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Mammals)建设进展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佳琦 徐海根 +3 位作者 万雅琼 孙佳欣 李晟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9,共8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其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分布范围广,对栖息地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示生物类群。生境的退化或丧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国哺乳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针对...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其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分布范围广,对栖息地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示生物类群。生境的退化或丧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国哺乳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针对哺乳动物种群持续衰退的现状,为了掌握其生存状态、种群动态变化以及受威胁状况,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建设。重点介绍了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建设目标、主要内容、红外相机观测技术和样地选择方法等,讨论了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提出进一步完善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及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议,从而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观测网络 生物多样性保护 红外相机技术
下载PDF
四川自然保护红外相机数据管理系统的研发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彪 李生强 +4 位作者 杨旭 杨旭煜 古晓东 杨志松 戴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141-148,共8页
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可以获得海量的野生动物影像数据。然而,许多自然保护地在红外相机数据管理方面依旧面临红外数据海量、存储方式原始、缺乏数据技术、数据挖掘空白等困境。如何科学存储和管理海量的红外相机影像数据,专业高效完成数据... 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可以获得海量的野生动物影像数据。然而,许多自然保护地在红外相机数据管理方面依旧面临红外数据海量、存储方式原始、缺乏数据技术、数据挖掘空白等困境。如何科学存储和管理海量的红外相机影像数据,专业高效完成数据鉴定和科学分析并运用于管理和科研,已成为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中的重大难题。基于以上问题,利用四川自然保护红外相机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Sichuan Nature Conservation Infrared Camera Data Management System,CDMS)能有效解决该问题。CDMS的研发设计上兼顾广大自然保护地的使用需求,同时吸纳不同数据库和数据信息平台的功能优点。目前CDMS的设计定位为主要针对四川省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交互式使用,集成了红外相机影像数据的规范存储、科学管理、智能查询、生态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功能,旨在促进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影像素材转化为有效数据,实现数据的高效分析和深度挖掘,为野生动物研究、保护与管理、科普宣教等提供重要的技术与管理支撑。本文对CDMS的功能模块、主要构成、特点与优势、应用成效以及数据服务体系等做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红外相机数据 红外相机数据管理系统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偶蹄类活动节律调查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科 陈旭 +3 位作者 温平 韦怡 杨志松 戴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76-82,共7页
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偶蹄类物种活动节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内共发现六种偶蹄类动物,分别为羚牛、斑羚、鬣羚、林麝、毛冠鹿、野猪。相对多度结果显示,最高的为斑羚(RAI... 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偶蹄类物种活动节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内共发现六种偶蹄类动物,分别为羚牛、斑羚、鬣羚、林麝、毛冠鹿、野猪。相对多度结果显示,最高的为斑羚(RAI=51.2)和毛冠鹿(RAI=32.6),明显高于其他物种。其余依次为林麝(RAI=13.2)、鬣羚(RAI=4.8)、羚牛(RAI=3.8),最少的为野猪(RAI=2.7)。2、年活动格局上,斑羚和毛冠鹿相似,羚牛和野猪相似,林麝在5月份活动最强,鬣羚在8月份活动最强。3、6种有蹄类的日活动节律显示,斑羚和毛冠鹿的日活动节律较为相似高峰都在6:00—10:00和18:00—20:00;林麝的活动高峰出现在20:00—22:00;鬣羚出现在6:00—8:00;羚牛出现在8:00—10:00;野猪出现在14:00—16:00。随着季节变化6种偶蹄类的活动节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4、夜行性调查显示,所有6种动物种,林麝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毛冠鹿夜行性不明显;羚牛、斑羚、鬣羚、野猪不具有明显的夜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蹄类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鸟兽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对比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邦友 张廷跃 +2 位作者 梁盛 白小节 刘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3-519,共17页
自然保护区的物种编目和常规监测是区域性和全国性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监测的基础,而红外相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栖鸟兽的物种编目和动态评估。本研究在贵州赤水桫椤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采用红外相机公里网格(1 km×1 km)法,选取保护... 自然保护区的物种编目和常规监测是区域性和全国性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监测的基础,而红外相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栖鸟兽的物种编目和动态评估。本研究在贵州赤水桫椤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采用红外相机公里网格(1 km×1 km)法,选取保护区内2个样区和1个区外样区,每个样区内选取20个连续网格布设相机,系统开展鸟兽多样性监测。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过累积55029个相机日的调查,获得动物和非工作人员的独立有效照片21243张,从中鉴定出野生兽类4目10科17属21种,鸟类6目13科29属34种。其中有8种为保护区的新纪录物种;所鉴定的兽类和鸟类中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8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VU)的有8种、近危(NT)的有13种。相对丰富度指数(RAI)处于前三位的兽类依次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鸟类依次是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画眉(Garrulax canorus)。对比分析初步显示保护区内监测到的兽类物种数和多样性(香农-威纳)指数明显高于周边地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鸟兽相对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较实验区高;保护区内在700~1000m海拔带监测到的物种数(尤其兽类)较多,但>1000 m的海拔带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本次调查结果为保护区提供了重要的兽类和鸟类资源信息,也为促进保护区鸟兽编目和重要物种的生态学研究,以及优化管理对策、实现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和有效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功能区 红外相机 海拔梯度 物种编目
下载PDF
