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67
1
作者 张绍祥 +4 位作者 姜洪池 梁力建 方驰华 莫志康 卢绮萍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1-538,共8页
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组织器官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工具,现已经在肝脏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三维可视化技术 肝脏肿瘤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中应用指南(2019版) 被引量:63
2
作者 方驰华 王晓颍 刘允怡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1-650,654,共11页
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组织器官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影像学工具;现已经在肝脏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阿喙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可被波长范围在750-810 nm的光所激发;发射波长840 nm左右的... 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组织器官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影像学工具;现已经在肝脏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阿喙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可被波长范围在750-810 nm的光所激发;发射波长840 nm左右的近红外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影像 三维可视化 肝脏肿瘤 导航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门静脉穿刺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3
3
作者 王晓颖 高强 +5 位作者 朱晓东 马思宁 朱凯 丁光宇 周俭 樊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2-458,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门静脉穿刺吲哚菁绿(ICG)荧光染色在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运用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门静脉穿刺吲哚菁绿(ICG)荧光染色在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运用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门静脉穿刺ICG荧光染色行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患者26例。收集并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及门静脉分支流域分析;术中腹腔镜超声定位肿瘤及目标肝段门静脉;腹腔镜超声结合三维可视化图像引导下门静脉穿刺染色;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门静脉穿刺成功率、目标肝段、染色效果、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中转开腹情况、肿瘤直径和距肿瘤最小切缘。(2)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Clavien-Dindo分级为标准)、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获得随访的患者例数,随访时间,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结果(1)术中情况:2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门静脉穿刺成功率达100.0%(26/26),穿刺肝段S8段7例、S7段6例、S2段4例、S3段3例、S6段3例、S5段2例、S4段1例。26例患者门静脉注射ICG荧光染色效果:22例ICG荧光染色效果满意,满意度为84.6%(22/26);4例未达到预期效果,染色不均匀2例,目标肝段部分区域未覆盖1例,相邻肝段染色致无法确定边界1例。26例患者术中注射ICG无过敏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184min(60—31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7mL(10-400mL),无术中输血和中转开腹患者。26例患者平均肿瘤直径为3.2cm(1.2—10.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介入性超声 三维可视化技术 门静脉造影术 吲哚菁绿
原文传递
肝癌术前ICG_(R15)测定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50
4
作者 劳向明 张亚奇 +5 位作者 关远祥 郭荣平 林小军 元云飞 李锦清 李国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13-1217,共5页
背景与目的:术前正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是避免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吲哚靛青绿储留率(indocyaninegreenretentionrateat15min,ICGR15)被认为能准确而灵敏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本研究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前ICGR15在... 背景与目的:术前正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是避免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吲哚靛青绿储留率(indocyaninegreenretentionrateat15min,ICGR15)被认为能准确而灵敏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本研究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前ICGR15在评估肝硬化程度和肝脏储备功能中的作用,分析ICGR15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方法:分析225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常规肝功能检查、Child-Pugh分级及ICGR15的测定结果。结果:肝硬化患者及无肝硬化患者ICGR15均值分别为(9.90±6.20)%、(7.41±3.80)%,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ICGR15均值分别为(8.49±5.00)%、(10.70±5.70)%、(15.77±9.60)%,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发生腹水、黄疸患者的ICGR15均值分别为(11.49±6.80)%、(12.09±7.10)%,分别显著高于无腹水、无黄疸患者(8.53±4.90)%、(8.96±5.30)%(P<0.05)。将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多种因素以enter法引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ICGR15对术后发生腹水、黄疸均有显著影响(P<0.05)。Child-PughB级患者的ICGR15均值为(15.25±8.60)%,显著高于Child-PughA级患者(8.85±5.10)%(P<0.01);212例Child-PughA级患者中有67例ICGR15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 肝脏储备功能 术前 术后 腹水 黄疸 肝功能衰竭 研究目的 结论 灵敏
下载PDF
吲哚氰绿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微小肝脏肿瘤识别、切缘界定和精准手术导航的应用 被引量:43
5
