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黄柏液对大鼠感染性创面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坤 丁克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222-2226,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模型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调控作用,探讨复方黄柏液促感染性创面愈合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96只Wistar大鼠,先随机选取24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被制备为全层皮肤缺损...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模型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调控作用,探讨复方黄柏液促感染性创面愈合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96只Wistar大鼠,先随机选取24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被制备为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创面接种细菌形成感染性创面。将存活的66只创面接种细菌的大鼠随机分为感染创面组(模型组,n=22)、复方黄柏液组(中药组,n=22)和盖扶组(西药组,n=22);观察各组别创面愈合情况,并检测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3 d,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的TNF-α和IL-6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7 d,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TNF-α和IL-6表达仍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造模后15 d,模型组大鼠TNF-α和IL-6表达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均为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均高于正常组(均为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感染性创面愈合迟缓与TNF-α和IL-6过度表达有关,复方黄柏液促进感染性创面的愈合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和IL-6的水平,从而改善创面病理性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柏液 感染性创面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愈合
原文传递
蜂蜜治疗感染性伤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蒋琪霞 申萍 +1 位作者 刘云 洪志坚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5年第12期2633-2635,共3页
综述了蜂蜜的渗透性作用、过氧化氢活性、理化活性、抗菌能力、治疗感染性伤口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 蜂蜜 感染性伤口 过氧化氢 抗菌能力
下载PDF
甲硝唑、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用于伤口换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关聪 章霞 +4 位作者 陈爱 龙炳新 陈少莲 陈华 李宇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2期20-21,共2页
目的 观察甲硝唑、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外用对感染性伤口的疗效。方法 将 170例感染性伤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 99例 ,采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溶液冲洗及湿敷 ,1次 /d ,连续 (4± 2 )d ,脓液几乎干净后再与维生... 目的 观察甲硝唑、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外用对感染性伤口的疗效。方法 将 170例感染性伤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 99例 ,采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溶液冲洗及湿敷 ,1次 /d ,连续 (4± 2 )d ,脓液几乎干净后再与维生素C溶液交替冲洗湿敷 ,直至痊愈 ;对照组 71例 ,用 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后 ,以 0 .0 3%雷佛奴尔或 5 %的碘伏湿敷 ,直至痊愈。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 (19± 7)d ,明显短于对照组 (2 3± 7)d ,P <0 .0 1。结论 应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交替冲洗湿敷感染性伤口痊愈快 ,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甲硝唑 湿敷 感染性伤口 痊愈 对照组 临床观察 维生素C 伤口换药 疗效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郭科委 朱勋兵 +3 位作者 袁伶俐 韩俊柱 张仲传 徐文弟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符合筛选标准的病人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VSD治疗,实验组采用VSD...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符合筛选标准的病人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VSD治疗,实验组采用VSD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创面细菌清除率、肉芽组织覆盖率,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1周后,实验组细菌清除率为(97.90±1.34)%,对照组为(89.58±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肉芽组织覆盖率为(89.59±2.05)%,对照组为(76.02±1.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67±1.18)天,对照组为(22.33±2.0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科感染性创面,采用VSD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效果满意,能有效减少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银离子敷料 感染性创面
下载PDF
三黄血竭方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创面愈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文霞 何青敏 +4 位作者 姚彬 苏秀海 王猛 杨越 胡美玉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三黄血竭方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创面愈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每日利凡诺黄纱布换药,研究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每日三黄血竭方膏... 目的探讨三黄血竭方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创面愈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每日利凡诺黄纱布换药,研究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每日三黄血竭方膏剂外敷。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创面面积及创面状态中医症状评分,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各项创面状态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基础治疗联合三黄血竭方膏剂外敷治疗可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患者的感染创面愈合,抑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效果优于基础治疗联合利凡诺黄纱布换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感染创面 三黄血竭方 创面愈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手足感染性创面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占斌 曹广超 +1 位作者 李甲 石荣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86-288,29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手足感染性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7年3月-2019年1月对12例外伤导致的感染性创面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0 cm&...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手足感染性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7年3月-2019年1月对12例外伤导致的感染性创面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0 cm×8.0 cm^6.0 cm×15.0 cm,供区11例予以直接美容缝合,1例给予游离植皮。结果1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术后远端皮缘坏死,经扩创、换药后愈合,12例获随访2~15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S3级,供区线性瘢痕。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不牺牲主要血管,带腓肠肌的复合组织肌瓣填塞死腔,利于感染控制,是修复感染性创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感染性创面 穿支皮瓣
