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基于有向多值关系视角 被引量:36
1
作者 宋琼 赵新正 +1 位作者 李同昇 刘静玉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7-1267,共11页
从有向多值关系视角,以中原城市群为案例区,对比分析静态网络、百度信息网络、综合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选择经济、文化、行政、时间距离方面的7个因素构建关系回归模型,剖析3个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3个网络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现为... 从有向多值关系视角,以中原城市群为案例区,对比分析静态网络、百度信息网络、综合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选择经济、文化、行政、时间距离方面的7个因素构建关系回归模型,剖析3个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3个网络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现为:百度信息网络与综合交通网络>百度信息网络与静态网络>综合交通网络与静态网络且其值均高于0.582,表明整体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②在空间结构上,3个网络均表现出以郑州为中心,以京广线和陇海线为发展轴,郑州、开封、新乡、洛阳、许昌构成了骨干网络,并形成辐射与集聚优势共存的中心片区;在中心片区之外,3个网络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网络节点的辐射与集聚能力在百度信息与综合交通网络中均是正相关,而在静态网络中则是负相关;③关系回归模型的7个因素均对3个网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企业合作、行业结构相似、经济制度邻近是影响3个网络相似性较强的因素,而收入差距、文化相似、行政隶属、平均时间距离是影响它们之间差异性的因素。本研究为关系转向下的城市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城市网络 空间结构 关系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有向多值关系 中原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城市群协同发展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研究——以淮海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浩 李新春 沈正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5,共9页
城市群协同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此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淮海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从要素配置、交通联结、中心城市集散、空... 城市群协同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此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淮海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从要素配置、交通联结、中心城市集散、空间分异、政府合作五个方面探讨了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淮海城市群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总体协同发展水平不高,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较好;(2)交通联结对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中心城市集散功能不足则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作用;(3)要素配置和空间分异表现出对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并不显著;(4)要素配置、交通联结、中心城市集散、空间分异4个变量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依存和协同发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协同发展 影响因素 动力机制 淮海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城镇综合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雨枫 曹洪军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4,128,共9页
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体形态,促进了区域间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本文运用城市综合发展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模型,分析中国19个城市群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城市群城镇化差异指数持续下降,中部城市群稳定增长,而西... 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体形态,促进了区域间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本文运用城市综合发展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模型,分析中国19个城市群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城市群城镇化差异指数持续下降,中部城市群稳定增长,而西部城市群在波动中上升。城镇化发展热点先升高,后降低,且由聚集状态转变为分离。城镇化综合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东部城市群>中部城市群>西部城市群。城市经济发展对全国城镇化发展均有较强的影响力度,人口规模对东部城市群作用力度最大,产业结构对中部城市群作用力度大,地理环境由沿海到内陆递减。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 经济增长 人口流动 影响因素 中国城市群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海龙 呼旭红 +1 位作者 郭政昇 李曼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80,共10页
努力消除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差距,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推进区域协调共同发展。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05—2017年中原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 努力消除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差距,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推进区域协调共同发展。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05—2017年中原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5—2017年,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呈现出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度较高而东南地区较低的分布格局,除郑州及周边核心区外,内部其他城市差异性小,具有较明显的内部均一性;(2)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形成了西北部以郑州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东南部以阜阳为核心的冷点区,空间关联性较强是该区域内部的典型特征;(3)政府调控力和人口规模是中原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时空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也产生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基本公共服务 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城市群视角下大气污染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徐绪堪 刘思琪 张宏阳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44-251,共8页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4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基于STIRPAT模型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三大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大气污染由人文和自然因素...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4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基于STIRPAT模型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三大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大气污染由人文和自然因素共同导致,各区域大气污染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城市群大气污染关键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各城市群生态环境改善的相应政策建议,从根本上加强污染防治,加快构建环境优、绿色的世界级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空间效应 影响因素 空间误差模型 城市群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城市体系职能结构的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胡益平 孟怡伟 +1 位作者 丁志伟 底兴科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423-436,共14页
