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教育赋能乡村工匠技能传承与提升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志强 张莹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是决定农村发展与建设的上层布局,高职教育担负着乡村工匠技能传承与提升的重任。该文面向高职教育赋能乡村工匠技能传承与提升,提出乡村振兴人才发展的职业教育促进策略。探索把以乡村工匠为代表的乡村人才作为乡...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是决定农村发展与建设的上层布局,高职教育担负着乡村工匠技能传承与提升的重任。该文面向高职教育赋能乡村工匠技能传承与提升,提出乡村振兴人才发展的职业教育促进策略。探索把以乡村工匠为代表的乡村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引擎,助力乡村振兴现代化方向发展。探索构建职业教育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实现乡村工匠技能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做到技能提升和终身学习。通过研究,旨在研究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做乡村工匠技能的传承者和技能提升的培育者,促进乡村工匠在巩固中提高,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教育 乡村工匠 传承技能 新型职业农民
下载PDF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育传承地方非遗服务水平调研报告——以黎明职业大学传承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林春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6,共4页
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不但包含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还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相互依存。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尤其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一类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地方非遗进入高职课堂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传承地... 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不但包含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还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相互依存。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尤其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一类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地方非遗进入高职课堂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传承地方非遗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担当,要做到发展性传承的同时又能保持其活力及本真,需构建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传承非遗的教育模式,并进一步助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 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 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
下载PDF
傅抱石山水画探微
3
作者 张志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20世纪初的中国山水画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创变发展的时期,傅抱石正是这时期的山水画创变成功的一代宗师。他所创造的阳刚大气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画风,一扫明清以来山水画颓靡与陈腐之气,成为那个时代山水画创新的典范。通过对傅抱石山水... 20世纪初的中国山水画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创变发展的时期,傅抱石正是这时期的山水画创变成功的一代宗师。他所创造的阳刚大气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画风,一扫明清以来山水画颓靡与陈腐之气,成为那个时代山水画创新的典范。通过对傅抱石山水画风、创变过程以及笔墨技巧的研究,以期为山水画创作及发展创新提供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阳刚大气 继承与独创 笔墨技法
下载PDF
基于大师工作室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慧群 《当代职业教育》 2019年第3期89-94,共6页
"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技能人才总量、素质和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需求不匹配,这成为产业升级的瓶颈。大师工作室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技艺传... "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技能人才总量、素质和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需求不匹配,这成为产业升级的瓶颈。大师工作室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技艺传承和将创新技术转化为成果的平台,它以其独特的优势,高效快速地开展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专业依托大师工作室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使职业教育逐步由校内教育向企业实践转变,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 大师工作室 项目化课程 技艺传承 文物修复与保护
下载PDF
近代词学师承论 被引量:7
5
作者 欧明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80,共6页
