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媒体赋能语境下个体参与贫困治理的动因、方式与成效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俊清 祁志伟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87,170,共15页
贫困治理场域中如何探索扶志与扶智的有效范式,调动个体参与的积极性,历来是农村贫困治理的关键议题和实践难题。本文选取网络自媒体平台上具有典型性的样本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对网络自媒体赋能语境下个体参与农村贫困治理的动因、方式... 贫困治理场域中如何探索扶志与扶智的有效范式,调动个体参与的积极性,历来是农村贫困治理的关键议题和实践难题。本文选取网络自媒体平台上具有典型性的样本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对网络自媒体赋能语境下个体参与农村贫困治理的动因、方式与成效的案例进行系统性考察和解读,并将赋能场域、个体行为与治理变迁进行结构性厘析。研究表明,自媒体技术赋能改变了政府"层级动员"的习惯性行动逻辑,个体的示范功能被凸现出来。个体通过自媒体技术赋能的方式实现了对当地村庄脱贫治理中的"双重身份",并推动了自我阶层流动与地方再造的目标实现;非制度性参与的魅力型权威与话语进一步增强了村庄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以及村民对非制度性精英参与贫困治理的信任基础。基于以上动因和方式,技术赋能与资源禀赋共同推动了个体兴奋向群体兴奋的横向迁移,在贫困治理中有显著效用。然而,由此引发的权威行为对以"公权力"为中心的治理规则会有一定影响,并可能导致市场关系取代农村原本互惠关系,由此带来的法律道德层面的潜在风险亦需要防范和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个体参与 贫困治理 阶层流动 地方再造
原文传递
个体移动性视角下城市设施时空协同分析方法与实例研究
2
作者 宋颖 廖静莹 《国际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个人的生活和出行呈现出新的特征,人们对设施在时间上的可供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当前各种实时数据的涌现和基于位置服务的普及,使得城市设施和服务能够满足这一现实需求。然而,目前对于个体移动与城市设施之...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个人的生活和出行呈现出新的特征,人们对设施在时间上的可供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当前各种实时数据的涌现和基于位置服务的普及,使得城市设施和服务能够满足这一现实需求。然而,目前对于个体移动与城市设施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者的空间位置关系,相对忽视了时间要素对居民获取资源过程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个体移动性的视角出发,解读个体移动与设施服务间的时空关系,提出理解城市设施间时空协同的理论框架;总结相关研究提出的时空可达性、余弦相似度等分析方法,并用实例研究解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聚焦时空协同中移动个体与设施服务间在多层次上的衔接问题,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和总结的分析方法能够为后续全面揭示城市动态和个体移动之间的关联、制定与评估城市时间规划政策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支持,有助于将基于空间可达性的空间设施规划拓展至涵盖个体移动发生全过程的时空调度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移动性 时空协同 城市设施服务 供需匹配 时间城市规划
原文传递
教育代际流动:理论、逻辑及实践转向
3
作者 李文华 张务农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教育作为促进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和代际流动的重要因素,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功能主义认为教育是提高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和实现代际阶层流动的重要因素,而冲突主义认为教育是优势阶层社会地位再生产的工具。教育代际流动的内在逻辑表明,... 教育作为促进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和代际流动的重要因素,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功能主义认为教育是提高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和实现代际阶层流动的重要因素,而冲突主义认为教育是优势阶层社会地位再生产的工具。教育代际流动的内在逻辑表明,先赋性因素、自致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不仅为个人代际流动奠定了基础条件,而且为社会的群体流动提供了可能的实现路径。通过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选拨功能和社会功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向上流动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推动形成群体流动的美好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代际流动 理论逻辑 实践转向 个体流动 群体流动
下载PDF
高等教育扩张与个人收入阶层流动——基于高校扩招的政策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鄢杰 涂训华 郑静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7,共13页
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测算并分析个体收入阶层流动现状的基础上,将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队列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高等教育扩张对个人收入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扩张增强了个人... 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测算并分析个体收入阶层流动现状的基础上,将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队列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高等教育扩张对个人收入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扩张增强了个人收入的阶层流动性,促进了个人收入阶层跃迁。从城乡两个方面看,高等教育扩张对农村个体收入的绝对流动和相对流动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对城市个体收入的绝对流动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其收入的相对流动则没有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扩张提高了接受高等教育人群进入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机会,同时会通过影响这部分人群的婚姻选择、促进人口跨地区流动等路径影响个人收入的阶层流动性。在高等教育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打破教育壁垒,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缩小区域间教育资源差异,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倾斜性的政策和平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收入 收入流动 阶层固化 高等教育 高校扩招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的职业流动性研究——来自微观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永球 陈仲常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7年第5期43-50,共8页
采用了微观的城镇居民调查数据,对我国当前职业流动的特征进行了考查,研究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收入水平等劳动者的个体特征与职业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不同性别之间的职业流动并无显著差异,教育程度越高的流动性越强,未婚... 采用了微观的城镇居民调查数据,对我国当前职业流动的特征进行了考查,研究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收入水平等劳动者的个体特征与职业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不同性别之间的职业流动并无显著差异,教育程度越高的流动性越强,未婚者的流动性低于已婚者,劳动者的流动性与收入水平成反比,而职业流动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特征 职业流动 微观数据
