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征差异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冰 王铁功 +6 位作者 杨鹏飞 尹伟 许兵 陈录广 刘崎 刘建民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探究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梗死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入院治疗,且入院后、治疗前均行多模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AIS患者99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46例,心源性... 目的探究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梗死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入院治疗,且入院后、治疗前均行多模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AIS患者99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46例,心源性栓塞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及二者差值以及后循环血管闭塞率、颅内大动脉闭塞率。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组AIS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心源性栓塞组[9.5(2.0,16.0)分vs 15.0(6.0,24.0)分,Z=2.31,P<0.001],GCS评分高于心源性栓塞组[(13.52±2.69)分vs(11.60±3.31)分,t=1.04,P=0.002]。心源性栓塞组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分别为1(0,22)m L和64(30,126)m L,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0(0,1)m L和10(0,70)m L;Z=3.85、3.43,P均<0.001];但心源性栓塞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组缺血半暗带与梗死核心区体积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103)m L vs 10(0,64)m L,Z=1.92,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颅内大动脉闭塞率和后循环血管闭塞率分别为30.43%(14/46)和36.96%(17/46),与心源性栓塞组[分别为50.94%(27/53)和9.43%(5/5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6.77,P均<0.001)。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AIS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组织改变及颅内大动脉改变不同,基于临床及多模态CT检查的病因学评估有助于精确评估AIS患者缺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缺血半暗带 梗死核心
下载PDF
APTw-MRI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酸碱度变化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冠杰 王彩华 +3 位作者 史志涛 于昊 秦元林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MRI用于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梗死核心(IC)和缺血半暗带(IP)有关酸碱度(pH)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梗死91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健康志愿者90例为对照组,均予以常规MRI、DWI和APTw检查...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MRI用于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梗死核心(IC)和缺血半暗带(IP)有关酸碱度(pH)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梗死91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健康志愿者90例为对照组,均予以常规MRI、DWI和APTw检查,其中观察组26例患者开展灌注加权成像(PWI),将DWI、PWI以及APTw图像当作基础明确观察组IC区域、PWI-DWI不匹配区域和APT-DWI不匹配区域,将观察组的梗死侧和对侧、对照组两侧IC区域、PWI-DWI不匹配区域以及APT-DWI不匹配区域的APTw值开展对比。结果两组各个区域的APTwmax、APTwmin、APTwmax-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区和IC对侧的各个APTw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区域内各个APTw数值和对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I-DWI不匹配区域、APT-DWI不匹配区域有关APTwmax、APTwmin、APTwmax-min均较对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DWI不匹配区域、APT-DWI不匹配区域有关APTwmax、APTwmin、APTwmax-min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区的APTwmax、APTwmin、APTwmax-min均较PWI-DWI不匹配区域、APT-DWI不匹配区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区的APTwmean和ADC值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530,P<0.05)。结论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IC酸碱代谢改变不明显,但IP局部伴随酸碱代谢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亚急性期 缺血半暗带 梗死核心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头颅CT灌注参数与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郑璇 马宜传 +3 位作者 沈俊杰 徐加利 陈偏偏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692-1696,共5页
目的:探讨2种头颅CT灌注(CTP)参数阈值法下的急性脑梗死病例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时间24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8例,所有病例CTP存在灌注不足且CT血管造影(CTA)提示一侧颈内动脉或大... 目的:探讨2种头颅CT灌注(CTP)参数阈值法下的急性脑梗死病例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时间24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8例,所有病例CTP存在灌注不足且CT血管造影(CTA)提示一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根据CTA将侧支循环分为良好、一般及不良3个级别,分别使用2种CTP阈值法,Tmax-rCBF法(Tmax>6 s定义低灌注区,rCBF<30%定义梗死核心)及rMTT-CBV法(rMTT>145%定义低灌注区,CBV<2 mg/100 g定义梗死核心),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并计算错配率,并比较上述结果与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结果:2种阈值法所测得的梗死核心体积与侧支分级呈负相关,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分级呈正相关(P<0.01),并且Tmax-rCBF法(r半暗带=0.796/r错配率=0.880)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较rMTT-CBV法(r半暗带=0.601/r错配率=0.737)与侧支分级相关性更强。结论:侧支循环优良与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密切相关,且Tmax-rCBF阈值法定义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相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头颅CT灌注 侧支循环 缺血半暗带 梗死核心 错配率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核心基因
4
