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符珍珠 莫壮婵 彭颖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807-2809,共3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按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静脉滴注组和雾化吸入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组患儿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按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静脉滴注组和雾化吸入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组患儿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 mg溶入50 m L 5%葡萄糖注射液中,ivgtt,bid;雾化吸入组患儿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 mg,每次吸入15min,bid。两组患儿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吸痰次数、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雾化吸入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组(78.33%),p(O_2)水平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组,吸痰次数显著少于静脉滴注组,发热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氧疗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静脉滴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p(CO_2)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能有效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且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滴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 雾化吸入 静脉滴注 给药途径
下载PDF
再生水雾化导致的病原微生物暴露剂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谢兴 胡洪营 +1 位作者 郭美婷 吴乾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4,共5页
呼吸吸入是再生水利用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暴露途径之一.本研究提出了呼吸途径病原微生物暴露剂量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喷洒强度和再生水雾化效率因子(雾化效率因子取值一般在0.003~0.01之间),确定再生水... 呼吸吸入是再生水利用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暴露途径之一.本研究提出了呼吸途径病原微生物暴露剂量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喷洒强度和再生水雾化效率因子(雾化效率因子取值一般在0.003~0.01之间),确定再生水喷洒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排放强度.然后参考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计算微生物气溶胶的分布,并考虑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衰减,得出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浓度.病原微生物的衰减计算与其自身衰减因子和环境影响因子有关.根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其在空气中的衰减因子在-0.23~0 s-1之间,而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因子在0.016~73之间.最后结合呼吸速率和暴露时间求得呼吸途径的暴露剂量.根据易感人群年龄、性别和活动强度的不同,日平均呼吸速率在4.5~17 m3.d-1之间,小时平均呼吸速率在0.3~3.2 m3.h-1之间.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直接用于计算再生水利用于农业灌溉、园林绿化以及水景喷泉过程中因再生水雾化导致的病原微生物暴露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再生利用 呼吸途径 暴露剂量 微生物气溶胶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依 邓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780-3782,共3页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资料,按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3.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资料,按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3.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q12 h。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7.5 mg/k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7.5 mg/kg,加入0.45%氯化钠注射液20 ml,雾化吸入,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肌酐(Cr)、氧合指数(Pa O2/Fi O2)、白细胞介素(IL)-10、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后3个月累积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PIS评分、ALT、Cr、Pa O2/Fi O2、IL-10、IL-6、CRP、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PIS评分、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a O2/Fi O2及对照组ALT、Cr、Pa O2/Fi O2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a O2/Fi O2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ALT、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疗效优于静脉用药,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死亡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阿米卡星 雾化吸入 给药方式 鲍曼不动杆菌