以中原城市群的30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将19个国民经济行业归分为11个城市职能类型.基于各省辖市分行业的从业人员数据,运用最小需求量法、纳尔逊城市职能分类和城市专业化指数等方法,从优势职能、突出主导职能以及专业化指数3个维度对... 以中原城市群的30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将19个国民经济行业归分为11个城市职能类型.基于各省辖市分行业的从业人员数据,运用最小需求量法、纳尔逊城市职能分类和城市专业化指数等方法,从优势职能、突出主导职能以及专业化指数3个维度对中原城市群2006-2018年的城市职能结构演化进行分析,并从城市性质、区域分工和社会联系等层面探讨了职能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职能演化体现出空间聚集性与地区差异性.城市职能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金融和其他服务职能为主,其中郑州、驻马店和商丘等城市表现最为突出,体现出区域及门户型城市的独特发展优势.(2)职能结构演化的变动性不强.大多数城市职能变化不大,仅有郑州和洛阳等城市变化明显,表现了区域中心性城市的地位与优势.(3)突出与主导职能以商业、公共事业和交通邮电为主.郑州、洛阳的商业和科教职能较为突出,商丘和信阳以交通邮电职能突出,显示核心区和外围区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层次差异.(4)影响因素包含区域定位、城市发展阶段、城市规模及地理区位等方面,其中区域分工与城市定位起主导作用,城市发展阶段与经济水平决定着演进的方向,城市规模与地理区位强化或者减弱城市职能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职能结构 突出职能 演变 影响因素 中原城市群
原文传递
武汉都市圈空间联系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钟倩 李功权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6,共11页
都市圈内部协调发展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条件,良好空间联系有助于都市圈内部协调发展、发挥协调带动作用。文章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强度表征城市发展质量,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分析武汉都市圈内空间联系及时空变化规律,综合利用地理探测... 都市圈内部协调发展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条件,良好空间联系有助于都市圈内部协调发展、发挥协调带动作用。文章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强度表征城市发展质量,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分析武汉都市圈内空间联系及时空变化规律,综合利用地理探测器和QAP回归分析识别影响联系网络形成的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9年,武汉都市圈空间联系强度呈上升趋势,但城市辐射不均衡、等级特征明显;南北联系紧密,东西两翼联系较弱。城市联系方向和隶属度均处于稳定状态,空间辐射更加多元,中心高度聚集态势减缓。(2)孝感的社会经济区位度提升明显,而天门、潜江的区位度呈下降趋势,都市圈内部空间联系结构有待强化。(3)影响城市联系强度的4个主要因素分别为交通设施水平、教育水平、产业升级水平和城市人口。交通效率对空间联系网络为负向影响,教育水平、产业升级水平和城市人口对其为正向影响;教育水平的影响程度高于产业升级水平,高于城市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联系 引力模型 影响因素 夜间灯光数据 武汉都市圈
下载PDF
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倪维秋 崔丽娜 +1 位作者 吕添贵 付舒斐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11期36-44,66,共10页
辨析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是优化区域生态与经济发展空间关系的有效认知路径。文章运用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Tobit模型方法,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辨析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是优化区域生态与经济发展空间关系的有效认知路径。文章运用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Tobit模型方法,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均处于中高等水平,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优于长三角城市群;(2)三大城市群空间全局相关性相对较弱,存在正相关与负相关兼有的情况,城市局部自相关状态变化明显;(3)三大城市群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第二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重、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教育支出与生态经济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与使用外资金额显著负相关。基于研究成果,文章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突破行政壁垒界限、加大环境治理投入、优化产业空间结构、重视专项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增强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效率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调控路径 城市群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桂芳 周彦兵 胡涛 《管理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4,共16页
准确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制定生态保护与低碳绿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基于1997—2017年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与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位序—规模法则以及LMDI分解模型等方法,探... 准确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制定生态保护与低碳绿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基于1997—2017年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与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位序—规模法则以及LMDI分解模型等方法,探究了县域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呈现先急后缓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县域间碳排放总体差异逐步降低;第二,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差异的影响,中原城市群高、重度碳排放区域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沿线,低度碳排放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群西部和南部山区,碳排放增量呈现“中心—外围”空间结构特征;第三,县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局部“高碳溢出”和“低碳锁定”空间效应突出,高高集聚区(HH)向城市群中部迁移,低低集聚区(LL)向城市群西部和南部集中;第四,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属于位次型分布,研究期内县域碳排放规模分布趋于分散的力量大于趋于集中的力量;第五,经济效应是驱动中原城市群县域碳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技术效应是促进碳减排的主要因素,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变化具有一定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碳排放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要素区际流动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玉红 韩晴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60-2071,共12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分析要素区际流动对区域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县域为单元构建武汉城市圈的信息、经济和人口要素流的多要素流空间网络,归纳县域之间多元要素的流动特征。测算各县域的土地绿色生产效率,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验证要...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分析要素区际流动对区域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县域为单元构建武汉城市圈的信息、经济和人口要素流的多要素流空间网络,归纳县域之间多元要素的流动特征。测算各县域的土地绿色生产效率,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验证要素流动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这种影响力的空间分异情况。研究结果:(1)武汉城市圈要素流网络总体上呈现为典型的“核心-边缘”特征,但已初步形成天门-仙桃-潜江这一相对聚集的独立发展的子群区域;(2)流生产空间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传统场空间的契合较高,要素流动尚比较依赖地理距离;(3)武汉城市圈的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等级的空间格局与要素流网络的中心度格局并不完全一致,表明要素流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4)信息中心度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经济中心度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具有负向效应,人口中心度的影响不显著;(5)GWR模型验证了多元要素流对土地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结论:(1)继续完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推动要素在更大空间上的流动;(2)要素流动加快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差别化的绿色发展对策,自然资源丰富的南部丘陵地区更需尽快提升科技和管理水平,应对经济流动加快;(3)提升区域信息发展水平是当前提高土地绿色生产效率最有效手段,应尽快提升城市圈整体信息化水平;人口流方面,应聚焦创新型人才和高质量人才的流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 土地绿色生产效率 影响因素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艳虎 龚镇杰 +3 位作者 吴海彬 蔡宴朋 杨志峰 陈晓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9-480,共12页