作者 李淑娟 柯妍 +7 位作者 刘旭东 贺茜 徐遥琴 田宇佳 卢冠军 马娟 朱澈 汪乐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核心基因,并采用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1—2022年。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与AMI相关的3个m RNA基因芯片数据...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核心基因,并采用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1—2022年。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与AMI相关的3个m RNA基因芯片数据集(GSE34198、GSE66360和GSE83500),其中GSE66360和GSE83500为测试集,GSE34198为验证集。运用R 4.2.0软件中的“limma包”筛选GSE66360和GSE83500中差异表达基因。使用LASSO回归方法缩小差异表达基因的范围,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方法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寻找特征基因,取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的交集,即为核心基因。比较测试集中AMI组和对照组核心基因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以评估核心基因表达水平对测试集、验证集受试者发生AMI的预测价值。将衰老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氧组和缺氧/复氧组,其中正常氧组心肌细胞常规培养;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缺氧3 h后复氧2 h,以制备AMI细胞模型。采用q PCR法检测心肌细胞IL1R2、NR4A2、TREM1 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从GSE66360和GSE83500中筛选出145个AMI差异表达基因。在差异表达基因中,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10个特征基因,通过SVM-RFE方法筛选出10个特征基因,取交集得到9个核心基因,分别为NFIL3、IL1R2、NR4A2、IRAK3、VCAN、CCL20、TREM1、LYZ、ITLN1。在测试集中,AMI组仅IL1R2、NR4A2、TREM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R2、NR4A2、TREM1表达水平预测测试集受试者发生AMI的AUC分别为0.648[95%CI(0.534~0.756)]、0.623[95%CI(0.511~0.728)]、0.622[95%CI(0.502~0.730)];IL1R2、NR4A2、TREM1表达水平预测验证集受试者发生AMI的AUC分别为0.834[95%CI(0.761~0.898)]、0.866[95%CI(0.802~0.923)]、0.808[95%CI(0.729~0.880)]。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IL1R2、NR4A2、TREM1 m 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氧组(P<0.05)。结论IL1R2、NR4A2、TREM1是AMI核心基因,三者有望成为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核心基因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颅内动脉斑块生物学性状与梗死面积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金涛 陈强 罗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2-67,共6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摄影动脉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rteriography,CTA)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两种影像检查方法评价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责任血管,探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管狭...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摄影动脉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rteriography,CTA)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两种影像检查方法评价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责任血管,探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管狭窄程度、责任斑块内出血、责任斑块的强化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08月至2020年12月接受常规颅脑MRI影像学检查,且影像诊断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A(CTA检查组)和HR-MRI(HR-MRI检查组)分析患者MCA粥样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及可能的斑块组分,20例/组,其中HR-MRI组包含10例HR-MRI平扫患者和10例HR-MRI增强患者,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勾画梗死灶并测量最大层面面积,由2位副高以上诊断医师对责任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斑块成分以及斑块强化程度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和Spearman等级相关法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与梗死灶面积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不同斑块成分和不同斑块强化程度患者的梗死灶面积。结果:CTA检查组和HR-MRI检查组的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均与梗死灶面积无相关性(P>0.05);在HR-MRI平扫组中,斑块表现为T1WI高或稍高信号,T2WI混杂信号者的梗死灶面积高于表现为其他信号者(P<0.05);在HR-MRI增强检查组,斑块高强化者的梗死灶面积大于中度强化者的梗死灶面积(P<0.05)。结论:相对于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颅内动脉斑块内出血及炎症反应是决定脑梗死转归更为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HR-MRI 脑梗死 粥样斑块 纤维帽 脂质核心 斑块内炎症
下载PD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evaluation for secondary changes in the cerebellum of rats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被引量:3
6
作者 Yunjun Yang Lingyun Gao +5 位作者 Jun Fu Jun Zhang Yuxin Li Bo Yin Weijian Chen Daoying G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1期2942-2950,共9页
Supratentorial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cause functional inhibition of remote regions such as the cerebellum, which may be relevant to diaschisis. This phenomenon is often analyzed us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 Supratentorial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cause functional inhibition of remote regions such as the cerebellum, which may be relevant to diaschisis. This phenomenon is often analyzed us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T. However, these methods are expensive and radioactive. Thus, the present study quantified the changes of infarction core and remote regions after un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using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s. Diffu- sion-weighted imaging showed that the area of infarction core gradually increased to involve the cerebral cortex with increasing infarction tim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signals were initially in- creased and then stabilized by 24 hours. With increasing infarction time,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 efficient value in the infarction core and remote bilateral cerebellum both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then slightly