下载PDF
毒死蜱、二嗪磷等6种农药对鸟类的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燕 闫新利 +4 位作者 周军英 谭丽超 杨小锋 卜元卿 单正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279,共7页
应用现有的评估方法,对毒死蜱、二嗪磷、乐果、吡虫啉、抗蚜威和灭多威6种农药对鸟类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经食途径,乐果、毒死蜱和二嗪磷对鸟类的初级急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不可接受;吡虫啉对鸟类的初级急性和长期风险不可接... 应用现有的评估方法,对毒死蜱、二嗪磷、乐果、吡虫啉、抗蚜威和灭多威6种农药对鸟类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经食途径,乐果、毒死蜱和二嗪磷对鸟类的初级急性、短期和长期风险均不可接受;吡虫啉对鸟类的初级急性和长期风险不可接受;抗蚜威和灭多威对鸟类的初级急性风险不可接受,对鸟类的初级短期和长期风险可接受。通过饮水途径,只有毒死蜱对鸟类的急性风险无需关注,其他农药品种对鸟类的急、慢性风险均需关注。吡虫啉、毒死蜱、二嗪磷和灭多威4种农药通过喷雾液滴吸入途径对鸟类产生的风险需要引起关注,乐果和抗蚜威通过喷雾液滴吸入途径对鸟类产生的风险无需关注;6种农药通过挥发相吸入途径对鸟类产生的风险均无需关注。评估结果可为6种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的环境安全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同时对我国现有评估指南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鸟类 环境风险评估 经食途径 饮水途径 吸入途径
下载PDF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经鼻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夏飞 屈磊 +5 位作者 胡海涛 杨芳 曾群利 刘海朝 方瑶 毛旭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923-929,共7页
目的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经鼻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后续类鼻疽菌的毒力研究和急性类鼻疽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经鼻主动吸入的感染途径,通过大体解剖、组织病理和组织匀浆... 目的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经鼻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后续类鼻疽菌的毒力研究和急性类鼻疽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经鼻主动吸入的感染途径,通过大体解剖、组织病理和组织匀浆计数菌落等方法观察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小鼠的病理生理反应、脏器病理损伤和细菌定植情况,分析急性类鼻疽感染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征,并比较致病性类鼻疽临床株与非致病性类鼻疽泰国株(伯克霍尔德菌)感染BALB/c小鼠的不同表现。结果急性类鼻疽菌经鼻感染模型中,BALB/c小鼠死亡多集中在感染后第3到第5天,3×10^(5)~3×10^(6)CFU可作为急性类鼻疽BALB/c小鼠病死模型的合适攻毒剂量,而半数致死量约在3×10^(4)~3×10^(5)CFU。大体解剖和组织HE染色均可见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中形成脓肿或坏死病灶,其中在脾脏最明显,并与攻毒剂量呈正相关。类鼻疽菌感染的小鼠血液、肺脏、脾脏及肝脏中均发现类鼻疽菌定植,且定植量与组织特异性有关,血液中分离到的活菌浓度最高[Log_(2)对数值:(10.28±0.34)CFU/mL],定植总量最高的脏器是肺脏[Log_(2)对数值:(7.54±2.11)CFU]。虽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伯克霍尔德菌株在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学效应类似(多核巨细胞形成、胞内增殖等),但是对BALB/c小鼠的毒性差异显著。伯克霍尔德菌即使在高剂量(8×10^(7)CFU)时对小鼠仍是非致死性的,而且无法在小鼠脏器中有效定植。结论成功构建了经鼻吸入性感染BALB/c小鼠的急性类鼻疽动物模型,明确了类鼻疽菌造成的组织病理损伤特点,发现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伯克霍尔德菌株在动物水平上的显著生物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经鼻感染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常用实验动物鼻上皮毒性病理学研究简介
6
作者 杨艳伟 吕建军 +10 位作者 张頔 霍桂桃 林志 屈哲 苗玉发 潘东升 范玉明 王秀文 王雪 汪巨峰 李波 《中国药事》 CAS 2013年第11期1173-1179,共7页
目的介绍常用实验动物鼻上皮毒性病理学研究进展,为吸入途径给药及非吸入途径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毒性病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介绍了常见实验动物鼻解剖学与组织学及其种属差异、常用实验动物组织病理学检查鼻腔上皮的取材方法... 目的介绍常用实验动物鼻上皮毒性病理学研究进展,为吸入途径给药及非吸入途径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毒性病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介绍了常见实验动物鼻解剖学与组织学及其种属差异、常用实验动物组织病理学检查鼻腔上皮的取材方法、吸入药物引起的鼻上皮损伤的特点、使用吸入药物的动物数据来评估人类风险以及非吸入途径给药实验引起的鼻上皮病变特点和机制。结果不同种属实验动物鼻大体和显微解剖学及组织学差别显著;常用实验动物例如大鼠、猴、比格犬及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鼻腔上皮的取材方法各有其特点;吸入药物引起的鼻上皮损伤及非吸入途径给药实验引起的鼻上皮病变特点和机制有所不同。结论本文可帮助提高国内常用实验动物鼻上皮的制片和诊断水平,为吸入药物及非吸入途径给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加客观、全面、准确的形态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途径 非吸入途径 毒性病理学 鼻上皮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方案中α-干扰素使用的评价