作者 方驰华 梁洪玻 +8 位作者 迟崇巍 陶海粟 方程 祝文 莫志康 杨剑 项楠 曾宁 田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450,共7页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微小肝脏肿瘤识别、切缘界定和精准导航手术的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共收治11例微小肝脏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39 ~ 70岁,平均(55±10)岁...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微小肝脏肿瘤识别、切缘界定和精准导航手术的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共收治11例微小肝脏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39 ~ 70岁,平均(55±10)岁;原发性肝癌9例,转移性肝癌2例.术中使用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对肿物进行识别、边缘界定和导航手术,术后对肿瘤进行大小测量、荧光分型、病理检查.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中ICG分子荧光发现病灶15个,其中7个病灶通过肉眼观察、扪诊和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均能发现;6个病灶仅通过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识别,其中有4个卫星病灶在术前影像检查、术中肉眼观察、触摸均未发现;另外2例病灶虽然术前发现CT下有异常,但由于位置较深(距离肝脏表面>1.5 cm),肉眼观察、扪诊和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检查均未能发现,切开肝实质1 cm后,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识别肿瘤.15个病灶均经ICG分子荧光边界定界.切除肿瘤后,经荧光再测和病理检测,均获得了R0切缘.15个病灶分中,全荧光型7个,其中高分化肝癌5个,肝硬化结节2个;部分荧光型4个,其中中分化肝癌3个,高分化肝癌1个;环形荧光型4个,其中低分化肝癌2个,转移性肝癌2个.术前CT测量11个病灶的最大径(1.7±0.2)cm,术中ICG分子荧光测量最大径(1.7±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8,P>0.05).结论 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术中对微小肝脏肿瘤的识别、切缘界定、精准手术导航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吲哚花青绿 肿瘤切缘界定 手术导航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6
作者 曹迎明 王殊 +6 位作者 郭嘉嘉 杨德起 佟富中 周波 刘鹏 刘宏军 程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作为淋巴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4例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吲哚菁绿联合美蓝或者单用美蓝作为淋巴示踪剂.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前哨淋巴结活检...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作为淋巴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4例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吲哚菁绿联合美蓝或者单用美蓝作为淋巴示踪剂.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手术切除的前哨淋巴结送冰冻检查及常规石蜡和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结果 吲哚菁绿皮肤淋巴管显影103例,显影率为96.3%,淋巴结荧光显影102例,显影率为95.3%.联合组检出率98.1% (105/107),美蓝组检出率93.4% (100/107).联合组共检出前哨淋巴结325枚,平均3.1枚;美蓝组检出淋巴结总数242枚,平均2.4枚(t=-3.3,P=0.001).联合组检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19例,共检出转移淋巴结29枚,美蓝组检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17例,转移淋巴结21枚.结论 自发荧光物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作为淋巴示踪剂具有良好的可视性,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和腋淋巴结阳性患者多于单用美蓝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吲哚菁绿
原文传递
吲哚靛青绿储留率判断切肝量及其与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 被引量:38
7
作者 劳向明 张亚奇 +5 位作者 林小军 郭荣平 陈敏山 元云飞 李锦清 李国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7-34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肝癌术前正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术中合理掌握切肝量是避免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吲哚靛青绿储留率(indocyaninegreenretentionrateat15min,ICGR15)已被认为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灵敏指标。如何根据肝脏储备功能特别... 背景与目的:肝癌术前正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术中合理掌握切肝量是避免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吲哚靛青绿储留率(indocyaninegreenretentionrateat15min,ICGR15)已被认为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灵敏指标。如何根据肝脏储备功能特别是ICGR15来决定所能切除的最大肝脏体积,目前未有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ICGR15与术中切除肝体积对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对225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术前ICGR15的测定,术中切除的肝段数以及术后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的情况。结果:ICGR15<10%时,切除A组(切除肝段数相当于一个肝段以内)、B组(切除肝段数大于一个肝段,但在两个肝段以内)、C组(切除肝段数大于两个肝段)肝段的腹水产生率分别为21.2%、14.3%、15.4%(P>0.05);黄疸率分别为3.0%、7.1%、15.4%(P>0.05)。ICGR15介于10%~20%时,腹水产生率分别为26.8%、38.9%、50.0%(P>0.05);黄疸率分别为0、27.8%、20.0%,(P<0.01);其中2例死亡,均切除两个或以上肝段。ICGR15>20%时,6例切除A组肝段的患者中有2人出现腹水;而仅有2例切除B组肝段的患者均出现腹水和黄疸,其中1例死亡。结论:可根据ICGR15值粗略决定肝脏切除量。ICGR15<10%时,可切除两个或更多的肝段;ICGR15介于10%~20%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吲哚靛青绿 肝衰竭
下载PDF
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test and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被引量:37
8
作者 Sheng, Qin-Song Lang, Ren +3 位作者 He, Qiang Yang, Yong-Jiu Zhao, De-Fang Chen, Da-Zhi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9年第1期46-49,共4页