下载PDF
湿性敷料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钟小玲 高璟 +2 位作者 楚伟英 李珍 梁惠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9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观察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运用湿性敷料换药的效果。方法将83例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成两组。实验组:根据湿性愈合的理论,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处理;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外科换药方法处理。结果实验组伤口平均治愈时间为... 目的观察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运用湿性敷料换药的效果。方法将83例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成两组。实验组:根据湿性愈合的理论,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处理;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外科换药方法处理。结果实验组伤口平均治愈时间为(13.10±2.15)d,对照组伤几治愈时间为(18.25±2.65)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运用湿性敷料换药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使用传统外科换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敷料 切口感染 护理
下载PDF
负压引流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在复杂感染性创面修复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辉 胡骁骅 +3 位作者 杜伟力 张琮 程琳 沈余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758-760,764,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在复杂感染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43例复杂感染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清创后应用负压引流封闭伤口,二期应用显微外...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在复杂感染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43例复杂感染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清创后应用负压引流封闭伤口,二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皮瓣切取、修复。观察创面感染控制情况、手术方式、术后皮瓣存活情况及皮瓣与基底粘附情况,记录微生物检测结果。结果43例皮瓣中,39例皮瓣完全存活;3例腓肠神经皮瓣远端表皮水泡,换药愈合;1例膝上外侧穿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过清创植皮后愈合。43例患者共培养出微生物59株,共27种,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37.2%(16/43)的患者存在双重致病菌。结论在创面彻底清创及全身抗感染的基础上,利用负压引流技术可以较快为复杂感染性创面准备基底床,二期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对创面的修复和感染的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引流 显微外科技术 复杂性创面 感染性创面
下载PDF
美盐敷料用于感染性伤口换药的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赖孝兰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3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美盐敷料在感染性伤口换药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门诊换药室80例感染伤口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常规清创消毒后,观察组使用美盐敷料填敷创面,对照组用碘伏湿敷填敷创面。观察比较2组患者换... 目的探讨美盐敷料在感染性伤口换药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门诊换药室80例感染伤口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常规清创消毒后,观察组使用美盐敷料填敷创面,对照组用碘伏湿敷填敷创面。观察比较2组患者换药后的疗效、伤口渗出液量、换药次数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以及首次更换敷料时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换药次数减少,感染及清创期缩短,愈合时间缩短,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盐敷料用于感染伤口能有效缩短清创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盐敷料 感染伤口 效果观察
下载PDF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江乐 应利君 吕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59-1962,共4页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在治疗30d后,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患者分为MOD...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在治疗30d后,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并根据患者的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并根据所有患者的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MODS和死亡发生率,确定乳酸清除率与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率、生存率的相关性,并对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存活组22例,死亡组42例,存活组复苏24h后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ODS组27例,非MODS组37例,非MODS组复苏24h后乳酸水平显著低于MODS组,非MODS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MO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24h后乳酸水平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显著正相关,乳酸清除率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显著负相关;感染患者60例共分离培养出8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7株占58.0%,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5%,主要包括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真菌2株占2.5%。结论乳酸清除率可以帮助评估感染性创面导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状况;对于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在治疗感染的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提升感染性创面导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清除率 感染性创面 脓毒性休克 疗效 生存状况 评估价值
原文传递
提高感染性创面诊治水平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1
