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cancer situation in China:good or bad news from the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被引量:867
1
作者 Rui-Mei Feng Yi-Nan Zong +1 位作者 Su-Mei Cao Rui-Hua Xu 《Cancer Communications》 SCIE 2019年第1期202-213,共12页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hina and depicting the cancer pattern of China would provide basic knowhows on how to tackle it more effectively.In this study we have reviewed several reports of cancer burden...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hina and depicting the cancer pattern of China would provide basic knowhows on how to tackle it more effectively.In this study we have reviewed several reports of cancer burden,including the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and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along with the GLOBCAN 2018 online database,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cancer patterns between China,the United States(USA)and the United Kingdom(UK).An estimated 4.3 million new cancer cases and 2.9 million new cancer deaths occurred in China in 2018.Compared to the USA and UK,China has lower cancer incidence but a 30%and 40%higher cancer mortality than the UK and USA,among which 36.4%of the cancer-related deaths were from the digestive tract cancers(stomach,liver,and esophagus cancer)and have relatively poorer prognoses.In comparison,the digestive cancer deaths only took up≤5%of the total cancer deaths in either USA or UK.Other reasons for the higher mortality in China may be the low rate of early-stage cancers at diagnosis and non-uniformed clinical cancer treatment strategies performed by different regions.China is undergoing the cancer transition stage where the cancer spectrum is changing from developing country to developed country,with a rapidly increase cancer burden of colorectal,prostate,female breast cancers in addition to a high occurrence of infection-related and digestive cancers.The incidence of westernized lifestyle-related cancers in China(i.e.colorectal cancer,prostate,bladder cancer)has risen but the incidence of the digestive cancers has decreased from 2000 to 2011.An estimated 40%of the risk factors can be attributed to environmental and lifestyle factors either in China or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Tobacco smoking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carcinogenic risk factor in China,contributing to~24.5%of cancers in males.Chronic infect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preventable cancer contributor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17%of cancers.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in China should i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CAN 2018 Cancer pattern China USA UK Carcinogenic risk factor Tobacco smoking Chronic infection Westernized lifestyles Cancer control strategies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48
2
作者 张晓慧 李光韬 张卓莉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1年第1期74-79,共6页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同时发挥抗炎及促炎双重作用。CRP对于感染及多种结缔组织病的鉴别、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或活动性等有重要意义。因测定敏感度的提高,超敏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同时发挥抗炎及促炎双重作用。CRP对于感染及多种结缔组织病的鉴别、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或活动性等有重要意义。因测定敏感度的提高,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P,hs-CRP)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可以作为健康人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感染 结缔组织病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被引量:189
3
作者 刘文忠 谢勇 +8 位作者 陆红 成虹 曾志荣 周丽雅 陈烨 王江滨 杜奕奇 吕农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2-545,共14页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和消化性溃疡学组主办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Maastricht-5共识研讨会暨第5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6年12月15—1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我国消化病学和Hp研...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和消化性溃疡学组主办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Maastricht-5共识研讨会暨第5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6年12月15—1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我国消化病学和Hp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处理 消化病学 中华医学会 消化性溃疡
原文传递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趋势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2
4