BACKGROUND: The indocyanine green (ICG) clearance test (clearance rate (K) and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 (R(15))) is a sensitive indicator to evaluate liver function.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 BACKGROUND: The indocyanine green (ICG) clearance test (clearance rate (K) and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 (R(15))) is a sensitive indicator to evaluate liver function.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has emerged as a useful tool for estimating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awai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has recently been validated o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 of various etiologies and severity.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CG clearance test and MELD score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METHODS: From June 2007 to March 2008, 52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dmitted to our center were classified into Child-Pugh class A (8 patients), B (14) and C (30). The ICG clearance test (K value and R(15)) was performed by ICG pulse spectrophotometry (DDG-3300K), and the MELD scores of patient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As the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 of liver function gradually deteriorated, the K value decreased, while R(15) and MELD score increas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K value, R(15) and MELD scor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the ICG clearance test (K value and R(15)) and MELD score.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K value and MELD score (r=-0.892, P < 0.05), whil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R(15) and MELD score (r=0.804, P < 0.05). CONCLUSIONS: The ICG clearance test and MELD score are good parameters for evaluating liver function. Moreover, K value and R(15)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MELD score, especially the K value, which may be a convenient and appropriate indicator to evaluate live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function tests indocyanine green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PECTROPHOTOMETRY
下载PDF
荧光腹腔镜与高清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喻 温星桥 +7 位作者 李名钊 黄群雄 李腾成 肖楚天 刘小彭 黄文涛 陈征 高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比较荧光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FLRP)与高清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HD-LRP)+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ePLND)治疗局部高危前列腺癌(LAPCa)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LAPCa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前... 目的比较荧光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FLRP)与高清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HD-LRP)+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ePLND)治疗局部高危前列腺癌(LAPCa)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LAPCa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均>7分;结合盆腔MRI或68Ga-PSMA-PET/CT等影像学资料,术前诊断临床分期≥cT3a期。排除标准:既往行内分泌治疗或化疗;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及内脏转移;拒绝手术;研究者认为的其他与治疗方案不符的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FLRP+ePLND,术前30min在经直肠B超探头引导下,经会阴向前列腺两侧叶腺体内各注射5mg吲哚菁绿行淋巴造影,术中使用荧光探头,可见造影淋巴结呈绿色荧光,沿Eplnd区域行髂内、髂外、闭孔、骶前和髂总动脉旁淋巴结示踪清扫。对照组行HD-LRP+Eplnd,并增做骶前和髂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两组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方法相同。术后随访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数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化复发率和2年无肿瘤转移生存率(MFSR)。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例患者,研究组21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分别为(66.4±7.7)岁和(66.8±7.4)岁,体重指数分别为(24.3±1.5)kg/m^2和(25.1±1.5)kg/m^2,PSA分别为(23.5±16.8)ng/ml和(26.0±20.1)ng/ml,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分别为(8.1±1.0)分和(7.9±0.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79±35)min和(205±46)min,Eplnd时间分别为(45.9±4.6)min和(56.4±3.2)min,清扫淋巴结数量分别为583枚和663枚,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量分别为(27.7±5.6)枚和(22.1±5.6)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淋巴结阳性例数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 荧光腹腔镜 吲哚菁绿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近红外光成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被引量:32
10
作者 黄昌明 +2 位作者 秦新裕 郑朝辉 陈起跃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自1994年日本Ki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2-4])。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器械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手术亦逐渐迈向精准医学时代。因此,腹腔... 自1994年日本Ki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2-4])。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器械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手术亦逐渐迈向精准医学时代。因此,腹腔镜胃肠外科医师仍在不断探索如何在腹腔镜下进行简便而精确的肿瘤定位与淋巴结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腹腔镜 胃癌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被引量:32
11
