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6篇文章
< 1 2 1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553
1
作者 刘伟 李绍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21,共8页
本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说明 ,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 ,然而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 ,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经济规模 要素效率 中国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原文传递
产业政策激励了公司投资吗 被引量:335
2
作者 黎文靖 李耀淘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134,共13页
研究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对于提升中国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加快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1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了宏观产业政策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研究发现总体上... 研究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对于提升中国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加快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1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了宏观产业政策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研究发现总体上产业政策并没有显著提升企业投资,以产权性质分组的分析表明产业政策能够增加民营企业的投资,但企业的投资效率下降,这一结果在国有企业中并不显著。当公司处于产业政策激励的行业时,公司投资与银行贷款现金流敏感性上升。而以受到产业政策激励的公司样本进行分析,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获得更多银行贷款的支持。上述结果说明,当公司受到产业政策激励时,有助于民营企业突破行业壁垒和获得更多银行融资支持,从而投资增加,但以行政手段进行的产业政策调控,会使得投资效率下降。本文认为中国在制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时,应逐渐降低行政手段的限制与运用,减少投资项目审批和加强银行信贷市场化程度,以提升产业政策激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企业投资 投资效率 产权性质 银行贷款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进生态效率了吗? 被引量:180
3
作者 韩永辉 黄亮雄 王贤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59,共20页
建立广义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本地效应和区际互动双重视角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省份生态效率影响的驱动机理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既能提高本省份也能提高其他省份的生态效率,即存在本地和外部双重正面效应;而产业... 建立广义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本地效应和区际互动双重视角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省份生态效率影响的驱动机理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既能提高本省份也能提高其他省份的生态效率,即存在本地和外部双重正面效应;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生态效率则更多体现为正外部效应。从异质性上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合理化本地正面效应以及高度化双重正面效应的发挥;合理化和高度化与环境规制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本省份生态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生态效率 空间互动 环境规制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研究——以工业效率提升为导向 被引量:126
4
作者 席强敏 陈曦 李国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0,共13页
在工业效率提升的目标导向下,中国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在专业化与多样化发展模式之间进行选择。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与工业效率提升的一个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 在工业效率提升的目标导向下,中国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在专业化与多样化发展模式之间进行选择。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与工业效率提升的一个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效率提升导向下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式选择。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规模的上升和门类的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逐渐由专业化向多样化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工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强,但受交易成本和"面对面"接触需求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在100公里范围内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强,当距离超过350公里后溢出效应呈现明显的下降。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适宜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促进工业效率的提升,其中,特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程度的提高对工业效率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而中小城市则应专注于某些特色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发展,以此带动本地工业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 多样化 生产性服务业 工业效率 空间溢出范围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97
5
作者 解垩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9-25,69,共8页
本文首先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8~2004年中国31个省区工业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然后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增加治染投资和减少工业SO2排放对工业生产率没有... 本文首先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8~2004年中国31个省区工业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然后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增加治染投资和减少工业SO2排放对工业生产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这是由于它们对生产率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影响相抵消所致。一方面,排放减少使技术进步下降,治污投资增加不显著地推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排放减少使技术效率提高,治污投资增加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工业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下载PDF
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基于银行信贷的中介作用与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2
6
作者 何熙琼 尹长萍 毛洪涛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1-170,共10页
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微观投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具体探讨了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信贷是产业政策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中介变量,相比没有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较... 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微观投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具体探讨了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信贷是产业政策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中介变量,相比没有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较多的银行贷款,提高信贷融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外部市场竞争是产业政策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调节变量,当市场竞争程度越高时,产业政策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越大;当市场竞争程度越低时,产业政策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越小。本文的结论对于促进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实现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银行信贷 市场竞争 投资效率
下载PDF
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提高地区能源效率?——基于幅度与质量双维度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87
7
作者 于斌斌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7,共12页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环境约束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已不大,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提高能源效率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文章从调整幅度和调整质量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环境约束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已不大,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提高能源效率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文章从调整幅度和调整质量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变化的演变特征和相互关系,并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呈"M"形变化趋势,而且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交互耦合关系。(2)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对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效应。(3)东、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改善应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为主,以避免单纯地"退二进三"或"腾龙换鸟"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损失,而中部地区在继续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改善的空间溢出效应来改善周边地区的能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能源效率 DEA—Malmquist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水平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基于20个工业行业2000-2012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5
