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制转移形式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121
1
作者 郑挺国 刘金全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52,共13页
传统"泰勒规则"的线性设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宏观经济背景和政策作用时间不同,货币政策规则可能是一种非线性系统。本文将"泰勒规则"扩展为一种具有时变通胀目标的区制转移"泰勒规则"模型,并运用该... 传统"泰勒规则"的线性设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宏观经济背景和政策作用时间不同,货币政策规则可能是一种非线性系统。本文将"泰勒规则"扩展为一种具有时变通胀目标的区制转移"泰勒规则"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1992—2009年的货币政策反应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具有明显的区制转移特征,不同区制反映了利率对通胀和实际产出的不同政策反应关系;在区制2,政策规则表现为一个稳定的"泰勒规则",利率调整的方向与通胀和实际产出变动方向基本一致;而在区制1,利率对通货膨胀缺口和实际产出缺口不敏感,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特点,可以将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划分为"惰性"和"活性"两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规则 区制转移 货币政策 利率 产出缺口
原文传递
学习效应、通胀目标变动与通胀预期形成 被引量:74
2
作者 李成 马文涛 王彬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9-53,共15页
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度我国的季度通胀预期,并运用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研究发现:时变通胀目标和学习机制能增强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刻画程度,对主要宏观变量提供较好的预测;模型测度的通... 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度我国的季度通胀预期,并运用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研究发现:时变通胀目标和学习机制能增强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刻画程度,对主要宏观变量提供较好的预测;模型测度的通胀预期较好反映1992年以来实际通胀的变化,具有迟缓性、自我实现性、平稳化和近理性特征,同时,比统计调查法、状态空间模型、SVAR模型和马尔科夫范式转换模型等传统方法的通胀预测能力和测度稳健性更强。本文所揭示的学习机制为中央银行的通胀预期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央银行应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构造通胀预期形成的名义瞄,积极向公众宣示坚定的反通胀立场,以实现对通胀预期的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效应 通胀目标 通胀预期 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5
3
作者 夏新斌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15,共7页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转向了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也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认为,尽管大多数实证研究均已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转向了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也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认为,尽管大多数实证研究均已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因此,我国面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改革,为中介目标的转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
原文传递
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比较——基于包含时变通胀目标的DSGE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曲琦 郭步超 《技术经济》 CSSCI 2013年第12期96-103,共8页
建立包含时变通胀目标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研究在分别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情况下通胀目标变动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两种情况下,通胀目标变动冲击对通货膨胀和利率的波动均产生重要影响;当使用数量型货... 建立包含时变通胀目标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研究在分别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情况下通胀目标变动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两种情况下,通胀目标变动冲击对通货膨胀和利率的波动均产生重要影响;当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时,通胀目标变动冲击是导致产出波动的主要因素;整体而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要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提出:我国央行应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长期稳定的通胀目标,并使货币政策调控模式逐步向价格型调控模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经济波动
下载PDF
通胀预期与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 被引量:4
5
作者 贺根庆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6,共7页
本文通过对Kydland-Prescott方程的改进,结合我国实际,构造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不同信息结构下中央银行和经济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货币政策的优化分析了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发... 本文通过对Kydland-Prescott方程的改进,结合我国实际,构造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不同信息结构下中央银行和经济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货币政策的优化分析了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稳定的通胀预期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其次中央银行采用机会主义获得的短期效用不能持久,反而导致通胀预期的不稳定,对经济的危害更大。最后,本文对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动态博弈 通胀预期 通胀目标制
原文传递