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史雪威 张晋东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528-7537,共10页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实时反应大熊猫种群动态,提供大熊猫分布区域、栖息地质量等最直接的信息,是制定大熊猫保护方案的基础...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实时反应大熊猫种群动态,提供大熊猫分布区域、栖息地质量等最直接的信息,是制定大熊猫保护方案的基础,也是有效实施大熊猫保护措施的前提。综述了几种传统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方法(包括直接计数法、数学模型法、距离-咬节分析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近年来最新应用于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调查的红外相机技术、足迹鉴定法,讨论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新方法的应用前景,并针对今后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种群数量调查方法 距离-咬节分析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红外相机技术 足迹鉴定法
下载PDF
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鸟类和哺乳动物资源初探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立嘉 田向玲 +6 位作者 刘馨 张华 王媛 冯小梅 孙国明 朱金宝 赵大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39,共5页
为了解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利用红外相机捕捉技术对核心区内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显示,18台红外相机共收集到550... 为了解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利用红外相机捕捉技术对核心区内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显示,18台红外相机共收集到550张鸟类红外照片和3 273张哺乳动物红外照片,其中可准确识别的鸟类隶属于4目9科共20种,可准确识别的哺乳动物隶属于4目6科共10种.鸟类中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2个物种为红嘴蓝鹊(Urocissaerythroryncha)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哺乳动物中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3个物种为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猪獾(Arctonyxcollaris)和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物种比例、相对丰富度指数和单台相机物种数均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节数值较高,秋冬季节下降,这主要是受物候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捕捉 物种多样性 季节差异 八仙山
下载PDF
湖南大围山鸟兽物种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
7
作者 罗堯 潘丹 +3 位作者 李佳琦 张冰 任静 杨道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9-2246,共8页
红外相机技术已成为野生动物资源监测、行为模式分析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方法。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长沙市唯一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是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实习基地。2017年3月—201... 红外相机技术已成为野生动物资源监测、行为模式分析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方法。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长沙市唯一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是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实习基地。2017年3月—2018年12月,利用公里网格抽样调查法,在位于罗霄山脉支脉的湖南大围山(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相邻的浏阳市张坊镇)共设立3个面积均为20 km^(2)的样地,每个样地安装20台红外相机,对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监测,累计获得33375个相机工作日,鸟类和兽类的独立有效照片分别为5269张、4863张。共监测到兽类4目10科15种,鸟类7目23科54种。其中,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等10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林狸为罗霄山脉首次记录。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分析表明:RAI排在前三位的兽类分别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排在前三位的鸟类分别是白鹇、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和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初步掌握了湖南大围山鸟兽资源现状,为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与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鸟类 兽类 斑林狸 生物多样性监测
原文传递
江苏宜兴国家森林公园鸟兽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台德运 钟育谦 +3 位作者 王波 王玄 丁晶晶 常青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1-338,共8页
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江苏宜兴国家森林公园对公园内林下鸟兽多样性进行连续监测。共记录到鸟兽9目21科32种,其中兽类4目6科8种,鸟类5目15科24种,包括国家Ⅰ级保护鸟类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国家Ⅱ级保护鸟类白鹇(Lophura... 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江苏宜兴国家森林公园对公园内林下鸟兽多样性进行连续监测。共记录到鸟兽9目21科32种,其中兽类4目6科8种,鸟类5目15科24种,包括国家Ⅰ级保护鸟类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国家Ⅱ级保护鸟类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独立有效照片最多的兽类为果子狸(Paguma larvata),鸟类为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日活动节律分析表明白鹇和红胁蓝尾鸲为典型的昼行性动物,果子狸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当监测达到5000个相机工作日时,鸟兽物种数不再增加,趋于饱和。近年来江苏省新发现的白鹇已在公园内形成了稳定的繁殖种群。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宜兴国家森林公园鸟兽本底资源现状,为公园鸟兽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国家森林公园 红外相机 鸟兽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中国兽类多样性监测现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桢杉 黄金燕 +2 位作者 张群艳 吴沛桦 张晋东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在全国整体宏观尺度下,总结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兽类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空白或较少区域,从而为制定相对的保护监测与管理计划提供依据。采用文献检索法,系统收集各国学者在中国境内基于... 为在全国整体宏观尺度下,总结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兽类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空白或较少区域,从而为制定相对的保护监测与管理计划提供依据。采用文献检索法,系统收集各国学者在中国境内基于红外相机的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分类整理。结果显示:全国红外相机共记录到至少208个野生兽类物种,隶属于11目37科,占全国兽类物种总数的30.06%。目前我国兽类红外相机监测研究基本已经覆盖全国,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已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基于红外相机的兽类物种调查记录,但多集中于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综合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点数量、文献数量和红外相机已记录兽类物种占该省总物种数的比例等方面来看,重庆、辽宁、江苏、福建、内蒙古、台湾、上海含有潜在的调查价值。我国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兽类多样性监测还有一定的完善空间,需要开展更系统、更深入的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红外相机陷阱法 兽类编目 监测网络 文献检索法