下载PDF
How machine learning informs ride-hailing services:A survey 被引量:2
6
作者 Yang Liu Ruo Jia +1 位作者 Jieping Ye Xiaobo Qu 《Communications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2022年第1期289-297,共9页
In recent years,online ride-hailing services have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which not only provide significant ease for residents’travel activities,but also shape new travel beh... In recent years,online ride-hailing services have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which not only provide significant ease for residents’travel activities,but also shape new travel behavior and diversify urban mobility patterns.This study provides a thorough review of machine-learning-based methodologies for on-demand ride-hailing services.The importance of on-demand ride-hailing services in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urban traffic is first highlighted,with machine-learning-based macro-level ride-hailing research demonstrating its value in guiding the design,planning,operation,and control of urb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Then,the research on travel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mobility patterns,including carpooling behavior and modal choice behavior,is summarized.In addition,existing studies on order matching and vehicle dispatching strategies,which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on-line ridehailing systems,are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Finally,some of the critic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ridehailing service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de-hailing services Machine learning Traffic dynamics individual mobility patterns
原文传递
流动与族性——文化变迁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宝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4-18,共5页
现代化过程促使社会个体流动,由于个体的社会流动,无论是垂直流动,抑或是水平流动,都促使族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流动中个体的族性分为显性文化要素、隐形文化要素两个层面,显性文化要素作为个体文化中的外显特征随着个体的流动发... 现代化过程促使社会个体流动,由于个体的社会流动,无论是垂直流动,抑或是水平流动,都促使族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流动中个体的族性分为显性文化要素、隐形文化要素两个层面,显性文化要素作为个体文化中的外显特征随着个体的流动发生了变迁,特别是作为现代生活指标的物质文化的变迁,彰显了文化变迁的统一性和普遍性;隐形文化要素作为民族文化中深层的、稳固的文化特质,是根植于民族心理的原始记忆,是区别于我族和他族的标志,在流动的个体中不易发生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流动 现代性 族性 场域 文化变迁
下载PDF
基于位置感知设备的人类移动研究综述 被引量:67
8
作者 刘瑜 肖昱 +2 位作者 高松 康朝贵 王瑶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3,31,F0002,共8页
每个人在地理空间内的移动看似随机而没有规律,然而一个较大规模人群的移动却隐藏着特定的模式。为了研究某些地理问题,如交通、疾病传播等,可以从个体行为出发,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发现人类移动模式,并构筑基于个体的模拟模型,从... 每个人在地理空间内的移动看似随机而没有规律,然而一个较大规模人群的移动却隐藏着特定的模式。为了研究某些地理问题,如交通、疾病传播等,可以从个体行为出发,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发现人类移动模式,并构筑基于个体的模拟模型,从而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桥梁,并支持相应的决策过程。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行为模式,另一方面使得基于位置感知设备获取海量人类移动数据成为可能。近年来,上述研究一直是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热点,该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个体的模型 人类移动模式 位置感知设备 信息通讯技术 时间地理学
下载PDF
多重视角下的“逆城市化”概念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兴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166,共6页
从"逆城市化"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渊源、贝利及其团队对"逆城市化"概念的完整表述以及后来国内外学界对"逆城市化"概念的运用情况进行初步梳理,可以发现,学界在三种意义上使用"逆城市化"... 从"逆城市化"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渊源、贝利及其团队对"逆城市化"概念的完整表述以及后来国内外学界对"逆城市化"概念的运用情况进行初步梳理,可以发现,学界在三种意义上使用"逆城市化"概念:人口统计视角的"逆城市化";个体流动视角的"逆城市化";乡村振兴视角的"逆城市化"。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同步推进、并行推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城市化 城市化 人口统计视角 个体流动视角 乡村振兴视角
原文传递
计划生育与代际不平等传递——基于个体代际流动的微观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小鸽 司海平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151,共13页
不平等在代际间传递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考察计划生育对代际不平等传递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本文基于个体代际流动的微观视角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两条途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计划生育... 不平等在代际间传递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考察计划生育对代际不平等传递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本文基于个体代际流动的微观视角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两条途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计划生育通过缩小家庭规模促进了个体向上代际流动。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家庭规模效应在男女、城乡之间存在异质性。最后,我们对家庭规模效应进行分解,发现一方面兄弟姐妹通过减少个体受教育年限降低了个体向上流动的可能,另一方面兄弟姐妹作为个体的社会资本,兄弟姐妹越多,其向上流动的概率越大。本文为深入理解代际不平等传递的微观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事后客观评估计划生育的政策后果提供了微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家庭规模 代际不平等传递 个体代际流动
