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明媚 毛翔 +2 位作者 刘金涛 吕彤 祝鹏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比较头针结合运动疗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穴取L1~L3夹脊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 目的:比较头针结合运动疗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穴取L1~L3夹脊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头针穴取健侧足运感区,患侧攒竹、瞳子髎,留针期间行麦肯基疗法。均留针4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腰部疼痛部位红外热像温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部疼痛部位红外热像温度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运动疗法可减轻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升高疼痛局部温度,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头针 足运感区 针刺 运动疗法 红外热像温度
原文传递
中医督穴导气针法对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远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9年第5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督穴导气针法对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远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中医督穴导气针法对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远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督穴导气针法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红外热像图温度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37.21%)显著高于对照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JO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评分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红外热像图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外热像图温度均升高,观察组温度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出现局部血肿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观察组中出现局部血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督穴导气针法治疗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缓解率较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 督穴导气针法 普通电针 红外热像图温度
下载PDF
滴状冷凝过程液滴自由表面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兰忠 朱霞 +2 位作者 彭本利 林勐 马学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96-103,共8页
对于滴状冷凝过程及其传热强化机理,一般通过分析冷凝壁面上液滴分布和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并且将单个液滴视为稳定的个体,很少涉及液滴内部运动特征.本文通过红外热像仪观测了纯蒸气滴状冷凝过程中,液滴运动时自由表面温度场的演化过程.... 对于滴状冷凝过程及其传热强化机理,一般通过分析冷凝壁面上液滴分布和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并且将单个液滴视为稳定的个体,很少涉及液滴内部运动特征.本文通过红外热像仪观测了纯蒸气滴状冷凝过程中,液滴运动时自由表面温度场的演化过程.发现在疏水壁面上,液滴由于合并或脱落而发生移动过程中,其自由表面温度先降低,而后升高并高于移动前温度.通过分析疏水表面上液滴移动过程的物理模型,认为液滴移动时表面液膜发生履带式滚动现象,或者发生液滴内部与自由表面附近的液体间形成对流和掺混现象.对液滴运动时表面温度演变规律的分析表明:触发液滴表面发生持续冷凝可能需要克服一个临界过冷度,当气液间温差超过该临界值时才诱发冷凝;液滴合并或脱落等整体运动过程,导致了液滴内部的运动特征,并促进了较大尺寸液滴表面发生直接冷凝,这为强化冷凝传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 表面温度 滴状冷凝 临界过冷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