作者 卢鹏 王宏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我国肝细胞癌患者常同时伴有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术前肝功能及肝脏储备功能不佳,因此,对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有较高要求。解剖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患者的远期疗效。解剖...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我国肝细胞癌患者常同时伴有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术前肝功能及肝脏储备功能不佳,因此,对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有较高要求。解剖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患者的远期疗效。解剖性肝切除术不同于规则性肝切除术,其可以在完整切除癌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肝实质,理论上是肝细胞癌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但判断肝段之间的界面仍非常困难。采用吲哚菁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外科医师对肝段之间界面的识别和肝脏外科医师安全、规范地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解剖性肝切除术 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吲哚菁绿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32
12
作者 曾思略 曾宁 +4 位作者 祝文 项楠 杨剑 文赛 方驰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2-1408,共7页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7例患者术前完成CT...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7例患者术前完成CT、GD-EOB-DTPA增强MRI、三维可视化并进行手术规划,术中使用ICG荧光影像实时侦测肿瘤部位、边界,肝内卫星癌灶、转移癌灶,根据术中荧光探查结果并联合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完成最终手术方案;对照组97例患者进行常规手术评估及手术切除。对术前肿瘤的影像学信息、术中肿瘤的探测情况、术后实验室指标、病理信息及随访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57例,术前CT影像学检查发现63个病灶;MRI发现70个病灶;术中ICG分子荧光发现80个病灶,比CT多发现的17个病灶中,病理证实10个为肝细胞癌,7个为肝硬化结节。实验组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00(250)mL[M(QR)],少于对照组的400(390)mL(Z=2.291,P=0.022);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12/57),与对照组的48.4%(47/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6,P=0.001)。实验组的24个月总体无瘤生存率为74.9%,而对照组总体无瘤生存率为28.9%,两组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ICG荧光影像能够为原发性肝癌治疗提供精确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及实施方案,以及术中微小肝癌侦测、精准导航,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成像 三维 吲哚菁绿 导航 肝切除术
下载PDF
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在三维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方驰华 张鹏 +9 位作者 罗火灵 祝文 曾思略 胡浩宇 项楠 杨剑 曾宁 范应方 贾富仓 刘连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8-584,共7页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在三维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行三维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4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导航组23...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在三维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行三维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4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导航组23例,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腹腔镜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软件著作权号:No.2018SR840555),将术前三维模型投影至手术视野,同时结合ICG荧光融合图像导航行三维腹腔镜肝切除术;常规25例,使用常规三维腹腔镜进行肝切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伦理号:2018-GDYK-003)。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航组术中中位出血量为250(200)ml[M(QR)],少于常规组的300(150)ml(Z=-2.307,P=0.021)。导航组术中输血率为13.0%(3/23),少于常规组的40.0%(10/25)(χ^2=4.408,P=0.036)。导航组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8(2)d,短于常规组的11(6.5)d(Z=-2.694,P=0.007)。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导航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4%(4/23),与常规组的28.0%(7/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3,P=0.382)。结论三维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成像 三维 增强现实 吲哚菁绿 腹腔镜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中林 李晓勉 +5 位作者 李锟 唐胜利 杨智勇 常磊 刘志苏 袁玉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箐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利用ICG荧光成像技术完成的68例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方法、荧光导航方式、ICG注射... 目的探讨吲哚箐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利用ICG荧光成像技术完成的68例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方法、荧光导航方式、ICG注射时间及剂量、肿瘤显影特点、术后肿瘤病理结果等。结果68例患者中3例中转开腹,65例按预先计划实施ICG荧光腹腔镜肝脏手术。其中32例实施ICG荧光成像引导下腹腔镜肝段/肝叶解剖性切除(正显影17例,负显影15例),19例ICG成功显影(19/32,59.4%)。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肝实体瘤(31例)、继发性肝肿瘤(12例)、肝囊肿(4例)、肝血管瘤(5例)、肝内胆管结石(12例)以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合并乙肝肝硬化背景29例。结论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有积极意义。合理的术前ICG注射有助于术中肿瘤的识别、定位和手术引导,特别是对于位置深在的中央区肿瘤;有助于提高腹腔镜肝脏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和手术安全性。术中ICG注射的目标肝段显影和手术导航,有助于实施更加精准的解剖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中ICG荧光技术对肝血管瘤、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等肝良性病变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腹腔镜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8
15
