验来考察双通道分配性注意对视听觉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的影响。实验1 (听觉刺激呈现... 本研究基于线索-靶子范式,操纵目标刺激类型(视觉、听觉、视听觉)与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中性条件、无效线索)两个自变量,通过3个实验来考察双通道分配性注意对视听觉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的影响。实验1 (听觉刺激呈现在左/右侧)结果发现,在双通道分配性注意条件下,视觉目标产生显著IOR效应,而视听觉目标没有产生IOR效应;实验2 (听觉刺激呈现在左/右侧)与实验3 (听觉刺激呈现在中央)结果发现,在视觉通道选择性注意条件下,视觉与视听觉目标均产生显著IOR效应但二者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双通道分配性注意减弱视听觉IOR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通道分配性注意 通道选择性注意 返回抑制 视听觉目标 线索−靶子范式
下载PDF
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宋玉萍 李慧慧 +5 位作者 陈晓丽 姜能志 隋萍 李爱英 卢国华 李敬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762-2766,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0例,根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将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各20例。患者均参加注意返回抑制...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0例,根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将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各20例。患者均参加注意返回抑制试验,记录其反应时,并分析返回抑制效应。结果对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组别主效应显著(F=94.44,P<0.01),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反应时长于单纯冠心病组;间隔时间(SOA)主效应显著(F=57.98,P<0.01);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SOA交互作用显著(F=10.09,P<0.01)。当SOA为14 ms时,组别主效应显著(F=22.68,P<0.01);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13.90,P<0.01),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0.84,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中性面孔(F=15.19,P<0.01)。SOA为750 ms时,组别主效应显著(F=37.89,P<0.01);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5.01,P<0.05),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7.92,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高兴面孔和中性面孔(F=6.92,P<0.05)。对返回抑制效应(无效提示反应时-有效提示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SOA为14 ms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小于单纯冠心病组(F=5.61,P<0.05);SOA为250 ms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线索效应大于单纯冠心病组(F=6.49,P<0.05);SOA为750 ms时,两组对3种不同性质的面孔图片均出现返回抑制效应。结论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存在注意偏向,表现为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倚和解除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 注意偏向 返回抑制
下载PDF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登堂 杨治良 +6 位作者 王彦 卓恺明 胡瑶 余一冥 宋振华 吴彦 徐一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9-1053,共5页
利用线索-靶子模式研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研究对象包括健康对照组、早期精神分裂症组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组。结果表明:(1)健康志愿者和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完好的返回抑制现象,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 利用线索-靶子模式研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研究对象包括健康对照组、早期精神分裂症组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组。结果表明:(1)健康志愿者和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完好的返回抑制现象,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陷,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2)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缺陷与疾病慢性化指标(病程、既往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结果支持早期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在急性期存在不同的返回抑制特征,早期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保存完好,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存在缺陷;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缺陷可能发生发展于疾病的慢性过程中,而不是发生于疾病初期;精神分裂症的注意缺陷是独立的缺陷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选择性注意 返回抑制 时间进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