8
作者 谢子远 吴丽娟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9,共9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问题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产业集聚水平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产业集聚可以通过竞争效应、合作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学习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等多种机制提升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问题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产业集聚水平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产业集聚可以通过竞争效应、合作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学习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等多种机制提升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但过度集聚也可能对创新效率带来负面影响。实证研究证实,产业集聚水平与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为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提供了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创新效率 超效率DEA “倒U型”关系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变动及其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77
9
作者 潘雄锋 刘凤朝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4,共6页
本文采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1996-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状况,研究表明,该期间各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区域间的效率差距在逐步减小,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对... 本文采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1996-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状况,研究表明,该期间各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区域间的效率差距在逐步减小,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采用β-收敛法对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趋于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β-收敛法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研究 被引量:72
10
作者 马勇 刘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129,共6页
通过对产业生态化、生态效率内涵关系的梳理,以生态效率作为测度产业生态化程度的指标,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4个城市各相关指标进行了处理,然后将新的投入产出数据代入DEA模... 通过对产业生态化、生态效率内涵关系的梳理,以生态效率作为测度产业生态化程度的指标,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4个城市各相关指标进行了处理,然后将新的投入产出数据代入DEA模型当中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显示:1使用PCA-DEA方法评价得出的产业生态化效率结果较直接使用DEA方法更为科学;2201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先上升后下降,但是纯技术效率一直处于改进状态;3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无效性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低下,尤其是产业规模不在最优状态。最后,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产业生态化 生态效率
原文传递
工业自动化与制造业创新行为 被引量:70
11
作者 诸竹君 袁逸铭 焦嘉嘉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4-102,共19页
中国制造业面临工业自动化快速发展和创新“一高两低”并存的现实困境。本文将生产率和研发效率双重异质性纳入扩展理论框架,揭示了工业自动化对企业创新行为和行业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基于200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创新... 中国制造业面临工业自动化快速发展和创新“一高两低”并存的现实困境。本文将生产率和研发效率双重异质性纳入扩展理论框架,揭示了工业自动化对企业创新行为和行业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基于200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和海关匹配数据的经验研究证实,工业自动化通过正向效率增进效应和技能互补效应、异质性的技术选择效应和行业竞争效应,对企业创新数量的作用方向呈现样本差异性,存在关于研发效率和生产率的正向创新效应门槛值。进一步分析表明,工业自动化通过调整不同研发效率企业的创新活动,显著降低了行业研发效率离散度,提升了创新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头部与中小创新企业研发效率并无显著差异。本文强调,为更好发挥工业自动化的正向创新效应,应推动创新投入资源由过度集中转向兼顾各类企业,支持高研发效率的中小创新企业成为重要创新主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本文对于工业自动化条件下推动创新政策由数量导向型转向效率优先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自动化 生产率 研发效率 创新行为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福建省工业用地效率分析与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64
12
作者 黄大全 洪丽璇 梁进社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9-486,共8页
在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有规范的人均指标,招标拍卖已成为获取经营性用地的主要方式,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受政府和区域重大政策影响,而工业用地既缺乏相应的用地标准,土地获取的市场透明度又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业用地效率是土地规... 在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有规范的人均指标,招标拍卖已成为获取经营性用地的主要方式,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受政府和区域重大政策影响,而工业用地既缺乏相应的用地标准,土地获取的市场透明度又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业用地效率是土地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有的研究多采用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但缺少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具体的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的局限性较大。结合中国福建省案例,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方法来分析和度量之,既能测算土地集约度,也能说明要素的利用效率,具有简单可操作的优势。文中不知劳动所得比重值情况下的用地效率和集约评价方法也是有效可行的,虽不能排列出要素利用效率的顺序,但可同时给出资本与劳动的投入结构以及对它们利用的效率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情况。案例研究还表明,福建其他地区随着与厦门和福州距离的增加,其投入和产出总的趋势在下降。福州与厦门可与杜能孤立国中的城市类比,而其他地区类似于孤立国中的郊区。因此要考虑土地区位对集约度的影响,但找出其参考点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集约 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福建省
下载PDF
产业转移中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与经济效率损失:基于江苏传统企业调查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65
13
作者 谢呈阳 周海波 胡汉辉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142,共13页
在平衡地区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与要素资源迁移速度不匹配问题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造成了经济效率的损失。借鉴要素资源行业间错配的研究方法,本文引入空间维度,在将劳动力细分为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的基... 在平衡地区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与要素资源迁移速度不匹配问题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造成了经济效率的损失。借鉴要素资源行业间错配的研究方法,本文引入空间维度,在将劳动力细分为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的N行业M地区生产模型,以江苏为案例,采用1500家企业调研的一手数据,测算了目前作为产业转移主体的传统产业中资金、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错配形态、程度和由此导致的产出缺口。测算结果描绘出要素资源空间错配的形态:经济先发地区供给不足,而后发地区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剩,这表明产业转移的速度滞后于要素迁移的速度,应当进一步推进产业由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的转入。测算结果还表明,高端人才错配对经济发展起到的影响超过资本及普通劳动力。根据分析,本文最后从调整产业和要素流向、创造先发地区产业转出"推力"及增强后发地区产业转入"拉力"角度提出提高经济效率的建议。经测算,纠正产业转移中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将提升不同传统产业10%至41%的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要素空间错配 效率损失 劳动力细分
原文传递
中国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时空差异和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62
14
作者 谢花林 王伟 +1 位作者 姚冠荣 刘志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27-1338,共12页