increased 3-24 hours after infarctio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s at remote regions (cerebellum) varied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supratentorial infarction core, suggesting that the phenomenon of diaschisis existed at the remote regions. Thus,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s and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can be used to detect early diaschi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cerebral ischemia cerebral infarction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infarction core remote regions DIASCHISIS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SD症状网络特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凯 陈小芳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495-499,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网络的特点,探寻其核心症状。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州市两家三甲医院心内科病房2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调查,通过网络分析法分析PTSD各维度的症状网络密度及节...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网络的特点,探寻其核心症状。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州市两家三甲医院心内科病房2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调查,通过网络分析法分析PTSD各维度的症状网络密度及节点特性。结果1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PTSD,占55.47%。与非PTSD组比较,PTSD组各维度症状网络密度均较低;两组再体验维度及回避维度中的核心症状存在不同,症状“仿佛你再次体验创伤事件”及“回避想到或谈论创伤事件”可作为PTSD诊断关键症状,各维度的核心症状可作为干预靶点。结论从网络的视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SD症状间的关系并探寻核心症状可为PTSD的诊断及干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应激障碍 创伤后 网络分析 症状管理 核心症状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慧敏 熊兴江 +5 位作者 胡瑞学 于丹丹 赵晖 廖星 杨伟 商洪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5-413,共9页
目的评价目前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结局指标的选择现状。方法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3个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目的评价目前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结局指标的选择现状。方法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3个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按照预先制定的遴选标准筛选出中医药治疗AMI的RCT,根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且按照结局指标分类方法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初步检索出11277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39篇文献。纳入的39篇RCT均报告了有效性结局指标和安全性结局指标。围绕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1)随机序列的生成:17篇低偏倚风险、18篇偏倚风险不确定、4篇高偏倚风险;2)分配隐藏:3篇低偏倚风险、36篇偏倚风险不确定;3)对患者、试验人员实施盲法:3篇低偏倚风险、36篇偏倚风险不确定;4)对结局评估者实施盲法:4篇低偏倚风险、35篇偏倚风险不确定;5)结局数据不完整:39篇低偏倚风险;6)选择报告偏倚:39篇偏倚风险不确定;7)其他偏倚(包括利益冲突和样本量计算):39篇偏倚风险不确定。39篇RCT的结局指标主要概括为8类,心脏指标出现的频次为107次,其次为血生化指标60次,临床重要结局指标57次、安全性指标13次、心电图疗效指标10次、生活质量量表5次、心绞痛疗效指标4次、其他项指标16次。纳入的RCT采用的结局指标共计118个,单篇RCT结局指标数量最少为1个,最多达14个,平均为6个。结论中医药治疗AMI的RCT总体偏倚风险不明确,结局指标遴选存在结局指标主次轻重不分,重视替代指标、轻视终点结局指标,指标数量差异性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急性心肌梗死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核心指标集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影响因素及与溶栓时间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冀书娟 康康 +1 位作者 邓文静 李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8期658-66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影响因素及与溶栓时间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01—2020-05行静脉溶栓的194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溶栓时间窗与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间的相关性,评价ACI患者核心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影响因素及与溶栓时间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01—2020-05行静脉溶栓的194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溶栓时间窗与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间的相关性,评价ACI患者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伴核心梗死可逆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比例、基线DBP水平、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及复查核心梗死体积均显著少于未伴核心梗死可逆患者(P<0.05);伴核心梗死可逆患者血管再通率和90 d预后良好率均显著多于未伴核心梗死可逆患者(P<0.05)。选择血管再通作为分层变量,统计学分析提示溶栓治疗时间窗与ACI患者核心梗死可逆发生有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可逆性核心梗死体积与基线核心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85,P=0.00)。多因素分析显示,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及伴血管再通是ACI患者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及伴血管再通与ACI患者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独立相关;溶栓时间窗<6 h内患者实现闭塞血管再通后大部分可出现核心梗死可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核心梗死 静脉溶栓 时间窗 影像学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邓明尧 吴国平 +1 位作者 冯旭霞 罗江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7-1278,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GDF-15表达水平差异。分析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UA患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IMI危险评分分组之间血清GDF-1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UA患者危险分层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生长分化因子15 TIMI危险评分
下载PDF