作者 刘毅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创面感染是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炎症反应,它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可表现为迅速发生的急性创面感染和迁延的慢性创面感染。感染性创面指发生了感染的急性或慢性创面,它的诊治涉及诸多环节,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治疗失败。该文就如何... 创面感染是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炎症反应,它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可表现为迅速发生的急性创面感染和迁延的慢性创面感染。感染性创面指发生了感染的急性或慢性创面,它的诊治涉及诸多环节,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治疗失败。该文就如何提高感染性创面诊治水平,提出细菌生物膜与耐药菌、新材料与新型敷料、特殊类型感染性创面以及各种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等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与此同时,倡导充分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不断涌现出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感染性创面的诊治中,造福广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生物膜 抗药性 细菌 感染性创面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12
作者 唐玉莹 向丽萍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42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8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20株(65.57%),主要以大肠埃希菌(15.30%)、铜绿假单胞菌(14.21%)为主;革兰氏阳性菌61株(33.34%),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13%)为主;真菌2株(1.09%),均为近平滑念珠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60%),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替加环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低(<10%),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粘菌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低(<10%),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粘菌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低(<10%);奇异变形杆菌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粘菌素完全耐药(100%),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低(<1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氨曲南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60%),粪肠球菌对氨曲南、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60%),而三者对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等药物均未产生耐药性(0%)。结论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尽相同,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创面 感染性创面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理伤续断方》桃红散用于骨科感染性创面换药临床研究
13
作者 龚国星 易荷花 桂珣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75-777,共3页
目的:观察《理伤续断方》桃红散用于骨科感染创面换药的疗效。方法: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用庆大霉素纱块外敷换药,研究组用《理伤续断方》桃红散换药。结果:两组3周后创面面积缩小率、创面分泌物情况、... 目的:观察《理伤续断方》桃红散用于骨科感染创面换药的疗效。方法: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用庆大霉素纱块外敷换药,研究组用《理伤续断方》桃红散换药。结果:两组3周后创面面积缩小率、创面分泌物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第5d、第10d用药后细菌株数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第10d起研究组创面肉芽面积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伤续断方》桃红散对骨伤科感染性创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创面 《理伤续断方》桃红散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足踝外伤感染创面患者miR-124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彬 方真华 +2 位作者 郝铖 杜月卉 谢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探讨足踝外伤所致感染性创面患者miR-124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2018年6月-2021年6月因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入院治疗患者84例为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组... 目的探讨足踝外伤所致感染性创面患者miR-124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2018年6月-2021年6月因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入院治疗患者84例为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组,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科室收治同样因足踝外伤入院治疗,但未发生感染性创面患者为足踝外伤组。选择miR-124基因rs531564位点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扩增目的基因。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组患者均在入院当天留取感染性创面分泌物标本,送入检验科进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分析血清中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入院后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统计。结果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组和足踝外伤组miR-124基因rs531564位点均检出CC、CG和GG 3种基因型,经检验两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两组miR-124基因rs531564位点比较结果发现,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组携带CC基因型频率为23.81%,低于足踝外伤组的38.10%,携带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62%、61.90%,高于足踝外伤组的30.95%、46.43%(P<0.05);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组GG型血清WBC、CRP和ESR水平高于CC+CG型(P<0.05);足踝外伤并发感染性创面组携带miR-124基因rs531564位点GG型7 d愈合率低于CC+CG型,总愈合时间长于CC+CG型(P<0.05)。结论miR-124基因rs531564位点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增加了足踝外伤所致感染性创面易感性,且与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但与疼痛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4 基因多态性 足踝外伤 感染创面 愈合
原文传递
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感染性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分析
15
作者 孙克理 尹大海 +1 位作者 董其强 王海康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中小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郑州仁济医院收治手足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中小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郑州仁济医院收治手足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31~55岁,平均35.4岁。压砸伤6例,机器挤压伤3例,道路交通伤2例;足部7例,手部4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5.5 cm~6.0 cm×13.0 cm。结果患者均获6~18个月随访,平均9.5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供区线性瘢痕。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远端皮缘坏死1例,经局部扩创、换药后愈合;皮瓣出现静脉血管危象2例,经患肢抬高、局部按摩和拆除部分缝合线后好转,感染性创面均得到控制和修复。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运可靠、切取简便,供区隐蔽的特点,利于感染创面的控制,是修复手足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腓肠内侧动脉 穿支皮瓣 感染性创面 游离移植
下载PDF
大黄素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愈合的研究