7
作者 庞宁 杨丽 赵荣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77-783,共7页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诊疗方案中推荐α-干扰素(IFN-α)雾化吸入治疗,但目前尚无IFN-α的雾化吸入剂型,超说明书用药的可行性值得探讨。方法笔者回顾了SARS和MERS临床研究,据此讨论COVID...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诊疗方案中推荐α-干扰素(IFN-α)雾化吸入治疗,但目前尚无IFN-α的雾化吸入剂型,超说明书用药的可行性值得探讨。方法笔者回顾了SARS和MERS临床研究,据此讨论COVID-19治疗中IF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雾化吸入特点、IFN-α的性质及其临床研究对IFN-α雾化吸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IFN-α可缓解疾病的早期症状,但可能不显著影响危重患者死亡率,仍需开展更多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适宜的雾化装置及药液浓度后IFN-α的活性无明显变化,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辅料,其体内吸收利用效果不佳,注射液中辅料成分有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结论IFN-α注射液雾化吸入应充分评估风险,缺乏适宜雾化装置或操作人员时,可尝试性选择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Α-干扰素 雾化吸入 给药途径 治疗评估
原文传递
雾化吸入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8
作者 徐蓝 孙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0-1254,共5页
他汀类药物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多效性目前尚不明确,其抗炎活性机制与本类药物降低胆固醇作用不同。口服高剂量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可见毒副反应,若设计成雾化吸入剂,其毒性反应则明显减轻。本研究分为:空白对照组(NS-vehic... 他汀类药物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多效性目前尚不明确,其抗炎活性机制与本类药物降低胆固醇作用不同。口服高剂量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可见毒副反应,若设计成雾化吸入剂,其毒性反应则明显减轻。本研究分为:空白对照组(NS-vehicle)、模型组[ovalbumim(OVA)-vehicle]、Sim治疗组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阳性对照组。假设Sim经雾化吸入给予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抗炎活性。BALB/c雌性小鼠以卵白蛋白(ovalbumim,OVA)致敏、攻击制作哮喘模型,分别运用Sim雾化吸入(5 mg·m L^(-1),ih,15 min)、腹腔注射(40 mg·kg^(-1),ip)和灌胃(40 mg·kg^(-1),ig)等途径干预。结果表明,不同途径给予Sim均可显著降低哮喘模型小鼠肺泡灌洗液(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总数(P<0.01)和嗜酸性粒细胞数(eosinophils number,EOS)(P<0.05);Sim不同剂量(1、5和20 mg·mL^(-1),ih)预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减少BALF白细胞总数、EOS数(P<0.01或P<0.05)。随着剂量增加,抑制炎症细胞作用增强,Sim(5和20 mg·mL^(-1),h)作用强度与DXM相近;不同剂量Sim(5和20 mg·mL^(-1),ih)预处理可降低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mRNA表达(P<0.01或P<0.05),小鼠BALF中IL-4和IL-5水平显著减弱(P<0.01);Sim(1 mg·mL^(-1))预处理组小鼠BALF的IL-4水平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IL-5水平下降幅度低于Sim(5和20 mg·m L^(-1))组。上述结果表明雾化吸入不同剂量Sim均可抑制气道炎症反应,为他汀类药物在哮喘等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炎症 辛伐他汀 雾化吸入 药物给药途径 哮喘
原文传递
依前列醇不同途径给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
9
作者 朱仲生 张卫星 +2 位作者 姜春玲 周薇 段丽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5期598-600,共3页
目的:观察依前列醇(PGI2)两种途径给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40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PGI2持续静脉泵入和雾化吸入两组,同时辅以呼吸机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结果两组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能明... 目的:观察依前列醇(PGI2)两种途径给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40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PGI2持续静脉泵入和雾化吸入两组,同时辅以呼吸机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结果两组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能明显改善,肺动脉压(PAP)、肺循环阻力(PVR)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均显著降低,静脉泵入组体循环阻力(SVR)下降明显,而雾化吸入组下降不明显,在改善肺内分流量(QS/QT)方面雾化吸入明显优于静脉泵入组。结论雾化吸入PGI2能显著提高ARDS患者PaO2/FiO2,显著降低其PVR、PA-aO2和QS/QT,且不影响体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前列醇 雾化吸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