中成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试验结局指标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楠 庞稳泰 +5 位作者 王虎城 金鑫瑶 王可仪 胡海殷 欧益 张俊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分析2018年发表的中成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为构建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试验的核心指标集(COS)奠定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 [目的]分析2018年发表的中成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为构建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试验的核心指标集(COS)奠定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on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abse和Web of Science7个数据库,收集中成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RCT,检索时间限定为2018年。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背对背进行文献筛选,之后采用前期在Access软件设定好的模板进行资料提取。[结果]纳入63个研究,共计6 397位患者,96个结局指标。单个研究结局指标使用数量为1~14个,平均为5个。[结论]急性脑梗死临床试验结局指标名称不统一,不规范,指标使用差异大,不具有中医药特色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脑梗死 缺血性中风 急性结局指标 核心指标集
下载PDF
梗死核心容积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钦晨 贾振宇 +4 位作者 赵林波 曹月洲 周春高 施海彬 刘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梗死核心容积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梗死核心容积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欧洲急性脑卒中协作研究(ECASS)Ⅱ标准,将患者分为HT组和Non-HT组,同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实质性血肿(PH)分为PH组和Non-PH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T和PH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梗死核心容积预测HT和PH的效能。结果共76例患者纳入分析。HT组26例,Non-HT组50例;PH组10例,Non-PH组66例。HT组梗死核心容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糖水平均高于Non-HT组(P<0.05)。PH组梗死核心容积、NIHSS评分均高于Non-PH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核心容积较大是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2,95%CI=1.003~1.061, P=0.028),也是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5,95%CI=1.007~1.085,P=0.021)。梗死核心容积预测HT的灵敏度为57.7%,特异度为72.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8,预测值为13.5 mL;预测PH的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93.8%,AUC为0.755,预测值为36 mL。结论梗死核心容积较大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PH的独立危险因素。梗死核心容积对AIS患者取栓术后HT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出血转化 梗死核心容积
下载PDF
壮通饮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晓锋 韦柳艳 +4 位作者 何尉娜 刘燕平 李凯风 何乾超 刘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观察壮通饮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壮通饮治疗组、正常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处理,于术后1d、3d、7d、14d、21d、... 目的观察壮通饮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壮通饮治疗组、正常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处理,于术后1d、3d、7d、14d、21d、28d6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梗死区域及相对应区域的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阳性细胞情况。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区域相对应区域可见大量的NeuN、GFAP标记阳性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壮通饮治疗组大鼠GFAP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增多,NeuN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壮通饮治疗组大鼠NeuN、GFAP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第14天时NeuN、GFAP标记阳性细胞数目达到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通饮可以促进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但特异性不明显。新分化的神经元有正常的兴奋性,可以和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表明壮通饮诱导的神经元可以发挥正常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壮通饮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核心抗原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镜像运动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运动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贾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7期46-48,57,共4页
目的探究镜像运动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10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稳... 目的探究镜像运动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10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镜像运动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的上下肢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中的上肢评分为(55.62±6.43)分,高于对照组的(44.83±4.41)分,下肢评分为(27.32±1.45)分,高于对照组的(22.65±2.07)分,BBS评分为(39.45±3.56)分,高于对照组的(35.27±3.15)分,BI评分为(73.07±6.34)分,高于对照组的(65.12±5.9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镜像运动疗法、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其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偏瘫 镜像运动疗法 核心稳定性训练 平衡能力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大核心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
15
作者 蒋文贤 王树青 +4 位作者 唐文成 胡启洋 肖榕 康玉卓 周义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56-1262,共7页