基于SBM模型分析了2002-2012年中国6个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然后用Malmquist指数揭示工业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动态变化,并对其做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工... 基于SBM模型分析了2002-2012年中国6个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然后用Malmquist指数揭示工业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动态变化,并对其做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高,但TFP却出现衰退趋势;京津冀、成渝、关中—天水和中原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低,但TFP却出现增长趋势。各经济区都存在工业用地粗放利用、工业劳动力过剩以及工业经济产出不足的情况。工业用地TFP的收敛性分析表明仅有长三角经济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各经济区都存在条件收敛。影响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为提高工业用地TFP,长三角经济区需要适当减小工业劳动力和工业产值占总体劳动力和经济产值的比重,珠三角经济区需要提高城市化率,京津冀经济区需要适当提高工业产业层次并积极引导转移工业剩余劳动力,成渝经济区需要适当减小工业劳动力比重;所有经济区都需提高工业用地利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经济区 效率 收敛性 SBM模型 城市 中国
原文传递
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生态效率——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9
15
作者 刘云强 权泉 +1 位作者 朱佳玲 王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95-2406,共12页
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DEA模型对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通过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产业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生... 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DEA模型对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通过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产业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水平具有明显的梯级差异;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显著正向作用发生在整体层面和下游地区;在产业集聚引导下,整体及下游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有所增强,上游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未因产业集聚而改变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解释这一现象的可能途径是处于产业集聚初级阶段的政府主导型集聚使企业倾向于低成本战略,而处于产业集聚高级阶段的市场诱致型集聚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意愿采用差异化战略。依据结论提出缩小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不平衡状况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集聚 生态效率
原文传递
工业集聚能改善环境效率吗?——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非线性检验 被引量:53
16
作者 沈能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3,10,共8页
本文利用我国284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数据,在测算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工业效率(环境效率)基础上,检验了我国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的空间效应,并试图考察我国工业集聚外部性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渠道。研究表明:不考虑能源与排... 本文利用我国284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数据,在测算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工业效率(环境效率)基础上,检验了我国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的空间效应,并试图考察我国工业集聚外部性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渠道。研究表明:不考虑能源与排放的中国城市工业平均技术效率(0.769)明显高于考虑能源与排放的影响下的工业环境效率(0.558)。从全国来看,在不同工业集聚度下,集聚的规模负外部性(污染效应)、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自净效应)的均衡比较结果,引致了工业集聚和环境效率在维度上的"U"型轨迹关系。中西部大部分城市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规模负外部性,处于"U"曲线的下降阶段;东部大部分城市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马歇尔和雅各布斯正外部性,接近"U"曲线的上升阶段;我国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体现为一种空间趋同效应,本城市对相邻城市的环境冲击更多体现出整体城市结构性特征。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工业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集聚 环境效率 节能减排
下载PDF
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参数前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8
17
作者 李世祥 成金华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4-143,共10页
文章采用非参数前沿方法,对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行业能源效率普遍偏低,而且能源与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效应微弱。这主要是由工业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刚性高耗能技术结构所导致的。从长期... 文章采用非参数前沿方法,对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行业能源效率普遍偏低,而且能源与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效应微弱。这主要是由工业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刚性高耗能技术结构所导致的。从长期看,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对提高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这意味着节能减排的重点必须立足于长期,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弱化长期以来形成的高耗能技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行业 高耗能行业 能源效率 非参数前沿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 被引量:51
18
作者 程中华 李廉水 刘军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371,378,共9页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内在机制出发,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工业效率以及产生空间外溢效应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效率...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内在机制出发,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工业效率以及产生空间外溢效应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区的工业效率,还能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提升周围地区的工业效率,而且这种空间外溢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边界。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效应来看,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工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工业效率 集聚外部性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SFA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分析——以北京医药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被引量:49
19
作者 邬龙 张永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102,共8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研究中长期忽略创新效果和产业竞争力问题,应用SFA方法将创新效率分为技术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品转化效率两个阶段,分别以专利数量和新产品利润作为产出进行综合分析使结果更为全面。并以北京市信息技术和医药两大代表...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研究中长期忽略创新效果和产业竞争力问题,应用SFA方法将创新效率分为技术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品转化效率两个阶段,分别以专利数量和新产品利润作为产出进行综合分析使结果更为全面。并以北京市信息技术和医药两大代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对其创新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逐年快速提升,但科研人员水平和配置出现瓶颈,不利于高水平创新发展。医药产业虽然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但创新产品转化效率较低,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动力。最后,分别提出了应对两产业现状的不同对策,为政府判断产业创新政策扶持效果以及根据产业发展阶段转换政策重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效率 产业竞争力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SFA)
原文传递
产业升级中的中国劳动成本优势 被引量:32
20
作者 徐佳宾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8,共6页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最大的比较优势。我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成本上升和劳动效率下降的趋势, 这是产业分工的低端劳动力资源数量过剩和产业分工的高端劳动力资源数量不足的具体表现。在产业分工的低端,...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最大的比较优势。我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成本上升和劳动效率下降的趋势, 这是产业分工的低端劳动力资源数量过剩和产业分工的高端劳动力资源数量不足的具体表现。在产业分工的低端, 劳动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的规模优势上; 而在产业分工的高端, 劳动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的素质优势上。劳动力资源在产业分工低端的规模供给, 无法替代产业升级中的产业高端的素质需求。我国面对产业分工水平提升的要求, 劳动成本优势的发挥应该依靠高效率克服高成本。产业分工知识含量的提高, 要求提高产业工人的知识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成本 产业分工 劳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