作者 陈东科 陈丽 胡云建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及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试剂盒,对1059份疑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同时对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了菌落计数...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及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试剂盒,对1059份疑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同时对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了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1059份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36.3%和5.6%。其中男性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14.8%和3.7%,女性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52.6%和7.2%。解脲脲原体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女性占73.2%,高于男性的60.3%。人型支原体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女性占30.5%,高于男性的25.0%。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原始霉素保持敏感(耐药率为0.9%),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4.1%、5.0%、13.1%),但对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37.8%、27.9%)。结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是主要的病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原始霉素和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 支原体感染 衣原体感染
原文传递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nd its complications 被引量:162
5
作者 Enver Zere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38期13879-13892,共14页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which is the most serious type of this disorder,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SAP runs a biphasic course. During the first 1-2 wk,a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 results i...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which is the most serious type of this disorder,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SAP runs a biphasic course. During the first 1-2 wk,a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 results in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If the SIRS is severe,it can lead to early multisystem organ failure(MOF). After the first 1-2 wk,a transition from a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an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occurs;during this transition,the patient is at risk for intestinal flora translo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infection of the necrotic tissue,which can result in sepsis and late MOF. Many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made regarding SAP management and its complications. However,despite the reduction in overall mortality in the last decade,SAP is still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sterile necrosis should be managed conservatively,whereas in 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the infected non-vital solid tissue should be removed to control the sepsis. Intervention should be delayed for as long as possible to allow better demarcation and liquefaction of the necrosis. Currently,the step-up approach(delay,drain,and debride)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intervention for this dis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infection SEPSIS Drainage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下载PDF
院内真菌感染149例分析 被引量:153
6
作者 刘正印 盛瑞媛 +2 位作者 李旭丽 李太生 王爱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 探讨院内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81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 149例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149例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中有 134... 目的 探讨院内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81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 149例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149例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中有 134例为深部真菌感染 ,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 ,以原发肺部疾病 ( 2 9例 )、神经系统疾病 ( 2 4例 )、风湿性疾病 ( 2 0例 )以及血液病 ( 18例 )最多见 ;其感染的常见诱因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 37例 )或糖皮质激素 ( 2 9例 )及免疫抑制剂 ( 17例 )、化疗( 10例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 12例 ) ;感染的部位依次为肺部、脑膜及脑实质、血液等 ;感染的病原菌仍以白念珠菌、热带假丝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为主 ,但一些少见的真菌如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也在临床上分离出来 ;在临床上 6 3 76 %的病人有发热 ,白细胞增高者占 39 6 % ;单纯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者分别为 74例、5例和 16例 ,其余病例均采用联合治疗 ;治愈 6 7例、好转 2 9例、死亡 44例 ( 2 9 5 3% ) ;近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1996~ 2 0 0 1年共 75例 ,占5 0 34%。结论 近年来真菌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与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真菌感染 治疗 诊断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我国苹果主要病害研究进展与病害防治中的问题 被引量:124
7
作者 李保华 王彩霞 董向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54,共9页