词学师承是具体而微的词学史。常州词派的师承是近代词学师承的主线,张惠言是"祖师",周济是真正开宗立派者,张、周词学师承分两线发展,一线由谭献承继,同道有庄棫、叶衍兰,复传冯煦、徐珂、陈廷焯、叶恭绰等。一线由端木埰、... 词学师承是具体而微的词学史。常州词派的师承是近代词学师承的主线,张惠言是"祖师",周济是真正开宗立派者,张、周词学师承分两线发展,一线由谭献承继,同道有庄棫、叶衍兰,复传冯煦、徐珂、陈廷焯、叶恭绰等。一线由端木埰、王鹏运承继,复传况周颐、朱祖谋、文廷式、郑文焯,再传吴梅、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等。近代词学师承的学缘、血缘、业缘、地缘"关系"皆较明显。师承中,导师对弟子的词学崇尚、治词路径、成才自立皆有极大影响,优秀弟子也在继承"师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近代词学师承多谨守"家法",偏于保守,对近代学术思想的贡献有限,但有"片面的深刻"。师承中所体现的"师道",对当下学者人格建设,对纯洁学术,极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词学 师承 常州词派 家法
下载PDF
“调身子”:武术技能掌握与否的黄金分割点
6
作者 樊晓佳 段丽梅 《武术研究》 2024年第12期61-63,共3页
武术是以破坏对方重心,使其失衡为主进行攻防技击的技能,能自主“调身子”是稳定重心的关键,是掌握武术技能的黄金分割点。习练武术时能利用身法协调手、脚等完成虚实动作便基本学会了武术。与学校武术不同,传统武术“调身子”强调脊椎... 武术是以破坏对方重心,使其失衡为主进行攻防技击的技能,能自主“调身子”是稳定重心的关键,是掌握武术技能的黄金分割点。习练武术时能利用身法协调手、脚等完成虚实动作便基本学会了武术。与学校武术不同,传统武术“调身子”强调脊椎的起落、进退等衔接转折,是身体虚实变化与一体化发劲的前提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法 重心 武术传承 运动技能 体知
下载PDF
优秀维译文本的用典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7
作者 任娟 阿步利孜·穆沙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29-33,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而对维译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典故翻译的研究,正是响应十八大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该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文本,搜集整理了其中的诗歌典...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而对维译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典故翻译的研究,正是响应十八大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该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文本,搜集整理了其中的诗歌典故,以诗歌典故的维吾尔语翻译语料为研究对象,概括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典概况、用典特色及典故的维译,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典故在维译过程中运用到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进行详细探讨,分析其维译本是如何通过翻译来传递文化内涵和文化思想精华的,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文化传承 用典 维译 翻译方法 翻译技巧
下载PDF
福州软木画技艺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戈 《创意设计源》 2021年第5期15-19,共5页
福州软木画不仅是福建省著名的工艺品类,而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软木画在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市场、产品及技艺的共同推动下,一度繁盛至极,但却在20世纪末跌入低谷。近年来,在现代产品开发理念的推动下,通过对软木画功能的拓... 福州软木画不仅是福建省著名的工艺品类,而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软木画在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市场、产品及技艺的共同推动下,一度繁盛至极,但却在20世纪末跌入低谷。近年来,在现代产品开发理念的推动下,通过对软木画功能的拓展,带动了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使软木画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软木画的发展历程及其创新实践的成果表明,保护传统工艺、推动非遗技艺的保护,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依托市场来促进行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产品开发为核心,通过市场需求来推动传统技艺的当代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软木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传承 创新实践
下载PDF
汉族传统服饰发展的当代语境与技艺传承 被引量:1
9
作者 亓延 李静 《丝网印刷》 2023年第4期35-37,共3页
汉族传统服饰文化博大精深。总结传统服饰的分类,分析汉族传统服饰的当代功能转变及去向,探讨汉族传统服饰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技艺传承。
关键词 传统服饰 当代语境 技艺传承
下载PDF
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建涛 张俊 +1 位作者 徐超武 胡绮 《山东纺织经济》 2019年第9期5-8,共4页
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教育与传承,值得地方高职院校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基于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两个相对立的教育理论揭示了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中教育传承的内涵,介绍了学校通... 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教育与传承,值得地方高职院校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基于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两个相对立的教育理论揭示了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中教育传承的内涵,介绍了学校通过建设丝绸类教学资源库打造课程资源,并通过引进技艺大师打造混编师资队伍,同时通过将丝绸传统技艺和文化嵌入到相关专业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实践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中的嵌入式教育传承。最后分析了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中教育传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传承 传统技艺 丝绸文化