原文传递
动态匹配: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经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可欣 张洪泰 +1 位作者 安晓菲 余秀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8,共9页
扎根我国学术系统,基于对26位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一手访谈资料及网络文本资料,发现个体-组织的动态匹配是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在学术职业阶段持续拔尖的关键所在。组织的学术本位与人才的科学求真形成一致性的价值观匹配,始终在人... 扎根我国学术系统,基于对26位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一手访谈资料及网络文本资料,发现个体-组织的动态匹配是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在学术职业阶段持续拔尖的关键所在。组织的学术本位与人才的科学求真形成一致性的价值观匹配,始终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科研积累与成长期,相匹配的导师与平台使其努力成才;在独立科研与发展期,自由宽松的组织氛围与充足的资源支持使其尽展其才。由于有限理性以及快于组织的成长速度,人才通过主动流动、坚守、负责,以及走出舒适区等主动性行为使个体与组织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匹配过程。基于动态匹配的成才规律,组织应在“总体宽松、底线公平、精准支持”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动态响应的匹配机制,在组织内部为人才提供精准匹配,在需要跨组织参与时为人才创造主动匹配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个体-组织匹配 主动性行为 人才流动
下载PDF
跨国流动对科研人员论文产出的影响——基于大规模个体流动特征的研究
12
作者 张汝昊 张超 +1 位作者 陈光 袁军鹏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6-173,共18页
经济全球化和大科学时代背景下,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正成为常态。积极探索并适应科研人员跨国流动特点和规律,理解跨国流动对科研人员个体的影响机理,对于我国面向全球化态势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计划,建设世界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具有重... 经济全球化和大科学时代背景下,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正成为常态。积极探索并适应科研人员跨国流动特点和规律,理解跨国流动对科研人员个体的影响机理,对于我国面向全球化态势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计划,建设世界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ICSR Lab数据科学平台和Scopus数据库,利用长周期(101年)、大规模(1700万人)的科研人员论文数据构建科研人员的学术生涯地址序列,通过挖掘地址序列中蕴含的跨国流动特征,分别从长周期和瞬时角度设计对照实证研究,探究了科研人员跨国流动特征与论文产出绩效的潜在关联与影响效应。研究有以下主要发现:(1)跨国流动经历与科研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间的关联是正向且显著的;(2)跨国流动的影响具有差异敏感性,当来源国和目标国在经济发展、学科发展、区域特点上差异明显时,更易引发知识溢出效应和产出绩效的提升;(3)跨国流动的影响具有易饱和性,为个体带来高于同龄人成长速度的主要为学术生涯初期和最初1~2次的跨国流动。同时,研究也给出若干基于统计推论的高影响系数跨国流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流动 科研人员 个体流动特征 论文产出绩效
原文传递
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功能的有限性探析——基于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兆磊 彭泽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16-19,共4页
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离不开良好的学校教育空间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学校教育空间的建设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一般社会空间的特点。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与社会性既为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 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离不开良好的学校教育空间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学校教育空间的建设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一般社会空间的特点。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与社会性既为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创造了环境与条件,同时也对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产生制约作用,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功能是有限的。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功能,既要尊重与利用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与社会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独特功能,同时也必须加强学校教育空间与社会空间之间的联系,弥补因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与社会性而造成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个性社会流动 学校教育空间 社会空间
下载PDF
“向上的台阶”上的“个人悲伤”——周大新和方方的两部中篇小说对读
14
作者 吕东亮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2-116,120,共6页
周大新的《向上的台阶》和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当代文坛书写社会阶层流动问题的名篇。两篇小说在透视社会体制问题和分析个人责任承担方面各有侧重,大异其趣,但都表现出了质疑主流文化政治的洞见,彰显了文学对现实发言的力量。
关键词 《向上的台阶》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阶层流动 个人悲伤 文化政治
下载PDF
一种个体地铁出行预测的马尔可夫模型
15
作者 于晨 王斌 +2 位作者 翟希 张倩 汪洋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05-710,共6页
为了解和挖掘城市人类移动行为的规律性和差异性,提出了一种马尔可夫模型来预测个体地铁出行行为。首先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出城市出行个体的类别差异,根据出行数据将用户分为不同属性;然后标记出行记录标签,统计分析不同属性用户的出行时... 为了解和挖掘城市人类移动行为的规律性和差异性,提出了一种马尔可夫模型来预测个体地铁出行行为。首先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出城市出行个体的类别差异,根据出行数据将用户分为不同属性;然后标记出行记录标签,统计分析不同属性用户的出行时间分布差异;最后分时间段建立了用户个体出行的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其出行状态。对10万名用户的1 000余万条地铁出行记录进行交叉验征,结果显示个体马尔可夫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达到72.73%,优于传统的时序预测模型。本文模型有效地预测了地铁出行中的个体出行行为,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合理分配交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个体出行预测 马尔可夫模型 人类移动行为 城市计算
下载PDF
工艺消费与制度性个体化--以旅行盖章为例的消费实践分析
16
作者 李珮瑶 史骥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70,共22页
