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层次分析加权法综合评价临床科室工作 被引量:10
1
作者 严金燕 罗书练 +2 位作者 贾氢 匡建芳 严红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 用于综合评价医院工作的方法众多 ,但每一种方法均有其利弊。为了顺应医院管理的需要 ,我们对临床科室工作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加权法将临床科室月工作的 17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通过实例证明本方法... 目的 用于综合评价医院工作的方法众多 ,但每一种方法均有其利弊。为了顺应医院管理的需要 ,我们对临床科室工作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加权法将临床科室月工作的 17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通过实例证明本方法具有简明、客观、准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加权法 临床科室 综合评价 医院管理
下载PDF
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患者血清TNF-α、PCT、IL-1β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仵晓峰 王冉 李宛玲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感染产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产科确诊的80例剖宫产后并发感染的产妇作为病例组,同期实施剖宫产但未发...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感染产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产科确诊的80例剖宫产后并发感染的产妇作为病例组,同期实施剖宫产但未发生感染的1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TNF⁃α、PCT、IL⁃1β水平动态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3项指标鉴别诊断产后感染的价值。结果在产后第1天,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PCT、IL⁃1β水平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产后第1、3、5天,血清TNF⁃α、PCT、IL⁃1β水平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在产后第3、5天局高于对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依据产后第3天血清TNF⁃α、PCT、IL⁃1β水平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PCT、TNF⁃α、IL⁃1β水平鉴别诊断产后感染的AUC值分别为0.888、0.766、0.751,对应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26μg/mL、2.00 ng/mL、2.51 pg/mL(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患者血清TNF⁃α、PCT、IL⁃1β水平在早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其进行监测有利于病情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感染 肿瘤坏死因子⁃α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1β 动态变化
下载PDF
PRRSV持续性感染猪群抗体动态观察及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美君 陈静 +3 位作者 孙圣福 马慧玲 田夫林 姜世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0-632,共3页
为了解在PRRSV持续性感染猪群中的抗体动态,对蓝耳病阳性猪场育肥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及仔猪每周采血1次,分离血清,用RT-PCR方法检测PRRSV,ELISA试剂盒检测抗PRRSV抗体并检测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在猪群康复后PRRS抗... 为了解在PRRSV持续性感染猪群中的抗体动态,对蓝耳病阳性猪场育肥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及仔猪每周采血1次,分离血清,用RT-PCR方法检测PRRSV,ELISA试剂盒检测抗PRRSV抗体并检测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在猪群康复后PRRS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并逐渐趋向于稳定,当整个猪群再次表现临床症状时,抗体逐渐上升至一定水平,但抗原检出率较低;猪瘟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上升依然很快,免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 CSFV 持续性感染 动态观察
原文传递
产褥感染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温碧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5317-5318,共2页
目的:观察产后产褥感染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根据是否发生产褥感染将380例孕产妇分为无产褥感染的对照组302例和产褥感染组78例,分别在产前1天、产后第1、3、5、7天采集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受试者不... 目的:观察产后产褥感染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根据是否发生产褥感染将380例孕产妇分为无产褥感染的对照组302例和产褥感染组78例,分别在产前1天、产后第1、3、5、7天采集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受试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CRP水平。结果:不同感染原因的产褥感染组受试者其血清CRP水平峰值相异,外阴炎最低,盆腔腹膜炎最高。两组受试者产后第1天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产前1天(P<0.05);对照组产后第3天血清CRP水平逐渐下降,至产后第7天与产前1天水平相近。产褥感染组血清CRP水平在产后第3天升高达峰值,产后第5天逐渐下降,产后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产妇血清CRP水平对防治产褥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产褥感染 C反应蛋白 动态监测
原文传递
医院感染现患率动态调查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晋卿 蔡永林 +4 位作者 陈幼华 杨英 梁艳芳 宁金沛 李婉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470-3472,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其动态变化以及流行病学分布。方法 2008年1-12月每月下旬进行1次全院性的现患率调查,并对12次的调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平均现患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3.89%(95%CI为3.48%~4.30%)和4.1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其动态变化以及流行病学分布。