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区制转移形式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
郑挺国
刘金全
|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21
|
|
2
|
学习效应、通胀目标变动与通胀预期形成 |
李成
马文涛
王彬
|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4
|
|
3
|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
夏新斌
|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4
|
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比较——基于包含时变通胀目标的DSGE模型 |
曲琦
郭步超
|
《技术经济》
CSSCI
|
2013 |
7
|
|
5
|
通胀预期与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 |
贺根庆
|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6
|
通胀目标调整、政策可信度与宏观调控效应 |
马勇
姚驰
|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7
|
货币政策调控、公众学习与中国通胀预期的演变 |
马文涛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8
|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思考 |
侯军强
|
《区域金融研究》
|
2011 |
2
|
|
9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建模分析 |
王秀芹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0
|
适度提高通胀容忍度有利于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 |
李冀申
|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1
|
货币政策通胀目标中的资产价格考量--基于资产泡沫的视角 |
杨秋怡
郎有泽
|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2
|
信息锚定的预期形成机制与通胀目标制的政策有效性 |
邝雄
孙强
|
《投资研究》
|
2015 |
2
|
|
13
|
通货膨胀持续性来源及其测度——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 |
丁洪福
苑艺
尹志国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
2017 |
1
|
|
14
|
浅析西方各国施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原因 |
胡玮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5
|
日本货币政策框架:目标、工具与操作实践 |
许坤
佘欣艺
|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6
|
通货膨胀期限与责任:短期或中长期? 可变或固定? 政府或央行? |
李永宁
黄明皓
郭玉清
郑润祥
|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7
|
中国通胀预期的形成与演变:公众学习的视角 |
马文涛
|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8
|
通胀目标制与汇率目标制不能共存吗 |
胡小文
周端明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9
|
通货膨胀年度目标与货币政策信任度丧失的成本与收益 |
李永宁
黄明皓
郭玉清
王晓峰
|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适度提高通货膨胀目标:收益与成本分析 |
戴维·赖夫施奈德
戴维·威尔科克斯
王宇(译)
|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