城市生态效率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绿色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和重要增长极,人口聚集、产业发达,拥有媲美世界一流湾区的优越条件以及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群的潜... 城市生态效率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绿色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和重要增长极,人口聚集、产业发达,拥有媲美世界一流湾区的优越条件以及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群的潜力。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2006-2018年面板统计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对湾区城市生态效率值进行测算与评价,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湾区城市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定义空间权重矩阵和构建空间误差模型来识别湾区城市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湾区城市生态效率在2006-2018年期间均值为1.557,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湾区城市生态效率区域差异较大,就各城市生态效率均值来看,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与深圳大于2,广州、佛山与珠海在1-2之间,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与中山小于湾区平均值;(3)香港地区、澳门地区、深圳等高生态效率城市对邻接地区产生较强的辐射效应,肇庆、东莞、中山、惠州、江门等低生态效率城市邻接地区的城市生态效率也低。总体上,湾区城市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绝大部分处于中低水平,且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聚集效应;科学技术支出、人均GDP和利用外资情况是湾区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三者对城市生态效率的作用从强到弱,科学技术支出与湾区城市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制定针对性的湾区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集聚
下载PDF
多尺度视角下中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关系
12
作者 曹万云 卢飞霞 +4 位作者 马佩坤 夏梦莹 刘玉梅 赵志闯 宋义和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全国层面多尺度视角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关系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8年,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呈“点”“团”状分布,短期内... 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全国层面多尺度视角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关系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8年,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呈“点”“团”状分布,短期内城镇化水平变化相对稳定;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呈总体稳定、局部向好的特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处于勉强协调水平,区域间协调水平差距缩小;协调发展度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高值区分布比较分散,区域间的脱钩指数差距缩小。科技投入强度与城镇化率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大,且为全局正相关。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最高,黔中城市群协调水平有待提升,辽中南与哈长城市群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对滞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交互关系 影响因素 城市群 多尺度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成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65-68,共4页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提出了优化配置方案。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平均水平较高,但城市群间差异较大;环境因素对综合经济效率影响显著,拥有高新科技、城市化水...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提出了优化配置方案。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平均水平较高,但城市群间差异较大;环境因素对综合经济效率影响显著,拥有高新科技、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效率较高;剔除环境和随机影响因素,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由技术效率变为规模效率,且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城市群数量增多。政府应加强城市群间的联系与交流,注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和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 影响因素 三阶段DEA 中国城市群
下载PDF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齐柳柳 《铜陵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2-14,共3页
集聚化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为了促进集聚的形成,有必要对影响集聚的因素进行分析。文章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Eviews6.0对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度、城市... 集聚化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为了促进集聚的形成,有必要对影响集聚的因素进行分析。文章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Eviews6.0对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度、城市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呈正相关性,政府规模呈负相关,信息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影响因素 空间集聚
下载PDF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3
15
作者 Zhenbo Wang Xinming Wang Longwu Liang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SCIE 2019年第1期20-35,I0014,共17页
Based on economic-social-resource-environment perspective,which people’s welfare was consider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erspective,using SSU and PP model,spatial analysis method,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o st... Based on economic-social-resource-environment perspective,which people’s welfare was consider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erspective,using SSU and PP model,spatial analysis method,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o study green economy efficiency(GRE)of 26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2005 to 2015.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Corrected GRE is markedly lower than conventional efficiency;Stage characteristics are obvious of GRE.An overall spatial pattern has emerged of lower efficiency in the east and higher efficiency in the west,and exist clear sign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The spatial Dubin model has abetter fitting effect.The biggest direct effect on local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n nearby areas is 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spatial econometrics