通胀目标调整、政策可信度与宏观调控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勇 姚驰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共19页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范式转变特征的DSGE模型,对通胀目标调整过程中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政策可信度如何影响这一结构转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通胀目标调整过程中政策可信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调控效应。本文分析得到:在政策当局做出政策...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范式转变特征的DSGE模型,对通胀目标调整过程中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政策可信度如何影响这一结构转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通胀目标调整过程中政策可信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调控效应。本文分析得到:在政策当局做出政策目标调整后,如果市场预期这一政策可信,那么主要经济变量将会在政策调整期内达到目标均衡水平;反之,如果市场预期这一政策不可信,那么市场预期和政策目标之间的分歧将使得主要经济变量偏离目标均衡水平,导致政策调整无法实现其既定目标。同时,政策可信度不仅有助于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还能降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波动,具有较好的宏观调控效应,从而降低政策实施成本。特别是,政策可信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这一稳定效应在中长期内更为明显。本文分析为理解经济结构性转变过程中的政策信用和预期管理等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目标 政策可信度 宏观调控效应
原文传递
货币政策调控、公众学习与中国通胀预期的演变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文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共11页
本文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框架,结合我国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现实和公众学习机制,探讨我国通胀预期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通胀预期的形成是货币政策、通胀目标和公众学习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对通胀目... 本文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框架,结合我国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现实和公众学习机制,探讨我国通胀预期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通胀预期的形成是货币政策、通胀目标和公众学习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对通胀目标采取顺周期调整,舒缓了外部冲击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造成了通胀大起大落的变化周期;公众学习对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受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反通胀立场、政策可信度的影响。我国在管理通胀预期过程中应明确构造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借助中央银行的沟通渠道,提高其透明度,通过反通胀实践,改善其可信度,以降低公众的预期形成偏差,引导公众形成与政策目标一致的通胀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学习 通货膨胀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通货膨胀预期
下载PDF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侯军强 《区域金融研究》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然而无论是从相关性、可控性还是可测性上来看,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央行中介目标客观上已经不合时宜。在利率和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解决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存在问题的...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然而无论是从相关性、可控性还是可测性上来看,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央行中介目标客观上已经不合时宜。在利率和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解决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存在问题的方法是放弃任何中介目标,采取通货膨胀率目标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目标 通胀预期 通胀目标制
下载PDF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建模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秀芹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通过建立包括总供给、总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方程在内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在物价稳定目标下面临不同冲击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尽管在货币需求冲击下,利率中介目标优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但由于利率目标的局限性,... 通过建立包括总供给、总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方程在内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在物价稳定目标下面临不同冲击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尽管在货币需求冲击下,利率中介目标优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但由于利率目标的局限性,中国将来不宜采取单纯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而宜采取以利率为操作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名义锚"的货币政策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目标 利率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
下载PDF
适度提高通胀容忍度有利于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冀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9,共4页
中央银行应当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设置合适的通胀目标,以此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现阶段经济主体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有所提高,适度提高通胀目标能减少频繁的目标偏离,增强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表明,4.5... 中央银行应当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设置合适的通胀目标,以此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现阶段经济主体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有所提高,适度提高通胀目标能减少频繁的目标偏离,增强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表明,4.5%左右和[2%,6%]可以作为现阶段通胀目标值和目标区间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 管理通胀预期 非加速通胀失业率