16
作者 张春 王锦姝 +2 位作者 王寿宇 刘兵 王思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3-1487,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对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全层皮肤缺损法构建感染性创面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2只;另...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对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全层皮肤缺损法构建感染性创面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外敷大黄素150、300、600μg·d^(-1),每次1次,同时均灌胃给予200 mg·kg^(-1)大黄素,每天1次;对照组外敷莫匹罗星软膏0.1 g·d^(-1),每天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体积0.9%NaCl,每天1次。6组大鼠均连续给药21 d。比较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及动态血流值,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及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HYP)、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创面组织中TLR4和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中、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0.70±1.26)%、(75.51±0.50)%、(69.44±1.65)%和(28.58±5.09)%;中、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正常组的动态血流值分别为(123.71±3.71)、(155.61±2.47)、(146.29±2.04)、(79.47±4.76)和(158.00±1.93)mL·min^(-1),TNF-α分别为(81.05±2.32)、(56.69±1.59)、(69.53±2.39)、(139.46±2.46)和(46.49±5.71)ng·L^(-1),IL-1β分别为(59.87±0.83)、(42.66±1.30)、(48.37±3.34)、(88.79±1.84)和(33.93±2.19)ng·L^(-1),HYP分别为(24.79±0.82)、(31.12±1.16)、(25.83±1.12)、(16.88±2.20)和(32.95±1.18)μg·mg^(-1),CAT分别为(24.99±1.47)、(34.52±1.26)、(31.00±1.15)、(13.70±2.09)和(34.23±0.70)U·mg^(-1),TLR4蛋白相对水平分别为0.74±0.05、0.53±0.05、0.55±0.04、1.09±0.07和0.23±0.05,NF-κB蛋白相对水平分别为0.69±0.06、0.44±0.04、0.52±0.03、1.10±0.04和0.22±0.10。中、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黄素能够改善大鼠感染性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感染性创面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负压联合银敷料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江哲珍 杨璠 +5 位作者 刘丽丽 胡婧 胡明慧 简超 喻爱喜 漆白文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联合银敷料治疗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感染性创面患者5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在机械/超声清创后采用传统无菌敷料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机械/超声清创基础上采用负... 目的:探讨负压联合银敷料治疗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感染性创面患者5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在机械/超声清创后采用传统无菌敷料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机械/超声清创基础上采用负压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治疗第7天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肉芽组织覆盖率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伤口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34%(3/29),明显低于对照组[34.48%(10/29)](P<0.05);联合治疗组肉芽组织覆盖率为(86.97±3.78)%,明显高于对照组[(70.66±1.75)%](P<0.05);联合治疗组伤口VAS评分为(1.83±0.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76±0.95)分](P<0.05),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93±2.34) d,明显少于对照组[(22.41±2.20)d](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明显高于对照组[72.41%(21/29)](P<0.05)。结论:负压联合银敷料治疗感染创面,可有效控制伤口感染、促进肉芽生长、减轻患者疼痛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创面 负压 治疗 银离子敷料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分析的中国军事中医简史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倪喆鑫 赵一鸣 +1 位作者 王曼 顾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535-5537,共3页
文章通过对古代文献中军事中医内容的研究,发掘出中医药在中国古代军事行动中的发展轨迹与重要贡献,其具体方法为借助人工与网络等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进行查阅,共找到确切记载有中医在战争中... 文章通过对古代文献中军事中医内容的研究,发掘出中医药在中国古代军事行动中的发展轨迹与重要贡献,其具体方法为借助人工与网络等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进行查阅,共找到确切记载有中医在战争中应用记载的相关书籍139本,经归纳整理呈现出军事中医的基本发展脉络及其重要成就,并证实军事中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兼容性、创新性,具备战场救护、战伤康复、战后调养的全方位保障能力,为中国古代军事行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献分析 军事中医学 健康维护 传染病 战创伤
原文传递
VSD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林峰 杨勇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究在对感染性创面的治疗中,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限为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选取此期间我院骨科住院患者40例,均伴有感染性创面,将其分为常规组(20例,生理盐水+VSD)、治疗组(20例,臭氧+... 目的探究在对感染性创面的治疗中,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限为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选取此期间我院骨科住院患者40例,均伴有感染性创面,将其分为常规组(20例,生理盐水+VSD)、治疗组(20例,臭氧+生理盐水+VSD),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植皮时间、VAS(视觉模拟法)评分、血浆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两组堵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植皮时间较常规组短,VAS评分较常规组低,血浆白细胞计数、CRP水平较常规组低,且堵管发生率35.00%低于常规组85.00%(P<0.05)。结论对骨科感染性创面患者开展VSD+臭氧水冲洗治疗,能够降低感染性创面炎性程度、提升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创面 VA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臭氧水
下载PDF
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效果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红菊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41-142,共2页
目的:观察VSD材料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VSD材料持续负压吸引治疗21例感染性糖尿病足。结果:持续负压吸引是一种全方位引流方法治疗,具有引流管不容易被堵塞,操作方便易行等优点。结论:持续负压吸引对于感... 目的:观察VSD材料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VSD材料持续负压吸引治疗21例感染性糖尿病足。结果:持续负压吸引是一种全方位引流方法治疗,具有引流管不容易被堵塞,操作方便易行等优点。结论:持续负压吸引对于感染性糖尿病足创面引流效果好,创面愈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 糖尿病足 感染伤口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