作者 刘兵 迟崇巍 +6 位作者 袁静 张爱群 段伟东 李崇辉 冷建军 田捷 董家鸿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预行肝切除术2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20.0—120.0h,平均47.5...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预行肝切除术2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20.0—120.0h,平均47.5h)给予静脉注射吲哚菁绿(0.5mg/kg)。开腹暴露并游离肝脏后,手持荧光检测仪器探头,实时可视化显示肿瘤,并引导肿瘤完整切除后,继续对在体剩余肝脏尤其是切缘周围进行探测,将所有疑似病灶进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对离体肿瘤标本剖面进行荧光成像,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指标:(1)术前发现肿瘤的荧光显像检查情况。(2)荧光显像检查发现新病灶情况。(3)离体标本肿瘤剖面荧光显像特点。(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术后随访1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增强CT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记录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1)术前发现肿瘤的荧光显像检查情况:24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24个肿瘤。其中能够在体肝脏表面肿瘤相应投射区域呈现荧光19个;肿瘤平均深度为0.36cm(0.00~0.65cm),平均直径为6.20cm(1.20~9.00cm)。未显现荧光5个,肿瘤平均深度为1.52cm(0.90~2.60cm),平均直径为4.60cm(1.50~7.80cm)。(2)荧光显像检查发现新发病灶情况:24例患者共发现新的疑似病灶13个,病灶平均深度为0.30cm(0.00~0.60cm),平均直径为0.65cm(0.20~1.20cm),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肝硬化结节4个、癌3个(高分化1个、中分化2个)、异型增生2个、肝组织炎性改变2个、肝细胞脂肪变性2个。(3)离体标本肿瘤剖面荧光显像特点:24例患者的离体标本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吲哚菁绿 近红外光 荧光显像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indocyanine green-bas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visceral and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 被引量:26
16
作者 Gian Luca Baiocchi Michele Diana Luigi Bon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27期2921-2930,共10页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FGS) to treat benign and malignant visceral,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neoplasm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GS relies on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emitted by...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FGS) to treat benign and malignant visceral,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neoplasm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GS relies on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emitted by injected substances(fluorophores) after being illuminated by ad hoc laser sources to help guide the surgical procedure and provide the surgeon with real-time visualization of the fluorescent structures of interest that would be otherwise invisible. This review surveys and discusses the most common and emerging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indocyanine green(ICG)-based fluorescence in visceral,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The analysis,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presented here rely on the authors' significant experience with this technique in their medical institutions, an up-to-date review of the most relevant articles published on this topic between 2014 and 2018, and lengthy discussions with key opinion leaders in the field during recent conferences and congresses. For each application, th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technique, as well as applicable future directions, are described. The imaging of fluorescence emitted by ICG is a simple, fast,relatively inexpensive, and harmless tool with numerous different applications in surgery for both neoplasms and benign pathologies of the visceral and hepatobiliary systems. The ever-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visual systems that can utilize this tool will transform some of these applications into the standard of care in the near future.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ach application of ICG-bas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abdominal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liver SURGERY BILIARY SURGERY pancreatic SURGERY VISCERAL perfusion BILIARY anatomy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下载PDF
Near-infrared responsive 5-fluorouracil and indocyanine green loaded MPEG-PCL nanoparticle integrated with dissolvable microneedle for skin cancer therapy 被引量:27
17
作者 Ying Hao YuWen Chen +5 位作者 XinLong He Fan Yang RuXia Han ChengLi Yang Wei Li ZhiYong Qian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0年第3期542-552,共11页
The prevalence of skin cancer is rising along with the rapid population aging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therapies,such as surgical treatment,radiotherapy,chemotherapy,photodynamic therapy,and immunotherapy,may accom... The prevalence of skin cancer is rising along with the rapid population aging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therapies,such as surgical treatment,radiotherapy,chemotherapy,photodynamic therapy,and immunotherapy,may accompany serious side effects,limiting their clinical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kin cancer,we have already established two kinds of synergetic systems of photothermal therapy(microneedle)and