下载PDF
不同相机布放模式在古田山兽类资源监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47
10
作者 章书声 鲍毅新 +2 位作者 王艳妮 方平福 叶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16-2022,共7页
2010年6月-2011年8月,利用一字型、十字型、随机型和海拔垂直型4种相机布放模式在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兽类独立照片(independent photograph,IP)共2551张,能识别物种的兽类IP有1240张,占整体IP的48.6%,不能识别物种的兽类(松鼠... 2010年6月-2011年8月,利用一字型、十字型、随机型和海拔垂直型4种相机布放模式在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兽类独立照片(independent photograph,IP)共2551张,能识别物种的兽类IP有1240张,占整体IP的48.6%,不能识别物种的兽类(松鼠科以外的啮齿动物)IP1167张,占45.8%;无效IP144张,占5.6%。所拍能识别物种的兽类共有14种,隶属4目9科,其中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鬛羚(Naemo-rhedus sumatraensis)和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在种-监测日曲线当中,4种监测模式随监测日的不断延长,兽类种类大体呈现半年左右趋于稳定的规律,建议监测时间以半年为一个周期较为合适。研究发现,兽类IP和单相机拍摄率在一字型、十字型和随机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与海拔垂直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海拔垂直型由于相机分布均匀,在拍摄种类、拍摄率等各项监测指标上都显著高于其他3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资源 独立照片 拍摄率
原文传递
基于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的小五台山物种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7
11
作者 白锦荣 张爱军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48-50,共3页
利用红外相机记录兽类5目9科14属15种,鸟类1目1科6属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褐马鸡,二级保护动物是斑羚和勺鸡。山涧口林区的西伯利亚狍的相对密度最大,为13.46;杨家坪林区的野猪相对密度较大,为40.00。
关键词 小五台山 物种多样性 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
下载PDF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活动节律研究
12
作者 邓彦 罗凌 李乔明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丰富的雉类资源,在贵州省乃至我国西南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2016年1月8日—2020年4月25日,在大沙河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布设了99个固定相机位点,开展了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丰富的雉类资源,在贵州省乃至我国西南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2016年1月8日—2020年4月25日,在大沙河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布设了99个固定相机位点,开展了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活动节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集群有显著差异,雌性群、雄性群和混合群3种集群方式高峰均在不同季节并具有一定规律性。(2)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雉类日活动节律无显著差异(P>0.05),均主要在6:00—20:00进行活动,在早上和傍晚活动强度都相对较大,总体活动频率轨迹相似,但日活动最大频率在12:00—16:00时段有一定差异。(3)根据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雉类年活动节律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活动趋势相似,但红腹锦鸡活动高峰在冬末春初,红腹角雉活动高峰在秋季,两种雉类全年活动高峰不重叠。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通过错峰活动减少空间重叠,避免种间竞争,这种空间上的分化有利于二者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红腹角雉 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技术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安徽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初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善传 庞大鹏 +7 位作者 丁俊 黄嘉伟 丁仲文 张财文 丁惠谦 卢雨婷 马号号 张保卫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108,共9页
为研究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及地栖鸟类物种多样性格局,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笔者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该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共布设了45个相机位点,累计完成了8565个相机工作日,共获得了5275张有效照片,其中可识别的兽类照... 为研究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及地栖鸟类物种多样性格局,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笔者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该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共布设了45个相机位点,累计完成了8565个相机工作日,共获得了5275张有效照片,其中可识别的兽类照片5016张,可识别的鸟类照片259张.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中大型兽类4目7科10种;地栖鸟类4目10科18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种(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2种(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画眉Garrulax canorus).相对多度排名前五的兽类分别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安徽麝、猪獾(Arctonyx collaris)、花面狸(Paguma larvata);相对多度排名前五的鸟类分别为:勺鸡、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该次调查得出安徽麝的相对多度为2.15,显著高于周边有报道安徽麝的保护区,提示万佛山地区安徽麝的种群密度相对较高,应加强对这一濒危物种的监测和保护.笔者通过监测初步掌握了安徽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的种类组成和相对多度,为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地栖鸟类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的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监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锦荣 《河北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为了研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小五台山4个林区展开为期1a的调查,利用红外相机记录保护区野生动物,兽类5目9科16属16种,鸟类1目1科6属6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为褐马鸡,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是斑羚和勺鸡,西伯利亚狍的相对丰富度1... 为了研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小五台山4个林区展开为期1a的调查,利用红外相机记录保护区野生动物,兽类5目9科16属16种,鸟类1目1科6属6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为褐马鸡,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是斑羚和勺鸡,西伯利亚狍的相对丰富度13.60,是兽类里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环颈雉的相对丰富度21.15,是鸟类里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辉川林区的动物种类有19种,是小五台山保护区物种种类最多的区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791,是小五台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五台山 生物多样性 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