原文传递
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水平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苟富华 周敏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0年第8期249-253,258,共6页
本文采用区位熵和EG指数作为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主要指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珠三角各市及先进制造业各分行业间的集聚水平存在差异,各行业的集聚水平整体呈... 本文采用区位熵和EG指数作为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主要指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珠三角各市及先进制造业各分行业间的集聚水平存在差异,各行业的集聚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主要受市场需求、对外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6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城镇化水平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产业集聚 集聚影响因素 珠三角
下载PDF
平遥古城餐饮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庞东梅 高雪梅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5-64,共10页
通过百度地图API获取平遥古城342个餐饮类POI点的空间数据,对其分类研究发现中低档餐饮店和特色小吃店在其中占据主流地位。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总体态势、人均消费等级和经营类型三个方面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古城餐饮业呈... 通过百度地图API获取平遥古城342个餐饮类POI点的空间数据,对其分类研究发现中低档餐饮店和特色小吃店在其中占据主流地位。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总体态势、人均消费等级和经营类型三个方面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古城餐饮业呈“多核心—带状集聚”“干道集聚、片区零星”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类型餐饮店的空间分布状态呈现较大差异,餐饮业分布特征主要受古城空间格局、景点区位、交通便捷性及集聚效应的影响。平遥古城餐饮业的空间集聚状态对景区一体化发展有不利影响,建议在发展规划中,通过培育具有吸引力的服务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核心集聚区向外疏散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遥古城 餐饮业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集聚效应
下载PDF
要素集聚动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
18
作者 郭元源 王泽丹 +1 位作者 张宓之 池仁勇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81-286,共6页
要素集聚程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同区域的要素集聚情况各不相同。基于浙江省11地市的统计数据,通过梳理已有关于要素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引入空间经济学的观点,从空间的视角对影响要素集聚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要素集聚程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同区域的要素集聚情况各不相同。基于浙江省11地市的统计数据,通过梳理已有关于要素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引入空间经济学的观点,从空间的视角对影响要素集聚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区域内要素的集聚不仅受到区域环境以及自身内部属性的影响,也受到相邻区域的要素集聚情况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改善区域内部属性及其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也要与其他区域进行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内要素集聚,改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效应 影响因素 区域要素集聚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19
作者 沈威 鲁丰先 +2 位作者 秦耀辰 谢志祥 李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937-3951,共15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的典型生态敏感区和重点开发区,科学评价其生态承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特征出发,选择状态空间法从社会经济协调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弹性力3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生...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的典型生态敏感区和重点开发区,科学评价其生态承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特征出发,选择状态空间法从社会经济协调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弹性力3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多元回归、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深入分析了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的"W"型走势,社会经济协调力维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而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弹性力维度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②从空间格局来看,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与异质性,环洞庭湖地区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地区形成两大高值集聚区,而在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形成两大低值集聚区;③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效率、资源供给状况和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等要素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影响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承载力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悦倩 刘全龙 李新春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7,共11页
以200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法和熵值法综合权重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出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最后借助空间马尔可夫链和灰色关联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动... 以200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法和熵值法综合权重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出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最后借助空间马尔可夫链和灰色关联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内部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等级在空间上呈现“Z”型分布,大部分城市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耦合协调等级的转移在地理上并不孤立,不同邻域背景对等级转移的影响不同。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演变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应急通信能力等六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策略,以期为制定城市安全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及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长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