chemotherapy,containing gold nanorods(GNR).Although the microneedle system exhibited great potential for skin cancer treatment,the system could be still improved further.So,we designed a near-infrared lightresponsive 5-fluorouracil(5-Fu)and indocyanine green(ICG)loaded mono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polycaprolactone(MPEG-PCL)nanoparticle(5-Fu-ICG-MPEG-PCL),and then 5-Fu-ICG-MPEG-PCL was integrated with a hyaluronic acid dissolvable microneedle system(HA MN)to get 5-Fu-ICG-MPEG-PCL loaded HA MN for treating skin cancers,including human epidermoid cancer and melanoma.In this system,hyaluronic acid,the microneedle carrier,possesses good skin penetration ability and is approved by FDA as a pharmaceutical adjuvant;5-Fu is recommended by FDA for skin cancer treatment;ICG,a photothermal agent,possesses a strong photothermal ability and is approved by FDA for its use in the human body.We hypothesized that 5-Fu-ICG-MPEG-PCL could be delivered by the dissolvable microneedle through the skin,and the release behavior of the drug in the nanoparticle could be controlled by near-infrared light for achieving a single-dose cure of skin cancer,improving the cure rate of skin cancer and providing a new idea and possibility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kin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luorouracil(5-Fu) indocyanine green(ICG) Mono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polycaprolactone(MPEG-PCL) Hyaluronic acid dissolvable microneedle(HA MN) Skin cancer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肝癌与术中导航操作诊疗规范(2021版) 被引量:26
18
作者 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5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 方驰华 王晓颖 刘允怡 曾思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2-1013,1032,共13页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分子荧光影像是指用于侦测、显示、导航外科肿瘤切除的新型术中荧光成像技术。目前在肝胆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4]。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可被波长范围在750~810 nm的外来...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分子荧光影像是指用于侦测、显示、导航外科肿瘤切除的新型术中荧光成像技术。目前在肝胆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4]。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可被波长范围在750~810 nm的外来光所激发,发射波长840 nm左右的近红外光[5]。随着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吲哚菁绿 技术操作 诊疗 规范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26
19
作者 魏猛 陈成 +5 位作者 王立梅 李真 孙丹平 刘鹏 于文滨 胡三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85-192,共8页
目的:研究吲哚菁绿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重建后消化道血供评估及肿瘤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8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吲哚菁绿标... 目的:研究吲哚菁绿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重建后消化道血供评估及肿瘤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8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吲哚菁绿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系统下完成手术(观察组),45例行常规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对比术后两组淋巴结清扫与分检情况,并探讨吲哚菁绿标记在术中肿瘤定位及评估重建后消化道血供的作用。结果:观察组平均清扫淋巴结(36.71±11.43)枚,高于对照组的(31.22±8.67)枚(P<0.05);观察组检出直径<5 mm的淋巴结数量为(23.25±3.28)枚,高于对照组的(17.43±4.08)枚(P<0.05)。两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吲哚菁绿评估血供的标准,观察组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血供评分均达到3分以上,术后无一例发生消化道瘘。吲哚菁绿标记的胃浆膜层荧光范围边缘与肿瘤边缘的距离均超过胃癌根治术切除范围的标准距离。结论:吲哚菁绿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其淋巴结示踪作用可指导术者更精细、彻底地清扫淋巴结,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评估吻合口血供可有效避免术后消化道瘘的发生,而且吲哚菁绿标记可精准定位肿瘤,进而指导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吲哚菁绿 近红外荧光系统
下载PDF
CT引导下术前经皮肺穿刺注射吲哚菁绿定位肺内小结节和磨玻璃结节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冲 刘洋 +1 位作者 杨磊 刘树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8-540,共3页
目的研究CT引导下肺内注射吲哚菁绿(ICG)用于肺内小结节及磨玻璃影术前定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到2019年7月连续入住北京胸科医院34例CT上表现为肺内小结节或磨玻璃结节疑诊为肺癌、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9个结节)... 目的研究CT引导下肺内注射吲哚菁绿(ICG)用于肺内小结节及磨玻璃影术前定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到2019年7月连续入住北京胸科医院34例CT上表现为肺内小结节或磨玻璃结节疑诊为肺癌、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9个结节),结节大小0.3~2.0(0.9±0.3)cm,其中实性结节6个,不纯磨玻璃结节9个,纯磨玻璃结节24个。术前在CT引导下向肺内注射ICG进行定位,记录患者的结节定位、手术及病理等信息。主要评价指标为定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0.6%(7/34)的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中6例为少量气胸,1例为肺内出血,均无需特殊处理。无ICG相关不良反应。术中所有患者均可见荧光显影,2例患者ICG在胸腔内弥散,但在荧光最亮处仍然可以找到病灶。一处结节因直径过小(0.3 cm)未能在切除肺叶中找到,定位成功率为97.4%(38/39)。荧光持续时间可超过5 h。结论CT引导下肺内注射ICG定位肺内小结节和磨玻璃结节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吲哚花青绿 荧光 胸腔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