下载PDF
竹编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与再生途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晶照 《竹子学报》 2021年第1期87-90,共4页
乡村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人休闲、娱乐、消费的结合,既是提升传统农村手工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同时又是实现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以农村传统工艺竹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竹编工艺的现代传承与再生途径进行研究,从竹编... 乡村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人休闲、娱乐、消费的结合,既是提升传统农村手工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同时又是实现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以农村传统工艺竹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竹编工艺的现代传承与再生途径进行研究,从竹编编织的多样化传承方式、特色转化、品牌经营以及工艺创新等角度对中国传统农村手工艺的技艺传承与开发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编 消费需求与群体 技艺传承 品牌传播 创新设计
下载PDF
现代技术对唐三彩技艺的影响探究——以洛阳唐三彩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29-33,共5页
现代技术对唐三彩的原料加工、塑形、烧制方法、存放与流通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当正确看待现代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对非物质文遗产传承、创新之“利”,遏制其... 现代技术对唐三彩的原料加工、塑形、烧制方法、存放与流通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当正确看待现代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对非物质文遗产传承、创新之“利”,遏制其“弊”,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在新的环境中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三彩 现代技术 技艺传承 传统工艺
下载PDF
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保护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雁 《工业设计》 2019年第2期95-96,共2页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客观的分析了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的保护现状,以及即将失传的冰灯冰雕技艺抢救和保护日渐频危现象,传统的非遗保护形式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对传统的非遗保护与数字化的非遗保护形式两者各自的特点...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客观的分析了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的保护现状,以及即将失传的冰灯冰雕技艺抢救和保护日渐频危现象,传统的非遗保护形式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对传统的非遗保护与数字化的非遗保护形式两者各自的特点进行了阐释和比较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提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数字化非遗保护的对策和思路,并针对采用数字化保护的优势和实现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灯冰雕 承传技艺 数字化保护 思路对策
下载PDF
从另一角度看20世纪20至40年代上海紫砂名壶仿古
14
作者 吴光荣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1-11,F0002,共12页
20世纪20至40年代,有几位宜兴制壶艺人,应聘在上海为他人做紫砂壶仿古,文献史料中多有提及。《郑逸梅选集》、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戴小京的《画坛圣手吴湖帆》等文献中都提到一重要人物汤临泽,并认为其是上海仿古高手。2019年6月... 20世纪20至40年代,有几位宜兴制壶艺人,应聘在上海为他人做紫砂壶仿古,文献史料中多有提及。《郑逸梅选集》、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戴小京的《画坛圣手吴湖帆》等文献中都提到一重要人物汤临泽,并认为其是上海仿古高手。2019年6月2日,嘉德拍卖了一批汤临泽当年做紫砂仿古名壶时,胡经画的一批《名瓷名陶图谱》。从这批图稿中可以了解到仿古紫砂名壶的程序及制作过程。画素描稿、线描结构图(通常是另外标注好尺寸),配制各种工具,再由艺人打样、制作、烧成、做旧等。根据多方资料显示,这段时间在上海做仿古紫砂名壶的艺人有汪生义、蒋彦亭、王寅春、裴石民、顾景舟、范正根、蒋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回到家乡宜兴的这些人,在1954年12月28日,被宜兴当地组建的“蜀山紫砂工场”聘请为辅导员传授制壶技艺,为新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因为他们在上海做仿古习得的精湛技艺以及审美的提高,使得早期的紫砂工艺厂制作技艺得到全面的传承,宜兴紫砂陶也荣获了新中国“名陶之首”的美誉[1]。本文将依据文献资料,简单梳理出紫砂名壶仿古的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至40年代 上海 汤临泽 紫砂名壶仿古 传承技艺
下载PDF
论古代工匠的职业特征、技艺传承及社会地位之变化——由柳宗元的《梓人传》谈起
15