下载PDF
货币政策通胀目标中的资产价格考量--基于资产泡沫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秋怡 郎有泽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65,共12页
通胀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中的关键变量。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大量货币投放下的低通胀率给政策规则的有效性带来重大挑战:传统以物价指数为测度的通胀目标不但已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开支的新变化,而且无法捕捉当前已不容忽... 通胀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中的关键变量。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大量货币投放下的低通胀率给政策规则的有效性带来重大挑战:传统以物价指数为测度的通胀目标不但已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开支的新变化,而且无法捕捉当前已不容忽视的资产价格和投资品价格对居民价格感知的影响。通过建立具有信贷约束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将可抵押的资产价格泡沫引入通胀目标,可以考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资产泡沫波动会抑制家庭消费,但有利于资金向生产部门聚集,促进实体经济生产;在通胀目标中考虑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能够熨平泡沫波动、稳定经济;考虑资产价格后,泡沫波动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得到降低,从而提高社会福利。因此,宏观政策调控应注重资产价格对通胀水平的真实反映,结合形势需要稳定市场预期,灵活引导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 通胀目标 信贷约束 泡沫冲击
原文传递
信息锚定的预期形成机制与通胀目标制的政策有效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邝雄 孙强 《投资研究》 2015年第4期34-45,共12页
预期形成机制是关系到货币政策有效性能否发挥的关键问题。本文引入锚定心理,首先建立信息锚定的预期形成机制模型,然后对锚定心理在预期中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最后阐明通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锚定心理的存在会使得... 预期形成机制是关系到货币政策有效性能否发挥的关键问题。本文引入锚定心理,首先建立信息锚定的预期形成机制模型,然后对锚定心理在预期中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最后阐明通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锚定心理的存在会使得经济主体即使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也会存在系统性偏差;历史信息锚定普遍存在于人们的预期形成过程中;在存在信息锚定的情况下,实行通胀目标制能够起到引导价格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 锚定心理 通胀目标制 政策有效性
原文传递
通货膨胀持续性来源及其测度——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洪福 苑艺 尹志国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7-72,共6页
梳理通货膨胀持续性产生的来源,即内在通货膨胀持续性、基于预期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和外在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利用多变量结构时间序列模型,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方法,测度三种通货膨胀持续性。结果表明,中国除了存在较大的内在通货膨胀持续性... 梳理通货膨胀持续性产生的来源,即内在通货膨胀持续性、基于预期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和外在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利用多变量结构时间序列模型,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方法,测度三种通货膨胀持续性。结果表明,中国除了存在较大的内在通货膨胀持续性,还存在严重的基于预期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和外在的通货膨胀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持续性 通货膨胀目标 卡尔曼滤波 测度
下载PDF
浅析西方各国施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原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玮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3期44-46,共3页
伴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与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等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逐渐失效,一些国家开始探索新的货币政策框架。20世纪90年代,新西兰率先实施以通货膨胀预测值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通货... 伴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与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等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逐渐失效,一些国家开始探索新的货币政策框架。20世纪90年代,新西兰率先实施以通货膨胀预测值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后,加拿大、英国、瑞典等西方各国纷纷效仿,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取的技术层面、西方各国具体的经济金融环境以及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与实践优势三个角度来看,西方各国施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技术层面上具有性能优势,施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西方各国根据具体的经济金融环境而决定的,而通货膨胀目标制不仅具备理论优势,更有实践数据证明西方各国在相关政策实施后经济状况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
下载PDF
日本货币政策框架:目标、工具与操作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坤 佘欣艺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37,共7页