苹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2012年中国的栽培面积已超过200万hm2。在苹果的高产优质栽培中,病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子。腐烂病仍是苹果树上的第一大病害,目前正面临第5次大流行的威胁;苹果实施套袋栽培措施后,枝干轮纹病逐年加重,在... 苹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2012年中国的栽培面积已超过200万hm2。在苹果的高产优质栽培中,病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子。腐烂病仍是苹果树上的第一大病害,目前正面临第5次大流行的威胁;苹果实施套袋栽培措施后,枝干轮纹病逐年加重,在环渤海湾和黄河故道苹果产区部分果园的危害已超过腐烂病;褐斑病在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每年都造成严重落叶;随着城市和道路的绿化,苹果锈病的危害逐年加重,成为部分果园每年必防的病害;病毒病有进一步扩展蔓延的趋势,正严重威胁着新建果园;"黑点病"是自苹果套袋后新出现的一种病害,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30%;炭疽叶枯病是2011年在我国新发现病害,正威胁着‘嘎啦’、‘金冠’、‘秦冠’等品种的栽培;苹果疫腐病、炭疽病、霉心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腐病等病害偶有暴发,生产中不可忽视。本文从病害管理角度出发,回顾了近年来,尤其是成立农业产业体系以后,苹果病害研究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病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苹果病害管理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病害 病原 侵染 流行 病害预测 病害管理
下载PD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被引量:120
8
作者 Vandenplas 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0-31,共12页
IS THERE ANYTHING NEW?Helicobacter pylori has been for many years aforgotten bacterium,since the first report on thisspiral organism dated from the 19th century.Asearly as in 1906,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spiralorgani... IS THERE ANYTHING NEW?Helicobacter pylori has been for many years aforgotten bacterium,since the first report on thisspiral organism dated from the 19th century.Asearly as in 1906,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spiralorganism and gastric carcinoma was suggested.Doenges reported in 1938 that on autopsy 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JECT headings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 HELICOBACTER infection
下载PDF
肺部真菌感染152例病原谱再评价 被引量:116
9
作者 曹彬 蔡柏蔷 +9 位作者 王辉 周朝阳 王澎 刘鸿瑞 张弘 徐凌 徐凯峰 许文兵 朱元珏 李晓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了解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谱和预后。方法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性疾病协会真菌病研究组(MSG)2002年制定的定义以及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将北京协和医院200... 目的了解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谱和预后。方法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性疾病协会真菌病研究组(MSG)2002年制定的定义以及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将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诊断的15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按照统一的定义进行重新分组:确诊组38例,临床诊断组24例,拟诊组35例,定植组55例,重新分析病原谱。结果 38例确诊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中,肺曲霉菌感染占首位(15/38),其次为肺隐球菌感染(13/38),第三为毛霉菌和其他类型丝状真菌,而真正念珠菌肺炎少见,只有2例。临床诊断组曲霉菌和曲霉菌+念珠菌占第1位,而拟诊组以及定植组以单纯念珠菌占首位。临床诊断组病死率为58.3%,高于拟诊组(25.7%)和定植组(16.4%)。拟诊组和定植组"念珠菌肺炎"分别为28例和50例,对这78例"念珠菌肺炎"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只有急性生理和慢性病评分(APACHEⅡ)与患者的预后有关,而是否抗真菌治疗及使用何种抗真菌药物与预后无关。结论肺部真菌感染以曲霉菌占第1位,其次为隐球菌和毛霉菌,念珠菌肺炎少见。痰标本念珠菌属培养阳性作为"念珠菌肺炎"的诊断标准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曲霉菌属 隐球菌属 念珠菌属
原文传递
Highly Pathogenic H5N1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Migratory Birds 被引量:115
10
作者 Jinhua Liu et al.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Highly Pathogenic H5N1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Migratory Birds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 被引量:108
11
作者 孙建卫 陈志刚 +2 位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赖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34,共7页
结合IPCC的清单方法对中国历年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以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对生产我国满足国民经济最终消费的产品(服务)量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进行了分析,并对碳排放足迹及各部门之间的碳关联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中国2002... 结合IPCC的清单方法对中国历年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以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对生产我国满足国民经济最终消费的产品(服务)量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进行了分析,并对碳排放足迹及各部门之间的碳关联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中国2002年碳排放足迹为176 528.10万t,人均碳足迹为1.374 26t/人,其中大部分源于国内最终使用的排放。②从足迹类型上看,中国属于价值量顺差与碳排放足迹逆差共存型,即碳排放净输入国。贸易额增长对碳排放足迹的增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③制造业、电力、热力行业与农业的排放足迹占到了总排放足迹的80%以上,是对碳排放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部门。④足迹影响力分析显示,电力、热力行业占据了碳排放足迹需求的强势地位;足迹感应力分析表明,国民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对电力、热力行业和制造业碳排放的拉动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投入产出 碳排放 影响力 感应力 中国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和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3
12
作者 罗自生 秦雨 +3 位作者 徐艳群 徐庭巧 魏云潇 何良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0-257,共8页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是最近关注的热点,这些毒素侵染农产品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黄曲霉毒素有非常高的肝毒性、肝致肿瘤性、致畸和致突变性,可在采前、采中和采后的各种环境下侵染多种重要农产品,例如花生、玉米、水稻和棉籽。自然界...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是最近关注的热点,这些毒素侵染农产品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黄曲霉毒素有非常高的肝毒性、肝致肿瘤性、致畸和致突变性,可在采前、采中和采后的各种环境下侵染多种重要农产品,例如花生、玉米、水稻和棉籽。自然界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碳、氮、温度、水分活度、pH值、发育阶段、氧化胁迫、植物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可引起多种疾病,但是可以通过阻断和干扰吸收及干扰代谢酶来调节体内的黄曲霉毒素。本文概述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侵染、运输、代谢和毒性。研究它的生物合成、毒性机制、结构与功能关系和代谢运输途径,为制定有效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措施提供更加深入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生物合成 侵染 毒性 突变