机械取栓是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最重要研究进展,特别是在2015年五大血管内治疗研究的阳性结果改写了临床指南,但是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针对小核心脑梗死患者(small vessel infarction,SVI),其入选标准:ASPECTS≥6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 机械取栓是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最重要研究进展,特别是在2015年五大血管内治疗研究的阳性结果改写了临床指南,但是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针对小核心脑梗死患者(small vessel infarction,SVI),其入选标准:ASPECTS≥6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卒中发作6 h内;卒中发作6~24 h内,梗死体积小于70 mL,且存在影像错配或存在临床与灌注影像不匹配。上述研究均排除了大核心脑梗死(large core infarction,LCI)ASPECTS<6分或梗死体积≥70 mL的患者,而随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研究的不断进展,机械取栓从“时间窗”跨向“组织窗”,同时也从小核心脑梗死跨向了最近非常热门的大核心梗死时代。对于大核心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是否有益,目前仍不确定。本文主要针对前循环大核心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比如大核心脑梗死影像判定及研究入选标准、术后血压管理、无效再通及预后影响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核心脑梗死 小核心脑梗死 机械取栓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磁共振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贝贝 李晓 +3 位作者 刘晓晟 赵锡海 许建荣 赵辉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84-1589,共6页
目的应用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黑血成像(MR-BBI)技术,探讨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以及脑梗死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153名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被分为高HbA1c组(≥6.5%)及低HbA1c组(<6.5%)... 目的应用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黑血成像(MR-BBI)技术,探讨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以及脑梗死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153名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被分为高HbA1c组(≥6.5%)及低HbA1c组(<6.5%),所有的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完成颈动脉MR-BBI及头颅常规MRI,定量分析责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参数(管腔狭窄率、斑块负荷和成分)和相应供血区急性脑梗死(ACI)病灶分布及大小。结果与低HbA1c组患者比较,高HbA1c组患者具有更大的斑块负荷以及大坏死脂核斑块发生率。高HbA1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发生以及坏死脂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3.71及7.08。在同时存在颈内动脉供血区ACI及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HbA1c水平与ACI大小存在相关性。结论在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中,高水平HbA1c与责任侧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尤其是大坏死脂核密切相关,可能有助于预测ACI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磁共振黑血成像 颈动脉易损斑块 急性脑梗死 坏死脂核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谷磊 武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小汤山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核...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小汤山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持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运动功能[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生存质量[脑卒中影响量表(SIS)]。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BBS、FMA、BI、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BS、FMA、BI、SI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BBS、FMA、BI、S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减轻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从而全面提升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经颅直流电刺激 核心稳定性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平衡能力
下载PDF
清瘀通塞汤结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荣江 黄松平 +4 位作者 丁自娟 杨欢庆 童文健 侯燕明 顾光大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观察清瘀通塞汤结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清瘀通塞汤〔方剂:天竺黄10 g,全栝楼30 g,枳实10 g,生大黄(后下)10 g,葛根20 g,川芎15 g,水蛭9 g,丹参20 g;水煎... 目的:观察清瘀通塞汤结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清瘀通塞汤〔方剂:天竺黄10 g,全栝楼30 g,枳实10 g,生大黄(后下)10 g,葛根20 g,川芎15 g,水蛭9 g,丹参20 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结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每次通电30 m in,每日治疗2次)治疗;对照组40例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 l加丹参注射液20 m l(每日1次)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比32.5%,χ2=7.22,P<0.01);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清瘀通塞汤结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等方面优于单用西药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清瘀通塞汤 电刺激 小脑顶核 缺血性中风
下载PDF
调督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永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调督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调督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调督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BBS、Sheikh评分、10 m MWS及TUGT时间。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BBS、Sheikh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10 m MWS均升高,TUGT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调督针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中,能改善患者躯体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及肢体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调督针法 核心稳定性训练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效果
20
作者 王明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2期4133-4136,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网络重建仪联合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网络重建仪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时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及脑神经递质指标[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时BBS评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时NE水平降低,DA、5-HT水平升高;且观察组NE水平低于对照组,DA、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与神经网络重建仪联合治疗可调节脑梗死偏瘫患者脑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平衡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神经网络重建仪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