方法 2008年1-12月每月下旬进行1次全院性的现患率调查,并对12次的调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平均现患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3.89%(95%CI为3.48%~4.30%)和4.19%(95%CI为3.76%~4.62%),明显高于回顾性调查医院感染率,5-9月份的现患率连续落在此可信区间内;有季节性的改变,不同时段医院感染现患率有所差异;感染部位分布前5位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口腔、血液、手术切口;科室分布前5位依次为ICU、内科、外科、肿瘤科、儿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为男性、≥60岁、侵入性操作及有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可以代替费时、费力、易漏报的医院感染率监测,并能为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和目标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现患率调查选择5-9月份进行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动态调查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胡蝶 刘艳杰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2期30-32,共3页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分析情况。方法便利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确诊的肺部支原体感染患儿7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小儿45名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研究对象外...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分析情况。方法便利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确诊的肺部支原体感染患儿7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小儿45名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以免疫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在Ig G、Ig M、Ig A血清免疫球蛋白与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中Ig G、Ig M及Ig 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小儿。观察组急性期患儿血清免疫蛋白中Ig G(9.12±1.48)g/L、Ig M(0.76±0.41)g/L、Ig A(1.03±0.19)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急性期Ig G、Ig M、Ig A水平略低于恢复期(P<0.05)。(2)观察组患者各时期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期CD8+(34.27±3.48)%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急性期CD3+(59.56±7.34)%、CD4+(40.38±7.23)%、CD4+/CD8+(1.14±0.53)%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变化,MP与机体免疫反应存在相关,可据此做出相对应的MP诊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感染 血清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动态变化
下载PDF
ICU重症感染患者抗菌治疗前后痰培养病原菌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何鲤穗 陈志量 +2 位作者 刘玉琪 孙旭日 洪思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584-5586,共3页
目的探讨ICU重症感染患者的抗菌治疗前后痰培养病原菌动态变化及临床疗效,从而为ICU重症感染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2月医院接诊的8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 目的探讨ICU重症感染患者的抗菌治疗前后痰培养病原菌动态变化及临床疗效,从而为ICU重症感染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2月医院接诊的8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针对性的实施抗菌药物治疗,记录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痰液菌群动态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达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4,P<0.05);对照组的起效时间要明显长于观察组,观察组在咳嗽、咳痰、体温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起效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重症感染患者在抗菌治疗前痰培养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治疗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对ICU重症感染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可以缩短起效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感染 病原菌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疾病的白带检验结果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美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3期74-77,共4页
目的对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疾病的白带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并对其感染率进行动态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5年间在我院性病防治门诊接受白带检验的阴道炎女性1 0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受检者的白带检验结果,对不同年份... 目的对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疾病的白带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并对其感染率进行动态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5年间在我院性病防治门诊接受白带检验的阴道炎女性1 0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受检者的白带检验结果,对不同年份、不同年龄受检女性的滴虫感染率、霉菌感染率进行统计计算,并对滴虫感染、霉菌感染患者的白带检验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比较。结果 1 008例接受白带检验的女性中,21例检出滴虫感染,感染率为2.08%;200例检出霉菌感染,感染率为19.84%。从2016年1月—2020年12月,无论是滴虫还是霉菌的感染率都在一定范围内呈波动状态。而在不同年龄的受检女性中,滴虫感染率年龄在31~40岁之间为最高,感染率为3.53%,而霉菌感染则在41岁及以上年龄为最高,感染率为27.27%。对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白带检查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可见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白细胞+++及以上的检出率为85.71%(18/21),显著高于上皮细胞+++的检出率(0);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上皮细胞+++及以上的检出率为72.00%(144/200),显著高于白细胞+++及以上的检出率17.00%(3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近年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都在一定范围内呈波动状态,通过白带检验结果可以对两种阴道炎进行进行预判和评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虫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 白带检验 感染率 动态分析 生殖健康
下载PDF
EHFV气溶胶感染乳小鼠抗原在体内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劲松 刘敏霞 +2 位作者 鹿建春 孟令英 车凤翔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12-415,共4页