作者 厚宇德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3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封建农业社会,工匠群体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者。柳宗元对唐代都料匠的描写能够帮助后人深入了解古代都料匠的职业作用与特征,简单地说都料匠在工作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类似于百官中的宰相。历朝历代巧夺天工的...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封建农业社会,工匠群体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者。柳宗元对唐代都料匠的描写能够帮助后人深入了解古代都料匠的职业作用与特征,简单地说都料匠在工作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类似于百官中的宰相。历朝历代巧夺天工的工匠都是凤毛麟角的稀缺人才,这一结果与技艺的传承有关,也与工匠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有关。在明代,以建筑业为代表的工匠群体的社会地位有史无前例地提升,与此相关明代建筑、家具与铜器制造等行业水准达到了高峰。探索工匠社会地位与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的关系,比单纯探讨古代技艺所达到的专业高度,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和更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料匠 技艺传承 社会地位
下载PDF
“2014年第二届北京国际武术文化节暨第十届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北京国际武术与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 梅花桩拳百代辈谱浅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炜 《中华武术(研究)》 2014年第8期59-62,58,共5页
梅花桩拳百代辈谱微言大义,把习武练功的高境界表述得淋漓尽致,直接说明了梅花桩拳不仅是强身健体、技击实用的拳术,还是追求生命真谛、探索生命本源的养生功法,追求"拳道合一,武道同源"的境界,揭示了"以拳为用,以道为体... 梅花桩拳百代辈谱微言大义,把习武练功的高境界表述得淋漓尽致,直接说明了梅花桩拳不仅是强身健体、技击实用的拳术,还是追求生命真谛、探索生命本源的养生功法,追求"拳道合一,武道同源"的境界,揭示了"以拳为用,以道为体;拳合于道,道显于拳;殊途同归,法无二至"的练功奥秘,其中的玄机不仅要在文字中探寻,更要在长久的习练中一步步地用身心来证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桩拳 传承 辈谱 武道 功理 教学提纲
原文传递
锡林郭勒蒙古族家具彩绘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17
作者 拾静漪 张欣宏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0期1-5,共5页
蒙古族家具彩绘工艺随科技进步而发展,体现了游牧生活的思旧和传统技艺的坚守。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蒙古族家具较早的彩绘工艺为冒画法,后逐步出现誊印法、模版法、漏版法、喷绘法、贴画法。
关键词 彩绘工艺 蒙古族家具 技艺传承
下载PDF
京族高脚罾的传承与发展--以东兴市江平镇[氵万]尾村为例
18
作者 陈凤梅 樊道智 万辅彬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高脚罾是京族先民为了提高近(浅)海捕捞效率而发明、创造的渔猎工具。作为一项特殊的传统生存技艺,踩高跷捕鱼体现了京族人民以海为伴、以岛为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承载了当地海洋民族文化的记忆,兼具实用与历史文化价值。新时... 高脚罾是京族先民为了提高近(浅)海捕捞效率而发明、创造的渔猎工具。作为一项特殊的传统生存技艺,踩高跷捕鱼体现了京族人民以海为伴、以岛为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承载了当地海洋民族文化的记忆,兼具实用与历史文化价值。新时期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京族高脚罾于濒临失传的困境中获得新生和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其宣传、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协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脚罾 传承 传统技艺 京族文化
下载PDF
《霜叶红似二月花》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
19
作者 康燕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3-74,共2页
《霜叶红似二月花》的作者深受古典文化的影响,对中国古典小说有着精深的研究。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作者从结构、人物塑造、主题多义性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或多或少继承了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而这种继承也没有失去其表现意义。正因作者成功... 《霜叶红似二月花》的作者深受古典文化的影响,对中国古典小说有着精深的研究。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作者从结构、人物塑造、主题多义性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或多或少继承了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而这种继承也没有失去其表现意义。正因作者成功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长处,这部小说才能够被誉为“中国文艺之巨大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叶红似二月花》 中国 古典小说 茅盾 长篇小说
下载PDF
非遗语境下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帅 毕程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面临着特定文化语境缺失与被误读等问题。文章在充分认识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强调了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面临着特定文化语境缺失与被误读等问题。文章在充分认识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强调了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契机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介传播茶文化的优势与意义,并从构建茶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创建茶文化传播资源集群、搭建茶文化传播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非遗传承 对外传播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