盖章消费作为新兴的消费现象,反映了消费者既重视消费品又重视消费过程,既希望体验个性化又希望得到制度性强化的特征。本文以实践范式为研究视角,以贝克“制度性个体化”理论为分析框架,认为盖章消费是基于主体流动而发生、借助制度化... 盖章消费作为新兴的消费现象,反映了消费者既重视消费品又重视消费过程,既希望体验个性化又希望得到制度性强化的特征。本文以实践范式为研究视角,以贝克“制度性个体化”理论为分析框架,认为盖章消费是基于主体流动而发生、借助制度化消费工具介入消费过程,通过收集流动性标记以实现旅行体验实体化的消费实践。盖章消费体现了消费者在差异化旅游情境下对确定性的寻求,而制度化需求背后是“自我”对现代性风险的应对,制度化与个体化的平衡则是对秩序紧张的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消费 制度性个体化 消费实践 盖章消费 旅游流动
原文传递
信息网络发展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和促进
17
作者 杜慧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35期13-14,共2页
阐述了影响信息网络和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的因素,探讨了用户对于个性化、网络自我服务以及可移动性及其技术性等3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 信息网络 数字图书馆 个性化服务 自我服务 可移动性
下载PDF
个体化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和有效供给——基于西部M村公共文化发展的思考
18
作者 李文君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104-110,共7页
个体化是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困境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乡村公共政治空间的衰败导致乡村公共文化主体性缺失和参与度下降,消费主义的兴起和乡村社会流动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的形成。因此,在个体化趋势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发展厚植于... 个体化是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困境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乡村公共政治空间的衰败导致乡村公共文化主体性缺失和参与度下降,消费主义的兴起和乡村社会流动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的形成。因此,在个体化趋势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发展厚植于乡村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适应村庄现有参与主体的公共文化,通过政府的因势利导和村庄的内外联动,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乡村文化振兴 公共空间衰败 消费主义 社会流动
下载PDF
准老年人子女结构对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
19
作者 石人炳 胡惠敏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0,共15页
50-59岁的准老年人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步入老年,个体有发生主观社会流动的可能性。社会流动预期能反映即将步入老年这一“事件”对准老年人心态的影响。研究准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分布特点和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因素为帮助准老年人群体... 50-59岁的准老年人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步入老年,个体有发生主观社会流动的可能性。社会流动预期能反映即将步入老年这一“事件”对准老年人心态的影响。研究准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分布特点和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因素为帮助准老年人群体构建积极老龄观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关注准老年人当下及10年后主观阶层认同的群体分布特点,同时重点关注准老年人子女的数量和性别结构如何影响其社会流动预期,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城乡差异。本研究基于费孝通的“反馈模式”,提出“现实压力机制”和“预期反馈机制”两种假设路径。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和2021年数据描述准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分布特点,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准老年人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主观社会感受等变量的基础上,分析子女的数量和性别结构对准老年人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准老年人当前及10年后的认同阶层分布均存在“向下偏移”,但这一特征有所弱化;大部分准老年人的社会流动预期呈现小跨度向上流动的特点。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有2个孩子的准老年人相比只有1个孩子的社会流动预期更高,儿女双全的准老年人社会流动预期高于只有1个女儿的准老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预期反馈机制”,即子女数量更多的准老年人对于未来能从子女处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抱有更高的期待,因此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向上社会流动预期。此外,子女数量与子女性别对准老年人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2个孩子、儿女双全、2个及以上女儿、2个及以上儿子均显著正向影响非农业准老年人的社会流动预期,但对农业准老年人的社会流动预期影响不显著。“预期反馈机制”对这一结果的解释存在局限,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老年人 子女结构 主观阶层认同 社会流动预期
下载PDF
持续静态牵伸技术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对肘部骨折术后患儿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瑞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4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持续静态牵伸技术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对肘部骨折术后患儿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肘部骨折术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予以个体化康复锻炼,... 目的探究持续静态牵伸技术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对肘部骨折术后患儿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肘部骨折术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予以个体化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持续静态牵伸技术,均持续训练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干预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中各维度评分、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伸直度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EPS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肘关节屈曲度大于对照组,肘关节伸直度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态牵伸技术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能够有效促进肘部骨折术后患儿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改善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部骨折 持续静态牵伸技术 个体化康复锻炼 肘关节功能 肘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