本项研究用EHFV H8205株气溶胶感染1~3日龄乳小鼠,乳小鼠吸入0.024PFU病毒就发生感染,分别在感染后的4h,16h,1d,2d,3d,4d,5d,7d,9d,12d,14d,16d,21d各取4只活杀,对7种脏器组织(肺、脑、肾、脾、肝、胸腺和心)用Vero-E_6细胞培养病毒和... 本项研究用EHFV H8205株气溶胶感染1~3日龄乳小鼠,乳小鼠吸入0.024PFU病毒就发生感染,分别在感染后的4h,16h,1d,2d,3d,4d,5d,7d,9d,12d,14d,16d,21d各取4只活杀,对7种脏器组织(肺、脑、肾、脾、肝、胸腺和心)用Vero-E_6细胞培养病毒和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病毒抗原的测定。结果表明:肺从感染后的第4h~21天、脑和肾从第2~21天、脾从第3~21天、肝和胸腺从第5~21天及心从第7~21天的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 感染 抗原
下载PDF
昭苏马夏秋季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病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明.乌尔娜 斯清 +3 位作者 李海 马玉辉 瓦热斯.吐尔松 巴音查汗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157,161,共3页
为了解昭苏马夏秋季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研究采用寄生虫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对昭苏县军马场、马繁育中心及部分牧户的70匹马进行了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昭苏马夏秋季感染消化道寄生虫有7种,包括马圆形线虫、马副蛔虫、... 为了解昭苏马夏秋季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研究采用寄生虫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对昭苏县军马场、马繁育中心及部分牧户的70匹马进行了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昭苏马夏秋季感染消化道寄生虫有7种,包括马圆形线虫、马副蛔虫、毛线虫、三齿线虫、马尖尾线虫、韦氏类圆线虫、球虫等,感染率分别为83.17%、74.87%、25.63%、7.48%、5.78%、5.12%、4.02%,且多为混合感染;虫卵感染强度(EPG)在8月份达到最高,每克粪便含虫卵数高达394个,说明8月份为驱虫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苏马 消化道寄生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动态观察 计划性驱虫
原文传递
黄龙病病菌在柑橘木虱体内的分布及感染动态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素丽 郭长飞 +3 位作者 欧达 桑文 吉前华 邱宝利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5-601,共7页
【目的】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传播黄龙病病菌唯一的自然媒介昆虫,本文研究了黄龙病病菌在柑橘木虱各个发育阶段体内的分布以及感染动态,为有效防控柑橘木虱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常规PCR检测柑橘木虱若虫体内的黄... 【目的】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传播黄龙病病菌唯一的自然媒介昆虫,本文研究了黄龙病病菌在柑橘木虱各个发育阶段体内的分布以及感染动态,为有效防控柑橘木虱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常规PCR检测柑橘木虱若虫体内的黄龙病病菌,利用q 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黄龙病病菌在柑橘木虱不同发育虫态体内的含量与分布形式。【结果】常规PCR可以在3-5龄若虫以及成虫体内检测到黄龙病病菌,而q RT-PCR除了3-5龄若虫外,还可以在2龄若虫体内检测到黄龙病病菌。卵和各龄期若虫中黄龙病病菌的含量是随着龄期的变大而不断增多。产卵盛期的成虫木虱体内黄龙病病菌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产卵前期以及产卵后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到4龄、5龄若虫及成虫体内的黄龙病病菌分布形态,病菌在若虫主要分布在U型含菌体内,而在雌雄成虫体内均是散布型分布。【结论】柑橘黄龙病在柑橘木虱的2-5龄若虫及成虫中都有感染,但其含量与分布形式因发育阶段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黄龙病病菌 分布形式 感染动态
原文传递
2004-2008年院内真菌感染动态变化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尚元元 喻楠 +3 位作者 贾伟 张云霞 夏莉 夏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519-2521,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5年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004-2008年的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调查,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药敏卡。结果 5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标本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院... 目的探讨医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5年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004-2008年的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调查,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药敏卡。结果 5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标本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599株假丝酵母菌属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分别为69.62%、97.96%、65.94%、96.16%。结论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概率,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性在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真菌 动态变化 耐药性分析
原文传递
鸭疫里默氏杆菌人工感染雏鸭病理模型的建立及动态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文灿 安婷 +3 位作者 刘巍申 刘爽 徐巨 贺宝峰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69-975,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理,以14日龄试验鸭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理模型,并在感染后6、12、24、36、48、60、72、84h,7d扑杀试验鸭,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胰腺,常规病理... 为了深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理,以14日龄试验鸭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理模型,并在感染后6、12、24、36、48、60、72、84h,7d扑杀试验鸭,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胰腺,常规病理学方法研究其在感染雏鸭体内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雏鸭经嗉囊和气管注射2种途径感染血清Ⅰ型RA,均成功建立了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消化道感染的潜伏期为6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36~72h,死亡率85%,72h后停止死亡。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为12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60~84h,死亡率65%,84h后停止死亡。与消化道感染途径相比,呼吸道感染途径的潜伏期多6h,死亡高峰时间延后24h,死亡率低20%。心、肝发生病理变化最早,肺、肾、脑、胰较晚,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最晚。组织学病理变化比解剖病理变化提前6~12h。纤维素性心包炎比纤维素性肝周炎早24h出现,时间依次为感染后24、48h。各器官首先表现充血,轻度肿大,呈浆液性、纤维素性及生理性炎症反应。组织细胞先是肿大,继而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坏死,最终导致细胞核浓缩、核裂解。呼吸道感染途径的各种动态病理变化,比消化道感染途径晚6~24h。感染后84h,病鸭开始产生一定免疫力,至7d产生较强免疫力而耐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人工感染 病理模型 动态病理学