下载PDF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101
13
作者 纪光伟 吴远志 +14 位作者 王旭 潘华雄 李娉 杜万英 祁志 黄安 张利伟 张丽 陈文 刘光华 徐晖 李佺 袁爱华 贺晓萍 梅国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 2 4 0只大鼠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2组 ,分别用电刀和普通手术刀制成腹部手术的动物模型 ,用生理盐水 (10°) ,以及 10 2 、10 5和10 8浓度的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 2 4 0只大鼠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2组 ,分别用电刀和普通手术刀制成腹部手术的动物模型 ,用生理盐水 (10°) ,以及 10 2 、10 5和10 8浓度的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定量混合液 0 .2ml分别注入皮下 ,以观察电刀和冷刀在不同浓度细菌存在的条件下对切口感染的影响。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随机将2 2 0例腹部Ⅱ类以上手术的患者分为电刀组 (93例 )、电凝组 (5 5例 )、对照组 (72例 )。其中 ,电刀组剖腹时用高频电刀切割组织 ,并用电凝止血。电凝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 ,用电凝止血。对照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 ,用丝线打结止血。观察 3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情况。结果 实验显示除 10 0 组外 ,其他各组使用电刀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 ,10 2 组、10 5组和 10 8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10 0 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临床观察发现 ,电刀组有 16例 (17.2 0 % ) ,电凝组有 9例 (16 .36 % ) ,而对照组 2例 (2 .86 % )切口愈合延迟。电刀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 =8.5 7,P <0 .0 1) ,电凝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5 .6 6 ,P <0 .0 5 ) ,电刀和电凝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 腹部切口 愈合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密闭式吸痰器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00
14
作者 杨霞 范学朋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器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气管内出血发生率、吸痰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吸痰耗材费用的影响,以及护理人员使用密闭式吸痰器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 183 例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7d的病人...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器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气管内出血发生率、吸痰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吸痰耗材费用的影响,以及护理人员使用密闭式吸痰器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 183 例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7d的病人,按照疾病危重度评分(APACHEⅡ),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2组。第1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器,其中实际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7d的病人58例组成试验组;第2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实际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 7d的病人 58 例组成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呼吸机治疗开始即刻、治疗后1d、3d、7d痰培养结果、气管内出血发生率、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吸痰耗材费用。结果 试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SpO2 下降及吸痰耗材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密闭式吸痰器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减少吸痰过程中 SpO2 下降、降低治疗费用,但会增加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治疗 吸痰器 密闭式 气管内出血 SPO2下降 感染发生率 经皮血氧饱和度 APACHEⅡ 耗材费用 治疗时间 一次性吸痰管 危重度评分 呼吸道 对照组 护理人员 培养结果 治疗费用 病人 意事项 治疗后 试验 组成
原文传递
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1
15
作者 苏小玉 蒙莉萍 +3 位作者 邹聪聪 周桔丰 王芳 陈曼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4-988,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确诊并收治的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2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扰素组(82例)...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确诊并收治的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2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扰素组(82例)、保妇康栓组(86例)及联合组(91例)。干扰素组和保妇康栓组患者分别于睡前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1 g,qd或保妇康栓1粒,qd;联合组患者同时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1 g和保妇康栓1粒,qd,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V转阴时间、异常分泌物持续时间、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CT)结果、宫颈炎症积分、HPV相对光化学值/临界值(RLU/CO)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干扰素组及保妇康栓组,其HPV转阴时间及异常分泌物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干扰素组及保妇康栓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的LCT正常率均为0,宫颈炎症积分和HPV RLU/CO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LCT正常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显著高于干扰素组及保妇康栓组;3组患者宫颈炎症积分和HPV RLU/CO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干扰素组及保妇康栓组(P<0.05);而干扰素组与保妇康栓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以及各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 保妇康栓 宫颈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临床观察
下载PDF
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98
16