日本是全球最早开展量化宽松措施的经济体,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首先对日本货币政策框架的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介绍,梳理了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冲击日本宏观经济运行后,日本货币政策历史实践的五个阶段。然后,分别详细介绍... 日本是全球最早开展量化宽松措施的经济体,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首先对日本货币政策框架的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介绍,梳理了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冲击日本宏观经济运行后,日本货币政策历史实践的五个阶段。然后,分别详细介绍了日本传统货币政策中的证券回购工具,非常规货币政策中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与中央银行再贷款及其各自的创新实践,以及主要量化宽松措施的发展。最后,提出日本货币政策框架及其实践对优化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通货膨胀目标 中央银行再贷款 资产购买
原文传递
通货膨胀期限与责任:短期或中长期? 可变或固定? 政府或央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永宁 黄明皓 +1 位作者 郭玉清 郑润祥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7,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从2005年3月以来每年宣示的政府当年通货膨胀目标存在两个月通货膨胀脱锚期、通货膨胀目标期限较短、通货膨胀目标经常调整等问题。期限过短的通货膨胀目标承诺区间非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能控制,也加剧了当年货币政策调控的... 政府工作报告从2005年3月以来每年宣示的政府当年通货膨胀目标存在两个月通货膨胀脱锚期、通货膨胀目标期限较短、通货膨胀目标经常调整等问题。期限过短的通货膨胀目标承诺区间非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能控制,也加剧了当年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一定程度上还损害了政府信任度。频繁的通货膨胀目标调整与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的基本任务相违背,也扰乱了消费投资决策。通货膨胀控制信任度丧失使得我国现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对通货膨胀锚定和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作用不大,通货膨胀脱锚导致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本较高。为此,建议新一届政府确立跨周期的固定不变的中期或者长期通货膨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 期限 政府 中央银行
原文传递
中国通胀预期的形成与演变:公众学习的视角
17
作者 马文涛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51,125,共12页
本文以新凯恩斯DSGE模型为骨架,构建公众学习机制并探讨其对通胀预期形成与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通过调整通胀目标,包容了外生冲击对实际通胀的影响,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促成通胀的大起大落;(2)公众学习不仅在我国... 本文以新凯恩斯DSGE模型为骨架,构建公众学习机制并探讨其对通胀预期形成与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通过调整通胀目标,包容了外生冲击对实际通胀的影响,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促成通胀的大起大落;(2)公众学习不仅在我国存在且对通胀预期产生显著影响,其程度受到政策可信度、外生冲击类型、信号噪声比和通胀目标持续性等制约。在管理通胀预期时我国应选择合理通胀目标调整方式,并提高政策透明度与可信度,积极塑造公众的预期。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提高经济吸纳外部冲击的能力,使得潜在通胀压力能通过有效的市场化改革得到有序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学习 通货膨胀目标 通货膨胀预期 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下载PDF
通胀目标制与汇率目标制不能共存吗
18
作者 胡小文 周端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3-110,共18页
基于汇率传递的风险溢价渠道,本文将我国利率调控通胀、外汇储备对冲干预汇率纳入新凯恩斯政策模型,构建双目标双工具政策分析框架,比较泰勒规则与双目标双工具规则下通胀目标与汇率目标共存的经济机制与效应。本文模拟显示:(1)双目标... 基于汇率传递的风险溢价渠道,本文将我国利率调控通胀、外汇储备对冲干预汇率纳入新凯恩斯政策模型,构建双目标双工具政策分析框架,比较泰勒规则与双目标双工具规则下通胀目标与汇率目标共存的经济机制与效应。本文模拟显示:(1)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框架下通胀目标与汇率目标能够共存,此时通过影响汇率风险溢价来盯住汇率不影响通胀;而单工具政策下两目标无法共存,此时降低国内资产的收益率盯住汇率会刺激居民的消费行为引起通胀。(2)国际资本冲击下,双目标双工具政策在固定汇率的同时能保证经济稳定;而当贸易条件恶化时,选择完全浮动汇率制度最优。央行政策损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结论。(3)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深入,外汇储备稳定汇率的有效性将下降,冲销成本会大幅提升。资本账户开放下,双目标双工具政策仍是央行抵御外部资本冲击的首选政策;但是汇率市场化后,通胀目标制与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效果基本无差异。本文结论的启示是:面对国际资本,需必要的汇率管制;但是面对贸易冲击,可适度提升汇率弹性来减少冲击对产出和通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目标 汇率目标 完全冲销 双目标双工具 经济波动
下载PDF
通货膨胀年度目标与货币政策信任度丧失的成本与收益
19
作者 李永宁 黄明皓 +1 位作者 郭玉清 王晓峰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5,共13页
虽然追求年度可控的通货膨胀目标违背货币经济理论,造成通货膨胀预期脱锚,难以实现政府当年通货膨胀目标,最终影响了央行信任度。但是,正是由于央行信任度的丧失,公众对年度可变的通货膨胀目标存在理性不注意,因此相机抉择的年度通货膨... 虽然追求年度可控的通货膨胀目标违背货币经济理论,造成通货膨胀预期脱锚,难以实现政府当年通货膨胀目标,最终影响了央行信任度。但是,正是由于央行信任度的丧失,公众对年度可变的通货膨胀目标存在理性不注意,因此相机抉择的年度通货膨胀目标没有对消费、投资和储蓄造成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 期限 信任度 扰动
原文传递
适度提高通货膨胀目标:收益与成本分析
20
作者 戴维·赖夫施奈德 戴维·威尔科克斯 王宇(译)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38,共3页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如果美联储能够将通货膨胀率从2%提高至3%,不仅有利于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空间、降低国内经济波动,而且可以在就业和产出两个方面使美国经济获得一个短期的但实实在在的收益,且这种收益不会对经济造成多重冲击。建...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如果美联储能够将通货膨胀率从2%提高至3%,不仅有利于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空间、降低国内经济波动,而且可以在就业和产出两个方面使美国经济获得一个短期的但实实在在的收益,且这种收益不会对经济造成多重冲击。建议美联储在下一次货币政策框架审查过程中将适度提高通货膨胀目标的建议纳入审查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 货币政策 就业 产出 过渡性红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