原文传递
Electrolumin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drug-resistant pathogen infection
14
作者 Si-Wen Du Jin-Gai Jiang +4 位作者 Bo-Han Li Hui-Juan Cheng Yan-Ni Song Fang-Fang Wang Dong-Liang Ya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 2024年第1期21-22,共2页
The administration of antibiotics has been the primary strategy for combating bacterial infections[1,2].However,the widespread and excessive use of antibiotics has resulted in the alarming ris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he administration of antibiotics has been the primary strategy for combating bacterial infections[1,2].However,the widespread and excessive use of antibiotics has resulted in the alarming ris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posing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human health[3–5].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exploit innovative treatment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ATMENT infection dynamic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_(4)^(+)/CD_(8)^(+)比值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颖 吴珺 +2 位作者 徐蕤 孟德志 杨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447-2451,共5页
目的探究大面积脑梗死(LHI)合并肺部感染(P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_(4)^(+)/CD_(8)^(+)比值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LHI合并P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患者入院时、3 d、7 d外周血... 目的探究大面积脑梗死(LHI)合并肺部感染(P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_(4)^(+)/CD_(8)^(+)比值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LHI合并P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患者入院时、3 d、7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28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LHI、PI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患者入院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_(4)^(+)/CD_(8)^(+)比值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结果三组患者入院时、住院3 d、住院7 d时,重度组患者CD3+、CD_(4)^(+)、CD_(4)^(+)/CD_(8)^(+)比值低于轻度组与中度组,CD_(8)^(+)T均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患者CD3+、CD_(4)^(+)T、CD_(4)^(+)/CD_(8)^(+)比值低于轻度组,CD_(8)^(+)T均高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PI患者入院时CD3+、CD_(4)^(+)水平及CD_(4)^(+)/CD_(8)^(+)比值均高于中重度组,CD_(8)^(+)水平低于中重度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时CD3+、CD_(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CD_(4)^(+)/CD_(8)^(+)比值高于预后不佳组,CD_(8)^(+)水平低于预后不佳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时CD3+、CD_(8)^(+)、CD_(4)^(+)以及CD_(4)^(+)/CD_(8)^(+)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871、0.729、0.557。结论LHI合并P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_(4)^(+)/CD_(8)^(+)比值水平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肺部感染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_(4)^(+)/CD_(8)^(+)比值 动态变化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玉米粗缩病危害动态及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敏 杨廉伟 +4 位作者 王华弟 李荣 吴传伟 张国忠 祝小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2期187-191,共5页
为了提高对玉米粗缩病监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对浙西北桐庐地区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发病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年际消长与发病规律,年际间粗缩病株发病率与灰飞虱种群年诱虫量呈正相关,... 为了提高对玉米粗缩病监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对浙西北桐庐地区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发病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年际消长与发病规律,年际间粗缩病株发病率与灰飞虱种群年诱虫量呈正相关,回归式为y=0.860605+0.071623x(R=0.9636**)。年际内夏玉米粗缩病5月底6月上旬为初病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病情较快增长期,7月中旬达发病高峰。夏玉米发病株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在株发病率较高或较低时,聚集程度下降,或为均匀分布。根据夏玉米粗缩病病株以聚集为主的空间分布特征,田间抽样调查以单行或双行直线平行跳跃法等较宜。理论抽样模型为n=(1.96)2/D2(1.02728/m+0.10287),序贯抽样模型为Tn=1.02728/(D2-0.10287/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侵染循环 发病动态 空间格局 抽样技术
下载PDF