作者 邹彦 陆雪飞 朱秀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45-2147,共3页
目的探讨循环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效果,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接收治疗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72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各3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感染... 目的探讨循环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效果,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接收治疗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72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各3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感染控制管理,管理组患者行PDCA循环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手术室消毒效果、患者切口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检出率高达18.33%而观察组仅为6.38%,对照组显著高于管理组(P<0.05);手术室消毒效果对照组均显著低于管理组(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用于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构建手术室安全环境,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 A循环 管理模式 手术室 感染 预防控制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我国南方猪高热病的研究(Ⅰ)——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90
17
作者 宁宜宝 郑杰 +11 位作者 张纯萍 宋立 刘惠文 王琴 丘惠深 丘伯根 赵启祖 沈青春 刘业兵 范学政 徐璐 江焕贤 《中国兽药杂志》 2006年第12期1-4,共4页
从湖南3个高热病发病猪场11头病死猪的病料组织中均分离出了大肠杆菌,经血清学鉴定,鞭毛抗原(K88、K99、987P和F41)全为阴性反应。经过157种菌体抗原血清学检测,血清型为5、6、15、22、32和83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 从湖南3个高热病发病猪场11头病死猪的病料组织中均分离出了大肠杆菌,经血清学鉴定,鞭毛抗原(K88、K99、987P和F41)全为阴性反应。经过157种菌体抗原血清学检测,血清型为5、6、15、22、32和83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大多数常用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和头孢类药物敏感。将其中4头猪原代分离的大肠菌培养物以原倍(2×10^7个/mL)、10^4和10^8稀释的菌液分别感染18—22g小白鼠,原倍菌液感染的小白鼠12/30在感染后24h内出现死亡,而10^4和10^8稀释菌液感染的小白鼠均健活;将未经除菌的病死猪组织悬液、过滤除菌的组织悬液、大肠杆菌、过滤除菌的组织悬液及大肠杆菌分别感染30日龄左右的健康小猪,除未经除菌的组织悬液感染猪3/3发病,2/3死亡外,其余所有感染猪只出现体温升高,升幅达1~2℃,减食,精神萎靡,但没有死亡;将死亡猪再次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感染小白鼠和猪,小白鼠12/15出现死亡,感染猪只出现体温升高(超过1℃),没有出现死亡。结果证明:大肠杆菌在高热病的发病过程中只起协同诱发作用,引起猪发病死亡的真正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高热病 大肠杆菌 感染
下载PDF
2285例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95
18
作者 杨英捷 赵健 +1 位作者 李雪倩 廖秦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门诊就诊的高危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和年龄特征。方法 2004—10—2005-11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2285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妇女进行生殖道21种HPV亚型感染筛查。结果 HPV总感染... 目的 探讨门诊就诊的高危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和年龄特征。方法 2004—10—2005-11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2285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妇女进行生殖道21种HPV亚型感染筛查。结果 HPV总感染率57.1%(1305/2285),21种型别均被检出,感染率最高的型别是HPV16,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58、52、53、33、6、CP8304、11、3l和18型,高危型感染41.0%,低危型7.2%,多型感染8.9%。2285例HPV感染高峰年龄在30~34岁(11.3%),40~44岁年龄段下降到7.6%,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门诊高危人群HPV感染率57.1%,常见型别为HPV16、58、52、53、33、6、CP8304、11、31和18型;人群感染高峰在30~34岁年龄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亚型 感染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在国人宫颈病变中感染及型别分布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94
19
作者 张东红 林美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我国妇女宫颈病变中的感染及型别分布特征。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1999年1月—2008年9月在国内发表的有关HPV在宫颈组织中感染及型别分布的相关研究。结果HPV在我国妇女宫颈病变...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我国妇女宫颈病变中的感染及型别分布特征。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1999年1月—2008年9月在国内发表的有关HPV在宫颈组织中感染及型别分布的相关研究。结果HPV在我国妇女宫颈病变中平均感染率为46.51%(5632/12110),其中北方地区HPV平均感染率高于南方(55.67%和42.06%,P<0.01)。全国范围内前5位常见高危型HPV分布依次为:HPV-16、HPV-58、HPV-18、HPV-52和HPV-33;南、北方除HPV-16型外其他主要型别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在确诊的宫颈病变组织中,HPV的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15,P<0.01),HPV-16在宫颈的各级病变中最为常见,其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23,P<0.01)。结论HPV的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病变的宫颈组织中均有一定的差异,总体以高危型HPV-16、HPV-58和HPV-18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 感染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6
20
作者 田金满 丹海永 +2 位作者 史楠 张婧婧 张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5-297,308共4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EBN)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化学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EBN)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化学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率为25.00%(10/40),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57.50%(23/40)(P〈0.05);循证护理实施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菌株21株,对照组23例感染患者分离出49株,且检出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感染率,改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循证护理 感染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