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白带检验及感染率动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廖旭东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6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白带检验结果和感染率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该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800例就诊或健康检查妇女的临床资料,对其白带检验结果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2009—2012年的滴虫、霉菌感... 目的探讨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白带检验结果和感染率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该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800例就诊或健康检查妇女的临床资料,对其白带检验结果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2009—2012年的滴虫、霉菌感染率逐年增加。霉菌感染率高于滴虫感染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带检查对于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高。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感染率逐年提高,应该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虫、霉菌性阴道炎 白带检验 感染率 动态分析
下载PDF
有限理性决策过程模型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艳 张皖瑜 +1 位作者 尹湘毅 张国秀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年第7期569-570,共2页
有限理性决策过程模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学者西蒙创立的决策过程分析模型。它包括四个阶段:①情报活动;②设计活动;③抉择活动;④评价活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国家对医院感染监控力度逐渐加大,故在医院感染... 有限理性决策过程模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学者西蒙创立的决策过程分析模型。它包括四个阶段:①情报活动;②设计活动;③抉择活动;④评价活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国家对医院感染监控力度逐渐加大,故在医院感染控制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步骤包括获取医院感染信息、制定感染控制方案、选择及评价方案,通过其具体应用可促使医院感染控制从静态管理转为动态监控,从单一的平面式管理过渡到立体交叉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管理 决策模型
下载PDF
阿卡斑病毒在云南省哨兵山羊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回溯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占鸿 杨振兴 +5 位作者 李卓然 李华春 牛保生 姚萍芬 廖德芳 杨恒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为了解云南省山羊中阿卡斑病毒(AKAV)的分子遗传特征及自然感染规律,本研究于2019年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哨兵羊,定期采集血液样品,将核酸检测为AKAV阳性的样品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结果显示,从哨兵羊分离出3株AKAV(V287/YNSZ/2... 为了解云南省山羊中阿卡斑病毒(AKAV)的分子遗传特征及自然感染规律,本研究于2019年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哨兵羊,定期采集血液样品,将核酸检测为AKAV阳性的样品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结果显示,从哨兵羊分离出3株AKAV(V287/YNSZ/2019、V288/YNSZ/2019和V289/YNSZ/2019),分离株可致BHK-21细胞出现圆缩、裂解的细胞病变(CPE)。对分离株经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在100 nm~130 nm,表面有纤维状突起。通过PCR扩增其S、M与L基因,并测序与序列分析后分别构建S、M与L基因的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的3株AKAV的S、M与L基因序列之间高度同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中国株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亚洲株的亲缘关系次之,与澳大利亚及非洲株的亲缘关系最远;分离株的S及M基因归属于AKAV基因Ia型,L基因则与中国株共同形成“中国支系”。对定期采集的AKAV感染山羊血液中的病毒核酸及抗体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示,AKAV核酸在感染动物血液中仅存在一周,而AKAV特异性抗体则可持续9周以上。本研究首次在中国云南山羊中分离到AKAV,并证实从感染动物血液中分离AKAV的最佳窗口期为病毒感染后的第1周,对有效开展AKAV的分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斑病毒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感染动态
下载PDF
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涂英华 练祖平 白广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动态变化以及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感染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357例肺癌患者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痰液、咽拭子、尿液、胸腔积液、粪便、局部病灶分... 目的探讨肺癌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动态变化以及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感染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357例肺癌患者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痰液、咽拭子、尿液、胸腔积液、粪便、局部病灶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357例肺癌患者发生感染71例,感染率为19.9%,小细胞肺癌较非小细胞肺癌更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和肺部为主,占43.7%;共检出病原菌16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30.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92株占54.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25株占14.9%,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年内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感染呈下降趋势;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肺癌TNM分期、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预防用药等是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是医院易感人群,且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肺癌TNM分期、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预防用药等是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感染因素 肺癌 动态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